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凤凰卫视不一样的《冷暖人生--我的朝鲜战争》 (1人在浏览)

不上道

高中二年级
注册
2009-10-30
帖子
607
反馈评分
3
点数
0
看了论坛@我电白的帖子“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我的朝鲜战争》”所传递的内容和价值判断,有所触动,描空表达下个人感想。以原文楼主及跟贴者的标准来衡量,我是不折不扣的五毛,但因个人原因,觉得有必要将另一种解读表述于论坛。

原因有:
1、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及陈晓楠都是我敬重的人,节目主诣被有意无意朝意识形态方面解读,对《冷暖人生》、陈晓楠、凤凰卫视都很不尊重。
2、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很多事情不如人意,本着尊重事实和乡梓的眷念,有义务为某些误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澄清,今天的误会可能要用明天的生命和血来偿还。
3、个人读过节目主人公的《战俘手记》,作者表现的意思跟发帖跟贴者的意思大异其趣,有南辕北辙的感觉,作为对生命(二万多战俘)的基本的尊重,努力将这种感觉表述,是应有之义。
4、今天是孩子六周岁生日,作为吊丝父亲,就以这样的方式作为送给孩子的特殊礼物吧。
 
[attachmentid=320370]



[attachmentid=320371]



我的朝鲜战争节目开头,首先出现的是一个被裹挟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来自山西平遥。
 

附件

  • QQ截图32.png
    QQ截图32.png
    247.2 KB · 查看: 219
  • QQ截图33.png
    QQ截图33.png
    307.7 KB · 查看: 207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俘,被押解到战俘营后,就受到国民党几十名特务监控及洗脑宣传,期间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暗战明争,志愿军战俘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几千名回国(大陆)的战俘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如果没有外力强压(抵抗不去台湾及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相信百分之九十几的战俘都会选择回国(大陆),@我电白的帖及跟贴的意思,看后只能让人呵呵了。

@我电白原文链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 我的朝鲜战争
 
下面是去往台湾的志愿军赵英奎展示国民党强制在他们身上刻下的一辈子的印记--纹身。是否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否想起刺配沧州的林冲,武松等?



[attachmentid=320382]

[attachmentid=320384]

[attachmentid=320386]

[attachmentid=320388]

[attachmentid=320383]

[attachmentid=320385]

[attachmentid=320387]

[attachmentid=320389]

发图帖特别是发图真是力气活,稍有不慎就得推倒重要,五毛不好赚啊,都是辛苦钱。

接孩子先,今天小家伙生日得带他玩,码字贴图有空再整。
 

附件

  • QQ截图003.png
    QQ截图003.png
    298.2 KB · 查看: 176
  • QQ截图007.png
    QQ截图007.png
    262.3 KB · 查看: 196
  • QQ截图004.png
    QQ截图004.png
    322.8 KB · 查看: 176
  • QQ截图008.png
    QQ截图008.png
    259.2 KB · 查看: 199
  • QQ截图005.png
    QQ截图005.png
    311.5 KB · 查看: 191
  • QQ截图009.png
    QQ截图009.png
    284.7 KB · 查看: 208
  • QQ截图006.png
    QQ截图006.png
    219.9 KB · 查看: 200
  • QQ截图010.png
    QQ截图010.png
    297 KB · 查看: 167
继续上图
 

附件

  • QQ截图011.png
    QQ截图011.png
    239.7 KB · 查看: 190
  • QQ截图012.png
    QQ截图012.png
    240.5 KB · 查看: 174
  • QQ截图013.png
    QQ截图013.png
    267 KB · 查看: 168
  • QQ截图014.png
    QQ截图014.png
    248.4 KB · 查看: 179
  • QQ截图015.png
    QQ截图015.png
    262.6 KB · 查看: 183
  • QQ截图018.png
    QQ截图018.png
    187.5 KB · 查看: 168
  • QQ截图017.png
    QQ截图017.png
    229.3 KB · 查看: 212
  • QQ截图019.png
    QQ截图019.png
    193.2 KB · 查看: 163
继续:
 

