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现在当官升官之道 (1人在浏览)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卖官赎爵的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谈一下汉朝的官员的选拔方式。大家要知道,整个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二部分。“西汉”的官员选拔,主要是由官僚们来推荐。那时候把推荐叫着“察举”。按照现在人们的想法,既然由官僚们来推荐,那肯定是推荐自己的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部推荐去当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你这样想就太幼稚了。“西汉”初期,这方面皇帝是抓得非常紧的,凡是官僚们推荐上来个人才,皇帝都要亲自审查,不但要笔试,还要面试。发现不合格的,马上清退,而且还要追究相关推荐者的责任。皇帝认为,把一个不合格的人推荐给他,是对他极大的侮辱和藐视,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凡是把不合格的人才推荐皇帝的人,绝大部分都要受到重责,轻者被骂,重者丢官,有的甚至要掉脑袋。但是同时也出现以下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皇帝严格把关,官僚们想舞弊(用人唯亲)又钻不到空子,于是,执行皇帝的命令时,积极性不高,常常不肯推荐。皇帝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些官僚们不是东西,不得不将他们痛骂一顿。在被骂过以后,这些官僚才着手推荐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被推荐上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不错的。所谓的不错包含二点:一、凡是被推荐上来的人,都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二、由于皇帝有绝对的用人权,被推荐上来的一旦做官,基本上都对皇帝忠心耿耿,在他们心里,皇帝才是他们最大恩人,一切听皇帝的成了他们一生的人生教条。整个西汉王朝,由于皇帝有直接的用人权,文武百官对皇帝无不是敬畏有加。这对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起了绝对的、关键的作用。
西汉结束后,东汉又开始。东汉初的官员选拔方式,基本上延续西汉的那一套,表面上和西汉差不多,也一样的叫察举(推荐),也一样的由官僚们来推荐,但是其实质已经与西汉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皇帝最后把关,而后者没有皇帝把关。东汉的官员选拔,一直到任命,全由官僚们自己决定。用谁不用谁,全由官僚们自己说了算,皇帝不参与(是无法参与)。由于没有皇帝参与监督,下面的官僚们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无不是选拔自己的亲朋好友。不管你有没有才能,不管你品德如何,只要你是官僚们圈子里面的人,都照样有官做。历史上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东汉初的官员选拔标准与西汉相比,作了一定的补充,其中有二条:一、要懂得感恩;二、要年轻。这二者是西汉所没有的。所谓的懂得感恩,就是要知道报答。当时规定,凡是被推荐的人,一定要报答推荐者。至于怎样报答,有一整套规则,其中有一条:被推荐的人一定要做推荐者的门生,对待推荐者要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终身忠心耿耿,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报答对方。至于第二条要年轻,是考虑到那时候由于医学不发达,人的普遍寿命不长,一般的活到四、五十岁就了不起了。在这种普遍人的寿命不长的情况下,官僚们在推荐人才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那些年纪轻的,而且是越年轻越好,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的报答问题。因为年轻越轻,就意味将来的报答就越有保证。如果推荐一个六、七十岁的风烛残年的人去做官,说不定那一天就没了,就得不到报答了。如果这样,就意味着推荐人先前所化下去的投资就打了水票,这是推荐人不愿意看到的。从上面可以看出,用人标准的增加,并不意味选拔人才就更公道。只能说,增加一个标准,官僚们的利益就多一份保障。也就是说,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他们 的 利益服务的。西汉时期,用人标准中没有“感恩”和“年轻”这二条,那是真正的推荐人才。而东汉的推荐人才,是假的。

东汉末年的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帝小,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公开卖官是从汉灵帝开始的.有人骂汉灵帝不应该卖官,说他把国家卖亡了。我倒觉得汉灵帝卖得对,而且卖得太晚了。理由很简单,汉灵帝如果不卖,官僚们就卖。东汉初期,官僚们就掌握了人才“推荐权”这个摇钱树,一直到东汉末年。这个“推荐”的过程,其实就是官僚们卖官赎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有推荐权的官僚,都收足了钱财,几乎个个都成了富豪。正由于有巨大的利益作诱惑,官僚们都拼命地推荐和选拔,到了东汉末年,候选官员人满为患。东汉初期的时候,太学生(等着安排做官的人)只有一、二千人,到了东汉末年达到三万。如果东汉一开始,就由皇帝卖官,损失就不会有这么大。
正由于东汉时期,官员的选拔皇帝做不了主,久而久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官僚们心中是“只知有恩师,不知有皇帝”。也就是说恩师的威信比皇帝还大。到了东汉末年,皇帝成了空架子。而大官僚们的势力却日益强大,分分拥兵自立,成了割据一方的豪强。
东汉末年,在官僚们的胡闹下,皇帝威信全无(当官的心中已经没有皇帝)与钱财严重流失(人们的钱都送到官僚手里),汉灵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为了维护皇权,他不得不实行自己卖官的策略。他认为,天下的官,只有他自己来任命,才能树立皇威。可惜的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时候天下的官员,早已成了各个豪强的门生和故吏,“亲情”和“利益”象纽带一样,已经把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什么力量也拆不开他们了,什么力量也控制不了他们了。所以,东汉的灭亡,官僚们要互主要责任。没有他们的拉帮结派,就没有后来的豪强割据,就没有后来的天下四分五裂。如果把东汉的衰亡归罪于灵帝卖官,是不公道的.汉灵帝不过卖了几年的官,不可能因此而亡国。后来的清朝也同样的卖官,而且一开始就把卖官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卖就是几百年,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卖官就亡国的现象呢?说到底,是官僚们自己就不是东西。这些官僚们如同象蛀虫一样,把整个东汉王朝蛀得体无完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汉灵帝卖官,恐怕也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买太守小意思
 
老爸不是官,你又没有钱,永远都没官当。
 
你也可以!
 
官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
如果你的心中只想着老百姓的话,那你就不要指望当官了!
如果你的心里没有老百姓的话,那你当这个官又有什么指望呢?
 
QUOTE(去哪读初中? @ 2011年06月19日 Sunday, 06:06 PM)
我真不知今有何制度让人奋斗当官的?
如果不跑官要官,
哪怎样当官?
[snapback]3164023[/snapback]​



古有科举,今有钱举
 
毕业了,真轻松了许多,好好休息一下,好好放松一下。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