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步步寻旧迹,感物怀故人 (3人在浏览)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2:39 PM)
杨竹轩是旧社会的官员,他的典型性格:

兔子不吃窝边草
,去外面发财回乡帮助

穷人。杨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他的处世行事方式比如今的官员强多了,有人情味多了。

杨当官,又会捞钱,他死后,南海人民至今怀念他还提到他的种种好处,总爱将他和现在

的官员对比!

杨竹轩已作古几十年,但他的名声犹如长向空中的

花儿
那样香

[snapback]3153488[/snapback]​



小时候学校经常带我们到下里参观‘霸王井’,由老师讲解杨竹轩的种种‘恶行’,给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幻想着那天长大了,一定要打败美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
ha.gif
 
QUOTE(zserdx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6:40 PM)
小时候学校经常带我们到下里参观‘霸王井’,由老师讲解杨竹轩的种种‘恶行’,给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幻想着那天长大了,一定要打败美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
ha.gif

[snapback]3153544[/snapback]​




-----------------------------------------------------------------------------------------------那是一段颠倒黑白的历史!霸王井还一度作为不忘阶级苦的

材料写进小学教科书。杨竹轩有个仔做过电白卫生局长,人都几正派!今天杨竹轩家族兴

旺发达,这应验了一句古话: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5:58 PM)
-----------------------------------------------------------------------------------------------那是一段颠倒黑白的历史!霸王井还一度作为不忘阶级苦的

材料写进小学教科书。杨竹轩有个仔做过电白卫生局长,人都几正派!今天杨竹轩家族兴

旺发达,这应验了一句古话: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snapback]3153554[/snapback]​




这一句"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也让我想起了网络流行的一句话:赠人玫瑰之手,尤有余香.

慢慢读,慢慢看,通过此贴,自己对水东历史略知皮毛,还请楼主继续说下去,呵---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7:46 PM)
这一句"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也让我想起了网络流行的一句话:赠人玫瑰之手,尤有余香.

慢慢读,慢慢看,通过此贴,自己对水东历史略知皮毛,还请楼主继续说下去,呵---
[snapback]3153583[/snapback]​



--------------------------------------------------------------------------------------------

你若觉得我讲的故事应,那我继续讲,就最怕你发眼困......
 
清末民国时期,水东海运发达 已很繁华,水东人都多靠做生意为生。铺口

主要集中在忠良街、澄波街、解放街的骑楼屋。第13张图片的骑楼铺面是原国民党第五军

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李以匡中将的堂兄李廷秋的生意经营点。李廷秋当年主要营花生

油、花生仁、蔗糖、鱼干、布匹、自行车、煤油、日用百货,兼做政府的海关报关工作。

各地来的商贩用牛车或鸡公车把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载出水东出售,再用牛车或鸡公车把需

要的货物购下拉回去,川流不息。

旧社会做生意非常讲信用!水东人把在农村收购到的鸡、鸭、生猪等产品交由带货人坐船

押送到江门货栏代售,江门商贩帮货主卖掉产品了,扣除代销手续费后余额给现金让带货

人带回给货主,你的产品每斤卖多少钱,一共来货几多,都有回执清单一目了然的。我家

爷爷在旧社会经常起早摸黑行路下到旦场各条村庄收购活鸡再请人带到江门交人代销的,

从来不吃过亏。

运货去江门的水路起点在水东油地码头,因码头海水浅,凡运出输入货物都要用普通船来

回到三洲驳运,三洲可停泊大型货轮。解放前的水东海面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哟。

图为水东的骑楼屋和长满杂草野花红树林的油地码头旧址
 
QUOTE(tianya @ 2011年05月29日 Sunday, 05:47 PM)
昔日以中共湛江地委常委、中共电白县委书记

王占鳌
为首的领导班子治理下

的水东不仅以美丽整洁而闻名国内,而且一直被茂名看好。许多网友也许不知道,茂名刚

设立县级市的50年代,就曾有个规划把今寨头、安乐一带作为规划建设区域......年轻一代

或晚来的外来定居者知道水东故事的是少数。从今天起,本人将陆续上传一批照片,与网

友一齐走进水东的“历史资料馆”。
图为照片拍摄、文字解说人 。倚树半日独自笑,多少人间烦恼事全付三

月春风中

[snapback]3151643[/snapback]​


天涯笑得很迷人……
 
QUOTE(孔子老婆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10:59 PM)
天涯笑得很迷人……
[snapback]3153719[/snapback]​



-----------------------------------------------------------------------------------------

]“好情绪犹如明媚的阳光,普照四方

------大家都做阳光,把微笑展示给他人。


第9张图片是原水东造船厂,已买给私人。毛泽东时代的造船厂,其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

工人任劳任怨。那座船坞及其附近已变成令人赏心悦目的

绿茵场地


六.一节在冼太夫人铜像附近,遇到了我的小校友----电白二小学生。她们问我,是否认识

Xiè xiù qīng 。 认识

啊, She is the director of teaching affair




今天的油地[/B]
 
听老水东讲历史,这楼人气旺啊
 
我感觉,有人背后隐藏一种企图:一匹所谓千里马怀才不遇?还是想在这里遇到伯乐?
 