附件

  • QQ截图020.png
    QQ截图020.png
    230.6 KB · 查看: 197
  • QQ截图21.png
    QQ截图21.png
    237.3 KB · 查看: 180
  • QQ截图22.png
    QQ截图22.png
    241.9 KB · 查看: 190
  • QQ截图23.png
    QQ截图23.png
    242.3 KB · 查看: 167
  • QQ截图24.png
    QQ截图24.png
    234.4 KB · 查看: 150
  • QQ截图25.png
    QQ截图25.png
    245.1 KB · 查看: 138
  • QQ截图26.png
    QQ截图26.png
    230.6 KB · 查看: 133
  • QQ截图27.png
    QQ截图27.png
    245.8 KB · 查看: 149
继续
 

附件

  • QQ截图28.png
    QQ截图28.png
    262.9 KB · 查看: 110
  • QQ截图29.png
    QQ截图29.png
    247.7 KB · 查看: 137
  • QQ截图30.png
    QQ截图30.png
    228.2 KB · 查看: 136
  • QQ截图31.png
    QQ截图31.png
    240.5 KB · 查看: 144
  • QQ截图32.png
    QQ截图32.png
    247.2 KB · 查看: 136
  • QQ截图33.png
    QQ截图33.png
    307.7 KB · 查看: 150
这巴掌打得某个断章取义的人心里直不爽
 
不解释,有兴趣的慢慢研究。


志愿军战俘归国被整肃 上吊自杀

http://phtv.ifeng.com/program/lnrs/detail_...1599597_0.shtml


内容提示:六十年前,他清华大学毕业,投笔从戎,奔赴异国战场,风云突变,上万将士深陷绝境,数千人被俘。六十年后,他往返台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一群特殊士兵,共同的记忆与伤痕。一个普通中国志愿军士兵眼中的朝鲜战争,《冷暖人生》特别呈现――我的朝鲜战争。



凤凰卫视2013年11月26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一九五零六月,朝鲜战争爆发,一九五零年十月,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凭借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志愿军在第一,第二次战役当中一度取得成功,顺利收复平壤,并且将联合国军逼到了三八线一侧,但志愿军在实力上和联合国军的差距,还有后期粮弹补给不足等等问题都已充分暴露,一九五一年一月,彭德怀电告毛泽东,说明前线紧急,拟后撤数十公里,但毛泽东回电称,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五个师,一九五一二月,作为后续支援部队,助手四川的一八零师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而实际上此时这支解放战争后期,由晋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升级改编而成的部队,也已经开始了地方化的准备,部队当中很多的骨干人员已经下到地方,做了县长,镇长,在接到上级紧急命令之后,这支由刚招收的大量学生新兵,还有众多国民党起义官兵组成的部队,日夜兼程,急行军数千里,跨过了鸭绿江,直插战争的最前线汉江。而这一去,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



一九五一四月,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已极度疲劳的志愿军,又奉命投入第五次战役,彼时美军已提出停战谈判,彭德怀也二度电告毛泽东,希望部队停止进攻,但毛泽东指示称,我军仍需再打一次胜仗,以争取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



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开始,经过一个月激战,志愿军把联合国军击退至三八线以南,前锋直抵汉城,然而就在此时,战场的形势却风云突变,就在志愿军发起攻势的第七天,联合国军趁志愿军出击过远,粮弹补充不及,迅速以坦克配合摩托化步兵在陆空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向志愿军发起快速反击,志愿军各部仓促防御,一度混乱。



一八零师奉命于北汉江附近掩护兵团主力,及八千余名伤员撤退,由于延误了北撤的最佳时机,一八零师一万两千将士陷入了联合国军的重重围困。



张泽石(原志愿军一八零师):美国兵排炮啊,哇哇的,一翻身一滚,滚到一个弹坑里,很多人都是一样啊,都往弹坑里滚呐,可是我滚的时候下去觉得脚底下不对啊,踩上,踩到一个人呐,而且还在那呻吟,我赶快就想去把他给拉起来,还没拉起来,这人都往底下跳,我就喊,我说不要跳,底下有人,底下有我们的伤员,炮弹声音太大了,谁也听不到我在那儿喊。



等到炮弹过去了,我们大家觉得脚底不对了,脚底下,已经踩死了,重伤的(我们的战友),原来还有声音,现在一点声音没有了。



解说:在北汉江两岸,一八零师孤军面对联合国军三个师的进攻,激战四天四夜,五月二十八日,这支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断突围,并断粮数日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一二八点六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师党委下令分散突围,此时由于找不到领导,二十二岁清华大学毕业即响应号召,投笔从戎的张泽石拿着一颗手榴弹,茫然走进了丛林深处,他身后跟着的是几个他从成都带出来的学生兵。



