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昨晚看对榜,感受很痛苦 (2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昨晚看电城的重阳对榜,感觉是痛苦!
难以忍受的的悲哀,不得不发到网上让大家跟我分担下。
出句:霜叶秋山添雅意
对句:云帆电海X长风
什么长风我忘记了。

我想,这个上下联是如何能联系起来的?
对联对联,对而能联,这是《对联通则》声称要遵守的。
传统上完全不能联起来的是无情对,但无情对必须是工对。其次是借对,借对是借着他意联起来的。
古人为什么能让对联上下联起来?
工对,邻对,就是使上下文联起来的方法。
宽对,必须有语境才能联起来的。
律诗中的对句为什么可以宽,人家有个大语境。
而对联,如何没有横披,上下句如何能联起来?
工对邻对就是让上下句相联的方法。

对联通则出来分,似没有分别工对(邻对也是广义的工对)和宽对。
这就造成对联的灾难!

上下句全无关联。
你讲天,我讲地;你讲簸箕,我讲香炉,风牛马不相及,你说叫什么对联?

电城一赛,给我一点安慰的是殿军还有一对:
池荷夏日溢清香
起码这句子还能入个殿军,说明还是有人懂对联的。
其中有些老辈的对联,还是不错。
但大部分对句与出句已经风牛马不相及。

吃饭了,没检查,打错请大家原谅!

唉!我还看了麻岗的对榜,感觉就是悲哀!
在《对联通则》的误导下,全国的对联,陷入一个什么状态。
只要名词对名词就可以算对联。而且这些对联还能入优秀对句。

看了对榜,我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做对联了!
人家说狗屎是香的,你要跟他们玩,必然得和他们一样吃狗屎!

附近春节征联,想邀请阿伯去评联,阿伯毅然拒绝!
现在这种上下不联的对联,叫人如何评!
再看出句,4+6+7,惨不忍睹!
其实,把前面删去了,用其中的4+7搞定了!
昨晚到现在,我心仍然不得安宁。
长叹息以掩涕,哀联命之多艰!
小人当道,《通则》通行,对联作为一门艺术会不会消失?
 
敝人也只获一个优秀。
 
世事不如意十有八九,楼猪你想如何?似乎有句话说,书生造反...什么的。洗洗睡吧理不能理之事何必呢?
 
不懂对联的路过。
 
我再说几句,什么叫工对。
并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开形容就能可以叫对联了。
上下句意思能联起来,才叫对联。
如何能使上下句联起来?
除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传统似是用工对和邻将对联做工整的。
怎么叫工整呢?后面再说。
工整的对联则上下能联。
还有一种上下对仗非常工整但意思完全无关的对联,那就是无情对。

所以说对联一定要上下句意义关联,也是不全对的,因此试行的对联通则就说错了这点。不知道正式的通则改了没有。

比如:
亭前花始发;
阁下李先生。
字字对得好工整!但整体看来风牛马不相及,这就是无情对。

如果上下句对仗不工整的,那不是无情对,那是狗屁对。
无情对是上下联的各个字(词)对得工整,按理来说上下是有情的,但实际无情。


而电城的冠军对句:
霜叶秋山添雅趣
云帆电海X长风。
你看,霜对云,秋山对电海,添雅趣对X长风,风对趣是借对,因为风字可具体可抽象。
问题就出在“帆”对“叶”上!帆是器物类,叶是植物类,两者不是同类,也是不是邻类,因此两者毫无关联!
但按现行的对联的通则名词是可以对名词的!但要求是意义要相关,问题是如何相关?
古人用同类名词或邻类名词对则关联,你用什么关联?

你看,出句七个字,六个字都对好了,就是一个关键的字没有对,上下就“无情”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无情对!

急了,稍后继续。
 
继续说工对

传统诗联界似将字分为几类:
实字和半实词(现代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虚字(现代的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类)
生字(动词)
死字(形容词)
还有方位字、颜色字,不能简单地分为名词,数字类等。
资料不完整,不太好说了。
生字还是半生字等。
这些知识对玩对联是非常有用的。
最有趣的实词分为实字和半实字,
其中实字(具体名词)又分为十几类,这才是工对邻对宽对的划分法所在。
旧时把名词又分为时令、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
同小类的名词相对叫工对,相邻的小类相对叫邻对。既不同类也不相邻类的小类相对的叫宽宽对。
如:
“霜”为天文类,可以和天文类同类相对,也可以地理类对,这叫邻对。
而地理类如“池”属于地理类,可以和宫室(建筑)类对,宫室类和器物类对,这都是邻对。
同类对和邻类对都叫工对,除非诗钟才追求精致到同类相对。
由于名词同类小类相对或邻类相对,对出来的句子一般上下意义可以相关联。
除非借对和无情对。

