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春节征联启事(第128期) (2人在浏览)

不错不错,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举办这样的活动,既可增加点喜庆气氛又可宣扬下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增加点知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严重支持!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1月02日 Saturday, 10:30 PM)
我原来以为你是一位会算命的朋友,现在看不是。他不会做三平尾的对联。
[snapback]2900990[/snapback]​


文字功底不够,多谢湖海山人雅正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城小镇名流芳
电城古楼诗社,出句:古社新诗春焕彩,上联镶有古和诗两字,我想镶入电城两字,但想不出好词,电城是古老的县城,所以用老城小镇对古社新诗,我知道名是平声,曾想过用世流芳,但意境不如名流芳。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城小镇日生辉

敬请湖海山人雅正
 
cx.gif
不是不懂



老潘不想走
老李赚不了
ha.gif
 
古社新诗春焕彩
祥云吉电月流光
只能镶入一个电字,可惜。
 
古社新诗春焕彩
名城强镇日增辉
 
古社新诗春焕彩
罗城钟鼓空遗恨。。。。。。。。。。。。。。。。。。。。。
ha.gif
 
QUOTE(枵竹 @ 2010年01月02日 Saturday, 10:26 PM)
三平尾了...
我对了一个句子,还是挺喜欢的,可惜中间那个字出律....还是贴出来让大家帮帮忙吧..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幼苗世流芳

注:"苗"字出律,但未想到更好的词,换"木"字或"树"字又感觉隔了
[snapback]2900989[/snapback]​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小树世流芳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幼柏艺流芳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幼笋韵流芳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小犊世流芳


电城也是革命老区啊...
喻少年的词语除了幼苗,还有"小树,花朵,嫩笋,桃李,兰桂"等,这里嫩字不好听,用幼笋....
此外还有:驹,犊等......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1月02日 Saturday, 10:33 PM)
常用的入声字没有那么多。
一般不用记那么多,电白人很容易搞定的吧。
常用于对联的入声字(古仄今平),我印象中就这些:
福、宅、德、泽、松、菊、竹、国、白
以后发现有新再提。
[snapback]2900991[/snapback]​




松字不是入声..见平水韵二冬部.

另外,前面几个句子,还请湖海山人前辈多多指点.我继续修改....
谢谢.
 
小城大韵玉如意




枵竹同志那有关入去声等的贴收藏了,以前学这些时候感觉枯燥又没多大用处,后来就忘得七七八八了。迟点研究下。
 
QUOTE(叁0如狼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02:20 AM)
小城大韵玉如意
枵竹同志那有关入去声等的贴收藏了,以前学这些时候感觉枯燥又没多大用处,后来就忘得七七八八了。迟点研究下。
[snapback]2901082[/snapback]​




呵呵...有兴趣自然就会,也没必要去学...不过,像你一样,写小说的话,还是学点诗词平仄为好......高中时看<三重门>,里面作者自写的古诗,全不顾平仄,我看不到一半就不想看了...

我五年级开始喜欢对联,初中喜欢唐诗,到高中喜欢宋词....当时写了不少,开始不知道格律,慢慢就懂了..........格律这东西,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完全掌握了....但我是慢慢弄通的....
大学时学古代汉语,班里的同学不懂平仄的,都问我....不过,我很久没接触了,像一些特拗句式,忘了,写东西时只用工整的格律....像去年写的那首绝句:

崔护城南寻旧事,
智愚千载颂桃诗.
琴歌谁解凤凰曲,
好与刘郎唱竹枝.
 
QUOTE(叁0如狼 @ 2010年01月02日 Saturday, 11:07 PM)
不错不错,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举办这样的活动,既可增加点喜庆气氛又可宣扬下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增加点知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严重支持!
[snapback]2901014[/snapback]​




我也觉得很好....凑几句玩玩:

又临佳节喜骄阳
细柳和风青草塘
古社新诗春焕彩
小城盛典世呈祥
 
电城古楼诗社,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敬请以上各位老师能够把自己的贵稿发邮箱!谢谢!
 
QUOTE(古楼诗社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08:35 AM)
电城古楼诗社,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敬请以上各位老师能够把自己的贵稿发邮箱!谢谢!
[snapback]2901111[/snapback]​


“新坛古风韵犹存”
 
明朝当时有一个地理国师到电城堪舆,大叹电城乃是“七星伴月”局之福地,可惜欠月。七星乃是在那里有七个至高点:1,电阳试院、2,北帝宫、3,圆岭仔、4,石古宫、5,海头村、6,黄家祠、7,楼角宫。国师按罗盘推论,月应在南街北端。所以即在南街北端建筑一座三层的月楼,第二层为“文昌阁”!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QUOTE(古楼诗社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09:11 AM)
明朝当时有一个地理国师到电城堪舆,大叹电城乃是“七星伴月”局之福地,可惜欠月。七星乃是在那里有七个至高点:1,电阳试院、2,北帝宫、3,圆岭仔、4,石古宫、5,海头村、6,黄家祠、7,楼角宫。国师按罗盘推论,月应在南街北端。所以即在南街北端建筑一座三层的月楼,第二层为“文昌阁”!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snapback]2901118[/snapback]​