张泽石:重型坦克的这个炮筒在屋里面黑暗中进到狗里面来了,然后后面就是坦克,哎呦,这个景象,一点点那么近,竟然,这个时候我想完了。我拿着手榴弹,带着这些孩子,这是我唯一的一个武器,我说你们趴下,敌人来了,我还没有拉响,手一把被抓住了,张干事,你可千万不能扔啊,扔了我们都得死啊,这一喊,我一看,我这几个队员都眼巴巴的看着我,心想你要扔的话,我们都得死。



解说:危难当头,不得已张泽石收起了手榴弹,带着几个学生兵开始在联合国军的炮火声中,向着西北方艰难着寻找着出口,然而几天来兜兜转转,他们始终没能突破重围,一天为了躲避追击,张泽石涉险横穿一处悬崖时,不慎跌落了下去,当他醒来时,眼前的一切顿时令他大脑一片空白。



张泽石:美国兵拿这个皮鞋,踢我的脑袋,哎呦,我睁开眼我一看,带钉子的大皮鞋,我一听,一看全是美国鬼子,我一下就坐起来,get up,起来,拿刺刀顶着我这儿,我没办法了。



解说:第五次战役是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然而也成为志愿军作战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役,仅一八零师就有三千多人阵亡,四千多人最终被俘。



张泽石:一到了沟口一看,哎呀,沿着那个河沟啊,望不到头的,我们的难友,那个一身的泥啊,那个是这儿是伤那儿是伤,还有拄着树枝拐棍的,狼狈极了那个景象,所以我说,我们怎么能打败仗呢,我们怎么打败了呢,脑子里面就老是这个问号,我怎么打败了呢,于是就哭啊,这下完了,这一辈子也完了,就那么一个感觉,所以才哭,绝望,完全绝望了。



陈晓楠:朝鲜战争当中,联合国军在朝鲜最南端的海港城市釜山,以及巨济济州海岛上修建战俘营,用于关押十七万中朝战俘,志愿军被俘之后,首先押往釜山战俘收容所,进行审讯、编号、建卡,然后大部分战俘,在转牙到巨济岛的战俘营,就在这座韩国南部的小岛之上,志愿军战俘们不曾想到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所将要面对的会是一场远比战场更加残酷的斗争。



一九五一年七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针对战俘问题,中朝坚持按日内瓦战俘公约无条件的遣返全部战俘,而且立场上倾向台湾的美方,则是坚持自愿遣返的原则,战俘问题也就成为了停战谈判争论最为激烈,也是拖延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停战谈判开始之后,“国民党六三支部”派遣了七十多名特务进入了战俘营,并且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组织,各级“俘虏官”都由其成员担任,开始诱导,甚至是残杀坚持回国的志愿军战俘。


迫使尽可能多的战俘选择去往台湾,一场血雨腥风,就开始这样,在异国之地拉开了序幕。




解说:一九五一年四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俘自由遣返”原则下达了对战俘进行甄别的命令,对去台湾或回大陆的战俘进行登记,一九五一年八月,国民党反共头目开始强迫战俘在“誓死不回大陆”的请愿书上签字,一些人身体上被刺客“反共抗俄”等字样。



对不愿签名刻字,仍坚持回国的志愿军战俘,开始进行毒打甚至残杀,仅“七二”“八六”连队,一夜就杀害志愿军战俘九十九人,重伤三百四十多人,一九五一年十月,作为战俘营中为数不多的党员代表,张泽石和其他几位党员秘密成立了地下党组织,“弟兄会”,号召志愿军难友誓死返回祖国。

一九五二年四月六日,为了表达信念,张泽石等人一起用美军的雨衣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



张泽石:用我们的那些衣服,毯子去换的那个红药水,染成了红色的,然后按照我们自己的记忆,剪了五个黄的五角星,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制作自己祖国的国旗,每个人都上去缝一针。外面是敌人的岗哨,我们里边是昏黄的灯光,是大家流着眼泪,在那儿唱自己的国歌,流着眼泪上去,这个(去缝)自己的国旗,缝完了以后,把这个旗子拿下来亲,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亲,觉得那是祖国母亲的脸呐。


