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请论坛高人给解一古文 (1人在浏览)

高山无流水

小学六年级
注册
2011-11-16
帖子
350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今天读一文,其中有这么一句“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不知出何处?也不堪何解?注:读的属政经性文章。
请高人给予一解!!
 
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谷歌。

宽与猛,都是很唯心的东西。说你宽就是宽,说你猛就是猛。

有准则而不执行,会造成各说各理,喋喋不休,争论不休,也没有一个结果。

有准则而选择性执行,会造成执行中的不公平,老实的、弱势的吃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来久矣。
 
QUOTE(大嘴蛤蟆 @ 2012年06月21日 Thursday, 08:22 PM)
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谷歌。

宽与猛,都是很唯心的东西。说你宽就是宽,说你猛就是猛。

有准则而不执行,会造成各说各理,喋喋不休,争论不休,也没有一个结果。

有准则而选择性执行,会造成执行中的不公平,老实的、弱势的吃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来久矣。
[snapback]3375779[/snapback]​


谢谢大嘴!已问张昭,张昭曰:《诗》也!
 
式遏寇虐  【拼音】shì è kòu nüè   【出处】式恶寇虐,无俾民忧。 《诗经・大雅・民劳》   【释义】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孔夫子在研究《诗经》的时候说:“毋从诡随,以谨无良;或遇寇虐,惨不畏明。”意思是说,不要放纵狡诈之徒,谨防行为不良的人物;如果不能遏制住侵夺残暴者,他们就会达到不畏王法的严重程度。如果在公司治理中出现这种情况,那显然是治理者的失职。治理者如果担心实行“严刑峻法”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局限和停留于道德的说教,那就是在把道德当作弱者的武器。既使不是“溺职”,也是在部分的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是一种不作为。也许正因为如此,尼采曾经说过,“一旦人们传布道德,他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变得滑稽可笑。”
 
学而不思则罔。

把问题复杂化,连学生都听不明白,当然也治理不好国家。只有深入浅出,大家才能弄明白是哪回事,这样才够淫荡嘛。当然,这是需要功力的。

首先得说说郑子产这个人。子产铸刑书,叔向唱反调,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事件。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第一部公知于众的成文法,这时,晋国的贤人、子产的好朋友叔向,写了一封信给子产,表示他对子产的失望,整个心哇凉哇凉的,认为子产的行为于礼不合,有违圣人治国之道。

这是法治与德治之争。

了解一句话,要联系上下文。所以复制一下原文: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 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我理解的大概意思如下: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象鸟生鱼汤那样,自己有很高的道德境界,治理国家没有私心,并且能言行一致。这样子,上梁正,下梁就不敢歪。所以,圣人治国就算没有什么成文的条条框框,也能服众。因为,圣人的一言一行,都是道了。其实,这就是老子说的行不言之教,就是以“宽”治国。

其次,就是严厉的手段治国,主要是指制定各种刑罚,使人民害怕,也能维持稳定。这就是治国以“猛”。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孔子的意思是说:不要放纵一些专门搞阴谋诡计,表面一套,内里一套的伪君子,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老实人了。要打击偷盗抢劫等各种犯罪,就要赏罚分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由此看出,孔子是很有法治思想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法,正是因为惩罚了极少的人,才能保护了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原则的德,不是道德。这就是道的有情跟无情。法与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矣。

一部好的法,就会无限地接近道。它是人人平等的,它是能让老百姓更有尊严地生活的。
 
不用问孔子了,问西方法治的现实就行了。
遥远的西方不说了,只说在香港,谁要吐一口痰,罚款500元,而大陆只罚5元――我在长沙火车站喝水被罚过,现在看来5元是是应该的――于是香港再无人知吐痰。
香港之民化矣!
中国一个学生考香港的研究生,她送一万元给香港某大学的教授,结果被教授举报。香港的廉署治廉使廉洁的意识融入了香港人的血液,每个自觉地维持香港的硬软环境。
在大陆,北京日报(?)宣称中国人要容忍适度的腐败。虽然中国百姓吞声忍气,但这种还是不应该出现在字面上的。潜规则是在背后说了,但不能摆在桌面上的。
北京日报的领导腐败到骨子里,反而要求腐败合法化,这是人治的结果。
这与香港的法治达到德治的效果完全相反。
同样是中国炎黄子孙,差异咋就这么大呢?
 
