•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一个没有勇气的民族是可悲的! (1人在浏览)

QUOTE(蛙子 @ 2006年09月29日 Friday, 05:52 PM)
在电白黎话中,有"蛮抗"一词.词典中找不到这词.个人理解,"蛮抗"一词包涵了坚强,无畏,勇敢,反抗的意思在.如果双方对抗,这词往往用在弱的一方.例如一个人和一群人抽时,即使给打的头破血血流,依然战斗不止.旁观者就会说:"丫佬仔好蛮抗."但这词有点古怪,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旁观者说出口,却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是赞许,有的是佩服,有的是讥笑.讥笑弱者的不自量力,即使这佬仔站在正义的一方.很可悲,旁观者中,后者占了多数.
我们的民族缺乏"蛮抗"的精神,所以当年蒙古族,满族能统治汉族.现在各族是一家人了,但当时却实实在在是天朝沦入蛮帮手中.在抗日时候,我们有很多血性男儿,但同样有不少汉奸,伪军.在别的民族中,这样的人占的比例确是少数.更多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男人.如我们邻帮的俄罗斯民族.
也许我们的民族受儒家中庸的思想熏陶太多,也许我们文明的时间太长,失去了野性.我们太懦弱了,所以我们的民族常常给外族欺负,即使在现今.
我们需要"蛮抗"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永不会亡国,我们的社会就会加快进步.可喜的是,我在薄荷事件中,在一中事件中,我看到了"蛮抗"的精神.
[snapback]1490097[/snapback]​


找个旧帖和和精华帖。
人们嘲讽挡车的螳臂,其何尝不是一种勇?
无所惧固然是勇,心有畏惧,为了信仰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岂非更勇?
 
QUOTE(蛙子 @ 2014年04月30日 Wednesday, 08:10 PM)
找个旧帖和和精华帖。
人们嘲讽挡车的螳臂,其何尝不是一种勇?
无所惧固然是勇,心有畏惧,为了信仰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岂非更勇?
[snapback]3636233[/snapback]​



“螳臂挡车”,后果可想而知。但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明知力所不及,与其窝囊地死去,还不如拚力抵抗,宁可壮烈,也不屈服。因为,抗争,起码可以出口气,死而无憾;放弃,一点抵抗都没做就被吞噬,死也悲哀!“士可杀不可辱”,从来都受人敬畏的,虽则后果多是悲剧。
这种“勇”,勇得悲壮,对手往往会肃然起敬,更难得。
 
我曾是一个道地农民,不敢说自己豪杰,但我敢说,面对强势,咱不畏惧;面对鬼魅,也曾挺身而出。

上世纪80年代初,尚在军中,一次,未经请假离开营区出街购物,一云浮籍老兵告密,被团后勤处一个李姓副处长找去谈话,此公不念老子也姓李,一开始就稀里哗啦一大套,吹胡子瞪眼的怪吓人,我分辩几句,可能冒犯了他的威严吧,竟拍桌子结结巴巴地对俺吼:我・・・我就处分你!见他拍桌子,俺也来气了,也拍着桌子学他的样子说:我・・・我就不当你这个兵了,怎么地?说完,老子立马走人,直接回宿舍睡觉,把他晾在那了。

后来,这事不了了之,说不上输和赢,反正他没处分我。


几年后,退出现役,仍然回乡当道地的农民。
---------------------------------------------------------------------
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仍然回乡当道地的农民,
aa.gif
aa.gif
aa.gif
aa.gif
aa.gif
aa.gif
不过老李你不是农民哦,我不是鄙视农民,因为我也是农民
ha.gif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