解说:第二天,天还没亮,数百名志愿军战俘一起将他们亲手制作的这面国旗,在战俘营的广场上升了起来,此时岗楼上执勤的韩美军人发现的状况,开始大喊,并命令他们把旗子降下来,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在志愿军战俘们拒绝降起后,战俘营广场瞬间枪声大作,65人相继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斗争中,数百人因此遇难,永远埋骨在了异国他乡。

为了悼念这些死去的难友,张泽石曾为他们写下了一首挽歌。



张泽石:那天我写了这首挽歌,在没有太阳的地方,在苦难的日子里,你的鲜血染红了异国的土地,这样,在没有太阳的地方,在苦难的日子里,你的鲜血,染红了异国的土地,为了追求光明,坚持真理,在敌人的刺刀下你宁死不屈,安息吧,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你。



解说:一九五二年四月八日到四月底,经过“甄别”,两万两千名志愿军战俘中,共有六千多人,愿意遣返回国,一万四千名战俘最终去了台湾,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从此分道扬镳,各去一方。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八月五日,交战双方开始交换战俘,一万四千人从韩国仁川港登上了美军的军舰,驶向了台湾基隆,六千多人从板门店附近,最终返回了大陆。



张泽石:我们过了铁丝网往下去,下面是一个广场,一个平地,有一个牌楼,很远看不清楚,上面有些字,等到靠近了一看,四个大字,祖国怀抱,哎呀祖国怀抱啊,两年多啊,我们日日夜夜,一千个日日夜夜,盼望的祖国怀抱就在我眼前,所以大家一看到了却没完没了的哭,哎呀,真是。

车刚刚一停,大家都往下跳,所以我说那块土地,板门店“祖国怀抱”下面那块土地,不知道流了多少中国人的眼泪。



解说:六千六百七十三名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回国后,被集中到辽宁省昌图县,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张泽石说,刚到归管处的日子仍然是令人激动的,首长接见,慰问团演出,颁发纪念章,学生献花,但是,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一切全都消失了,归管处开始要求被俘归来人员,控诉交代他们的情况。



经过一年反复控诉揭发,连以下被俘归来人员,两千九百多名GCD员百分之九十被开除党籍,四百余名联排干部和全部战士一律复员回乡,一九五四年二月,拿着开除党籍,保留军籍的材料,张泽石带着一本并不光彩的专业证书回到了故乡。



张泽石:在回家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火车要到重庆,要见到我的母亲,见到我的妹妹,我的父亲母亲的时候,我越到那越害怕,越到那越害怕,我觉得我怎么交代,怎么跟他们讲,结果我看到火车停下来了,我妈妈被我妹妹拉着沿着这个每个车厢找,找我,哎呀,我就喊啊,妈妈,老三在这儿呢,妈妈,我喊。



下去以后,妈妈一下抱住我说,哎呀我的老三回来了,我的老三没有死,我的老三死不了,这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他就说,老三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解说:其后张泽石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一所中学,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教师,虽然他从不向他谈及自己被俘的经历,甚至隐瞒曾是一名志愿军的身份,但战俘二字却像幽灵一般,始终在他生命中挥之不去。他曾两次提交入党申请,却因外归内控,控制使用的内部档案而被拒之门外,而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他也无一幸免。



一九六六年文革爆发,作为“投敌叛国分子”,张泽石第一个被揪了出来。



张泽石:这个大高帽子戴上,全都喊啊,打倒大叛徒张泽石,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一脚踩下去,我一下趴下去了,这个手指头啊就是像断了一样的,头发这么抓着,我一下就吐了一滴,恶心啊。我曾经想过怎么样去死是最好,死得比较漂亮点,不要去触电,不要去在撕扯车轮子下限轧的血肉模糊,这都想地真是想着不想活了,想完了想去,突然就觉得不对啊,我说你没有权利死啊,你已经有了孩子,你要把他们抚养成人,你的生命不属于你的,所以我就觉得,我死的权利都没有了。



解说:没有了死的权利,张泽石只能选择坚强的活着,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信,信的内容令他大感意外,信发自辽宁抚顺,落款处的名字是郭乃坚,郭乃坚与张泽石同属一八零师,第五次战役被俘后,一同被关押在巨济岛战俘营,在战俘营中郭乃坚曾作为连队部的书记长,是战俘营地下党组织的核心人物。

回国后,他被开除党籍军籍后,遣返回乡。



张泽石:回到老家他是农村的,不让他参加人民公社,他只好自己单干,但是没有任何工资啊,他就到他的这个原来的亲友那去,借了一台手摇缝纫机,在那去给大家缝补衣服来为生,给我写封信说泽石啊,这个冬天太冷了,你要是有棉衣服,请你寄给我一些。