如:
静坐窗前观燕舞;
将亡天下杀龙逢。
这里的龙逢是人名,借对为主谓结构对“燕舞”。

这在对联游戏中是可以的。
不过,在正式的八股文考试中,借对是允许的。
因此,传统的对联比赛中,借对是不能拿冠军的,最多只能拿亚军。冠军应该为正对。

再看电城的对榜:
你看“叶”,属于草木类的,“帆”属于器物类的,两者远得很。既非同类对,也不是邻对,但这个词在句子中是当主语用的。主语不同类,造成上下句完全不关联!
 
目前电白民间的对对(即出上联对下联或出下联对上联), 是以前对房征对一种文字对句的对法, 只要词性相近, 平仄相反,字数相同就得了,不管你内容相关不相关.其实有些联友对征对的认识有偏差和误解, 以前对房这样取对是出于一定利益的驱使,因为可以吸引更多人投稿(投稿要交稿资的,我交过是一元一比).真正的好对句是讲究内容相关的, 要对而有联. 对联是一副挂起来的, 如果上下联风马牛不相及, 人们就不知所云了. 无情对是特殊而作,但对的技巧是很妙的.这些可以从古人联和现代名联可以看出.
 
在以前的赌对(对联比赛)中,完全不讲隔的。
实际上老前辈对隔是很清楚的!
比如:
出句:春老园中花未谢;
对句:岁新湖畔柳佥舒(冠军对句)。
这是高州已故的先生评的对联,对句大概如此。

从时间上看,一个是春晚,一个是新春,隔了?
是的!
联都上的教授说写景对联不能隔,包括在论坛上的戏对。
实际上,赌对中,完全不论隔的!冬对夏,雪对花,隔得很!

为什么?人家讲对得工整,不讲对得隔不隔?

其实老前辈们对“隔”太清楚了!

联都有一个叫什么曼的发了一个帖说“隔不隔要看对联的实际用途”!
对联隔不隔,要看对联的目的!

因此,《笠翁对韵》不论隔!
老前辈们的赌对不论隔!
因为这些对联都不是用张贴的!

老先生曾经告诉我过我:张贴的对联必须要考“隔”的问题,非实用
的征联不必考虑隔与不隔的问题!

所以说联都的专家教授,和制造对联通则的专家们,其实有时往往不如一个乡巴佬!
 
QUOTE(一篱秋梦 @ 2013年11月27日 Wednesday, 12:47 AM)
目前电白民间的对对(即出上联对下联或出下联对上联), 是以前对房征对一种文字对句的对法, 只要词性相近, 平仄相反,字数相同就得了,不管你内容相关不相关.其实有些联友对征对的认识有偏差和误解, 以前对房这样取对是出于一定利益的驱使,因为可以吸引更多人投稿(投稿要交稿资的,我交过是一元一比).真正的好对句是讲究内容相关的, 要对而有联. 对联是一副挂起来的, 如果上下联风马牛不相及, 人们就不知所云了. 无情对是特殊而作,但对的技巧是很妙的.这些可以从古人联和现代名联可以看出.
[snapback]3599513[/snapback]​


前天,我曾和老先生聊过。
对房的对联取对不仅出于经济利益,他们认为独立的对联和律诗的对联不是一回事,因此,他们要在“工”与“艺”上下功夫。
工就是对联要工整,艺就是要讲艺术,创造好的意象、意境。
 
“工对”与“工整”是两个慨念。

关于词性相对门题,古书《对类缥缈》谈到,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即可。有些词在不地方使用,词性是有变化的。
 
上下联如何能联起来,这个问题我未深入研究。
我只是知道:除了借对和无情对,工整的对联上下句大多能相连。
因此,名词的小类工同类或邻类对是使上下句相联的方法的重要方法。
但并非当然并非工对就能上下联相关联了。
同时,还有一些句子,上下不用工对,一样能相联。

这个问题有些意思,以后有空再思考。
 
QUOTE(一篱秋梦 @ 2013年11月27日 Wednesday, 12:56 AM)
“工对”与“工整”是两个慨念。

关于词性相对门题,古书《对类缥缈》谈到,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即可。有些词在不地方使用,词性是有变化的。
[snapback]3599518[/snapback]​


