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步步寻旧迹,感物怀故人 (6人在浏览)

QUOTE(农夫 @ 2011年06月26日 Sunday, 05:15 PM)
你看她的发型和装扮哪像小孩呀?
[snapback]3169092[/snapback]​




----------------------------------------------------------------------------------------


她应该是个年纪约10周岁的小女孩,人小鬼大(附图)
 
陈老师,有总“公”会职工幼儿园吗?你是不是在自己老屋里办学呀,从你的经历看你现在炒了教育局的鱿鱼?发了财买了大屋了吧让那老屋做文物?
 
QUOTE(农夫 @ 2011年06月26日 Sunday, 04:47 PM)
陈老师,有总“公”会职工幼儿园吗?你是不是在自己老屋里办学呀,从你的经历看你现在炒了教育局的鱿鱼?发了财买了大屋了吧让那老屋做文物?
[snapback]3169123[/snapback]​


陈老师退休了
 
QUOTE(农夫 @ 2011年06月26日 Sunday, 05:47 PM)
陈老师,有总“公”会职工幼儿园吗?你是不是在自己老屋里办学呀,从你的经历看你现在炒了教育局的鱿鱼?发了财买了大屋了吧让那老屋做文物?
[snapback]3169123[/snapback]​




--------------------------------------------------------------------------------------------

以前在老屋子里确实做过家教,但学生都不是自己班里的,到我家补习的是来

自县城一小、二小、三小的学生,是家长上门联系我的。不过,如果有哪个志同道合者能

招到学生,那么我可以跟对方竭诚合作举办小学3--6年级学生作文辅导班或各科作业辅导

班,办班地址完全可选在本人家(场地适合),我负责解决师资、课桌、场地问题,对方

负责招生即可.

本人联系电话 :0668---5288572
 
水东是一块海沙冲积地,井水多含咸味,人民苦于食淡水

难。传满清时期,有云游和尚到"三角庙广庆寺"时,为水东勘查三处水源,商家集资据此建成

三口石垒大井:三角庙井、镇东庙井、西沙井.从此水东人才能食到淡水,但要肩挑。三角庙

井水质最好,但地处荒野,水井边有一株野鸟拉屎放出树籽生大的榕树,距水东圩远,群众舍弃;

镇东庙井水质仍带有咸味.故水东人担水选路近的西沙井,西沙井水质亦堪称上乘

在通往西沙井的道路上,一年四季,清晨,傍晚,鸡啼半夜,路上的担水人络绎不绝,西沙井水

浅,但永远不会干涸,水总是源源不断从地下涌出,用鲎壳打水,井头比肩继踵,要排队等候,

颇感不便.家境殷实的,或商家则雇人担水,如杨竹轩族人开办的新华安酱料铺(今电白供销

总社办公地)、欧显文镜铺


新华安酱料铺,铺头大,用水量多。西沙井有个奇特的现象,凡农历七月十四挑回的井水

用于做酱料,酱料的保质期特别长,质量尤好,故酱料铺在这日水价加倍。酱料铺门前有

个框放着竹签,挑水者每挑一担,就自己拿一条签,凭签去账房结账取钱。那时的体力劳

动者很诚实的,从不多拿签。酱料铺老板每逢加菜,都会送些菜给挑水者带回去吃。陈X局

长的祖母把从新华安带回的菜也给了我父亲吃,很丰盛的。

北京外交学院毕业生,粤西地区第一个出任联合国官员的谢伟荣与原电白县文化馆副馆长、

画家朱振文,他们的母亲在解放前靠挑水卖维持一家生计。据说,挑水卖的还有我的邻舍:

下陈屋生产队长甘次文的母亲、现任茂名市地税局局长陈X的祖母、陈广业的母亲(陈一表

人才,白净脸,系黄埔军校毕业,军官,随国民党中央军驻防重庆市时,娶了一个如花似

玉的重庆姑娘,80年代初曾回过水东)

挑水卖在那个年代是贫苦人家其中的一种谋生职业.