解说:战友的来信,令张泽石久久难以平静,在给郭乃坚寄去棉衣后不久,他便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近三十年后,他与在战俘营中并肩战斗的战友再次相见,多年来由于生活窘迫,郭乃坚一直单身,直到四十多岁,才娶了一个残疾人,成立了一个家庭。



张泽石:当我到他那去的时候,他跟我讲,他回去以后的这些遭遇,他说泽石啊,要不是你给我,把那个棉衣寄来,他说我真的是,就想算了,冻死算了,我不想活了,他说。



解说:战友的经历,令张泽石触动不已,他也第一次知晓,回国后遭受苦难的其实远不止他一个人,其他的志愿军难友如今又过的怎么样呢?



随着走访的深入,一个个战友的遭遇也一次次地撞击着他的内心,一九七八年,曾作为战俘营中志愿军战俘最代表的张泽石,开始再次代表他的这群难友进行申诉,他将所收集到的难友情况整理成材料,并频繁向相关部门反映。



经过多方奔走,他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一九八零年九月,ZG中央批准了总政治部,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复查,平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志愿军战俘。一九八二年,张泽石获得平反,然而很多他的志愿军难友,却并没有等到这一天。



张泽石:李正文,回来以后,精神太受打击,刺激受得太深了,那么那次他正好出去喝茶,在茶馆,回来他们武装部的来通知他,明天去武装部去一趟,去一趟是拿什么呢?是拿那个平反通知书,但是没有说后面那句话,啊,还要让我去啊,他就想完了,这回肯定是完了,这关过不去了,晚上就,晚上上吊死了。

山西的一个战友,让他去恢复党籍,他说我不要党籍了,我现在一个月这么一点钱,七块钱的这个复员费,我连我自己都养不活,我还要交党费啊,就不去了,他给我写信说,泽石,我对不起啊,你做了那么多努力,要恢复我们党籍,他说我不要了。


陈晓楠:五当年两万多名志愿军战俘,六千多人返回大陆,一万四千多人去了台湾,而随着两岸关系的紧张对峙,去往台湾的这群志愿军战俘也就从此消失在了国人的视野当中,据相关史料记载,一九五四年一月,一点四万多名志愿军战俘,全部换上了国民党军装,分乘二百二十五辆美军卡车,离开战俘营,由韩国仁川港,搭乘十六艘美国军舰驶向了提出的基隆。



为了迎接这一刻,国民党动员了很多群众夹道欢迎,并且把志愿军战俘到百的这一天定为了“自由日”,到达台湾之后,这一点四万多名志愿军战俘经过逐个审查,全部编入了国民党军队的基层,几十年之后,他们逐渐从国民党军中退伍,八十年代后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陆续以台商的身份返回了大陆本乡,有的甚至成了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解说:一九九零年,为了了解去往台湾的这些战俘难友的状况,张泽石首次跨越海峡,来到台湾,在台北郊区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他见到了战友赵英奎,到台湾后不久,赵英奎就因言获罪,在监狱中整整服刑了十年。




张泽石:他们五个人,在河里洗澡的时候,说咱们刻了一身字,被迫到台湾来的,那时候不是要反攻大陆嘛,咱们说好了,只要反攻大陆,只要一上大陆,咱们就逃跑,咱们五个人在一块有个照应,他说行,咱们就做好准备,这个事情最后被暴露了,然后那两个枪毙了,年纪最大的,他因为年纪小,无期徒刑。




解说:出狱后,赵英奎靠在一家蒙古餐厅给人烤肉维持生计,直到四十多岁才在台湾娶妻成家,几十年来,他的行动一直受到辖区警署的监控,直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台湾社会的解禁,赵英奎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而他的同团战友鲁建勋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大陆的亲人。



张泽石:叫鲁建勋的,因为收听广播,几个人又去买那个电子管,想装一个收音机,于是就被报告,说他是想偷听大陆的广播,被枪毙了。



解说:战友们的命运,让张泽石唏嘘不已,此后他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将自己一生经历,以及所接触的这些难友的故事记录下来,在张泽石的自传《我的朝鲜战争》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时,因为撰写了这本书而欣慰地合上眼,许许多多跟我同生共患难的战友难友,他们或者在战场上壮烈献身,或者在战俘营斗争中英勇牺牲,更多的则是在归国的艰难岁月里,过早去世,还有不少难友当年被裹胁到台湾,客死他乡。


