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购站出来,父亲就带着谷篮子、小如、小意到供销社饭店。
供销社饭店,久违了,还在跟父亲读书时,谷篮子曾经与父亲来过一次,那是因为缺营养头晕得厉害,母亲叫父亲带谷篮子去的,为的是吃上一盅鸡汤补补身子,提提神。
今天父子四人一齐来,也是点的鸡汤。
小如狼吞虎咽,吃相狼狈。小意慢吞细嚼,吃相斯文,两位弟弟各有各的特点。
正处于发育阶段,肚子也着实饥饿,谷篮子居然将一大盅有五两米的饭量吃个底朝天。
“吃得的饭多才能干得的活多,吃饱了再说”父亲说道。
饭吃饱了,汤也喝了,只是汤里的鸡块少了点,不过父亲没有吃,让给谷篮子三兄弟。
谷篮子三兄弟吃得还未过瘾,连连咂了几下嘴巴。
“我到前面的理发组去走象旗,篮子你就带着小如小意去趁一趁圩吧,下午三时我在理发组等你们回家,记得不要延误了时间”父亲带着谷篮子三兄弟离开饭店时吩咐谷篮子说,“小如小意要紧跟篮子,别走失了。”
“兄弟多,力量就大,将来好有个照应,焉能走失”谷篮子心里在想。
还在水林小学读书时,一天,在学校爸爸的房间中,谷篮子发现了抽屉里有一封信,信封里有两张信笺已写满了字,信封里面夹带着小如的黑白寸头相。
信的内容是爸爸写给远在新疆工作的同村一位名叫郑金刚的叔叔的,大略是说,小如虽然跳皮,但灵活,好好培养教育,将来也许可成为栋梁之材。
“两个弟弟不多,不可送人了,假如真要将小如送到新疆郑金刚叔叔处,很难再见到一面,更不用说跟别人打架时可以助助拳了”谷篮子飞快地转动着脑筋。
猛然间,谷篮子偷偷地将小如的黑白寸头相拿到校外撕碎了,心想没了相片郑金刚叔叔不会看到小如的样貌,就没了印象,就不会要小如的。
事后,小如真的没有去成新疆,这与谷篮子撕碎小如的相片或许有所关联。
后来小如因为被别人冤屈,小学没毕业就缀学了,一直在农村生活,每当想起“误了”他的前程,谷篮子内心感到很内疚。
拿到父亲给的五角钱,谷篮子就带着小如、小意在圩上转悠,当日正是圩日,人流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过了理发组的理发室,就是一间打铁铺,叮当,叮当,一位肥胖的中年汉子与一位瘦弱少年正在抡着铁锤打得起劲。
肥胖的中年汉子和瘦弱少年均赤着上身,他们的铁锤轮流落在铁砧上,铁砧上放着一把烧得通红的菜刀,不时金星四射。
谷篮子与两位弟弟在旁边瞧了一会,正准备向前走,猛然间人群一阵骚动,纷纷向街道两边挤迫,小意差一点被挤到铁砧上,谷篮子赶紧抓住他的手向旁边挤出,用身体抵顶着人流的冲击。
“哎呀,羞死人了”邻近站着的几位姑娘比较高,先发现了情况,她们马上把脸掉到另一边。
“有两个赤身裸体的大人朝这边来了”小如早已挤到人群前面,也见到了情况。
谷篮子由于要看顾小意,落在人群后面。
透过人群间隙,谷篮子终于看清楚了,一个长着胡子的男人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正被几个男女押着游街。他们两个光溜溜的,没有半片衣服遮羞,双方共同穿着一条宽大的内裤,男的用左脚,女的用右脚。
“哥哥,什么事情,我没有看到”小意尚小,因被前面人们身体遮拦住,没有见到“黄色”的一幕。
“儿童不宜,别看”谷篮子说着就抓住小意的小手闪到另一边,故意用身体挡住了小意的视线。
旁边几位大娘大婶在嚼着舌根。
“那男的是供销社门市部主任,已结婚并生育了二三个孩子,女的是去年才来的营业员。”
“男的早已跟女的勾搭上,听说还是女的主动。”
“男的已有老婆孩子,女的贪他什么?”
“男的可是主任呐,有权有地位,女的为了巴结他,就主动投怀送抱。”
“她还没有老公,可是人家有老婆孩子,破坏别人的家庭怎么行?”
“世上不要脸的人多着呢!”
“男的老婆早已起疑了,今天一早,天未亮,就叫上几个亲戚来供销社,在男的宿舍上正好见到女的从门口中出来。”
“就这样抓了?没有捉奸在床?他们是不是真的通奸。”
“这个大家都说不清楚!”
“没有确凿证据,怎么就游街了呢?”
