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如果按照这思维,毛泽东遗体不久后会被扒出来鞭 (1人在浏览)

九金

小学三年级
注册
2007-03-01
帖子
200
反馈评分
2
点数
0
attachmentid=308266]文革期间,徐锡麟、苏小小、秋瑾、岳飞等名人坟墓均被挖掘或遭红卫兵破坏。朱元璋的皇陵石碑,海瑞的坟,张居正的墓……都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被砸毁。图为正被掘开的孔子墓
[attachmentid=308267]黎元洪,两次出任大总统、三次出任副总统。他首倡“军民分治”,开创党政分开、军政分开的先河。他率先实行“省长制”、并提出“废督裁兵”等依法治国主张。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大度起用政敌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他还是近代工业与对外开放的实践者。图为修复后的黎元洪墓。
[attachmentid=308268]张之洞,中国重工业奠基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学堂和中国第一个幼儿园。他将武汉打造成中国重工业基地,创建了中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让“汉阳造”闻名天下。他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一生清廉,丧葬费由亲朋和门生筹措。1966年,红卫兵掘了他的墓,让他曝尸荒野,被孩子们踢著玩。关于张之洞被掘墓,还另有一说:红卫兵将张氏夫妇的尸体吊在树上。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结果被狗吃掉。但主流说法还是曝尸荒野多日,被好心人草草掩埋,然后于2007年被发现,重新安葬。图为2007年被考古人员发掘的张之洞遗骨。
[attachmentid=308269]康有为,晚年迷恋青岛,不但于此定居,死后也葬于青岛。1966年,举国“破四旧”,康有为墓惨遭破坏,被某校红卫兵挖开,其头骨被红卫兵绑在棍子上,抬着游街示众,其骨头则被当场扬了一地,再难找回。图为康有为墓原址。保住康有为头颅的人名叫王集钦,当时,他冒着被打成保皇派孝子贤孙的危险,他提出将头骨收到博物馆内,作为“造反有理”的实物进行展览,得到红卫兵的许可。展览结束后,他趁乱将康有为的颅骨及遗物收到一个木箱中,并于文革后上缴给文物管理委员会。图为在新址重建的康有为墓。
[attachmentid=308270]在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县,革命小将把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以及秦桧等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而在杭州,革命青年们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挖了,岳武穆被锉骨扬灰。民国时期岳飞的墓园。图为民国时期拍摄的岳飞墓旧照。
[attachmentid=308271]图为重建后的岳飞墓。
[attachmentid=308273]海瑞去世后,万历赐御葬,选址海口滨涯村,清代和民国均有维护续建工程,1949年后曾做部队驻地,牌坊祭碑遭损坏。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将墓碑和其他碑石扳倒,坟墓挖开,抬走海瑞遗骸,几日后给遗骨戴上高帽子,在海口市游街示众后焚毁。1969年公社砸石头支援建设,石桌烛台等全被砸毁,墓园成养猪场。图为1966年秋,有380年历史的海瑞墓一夜惨遭摧毁。“文化大革命”中,海瑞墓与海公泉受到严重破坏。
 