这座骑楼年久失修,与那座五角星楼房相对面。楼主的女婿是国民党部队团

长,他随薛岳驻防海南岛,海南解放,他流落当地。50年代镇反,这名团长被抓回电白枪

毙!楼主可能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嫁给了这名军官。我认识军官的儿子,他言行谨慎,文革

前电白一中高中毕业,10多年前去世了。据说,这名文革前的高中生家庭非常惨.....
 
正街尾那栋标有心匠两字的楼房原属于杨竹轩家产。1949年底,解放军部队

进入水东,遇到本地国民党联防队的阻击,联防队中队长刘柏钦率领手下人员在杨竹轩楼

房架起机枪向解放军扫射.....据点很快被解放军攻占,俘虏了刘柏钦等一干人员,收缴武器

后,予以释放。时七径新屋仔伪乡长托音讯给刘,劝他要马上逃离,否则性命难保。刘不

以为然。50年代初,全国大规模镇压反革命,政策规定凡是在国民党时期当过保长以上排

长或连长以上伪职者都要杀掉。

水东当时有5个人的名称或外号都叫九:点秤九(刘柏钦)、曹操九、瘪嘴九、咸鱼九、黄

种九。点秤九原系国民党部队营级军官,抗战胜利裁军,复员回到水东,那间已崩塌的平

房瓦屋(解放街九连村21)面积仅20平方米就是点秤九在水东的老屋子,(位置在旧二小

大门去二小球场宿舍那条小巷)。点秤九一表人才,从外省带回一个很标致的年轻老婆,

两人出入成双结对,羡煞旁人!

曹操九是做戏牙为生的,人也很斯文,白净脸,家住今解放街水东福音堂附近,他和国民

党军长陈沛的胞弟陈国宽有来往。

点秤九和曹操九在镇反中被枪决。点秤九没有血债,没有民愤,只是政策定他属于镇压对

象。曹操九死得冤枉,他是个文人,仅因为曾经跟国宽交往就搭上了一条命!
 
QUOTE(xxayy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12:52 AM)
我感觉,有人背后隐藏一种企图:一匹所谓千里马怀才不遇?还是想在这里遇到伯乐?
[snapback]3153847[/snapback]​


你说的是哪个人呢?贝哥么,这我相信。

tianya?天涯老师已经退休了,正乐享晚年,无比惬意呢。
 
天涯半夜发帖,辛苦
face3.gif


二马,有人为餐茶发飚,不用理他。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3:51 AM)
水东第四座功夫馆叫英武堂,位于今忠良街坡尾园巷新兴境神庙附近,原址

已被街干部占用建屋。英武堂有个教头名为郑上高,今水东郊区高地羊人。大家都看过水

浒传电视剧,戏中的蒋门神和郑教头长得跟双胞胎一样。

原新兴境庙比现在大,1945年挨过日本飞机炸弹,庙宇毁坏了一部分。那时水东有个叫打

缆九的男人没有自己的住所,就一直栖身此庙。为何叫打缆九呢?其名是九,靠打船缆索

为生,做一分钱吃一分钱,生活清贫,娶不起老婆。50年代初,电白开展土改,斗地主分

田园,许多地主的女儿、老婆被乡下的贫雇农吊打,死的的死,伤的伤,有些侥幸逃到了

水东,当时做地主的亲属谁都不敢收留的,但打缆九收留了她们,他和这些逃难者同吃同

住。作为回报,这些长相不错的女性把女人最珍贵的东西献给了这位老光棍.....
尚武堂有个绝活:手指钻穿火砖

英光堂过剑门:在一张四方床上竖

起的一个狭窄的木框,在木框上下左右绑好许多把寒光闪闪的匕首,人从远处以一字形的

姿势标过去!梁亮是英光堂的高徒,49年前常在公众场合表演这个功夫,梁亮现在澄波街

做花圈卖,他写的挽联字体很漂亮。

图为新兴境神庙及其附近居民屋
[snapback]3153209[/snapback]​








我对新兴境一带的住家屋很熟悉。这里附近是解放前的旧菜市、鱼行。少年

儿童时期,为了有饭吃,我除了上学,还要兼做一般女孩子、妇女才做的工:缝葵扇、织

草蓝、纺棉纱。我要经常来这里送缝好的葵扇、织好的草篮。这一带,有我教过的学生、

有我的同班同学。更有印象深的,这里有一个水东的幽默大师,他说的话就是再愁眉苦脸

的人听了,你也会笑弯腰。重走过去的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图为捐资重建新兴境神庙的人名录等

不论什么宗教,都体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http://www.56.com/u12/v_NTc0MTc2MjU.html 视频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1日 Wednesday, 07:24 PM)
清末民国时期,水东海运发达 已很繁华,水东人都多靠做生意为生。铺口