“那几个捉奸的人说,先游街,再送到公社处理。”
不管如何,趁圩的小孩子们都上了一堂生动的人体生理课。
人群尾随着游街的那一对男女向前涌去,仿佛一群黄蜂,嗡嗡嗡追逐着桃红柳绿,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津津有味。
围观的人们逐渐远去,谷篮子、小如、小意就继续前行,十多步就到了一间染衣服的作坊里,霞光公社特此一家,听说是祖传下来的技艺,技术传女不传男。由于工艺精湛,染到的衣物色彩艳丽而又不脱色,所以邻近公社的群众也过来帮衬。一到圩日门庭若市。
这家的主人婆是一位肥肥胖胖的中年妇女,人称肥婆珍,丈夫在公社中学教书。
作坊前面放上三个染缸,分别放上红、黑、蓝三种染料。只见肥婆珍将一批批衣物仍到染缸上,用木棍不断搅动,然后停了下来浸泡大约半个小时就捞上,再放到木制的大盘上用水清洗,扔干水后,最后放在晾衣线上晾干,大功告成。
所有工序都是肥婆珍一个在干,不时挥动的双手,偶而擦拭一下额头的事汗水,但是丝毫没有出现疲态。
......
“农村仔,走开点,别在这里阻手阻脚步”肥婆珍一个与谷篮子年纪相仿的儿子来到面前。
“说话放斯文点,我们是来染衣服的”哭鬼昌看到他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摩拳擦掌起来。
“别野蛮,对人要客气点” 肥婆珍斥责了她的儿子。
仿佛没有听到他母亲的话语,肥婆珍的儿子用手指了指谷篮子和小如、小意说:“哪你们三个在干什么?”
“别手指指,想不想打架,这条街道又不是你家的”小如将眼睛瞪着对方说。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谷篮子拉了小如、小意就走。
行人如织,左转右转,转过二条十字街,就到了公社革委会所在地,公社革委会大院里,长着十几棵参天大树,在中间的一棵大树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们。在后面,大人们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仿佛被捏着的鸬鹚一样,小孩子们则拚命向人群间隙中钻,谷篮子叫小如在旁边照看着小意,自己钻过人群,只见有一个黑乎乎的青年被吊在树丫上,衣服脱光,只穿着一条内裤。
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和邻村的三个小伙子拿着皮带不停地抽打着。
“不是我偷的,打死我都不承认”黑乎乎的青年嘴巴丝毫没有放软。这时他的身上已布满大小各异的血痕。
后经打听,原来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在猪仔行卖猪仔的时候,刚将钱装入后袋不久,就被“白粘”(注:小偷)给偷了,怀疑是这个黑乎乎的青年所为,于是与趁圩的人全力将他拿下。
“将偷到的钱给了谁?说不说,不说就打死你。”
“打死我,要你赔人命。”
黑乎乎的青年的最后一句话终于把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震住。
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俯首与邻村的三个小伙子低声嘀咕了一下,就拿着黑乎乎的青年的衣服和拖鞋扬长而去。
“这些衣服和拖鞋也可以抵充部分钱……”
见到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离去,黑乎乎的青年挣扎着大喊大叫起来:“把我放下……”
轰的一声,人群四散走开,谷篮子也赶紧拉着小如、小意走出公社大门,唯恐惹祸上身。
从公社革委会大院出来,谷篮子和两位弟弟向东一直走,去了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的书不是很多,全部摆在柜台里,主要是一些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小说方面,都是一些革命方面的书籍,再有就是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
“有公子书(小人书)”小如和小意兴高采烈地欢叫起来。
谷篮子和弟弟们走了过去,翻看了一下,有《地道战》、《半夜鸡叫》、《收租院》、《红旗渠》、《白求恩》、《张思德》、《战洪图》等等。
谷篮子与弟弟们一起比较了一下,很多都喜欢,但是钱有限,只好买了一本《半夜鸡叫》。