附件

  • 扒开孔子坟墓.jpg
    扒开孔子坟墓.jpg
    61.7 KB · 查看: 150
  • rdn_510f417d25a1a.jpg
    rdn_510f417d25a1a.jpg
    42.5 KB · 查看: 177
  • rdn_510f417ae260b.jpg
    rdn_510f417ae260b.jpg
    79.7 KB · 查看: 152
  • rdn_510f417caed60.jpg
    rdn_510f417caed60.jpg
    127.4 KB · 查看: 168
  • xes_f5d355d65252e65fea97746fbe29a694.jpg
    xes_f5d355d65252e65fea97746fbe29a694.jpg
    162.6 KB · 查看: 175
  • rdn_510f417bf2f5b.jpg
    rdn_510f417bf2f5b.jpg
    81.4 KB · 查看: 170
  • rdn_510f417bf2f5b.jpg
    rdn_510f417bf2f5b.jpg
    81.4 KB · 查看: 170
  • rdn_510f417d9b4d1.jpg
    rdn_510f417d9b4d1.jpg
    105.9 KB · 查看: 150
[attachmentid=308290]武训,千古义丐,享誉中外的清代教育家。一生不娶妻、不置家,用当年乞讨的积蓄兴办义学。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一个乞丐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修建起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结果后来他成了“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1951年,《武训传》因政治原因遭遇批判,后在文革中,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他的墓,掘出其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图为修复后的武训墓。
[attachmentid=308291]1966年,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被红卫兵洗劫,他们要砸烂这封建王朝的老窝。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抬到广场上,周围堆著画像和照片等实物“罪证”,组织人员批斗,大家高呼“打倒保皇派”,然后用石块投掷尸骨,砸到七零八落,随后一把火将三具尸骨烧掉。图为明万历帝遗骨。
[attachmentid=308292]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改造成了“烈士陵园”。图为重建后的炎帝陵墓。
[attachmentid=308293]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安葬百余名航空烈士,并有英烈碑镌刻抗战时牺牲的航空烈士英名及生平,包括中国870人,苏联236人,美国 2197人。该公墓由国民政府建立,曾遭日军破坏,抗战后整修。文革时遭毁灭打击,红卫兵屡次打砸烧,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最后只余被铲掉题字的石牌坊,文革后重建。图为重建后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附件

  • rdn_510f417b1876c.jpg
    rdn_510f417b1876c.jpg
    71.1 KB · 查看: 170
  • rdn_510f4179285d8.jpg
    rdn_510f4179285d8.jpg
    102.5 KB · 查看: 196
  • rdn_510f417b63e6b.jpg
    rdn_510f417b63e6b.jpg
    125.7 KB · 查看: 142
  • rdn_510f41790206f.jpg
    rdn_510f41790206f.jpg
    261.7 KB · 查看: 168
[mp3]http://play.baidu.com/?__m=mboxCtrl.playSong&__a=north%20gate%24%24%E7%9E%AC%E9%97%B4%E7%9C%8B%E5%9C%B0%E7%90%83%24%24%24%24%24%240&__o=/search_songListIcon&fr=zhdao||zhidao.baidu.com#loaded[/mp3]
 
[attachmentid=308328]喷气式战斗机批斗,
不讲人权的社会,谁都会成为受害者,包括最高统治者。
[attachmentid=308329]
 

附件

  • rdn_510dc7497fe6c.jpg
    rdn_510dc7497fe6c.jpg
    130.7 KB · 查看: 185
  • rdn_510b1b5e7c4c3.jpg
    rdn_510b1b5e7c4c3.jpg
    53.8 KB · 查看: 136
没有人性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我听说老一辈说过,惨!!都是毛泽东造的
 
把他的头像从人民币上剔除掉吧
 
sdzb
 
蒋介石焚书坑“马”,毛泽东则罢黜百家,独尊马列
4205 次点击
39 个回复沙田仔 于 2013-1-29 9:21:2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抗战爆发前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的另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民国时的各路“诸侯”、各地的地方军阀都有自己的军队,这使得当时的中国再次出现了很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象战国七雄一样彼此征伐,军阀们象春秋五霸一样混战、争霸。民国时各省有省级军阀,省级军阀下还有小军阀,而战国时也并不只有七雄,七雄只是七个大诸侯而已,除七雄、七国外还有不少小国、小诸侯、小军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的盛况: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农家……,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各思 想流派百家争鸣的现象: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工读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杜威的实 用主义、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村治派、本位文化派、现代新儒家、乡村建设派、玄学派……,各种思想流派就象春秋战国时的各思想流派一样百家争鸣!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马克思主义者,把阐释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列为禁书,这就象秦始皇焚书坑儒,坑杀、屠杀儒者一样。秦始皇虽然 提倡法家学说,但还未象汉武帝一样真正做到罢黜百家,独尊某一学说、某一理论;蒋介石虽然提出要让中国只有“一个主义、一个‘派别’(一个政党)”(还有 “一个领袖”),要罢黜百家,独尊三民(主义),但由于地方军阀不怎么听他的号令(不少军阀甚至拥兵自立,跟他的军队开战),他这一派系的力量也有限,他 对媒体和出版社的控制,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因此也就很有限,总之他跟秦始皇一样没有真正做到罢黜百家,独尊某一学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都是推翻了他们的统 治的新政权――汉朝政权和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新中国罢黜百家,独尊马列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各个方面、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 议,罢黜墨家、法家、名家等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至少其嘴上是标榜自己不奉行秦始皇所奉行的那套法家治国理论的),从此儒家理论成为二千年里中国官府各 项工作,中国社会的各项事业、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此后的二千年里中国各朝代的官府其实是“外儒内法”,表面上实行的是儒家那一套,内里其实是按法 家那一套办事,而毛泽东则说过自己是“马克思+秦始皇”)。