主要集中在忠良街、澄波街、解放街的骑楼屋。第13张图片的骑楼铺面是原国民党第五军

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李以匡中将的堂兄李廷秋的生意经营点。李廷秋当年主要营花生

油、花生仁、蔗糖、鱼干、布匹、自行车、煤油、日用百货,兼做政府的海关报关工作。

各地来的商贩用牛车或鸡公车把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载出水东出售,再用牛车或鸡公车把需

要的货物购下拉回去,川流不息。


[snapback]3153613[/snapback]​




李以匡,电白人(印象中是坡心人),在淮海战役中随黄百韬兵团行动,充任监军的角色,黄百韬在战前对李说了很多交心的埋怨话,黄对战局很不乐观.大战在即,作为兵团司令的黄百韬这样复杂的心态,确是让李以匡颇是吃惊.黄百韬希望李将自己的心声反映给蒋介石,并叮嘱李明天一早就先去徐州,不要随兵团行动,以免被阻,现在看来,这确是明智之举.
李后来病死在香港,官方的<人民日报>在04年年底在不起的角落登载过这个消息.
 
今天很认真的读了《电白新闻》报,皆因其用了整版来介绍老书记王占鳌同志在电白各时期的老照片(新书记上任之际,是有喻意的),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都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身作则,为电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再看看现在的‘公仆’,真是帮他洗脚也洗不净,一代不如一代呵。
 
QUOTE(二马先生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9:30 AM)
你说的是哪个人呢?贝哥么,这我相信。

tianya?天涯老师已经退休了,正乐享晚年,无比惬意呢。
[snapback]3153928[/snapback]​


天涯老师是五十年代后期生的应该还没到55,说他退休乐享晚年有点为时尚早吧。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10:34 AM)
天涯半夜发帖,辛苦
face3.gif


二马,有人为餐茶发飚,不用理他。
[snapback]3153930[/snapback]​



----------------------------------------------------------------------------------------------


在如今相对开放的社会,能给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太多了,东海无鱼走西溪

啊。其实迈出了校门,才知道自己在人海茫茫中是显得多么渺小,更谈不上怀才不遇了!
 
QUOTE(农夫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7:16 PM)
天涯老师是五十年代后期生的应该还没到55,说他退休乐享晚年有点为时尚早吧。
[snapback]3154230[/snapback]​



-------------------------------------------------------------------------------------------

我1968年夏上水东跃进小学一年级,算老了。还是二马了解我。
 
QUOTE(曾经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8:02 PM)
天涯同志辛苦了!
[snapback]3154267[/snapback]​



我后面将陆续上传的照片及讲的故事会令一些网友产生浓厚的

兴趣和同情心!故事情节会让网友嘘嘘不已!!

故事主角分别是我家的好邻居国民党遂溪县张万程

县长、解放街55行主人

----一个年轻相

貌英俊,1.85米高,才华横溢,为人厚道,富有小资情调的

资本家
在解放后的坎坷遭遇。

各位网友,如愿意继续听我讲水东的故事,我将一一整理出来,奉献给诸位。为社会人文

精神的复兴尽微薄之力!
 
QUOTE(zserdx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2:52 PM)
今天很认真的读了《电白新闻》报,皆因其用了整版来介绍老书记王占鳌同志在电白各时期的老照片(新书记上任之际,是有喻意的),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都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身作则,为电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再看看现在的‘公仆’,真是帮他洗脚也洗不净,一代不如一代呵。
[snapback]3154106[/snapback]​



-------------------------------------------------------------------------------------------


电白历史上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尤其是王占鳌和他带领的领导班子

值得人民永远怀念!我家在解放前有田园在陈村和水东郊区,有大间房屋在今水东大戏

院,都被充公了,我对此完全理解,那时的人民政府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最大利益!现

在呢?有权者公然贪污受贿、对国家财富对集体财产富疯狂地巧取豪夺!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2:24 PM)
李以匡,电白人(印象中是坡心人),在淮海战役中随黄百韬兵团行动,充任监军的角色,黄百韬在战前对李说了很多交心的埋怨话,黄对战局很不乐观.大战在即,作为兵团司令的黄百韬这样复杂的心态,确是让李以匡颇是吃惊.黄百韬希望李将自己的心声反映给蒋介石,并叮嘱李明天一早就先去徐州,不要随兵团行动,以免被阻,现在看来,这确是明智之举.
李后来病死在香港,官方的<人民日报>在04年年底在不起的角落登载过这个消息.
[snapback]3154089[/snapback]​



------------------------------------------------------------------------------------------

我认识李廷秋的儿子,他家住澄波街。1946年,李以匡曾回过水东

堂兄的家,李廷秋的仔见过他。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7:06 PM)
-------------------------------------------------------------------------------------------

我1968年夏上水东跃进小学一年级,算老了。还是二马了解我。
[snapback]3154269[/snapback]​




向前辈致敬,1968年,我还没有出生呢.

呵---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