在抗美援朝六十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先我而去的战友,难友。


陈晓楠:对您来说呀,这段特殊的经历其实是三年的时间,但是这三年。

张泽石:是。

张泽石:改变了整个一辈子。


张泽石:对啊,就像我儿子说的,爸你不就是当了两年多战俘,怎么一辈子没完了你,是没完了,我说你小子是不了解,不了解,那三年在我这一生里面它所留下的那种永远抹不掉的那种伤害,我要是没有这些的话,我不会知道人类社会会有这样这样那样的这种战争这种苦难,这种俘虏营的生活,是吧,这个你都不会知道的,现在我知道了,我才知道,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应当是如何地珍惜他,保护他,维护他,我觉得这个是我很大的收获。
 
冷战期间,国共两党对立,两党斗争无所不用其极,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造成的,反映在战俘营对待共党战俘和被“挟持”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问题上,也是国共两党斗争的延伸。

1970年以前,国内收听台美广播,性质是反革命罪,是要判徒刑或死刑的,这和当年台湾实行的军事统治没什么两样,军人犯罪的性质会更加严重。


张泽石说:“为了什么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主义,斗得死去活来,愚蠢透了”。

“现在我知道了,我才知道,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应当是如何地珍惜他,保护他,维护他,我觉得这个是我很大的收获”。

我觉得张泽石的话才是对朝鲜战争的正确评价。
 
志愿军战俘当年去台湾的。最差的也能在台军当个小兵。回大陆的被作投敌判国处理,不让人寒心吗?
 
QUOTE(不上道 @ 2013年12月03日 Tuesday, 03:50 PM)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俘,被押解到战俘营后,就受到国民党几十名特务监控及洗脑宣传,期间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暗战明争,志愿军战俘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几千名回国(大陆)的战俘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如果没有外力强压(抵抗不去台湾及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相信百分之九十几的战俘都会选择回国(大陆),@我电白的帖及跟贴的意思,看后只能让人呵呵了。

@我电白原文链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 我的朝鲜战争
[snapback]3600935[/snapback]​





所以节目里自愿回国的后悔反思,被迫去了台湾的后来反而庆幸。为什么会这样呢?五毛同志!错了就是错了,对了就是对了,强辩有啥意思,现在谁都不是傻子,对不对?

关于国共洗脑,可参考沈醉回忆录---人鬼之间,沈醉是特务头子,说的东西有参考价值,也可参考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当事人嘛,了解体会深一点。
 
呵呵,很热闹。刚回来,高人的回复没有细看。某些自谓独立思考的人,终于被迫独立了。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是我很喜欢的节目。以“人”为视角作为切入点的做法,很是让我这种长期生活在以人为物品的社会氛围的“人”产生耳目一新的震撼!做为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任何将人当物来加以利用的做法,都是对志愿军战俘这个群体的再次伤害!有人试图以去台战俘当今的好,回国(大陆战俘)今天的歹来证明当年他们回国的错误而去台湾的正确,而抹杀志愿军战俘在战俘营受到的非人的迫害,这哪跟哪啊?
 
鲁迅说过,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取过人的待遇,起码在当今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中依然如此,将别人不当人自然也就将自己不当人。真理部这样,民间所谓独立思考者也是这样。

请教独立思考者一个问题:去台的一万多名战俘,他们的生活都成了老板,都受到相关部门的接见吗?去台的战俘当年是真心出于自愿,没受到任何外力的胁迫?一将功成万骨枯,去台的一万多战俘,有多少象你们所说的如此风光?
 
鲁迅说过,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取过人的待遇,起码在当今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中依然如此,将别人不当人自然也就将自己不当人。真理部这样,民间所谓独立思考者也是这样。

请教独立思考者一个问题:去台的一万多名战俘,他们的生活都成了老板,都受到相关部门的接见吗?去台的战俘当年是真心出于自愿,没受到任何外力的胁迫?一将功成万骨枯,去台的一万多战俘,有多少象你们所说的如此风光?