七星伴月?
我听说,
电城建成后人问国师,第七颗何在?
国师只好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
原来,国师收了某个财主的红包,闪过财主的房子,所以只有六星。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1月02日 Saturday, 10:33 PM)
常用的入声字没有那么多。
一般不用记那么多,电白人很容易搞定的吧。
常用于对联的入声字(古仄今平),我印象中就这些:
福、宅、德、泽、松、菊、竹、国、白
以后发现有新再提。
[snapback]2900991[/snapback]​


感谢楼主的提醒,这个松字多打了,没有细看。
 
QUOTE(枵竹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02:38 AM)
呵呵...有兴趣自然就会,也没必要去学...不过,像你一样,写小说的话,还是学点诗词平仄为好......高中时看<三重门>,里面作者自写的古诗,全不顾平仄,我看不到一半就不想看了...

我五年级开始喜欢对联,初中喜欢唐诗,到高中喜欢宋词....当时写了不少,开始不知道格律,慢慢就懂了..........格律这东西,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完全掌握了....但我是慢慢弄通的....
大学时学古代汉语,班里的同学不懂平仄的,都问我....不过,我很久没接触了,像一些特拗句式,忘了,写东西时只用工整的格律....像去年写的那首绝句:

崔护城南寻旧事,
智愚千载颂桃诗.
琴歌谁解凤凰曲,
好与刘郎唱竹枝.
[snapback]2901085[/snapback]​


如果写小说需要平仄的话,那要求也太高了,呵呵。平仄的了解很少,因为读书时没有这方面课程,以前个人兴趣去自学下《汉语言文学》,有点看不懂这方面的内容,草草翻了下,一知半懂。
平仄的东西应该是对于诗词的意境及主题的发挥都有很大限制性的,现在的新诗已不提倡这些东东了,不过多了解一下应该说也是有好处的。《三重门》的韩寒不懂古诗平仄很正常,这些80后的懂很多新东东,那些东西可能已经不放在眼里或者已经没兴趣了,呵呵。毕竟要学的东西太多。当然,学无止境,方方面都懂最好,呵呵。。。
外国人不懂平仄,小说也能写得呱呱声,对于小说,这个要求可能不太必要,略略看过几本有关如何写小说的书,暂时还不见有人提过这方面的要求,呵呵。。当然,知识多点总是有用的,毕竟多点素材或多点灵感。
我不是写小说,我是在涂鸦而已,见笑了呵呵。。。有心情就去涂几句,如此而已呵呵。。。别客气。
 
QUOTE(叁0如狼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11:17 AM)
如果写小说需要平仄的话,那要求也太高了,呵呵。平仄的了解很少,因为读书时没有这方面课程,以前个人兴趣去自学下《汉语言文学》,有点看不懂这方面的内容,草草翻了下,一知半懂。
平仄的东西应该是对于诗词的意境及主题的发挥都有很大限制性的,现在的新诗已不提倡这些东东了,不过多了解一下应该说也是有好处的。《三重门》的韩寒不懂古诗平仄很正常,这些80后的懂很多新东东,那些东西可能已经不放在眼里或者已经没兴趣了,呵呵。毕竟要学的东西太多。当然,学无止境,方方面都懂最好,呵呵。。。
外国人不懂平仄,小说也能写得呱呱声,对于小说,这个要求可能不太必要,略略看过几本有关如何写小说的书,暂时还不见有人提过这方面的要求,呵呵。。当然,知识多点总是有用的,毕竟多点素材或多点灵感。
我不是写小说,我是在涂鸦而已,见笑了呵呵。。。有心情就去涂几句,如此而已呵呵。。。别客气。
[snapback]2901153[/snapback]​



明白.所以说有兴趣则会懂...就像有兴趣去弄懂其它东西一样..我大学一个同学,喜欢足球,能将足球解说得淋漓尽致......
我说写小说懂得平仄会好些,是说在小说中如果插点自己写的诗词,卖弄一下文采,像红楼梦等小说.当然,现在的人一般插用新诗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
外国人没有平仄可说,但还是讲求声韵的;而很多现代诗韵也不押了,只写意,不利于朗诵...就像现在很多人写新诗,都是写得只有自己才看得懂,那也没什么意思,以至路越走越凄凉...倒是一些写得好的歌词,被人接受.歌唱,甚至朗诵...
我是懒人,对于长篇的东西,总是不想去看,因为看了就停不下,要很多时间,就像连续剧我也没时间看..只看电影....不过能写出长篇的人,我是很佩服的....首先佩服他能写那么多文字,然后佩服他那么有才.........
希望你能多写些,为我们电白人争光....加油!!
 