一看新华书店墙壁上的挂钟,离三点还有十五分钟,谷篮子与弟弟们飞速向理发组跑去。
到达理发组,父亲正出到门口处。“走,买鞋子去”父亲说。
于是谷篮子、小如、小意就跟着父亲向供销社日杂销售部走去。
父亲给谷篮子和小如各挑了一双木屐,给小意挑了一双塑料拖鞋。
“篮子和小如经常在村中走走动动,穿木屐比较合适,木屐比较高,不容易搞到污泥。小意则不同,经常跟我在学校,不能穿着木屐,因木屐走路时声音比较响,会吵到老师和同学”
父亲领着谷篮子、小如、小意去收购站旁边找回双轮车,就拉着双轮车回去。
回家的路上,小如嘴快:“今天看到很多新奇事。”
“有什么新奇事?”父亲问道。
“公社里有人在吊打贼人”谷篮子抢先回答道,并给小如使了一个眼色,有意掩盖着看到的裸体游街事件。
“你们要把今天趁圩所见所闻写一篇日记”父亲严肃地说。
供销社饭店,久违了,还在跟父亲读书时,谷篮子曾经与父亲来过一次,那是因为缺营养头晕得厉害,母亲叫父亲带谷篮子去的,为的是吃上一盅鸡汤补补身子,提提神。
今天父子四人一齐来,也是点的鸡汤。
小如狼吞虎咽,吃相狼狈。小意慢吞细嚼,吃相斯文,两位弟弟各有各的特点。
正处于发育阶段,肚子也着实饥饿,谷篮子居然将一大盅有五两米的饭量吃个底朝天。
“吃得的饭多才能干得的活多,吃饱了再说”父亲说道。
饭吃饱了,汤也喝了,只是汤里的鸡块少了点,不过父亲没有吃,让给谷篮子三兄弟。
谷篮子三兄弟吃得还未过瘾,连连咂了几下嘴巴。
“我到前面的理发组去走象旗,篮子你就带着小如小意去趁一趁圩吧,下午三时我在理发组等你们回家,记得不要延误了时间”父亲带着谷篮子三兄弟离开饭店时吩咐谷篮子说,“小如小意要紧跟篮子,别走失了。”
“兄弟多,力量就大,将来好有个照应,焉能走失”谷篮子心里在想。
还在水林小学读书时,一天,在学校爸爸的房间中,谷篮子发现了抽屉里有一封信,信封里有两张信笺已写满了字,信封里面夹带着小如的黑白寸头相。
信的内容是爸爸写给远在新疆工作的同村一位名叫郑金刚的叔叔的,大略是说,小如虽然跳皮,但灵活,好好培养教育,将来也许可成为栋梁之材。
“两个弟弟不多,不可送人了,假如真要将小如送到新疆郑金刚叔叔处,很难再见到一面,更不用说跟别人打架时可以助助拳了”谷篮子飞快地转动着脑筋。
猛然间,谷篮子偷偷地将小如的黑白寸头相拿到校外撕碎了,心想没了相片郑金刚叔叔不会看到小如的样貌,就没了印象,就不会要小如的。
事后,小如真的没有去成新疆,这与谷篮子撕碎小如的相片或许有所关联。
后来小如因为被别人冤屈,小学没毕业就缀学了,一直在农村生活,每当想起“误了”他的前程,谷篮子内心感到很内疚。
拿到父亲给的五角钱,谷篮子就带着小如、小意在圩上转悠,当日正是圩日,人流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过了理发组的理发室,就是一间打铁铺,叮当,叮当,一位肥胖的中年汉子与一位瘦弱少年正在抡着铁锤打得起劲。
肥胖的中年汉子和瘦弱少年均赤着上身,他们的铁锤轮流落在铁砧上,铁砧上放着一把烧得通红的菜刀,不时金星四射。
谷篮子与两位弟弟在旁边瞧了一会,正准备向前走,猛然间人群一阵骚动,纷纷向街道两边挤迫,小意差一点被挤到铁砧上,谷篮子赶紧抓住他的手向旁边挤出,用身体抵顶着人流的冲击。
“哎呀,羞死人了”邻近站着的几位姑娘比较高,先发现了情况,她们马上把脸掉到另一边。
“有两个赤身裸体的大人朝这边来了”小如早已挤到人群前面,也见到了情况。
谷篮子由于要看顾小意,落在人群后面。
透过人群间隙,谷篮子终于看清楚了,一个长着胡子的男人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正被几个男女押着游街。他们两个光溜溜的,没有半片衣服遮羞,双方共同穿着一条宽大的内裤,男的用左脚,女的用右脚。
“哥哥,什么事情,我没有看到”小意尚小,因被前面人们身体遮拦住,没有见到“黄色”的一幕。
“儿童不宜,别看”谷篮子说着就抓住小意的小手闪到另一边,故意用身体挡住了小意的视线。
旁边几位大娘大婶在嚼着舌根。
“那男的是供销社门市部主任,已结婚并生育了二三个孩子,女的是去年才来的营业员。”
“男的早已跟女的勾搭上,听说还是女的主动。”
“男的已有老婆孩子,女的贪他什么?”
“男的可是主任呐,有权有地位,女的为了巴结他,就主动投怀送抱。”
“她还没有老公,可是人家有老婆孩子,破坏别人的家庭怎么行?”
“世上不要脸的人多着呢!”
“男的老婆早已起疑了,今天一早,天未亮,就叫上几个亲戚来供销社,在男的宿舍上正好见到女的从门口中出来。”
“就这样抓了?没有捉奸在床?他们是不是真的通奸。”
“这个大家都说不清楚!”
“没有确凿证据,怎么就游街了呢?”