儒生在前一朝代(秦朝)时被杀,被打压,到了新朝代(汉朝)则扬眉吐气、压倒了其他派别,在新朝代,受打压的则是其它派别;马克思主义者在前一朝 代(民国)时被杀,被打压,到了新中国时则扬眉吐气,压倒了无政府主义者、三民主义派等其它各派,进入新中国以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流派被定为中国各项事业、社会各方 面的唯一的指导思想,遭打压的是则是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其它派别。

孔孟之道与马列之道――是列宁还是恩格斯相当于孟子?孔子和马克思是“圣人”级别的思想家,列宁则跟孟子一样是“亚圣”?或者说列宁相当于荀子,创 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毛泽东则相当于创立了理学这一理论体系的朱子――朱熹?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学则是对儒学的发展。孔子主 义、孔子学说中,政治理论(君为臣纲、王道、仁政等)也是它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日常道德、社会道德的部分则只不过是由毛泽东和邓小平 通过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雷锋精神”、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四有新人”等“社会主义新风尚”、新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扬和提倡来完成的。

中国现代史难道只是中国古代史的“翻版”,只是中国古代史的重复、重演?以上所述之现象至少说明了一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 似!我们往往能在某段历史的某些方面看到其前的某段历史的影子,尤其是在中国!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id=1&id=8953009
 