QUOTE(大嘴蛤蟆 @ 2012年06月21日 Thursday, 11:31 PM)
不客气,我的名字叫雷锋。
[snapback]3375863[/snapback]​


你太不谦虚了,哪似中国人?你应该说:不用谢,是雷锋叔叔教我这样做的。
 
子产的治理,也是采用法治和德治结合的方法。
虽然有法治撑后,但民被其感化,以致“民不忍乱”,因此夜不闭户,
他的做法与西门豹的法治不同,结果是民不敢乱。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这句话和《诗经・民劳》和一字之差: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这个字被理解为曾乃的意思。

惨不畏明,来自子产那段。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可能是民劳的不同版本。

惨:
基本字义

1. 狠,恶毒:~毒。~刻。~虐。~烈。~无人道。2. 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悲~。~淡。~剧。~案。~景。~象。~不忍睹。~绝人寰。
3. 程度严重:~重(zhòng )。~败。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可能是中国史上灭绝文化第二人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后遗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92145.html
这首诗又说:‘不可轻易放纵小恶;以此约束不良之人,遏制盗贼暴虐,他们从不怕法律严明。’这是说用严厉来纠正。

一字之差,应该是不同的版本。古人是不敢乱改诗经的原文的。
 
感觉大嘴蛤蟆本土派,湖海山人杂烩派。 大嘴蛤蟆严慎,湖海山人随意。

大嘴蛤蟆象老师,湖海山人象名士。
 
QUOTE(湖海山人 @ 2012年06月22日 Friday, 08:50 AM)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这句话和《诗经・民劳》和一字之差: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这个字被理解为曾乃的意思。

惨不畏明,来自子产那段。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可能是民劳的不同版本。

惨:
基本字义

1. 狠,恶毒:~毒。~刻。~虐。~烈。~无人道。2. 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悲~。~淡。~剧。~案。~景。~象。~不忍睹。~绝人寰。
3. 程度严重:~重(zhòng )。~败。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可能是中国史上灭绝文化第二人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后遗症。
[snapback]3375963[/snapback]​



两种版本跟第二人的关系,愿闻其祥,谢谢了。
 
听君一话,胜读十年。再问大嘴雷锋及山人,子产与韩非子是否算一脉相承之人?望教。
 
又,也来纵论现国情一下,现社会、经济如此,该子产还该叔向?
 
有再慢说,这两玩别的
 
QUOTE(高山无流水 @ 2012年06月22日 Friday, 10:42 AM)
听君一话,胜读十年。再问大嘴雷锋及山人,子产与韩非子是否算一脉相承之人?望教。
[snapback]3376004[/snapback]​



+1

二十一世纪我们谈论问题,只能借古人之口来抒发今人之怀,真的无言。
 
QUOTE(高山无流水 @ 2012年06月22日 Friday, 10:42 AM)
听君一话,胜读十年。再问大嘴雷锋及山人,子产与韩非子是否算一脉相承之人?望教。
[snapback]3376004[/snapback]​



+1

二十一世纪我们谈论问题,只能借古人之口来抒发今人之怀,真的无言。
 
看球至拂晓,醒来上论坛。赶紧回帖,谁叫俺是活雷锋!!!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我可是个半桶水,三无人员,水平极低。但是,我看不起很多砖家鞋者,认为道家是唯心的。真实情况是,道家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儒者,才是唯心者。

老子被外国佬评为古今十大作家,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悲哀的是,后人无能啊!连道经都无法正确理解。

子产与韩非子是不是一脉相承,我不知道,百度吧,高山兄。

现社会,是该子产还是叔向?且看我半桶水想一想,晃一晃半桶水,浪啊浪啊。。。

首先说宽与猛。以上我说过是很唯心的东西。象穿裤子一样,既然有宽有窄,就肯定有合身的。但是,现实中,总是一会穿宽裤子,一会穿窄裤子,合身的裤子没人穿,悲剧啊。

那么,什么才是合身的呢?

象圣人一样?非也。圣人几千年前就死光了。所以,谁敢说自己是圣人,言出法随,一言一行都是道?

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古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总认为自己是正确滴,别人都是妖魔,敦不知,本身就已经入了魔。正视自己的缺点,直指本心,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

就算出个圣人有怎样,别人只会当傻子看待。宝刀尚要屠龙,才能号令群雄,没有宝刀在手,就是个屁。如不是这样,孔夫子当年就创造了桃花源,现在的我就是躺着吃,无忧无虑了。

早就举过例子。洋企业在本土很有德,来到中国就什么都敢干,问题食品和问题产品层出。为什么呢?太简单了,没有了道,哪来的德啊。

道是皮,德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可以想象成自然规律,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是全体生物生存的平衡点,体现了全体生物的利益,一旦被破坏,生态圈崩溃。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