“那几个捉奸的人说,先游街,再送到公社处理。”
不管如何,趁圩的小孩子们都上了一堂生动的人体生理课。
人群尾随着游街的那一对男女向前涌去,仿佛一群黄蜂,嗡嗡嗡追逐着桃红柳绿,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津津有味。
围观的人们逐渐远去,谷篮子、小如、小意就继续前行,十多步就到了一间染衣服的作坊里,霞光公社特此一家,听说是祖传下来的技艺,技术传女不传男。由于工艺精湛,染到的衣物色彩艳丽而又不脱色,所以邻近公社的群众也过来帮衬。一到圩日门庭若市。
这家的主人婆是一位肥肥胖胖的中年妇女,人称肥婆珍,丈夫在公社中学教书。
作坊前面放上三个染缸,分别放上红、黑、蓝三种染料。只见肥婆珍将一批批衣物仍到染缸上,用木棍不断搅动,然后停了下来浸泡大约半个小时就捞上,再放到木制的大盘上用水清洗,扔干水后,最后放在晾衣线上晾干,大功告成。
所有工序都是肥婆珍一个在干,不时挥动的双手,偶而擦拭一下额头的事汗水,但是丝毫没有出现疲态。
......
“农村仔,走开点,别在这里阻手阻脚步”肥婆珍一个与谷篮子年纪相仿的儿子来到面前。
“说话放斯文点,我们是来染衣服的”哭鬼昌看到他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摩拳擦掌起来。
“别野蛮,对人要客气点” 肥婆珍斥责了她的儿子。
仿佛没有听到他母亲的话语,肥婆珍的儿子用手指了指谷篮子和小如、小意说:“哪你们三个在干什么?”
“别手指指,想不想打架,这条街道又不是你家的”小如将眼睛瞪着对方说。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谷篮子拉了小如、小意就走。
行人如织,左转右转,转过二条十字街,就到了公社革委会所在地,公社革委会大院里,长着十几棵参天大树,在中间的一棵大树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们。在后面,大人们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仿佛被捏着的鸬鹚一样,小孩子们则拚命向人群间隙中钻,谷篮子叫小如在旁边照看着小意,自己钻过人群,只见有一个黑乎乎的青年被吊在树丫上,衣服脱光,只穿着一条内裤。
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和邻村的三个小伙子拿着皮带不停地抽打着。
“不是我偷的,打死我都不承认”黑乎乎的青年嘴巴丝毫没有放软。这时他的身上已布满大小各异的血痕。
后经打听,原来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在猪仔行卖猪仔的时候,刚将钱装入后袋不久,就被“白粘”(注:小偷)给偷了,怀疑是这个黑乎乎的青年所为,于是与趁圩的人全力将他拿下。
“将偷到的钱给了谁?说不说,不说就打死你。”
“打死我,要你赔人命。”
黑乎乎的青年的最后一句话终于把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震住。
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俯首与邻村的三个小伙子低声嘀咕了一下,就拿着黑乎乎的青年的衣服和拖鞋扬长而去。
“这些衣服和拖鞋也可以抵充部分钱……”
见到黎墨村的高小生马大达离去,黑乎乎的青年挣扎着大喊大叫起来:“把我放下……”
轰的一声,人群四散走开,谷篮子也赶紧拉着小如、小意走出公社大门,唯恐惹祸上身。
从公社革委会大院出来,谷篮子和两位弟弟向东一直走,去了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的书不是很多,全部摆在柜台里,主要是一些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小说方面,都是一些革命方面的书籍,再有就是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
“有公子书(小人书)”小如和小意兴高采烈地欢叫起来。
谷篮子和弟弟们走了过去,翻看了一下,有《地道战》、《半夜鸡叫》、《收租院》、《红旗渠》、《白求恩》、《张思德》、《战洪图》等等。
谷篮子与弟弟们一起比较了一下,很多都喜欢,但是钱有限,只好买了一本《半夜鸡叫》。
一看新华书店墙壁上的挂钟,离三点还有十五分钟,谷篮子与弟弟们飞速向理发组跑去。
到达理发组,父亲正出到门口处。“走,买鞋子去”父亲说。
于是谷篮子、小如、小意就跟着父亲向供销社日杂销售部走去。
父亲给谷篮子和小如各挑了一双木屐,给小意挑了一双塑料拖鞋。
“篮子和小如经常在村中走走动动,穿木屐比较合适,木屐比较高,不容易搞到污泥。小意则不同,经常跟我在学校,不能穿着木屐,因木屐走路时声音比较响,会吵到老师和同学”
父亲领着谷篮子、小如、小意去收购站旁边找回双轮车,就拉着双轮车回去。
回家的路上,小如嘴快:“今天看到很多新奇事。”
“有什么新奇事?”父亲问道。
“公社里有人在吊打贼人”谷篮子抢先回答道,并给小如使了一个眼色,有意掩盖着看到的裸体游街事件。
“你们要把今天趁圩所见所闻写一篇日记”父亲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