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是中国人文文化的两次鼎盛时期[转载]
2007年05月04日23:04
转自腾讯评论频道如下这个地址的页面:
http://view.news.qq.com/a/20101205/000034.htm
  什么是人文文化?《辞海》是这样说明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文化则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为:重视人生的现实价值,表现为对于个人的尊重和关心。人文文化,古今中外都曾经存在过,但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则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时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则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首先是人文革命――文艺复兴,诞生了人文观念;其次是科学革命――近代科学诞生,诞生了科学观念。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遗憾的是,在这几次变革中,受专制文化的制约,中华民族始终不能够对此得以认同,而一旦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人类的许多共同文明成果,特别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伟大成果,丛政治视角度荒谬地以所谓“淫巧邪技”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长期加以否定和抵制,给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留下许多空白和断层。不过,中国的人文发展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次光辉的闪光点,而成为了中国人文文化发展仅有的两个时期。而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上看,正是这两次闪耀的时期而给中华民族输送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或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这两个时期代表着中华人文文化的顶峰.
  中国的第一次人文文化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知道,先进人文文化的产生往往需要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体制才有可能,但就社会体制而言,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在内的整个中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以专职主义为特征的,这很难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凸现,而形成真正的人文文化。不过,无论那种社会体制,都有其发展相对薄弱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有可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文化成果。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统治力的式微,诸侯并起,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削弱了专制统治并形成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滋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产生了“诸子百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文化,但其文化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文的真谛,反映了人性的本真要求,特别值得称颂的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为中国以后的文化主流的发展注入了基本的精神和价值内核,而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中国的第二次人文文化高峰――民国时期。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思想,中国于1915年起开始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非常伟大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思想领域方面。民国思想界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和复杂,民主与科学逐渐深入人心,民族主义浪潮不断掀上高潮。民国时期,多种思想文化并存。1840年之前,中国的思想文化比较单一。1840年后,由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的存在格局被打破,除原有的封建思想文化外,又相继出现了多种西方人文思想文化已及多种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和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一样,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也因多种思想文化的并存而异常尖锐、激烈和错综复杂。思想界群体和思想流派甚多,思想文化论战此伏彼起。民国时期,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尤其是清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这时纷纷回国,成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并与国内旧有的思想文化形成对立,造成了多元思想文化格局。报刊业的发达和社会舆论的相对自由,给思想界精英结合成思想志趣相投的群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了可能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思想群体和流派甚多,粗略统计,学术界通常称之为“什么什么派”的思想群体(如新青年派,现代评论派,甲寅派,学衡派,新月派,独立评论派,新路派,村治派、中国农村派,战国策派、新观察派等)就有二、三十个之多。这些群体大多以同人共同创办刊物为组合的纽带,往往是一个刊物形成一个思想群体,如新青年派群体以《新青年》杂志为纽带,现代评论派群体以《现代评论》杂志为纽带,等等。至于思想流派,大的方面,有反传统的西化派,认同传统的文化保守派,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俄化派,以及玄学派、科学派、法西斯主义派,乡村建设派等,认同传统的文化保守派中又有东方文化派、本位文化派、现代新儒家等不同的思想派别的存在。派中有派,这是民国时期思想界的一个特点。由于思想家群体和思想流派众多,思想文化论争也因而此伏彼起,如民国初年的孔教之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工化”与“农化”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旧文学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民主与独裁之争,“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以及抗战时期的“中国化”的争论,唯心与唯物的争论,如此等等。可以说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论争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些争论对推动民国思想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国思想的另一特点,是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始于民国,但只是从民国开始,确切地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民主与科学也从此才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促进思想解放、社会变革的有力武器。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和救亡图存的工具或手段加以追求的。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这是西方非常重要的民主思想,有人甚至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此之前,它们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严复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它们。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五四运动是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的,再加上这种追求和崇尚又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
  ……(中略)
  民国时期的成就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些成就,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更是建国后所不能比拟的,拭问,当代中国又有那些人的成就可堪称与上述人物的成就相媲美?。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民国时期的多元化制度所造成多元文化以及自由学术环境。自由首先表现在校园里。抗战之前,全国就爆发过多次的学生运动,学生罢课、请援活动不断。抗战爆发后,教育界曾经面临“取向认同”的危机,一部分人认为,国难当头,应该打破平时教育的体制与内容,建议实施战时教育政策,以配合战时的需要。但另一部分人却认为,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应受战争的影响,建议维持平时教育,两方争论不休。民国28年也就是1939年,蒋介石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战时应当平时看,平时应当战时看,我们很多人不能把平时当战时看,所以现在也不能把战时当平时看。从那时确立了战时建国教育的方针,给校园留下了一方学术自由空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华人中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正道,当时他们就在西南联大就读。自由学风在社会思想界也得以体现。国民政府进入训政时期,政府明确规定训政时期不得自组政党以干涉国民党一党训政以外,国民均享有国民党“一大”宣言所指称的各项民权,尤其享有新闻、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各方面的相当自由。至1937年各种民营报纸已达一千零三十一家,各种民办刊物已有一千五百一十八种,公、私营电台七十八家,公、私营通讯社五百二十家(现在则总共只有两家:新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国新闻社,即 新华社和中新社,而且这两家都是国营通讯社。――楼主点评)。著名的通讯社如《国闻通讯社》、《申时通讯社》;著名的报纸如《申报》、《大公报》、《国闻日报》;著名的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均为私营。正因为国民党虽“独尊三民”又“兼容百家”,坚持予新闻、出版、思想、学术和文化以自由的政策,当然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也不例外,因而于国民党训政时期,即1928至1937年的十年间,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界才会呈现一派真正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的局面,并获得了足以标傲历史的巨大成就。这种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然有较大的延续和发展,直到到1957年。
  ……(后略)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id=1&id=8953009
 
QUOTE(杨过 @ 2013年02月06日 Wednesday, 09:04 PM)
没有人性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我听说老一辈说过,惨!!都是毛泽东造的
[snapback]3495308[/snapback]​


罪过啊!
有人还想恢复那个年代。
 
红卫兵还在,没人敢动毛主席
 
民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集权国家才搞水晶棺。当人民觉醒时,他的尸骸泡肉同样将火化,你们查查哪些人哪些国家最喜欢水晶棺?听说孙文逝世时也准备搞的,最后没弄成。近今代中央集权专制国家都喜欢,蒋校长退守“台澎金马”也没搞。
 
打砸抢也是当家党他们玩剩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