一词多义和活用在诗联很正常,这是中国古代语言的特点。
 
QUOTE(一篱秋梦 @ 2013年11月27日 Wednesday, 12:47 AM)
目前电白民间的对对(即出上联对下联或出下联对上联), 是以前对房征对一种文字对句的对法, 只要词性相近, 平仄相反,字数相同就得了,不管你内容相关不相关.其实有些联友对征对的认识有偏差和误解, 以前对房这样取对是出于一定利益的驱使,因为可以吸引更多人投稿(投稿要交稿资的,我交过是一元一比).真正的好对句是讲究内容相关的, 要对而有联. 对联是一副挂起来的, 如果上下联风马牛不相及, 人们就不知所云了. 无情对是特殊而作,但对的技巧是很妙的.这些可以从古人联和现代名联可以看出.
[snapback]3599513[/snapback]​


对房并不仅是电白的,以前两广的对房子的对联规则都是一样的。
 
根据这阵子树仔麻岗的出句和对句而看,除上述问题外,普遍存在语法修辞知识欠缺情况,也即是文学功底浅薄,十一字以上联句就语句阻滞了,出现逻辑不通,主语吝乱,铺垫欠缺,气脉不顺等等。诸君看下麻岗的出句和树仔的对句就发现问题。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对联。
清朝将对联玩得精致,而且创造出了无情对。
无情对是工对的一种,这说明清朝文人已经将对联玩到精致了。
估计“对房”还不可能创造对联通则,所以我估计玩工对并非对房所有的。
其实很传统的联很清楚:
工对(含邻对)之外有宽对的存在。
不然,他们就不会出现宽对这种说法了。

我也不知道传统上将实字分为十几个小类是不是为了对联教学的需要。
没有查过这方面的资料。
 
博贺龙山的港口村春节的出句:
海港春荣,看碧水映琼楼,生态新村XXX(后面忘记了)
看到这个出句,廖梦仙先生拒绝当评师。

这样的对联,令我叹息。
不如改为:
碧水琼楼,生态新村XXX,就搞定了。
 
QUOTE(一篱秋梦 @ 2013年11月27日 Wednesday, 01:10 AM)
根据这阵子树仔麻岗的出句和对句而看,除上述问题外,普遍存在语法修辞知识欠缺情况,也即是文学功底浅薄,十一字以上联句就语句阻滞了,出现逻辑不通,主语吝乱,铺垫欠缺,气脉不顺等等。诸君看下麻岗的出句和树仔的对句就发现问题。
[snapback]3599523[/snapback]​


看他们的对榜,我只能哀叹:我不知道他们的对法了!
入选的大部分句子,不堪入目。
 
支持传统,但是看得不是很明白...........

现在很多人对对联是意境放第一名,对仗工整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对句是不是高档、大气、上档次,至于合不合对联的众多规约,部分是不懂,部分是不要求。

对联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其实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但是有一点的是,上下句的关联还是要有的,单是高档大气上档次,而上下句意见九不搭八,各说各的,那对来也没啥意思啊。
 
上面对字的分类,有些说法有点错误。
传统知识有些我忘记了。
查下资料:
古人将具体的名词称为实字,抽象名词是半实字吧。
之外的都叫虚字。
虚又分生字(动词)和死字(形容词)等。
还有半生字等。
这些知识在对句中是比较实用的。
但是在网络上,这些完整的知识较较找了。
这说明,谈这些知识的人少了。
以后查到完整齐的资料再发上来,
不管有无人看。
 
QUOTE(china007 @ 2013年11月27日 Wednesday, 09:22 AM)
支持传统,但是看得不是很明白...........

现在很多人对对联是意境放第一名,对仗工整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对句是不是高档、大气、上档次,至于合不合对联的众多规约,部分是不懂,部分是不要求。

对联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其实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但是有一点的是,上下句的关联还是要有的,单是高档大气上档次,而上下句意见九不搭八,各说各的,那对来也没啥意思啊。
[snapback]3599539[/snapback]​