QUOTE(枵竹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12:04 PM)
明白.所以说有兴趣则会懂...就像有兴趣去弄懂其它东西一样..我大学一个同学,喜欢足球,能将足球解说得淋漓尽致......
我说写小说懂得平仄会好些,是说在小说中如果插点自己写的诗词,卖弄一下文采,像红楼梦等小说.当然,现在的人一般插用新诗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
外国人没有平仄可说,但还是讲求声韵的;而很多现代诗韵也不押了,只写意,不利于朗诵...就像现在很多人写新诗,都是写得只有自己才看得懂,那也没什么意思,以至路越走越凄凉...倒是一些写得好的歌词,被人接受.歌唱,甚至朗诵...
我是懒人,对于长篇的东西,总是不想去看,因为看了就停不下,要很多时间,就像连续剧我也没时间看..只看电影....不过能写出长篇的人,我是很佩服的....首先佩服他能写那么多文字,然后佩服他那么有才.........
希望你能多写些,为我们电白人争光....加油!!
[snapback]2901162[/snapback]​


平仄要研究下,现在有点兴趣,毕竟想写点东西,文学方面的素养无论如何要增加点的,呵呵。。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个人认为在表达意境及内涵方面都不是那些字母文字能比的。也许我这样说,没有太多王婆卖瓜的意思。象形文字比那些纯表意的文字应该说有这方面的优势。
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现在有些人搞什么朦胧诗,有个什么城的不太记得了,搞得自己都朦胧了,呵呵。徐志摩的写得还可以。说句老实话,我认为纯写意的新诗比起以前的古诗总体上是远远不如的。体现不出中国文字那种独有的美感。而且现在的简化字真的是越来越简化了,大家来来去去就用那么几千个文字,真是浪费了老祖宗造字的感情。有许多字我用五笔都打不出来。唉。。。现在有些小孩子信心爆棚,连最基本那几千个字都未学好,错别字连篇,就敢去写几百万字,真是不能不让人佩服。
在文学修养方面,似乎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相信已很难再出曹雪芹和金庸这种将小说写得象散文般优美的大家了。或者是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写作的氛围和环境了。
多谢你的鼓励,我写那些长文,主要还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而已,呵呵。。。当挑战下自己吧。当然,说得太清高可能会给拍的,哈哈,当然,如果能挣几毛帮补下家用,岂不更美?!
 
QUOTE(叁0如狼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12:34 PM)
平仄要研究下,现在有点兴趣,毕竟想写点东西,文学方面的素养无论如何要增加点的,呵呵。。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个人认为在表达意境及内涵方面都不是那些字母文字能比的。也许我这样说,没有太多王婆卖瓜的意思。象形文字比那些纯表意的文字应该说有这方面的优势。
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现在有些人搞什么朦胧诗,有个什么城的不太记得了,搞得自己都朦胧了,呵呵。徐志摩的写得还可以。说句老实话,我认为纯写意的新诗比起以前的古诗总体上是远远不如的。体现不出中国文字那种独有的美感。而且现在的简化字真的是越来越简化了,大家来来去去就用那么几千个文字,真是浪费了老祖宗造字的感情。有许多字我用五笔都打不出来。唉。。。现在有些小孩子信心爆棚,连最基本那几千个字都未学好,错别字连篇,就敢去写几百万字,真是不能不让人佩服。
在文学修养方面,似乎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相信已很难再出曹雪芹和金庸这种将小说写得象散文般优美的大家了。或者是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写作的氛围和环境了。
多谢你的鼓励,我写那些长文,主要还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而已,呵呵。。。当挑战下自己吧。当然,说得太清高可能会给拍的,哈哈,当然,如果能挣几毛帮补下家用,岂不更美?!
[snapback]2901176[/snapback]​




呵呵.加油!!...
对于你说的挣几毛,料想你也是特意提提的,在文学区见你老提起,为自己的写作找个借口吧,不过,也能理解,民以食为天嘛.....



又想到了一个句子: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区嫩雨笋争光 (或:老城嫩雨笋争芳)



感觉挺喜欢这个句了,哈哈...本来要去煮饭了,,突然想到,还是上来先发出来...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树幼牙绿呈祥

我也来一句。
smile.gif
 
QUOTE(叁0如狼 @ 2010年01月03日 Sunday, 01:35 PM)
古社新诗春焕彩

老树幼牙绿呈祥

我也来一句。
smile.gif

[snapback]2901235[/snapback]​




还是格律问题...

上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应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你的对句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
前四字应该处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