将他们当作武器,断章取义地加以利用是可耻的,跟GCD,当年的国民党比,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张泽石的《战俘手记》,我前几年通读过的,看诸君的表现,我只觉得悲哀,不知网络上有多少观点是这样独立思考出来的,又有多少类似的独立思考形成所谓的价值观。
 
所谓的独立思考,不过是长期党化教育形成的二分法思维而已,从未自省,反以为真理,当可作为候补真理部以备不时之需,恭喜独立思考诸 君,是为祭!
 
真的思考者,必以人为思考切入点,怀宽容仁爱之心,不以某种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对事件任意剪接以期达到个人目的,试问一个连基本事实都可以瞒的思想者有何独立可言?
这样的思想者的思想对社会大多是危害大于利益的,越能蒙蔽公众危害越大。
 
QUOTE(@我电白 @ 2013年12月03日 Tuesday, 08:39 PM)
冷战期间,国共两党对立,两党斗争无所不用其极,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造成的,反映在战俘营对待共党战俘和被“挟持”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问题上,也是国共两党斗争的延伸。

1970年以前,国内收听台美广播,性质是反革命罪,是要判徒刑或死刑的,这和当年台湾实行的军事统治没什么两样,军人犯罪的性质会更加严重。
张泽石说:“为了什么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主义,斗得死去活来,愚蠢透了”。

“现在我知道了,我才知道,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应当是如何地珍惜他,保护他,维护他,我觉得这个是我很大的收获”。

我觉得张泽石的话才是对朝鲜战争的正确评价。
[snapback]3600983[/snapback]​



张泽石确实说得对,你确定你尊重人和敬畏生命吗,看看你的贴,你裁剪是持中的?你帖子的亮点是给 出了视频链接 ,硬伤是断章取义。给出视频链接是基本的责任,断章取义是某种意义的强奸。至于你因何断章取义是你的事情了。另外我不敢随便评价战争特别是那场战争,只能对参加者表示某种敬畏。
 
QUOTE(极品 @ 2013年12月03日 Tuesday, 09:55 PM)
所以节目里自愿回国的后悔反思,被迫去了台湾的后来反而庆幸。为什么会这样呢?五毛同志!错了就是错了,对了就是对了,强辩有啥意思,现在谁都不是傻子,对不对?

关于国共洗脑,可参考沈醉回忆录---人鬼之间,沈醉是特务头子,说的东西有参考价值,也可参考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当事人嘛,了解体会深一点。
[snapback]3600995[/snapback]​



可以建议啊, 那我 建议你看看看五四时期的文章,特别是鲁迅的文章,然后看看美国通史和欧洲文艺复兴史。
 
QUOTE(不上道 @ 2013年12月03日 Tuesday, 03:35 PM)
看了论坛@我电白的帖子“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我的朝鲜战争》”所传递的内容和价值判断,有所触动,描空表达下个人感想。以原文楼主及跟贴者的标准来衡量,我是不折不扣的五毛,但因个人原因,觉得有必要将另一种解读表述于论坛。

原因有:
1、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及陈晓楠都是我敬重的人,节目主诣被有意无意朝意识形态方面解读,对《冷暖人生》、陈晓楠、凤凰卫视都很不尊重。
2、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很多事情不如人意,本着尊重事实和乡梓的眷念,有义务为某些误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澄清,今天的误会可能要用明天的生命和血来偿还。
3、个人读过节目主人公的《战俘手记》,作者表现的意思跟发帖跟贴者的意思大异其趣,有南辕北辙的感觉,作为对生命(二万多战俘)的基本的尊重,努力将这种感觉表述,是应有之义。
4、今天是孩子六周岁生日,作为吊丝父亲,就以这样的方式作为送给孩子的特殊礼物吧。
[snapback]3600932[/snapback]​


你孩子六周岁生日应该终生难忘,因为它父亲送它五毛钱里面包一堆狗屎
aa.gif
 
QUOTE(某人的马甲 @ 2013年12月04日 Wednesday, 11:02 AM)
你孩子六周岁生日应该终生难忘,因为它父亲送它五毛钱里面包一堆狗屎
aa.gif

[snapback]3601049[/snapback]​








兄台,咱在这帖子不说粗俗话好吗?
说实在的,楼主是个文化人,斯文人,咱理性讨论吧。
 
谢谢极品君,对某些垃圾,我的方法是无视,让它呆在该呆的地方烂臭下去(这话只对垃圾起作用)。至于斯文等等当不起,只是自己还没有放弃,努力让自己活得更象一个人而已
。谢谢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