对联首先要对好字,个个字要对好。上下相联――意义相关或形式上相关(借对和无情对)这是起码的要求。
之后是炼字,就是在意象、意境上下功夫。

宽对当然也可以,但起码要上下相关。
宽对不是不好,是不够精致。
有些对句有些字眼宽也不影响大局,但有些关键的词不对好就上下不联了。
你看主楼的对句,六个字都对好了,就主语的中心语没有对好,结果,一字之宽,去之万里。
老前辈们追求“工”与“艺”,“工”就是字字对好,“艺”就是意象和意境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转些文字过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d6b110100djr7.html
二、对仗的基本原理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各种文体中几乎都有应用。它的表现形式是并列使用两个对称的句子,从而起到强调表达内容、美化表现形式的作用。对偶修辞在一般文章中应用,称为对偶句;在格律诗中使用时,因为同时又加入了声调方面的诸多限制,形式上更趋于工整华美,如同古代出行的一对仪仗,所以又称对仗句。对偶句只是普通的修辞方式,到了对仗句则加入了更多的形式方面的要求,这是对偶修辞自身的一种发展和进步,但此时它们还只是其他文体中的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这种修辞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终于有一天,这种修辞手段终于成长到自身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文体的阶段,这种独立使用自成篇章的对仗句,就是对联文体。

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两行对仗文字的“对称感”是如何形成的?要遵守什么样的规范才能“制造”出文字的“对称感”?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工具,可以得出不同的表述形式。以王夫之一联为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此联从“对称感”来说,可谓字字皆工。至于对称感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理论因所用概念的不同,解释时的表述方式也不尽相同。

传统的“虚实死活”字类对偶理论认为:“清”和“明”同为虚字中的死字;“风”和“月”同为实字,且同属“天文门”;“有”和“无”同为虚字;“心”和“意”同为实字,且同属“人事门”;“难”和“自”同为虚字;“留”和“照”同为虚字中的活字;“我”和“人”同属实字,都是人物称谓。这些字两两相对,所以构成了对偶。

当代语法学对偶理论认为:

从词性来说:“清”和“明”为形容词,“风”和“月”为名词,“有”和“无”为动词,“意”和“心”为名词,“难”和“自”为副词,“留”和“照”为动词,“我”和“人”为代词。这些词两两相对,所以构成了对偶。

从词的结构来说:“明月”和“清风”,同为由形容词和名词构成的偏正式结构,“有意”和“无心”,同为由动词和名词构成的偏正结构。

从句子结构来说:“明月”和“清风”,同为主语;“有意”和“无心”,同为定语;“难”和“自”,同为状语;“留”和“照”,同为谓语;“我”和“人”,同为宾语。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两套理论对于同一事例的解释,与对偶实践的现实是相符的,两套不同的话语之间也是等价的。但如果真的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说,这两套理论都有着明显的不足。下面分别叙述一下:

传统的“虚实死活”字类对偶理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经验主义的总结,还不足以称得上完善的理论,前人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阐述也各有不同,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分类方法过于模糊和笼统,实字之下还有“半实字”,虚字之上还有“半虚字”,除实字全是死字外,半实字、半虚字和虚字又各分死活,概念含浑,逻辑不清。比如同样的形容词竟然可以同时出现在“虚死字”、“半虚死字”和“半实字”之中(微云的微,说成是虚死字;晴天的晴,说成是半虚死字,凉亭之凉,说成是半实字),这种分类方式与其说是“理论”的倒不如说是“经验”的。再就是对于虚字的分类十分粗疏,虚字中有些死字和活字相对并不影响对称感,如苏州园林联:“流水今日,修竹古时”,“流”为活字,“修”为死字;但有些虚字之间的相对却会对对称感造成很大影响,如苏轼“池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联以方位字“上”对活字“飞”,同样是“虚对虚”,理论上却说不清为什么形成的对称感却相去甚远。

蓝字部分其实用上借对技巧。
池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上字是方位词,这里借为动词,因此以“飞对”可以的。
指和爪是并列结构,东西也是并列结构,因此有人解释这是当句自对。当句自对时词性可以放宽,形容词都可以对动词、名词,因此方位词“东西”对具体名词(实字)“指爪”。
 
再找些资料: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
《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
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
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宾语。
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97025.html

这些分类是我在网上搜索下的最标准的说法。
 
不懂对联的路过

对联的任务完成了吧。读书人有闲,家国大事不能轻易讨论 兴趣自然转向玩,玩女人是玩,玩金石古玩是玩,玩对联诗词丹青水墨也是玩。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前人玩得精致,当下论坛人们玩得精致。仔细想大家都精致或者高下难分,社会效用呢,诗词对联跟论坛比,或论坛更胜一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其重振对联玩得精致,不如专注论坛玩到极致。
 
没有话题注入,光是哭工资,论坛怎能玩到极致.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