我儿时印象中的西沙井 :南面是岭仔坡园,北面也是岭,地势高,东西面是水田,坡园,

四周围都种满了农作物,野草触目皆是
。从我家去西沙井,有一段连接水井的田间小道约

300米长,两者相遇空桶的一方要侧身让挑着满桶水的过,水稻熟后,串串稻谷弯向小

道,与水桶相碰。

西沙井的甘泉哺育了一代代的水东人民。饮水思源,我

们也该感谢那位四处化缘的和尚。


图为今天的西沙井,水质依然清澈
 
图片中的房屋与西沙井相隔约6米,建于70年代初,今此宅无人居。


相传,此是凶宅,住家诸事不顺[/size,欲卖,知者不敢买,遂至废破。 大自然的力量已在这里催生出

一片野生植物
 
图中的这位妇女在西沙井边搭屋生豆芽。她的丈夫是下陈屋生产队的外来

户,其中有一段故事要说出来也是够令人同情的。土改时期,丈夫还是个刚有点懂事的孩

子,因家里被划做地主,为了出路,他投靠了下陈屋的中农亲戚,那儿成了他生命的庇护

城堡。年轻时的丈夫是个靓仔,在人们的面前沉默寡言,队长叫干什么没二话说


80年代初,这个地主的后代才娶上了老婆。夫妇俩起早摸黑地劳动,也终于建

起了一座面积100多的楼房。长期的奔波劳碌过,岁月老人过早地在夫妇俩的脸上刻下了

比同龄人更多的皱纹。


她知道我是教书的,其实我家和她家只隔一个粮食局,直线距离不过300米远。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12:12 AM)
水东是一块海沙冲积地,井水多含咸味,人民苦于食淡水

难。传满清时期,有云游和尚到"三角庙广庆寺"时,为水东勘查三处水源,商家集资据此建成

三口石垒大井:三角庙井、镇东庙井、西沙井.从此水东人才能食到淡水,但要肩挑。三角庙

井水质最好,但地处荒野,水井边有一株野鸟拉屎放出树籽生大的榕树,距水东圩远,群众舍弃;

镇东庙井水质仍带有咸味.故水东人担水选路近的西沙井,西沙井水质亦堪称上乘

在通往西沙井的道路上,一年四季,清晨,傍晚,鸡啼半夜,路上的担水人络绎不绝,西沙井水

浅,但永远不会干涸,水总是源源不断从地下涌出,用鲎壳打水,井头比肩继踵,要排队等候,

颇感不便.家境殷实的,或商家则雇人担水,如杨竹轩族人开办的新华安酱料铺(今电白供销

总社办公地)、欧显文镜铺
新华安酱料铺,铺头大,用水量多。西沙井有个奇特的现象,凡农历七月十四挑回的井水

用于做酱料,酱料的保质期特别长,质量尤好,故酱料铺在这日水价加倍。酱料铺门前有

个框放着竹签,挑水者每挑一担,就自己拿一条签,凭签去账房结账取钱。那时的体力劳

动者很诚实的,从不多拿签。酱料铺老板每逢加菜,都会送些菜给挑水者带回去吃。陈X局

长的祖母把从新华安带回的菜也给了我父亲吃,很丰盛的。

北京外交学院毕业生,粤西地区第一个出任联合国官员的谢伟荣与原电白县文化馆副馆长、

画家朱振文,他们的母亲在解放前靠挑水卖维持一家生计。据说,挑水卖的还有我的邻舍:

下陈屋生产队长甘次文的母亲、现任茂名市地税局局长陈X的祖母、陈广业的母亲(陈一表

人才,白净脸,系黄埔军校毕业,军官,随国民党中央军驻防重庆市时,娶了一个如花似

玉的重庆姑娘,80年代初曾回过水东)

挑水卖在那个年代是贫苦人家其中的一种谋生职业.

我儿时印象中的西沙井 :南面是岭仔坡园,北面也是岭,地势高,东西面是水田,坡园,

四周围都种满了农作物,野草触目皆是
。从我家去西沙井,有一段连接水井的田间小道约

300米长,两者相遇空桶的一方要侧身让挑着满桶水的过,水稻熟后,串串稻谷弯向小

道,与水桶相碰。

西沙井的甘泉哺育了一代代的水东人民。饮水思源,我

们也该感谢那位四处化缘的和尚。


图为今天的西沙井,水质依然清澈
[snapback]3169321[/snapback]​




长知识,请继续.

将上贴,笔莫停.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2:19 PM)
长知识,请继续.

将上贴,笔莫停.
[snapback]3169503[/snapback]​



---------------------------------------------------------------------------------------------

阁下如果是水东人,那么我希望你也说出你知道的水东故

事。
 
小时候刚来水东,一去上学就有个小流氓准时的在固定的地方问我要钱。这也是我水东记忆的一部分。
 
水东西沙井的西南面是电白二小。我不算是电白二小的毕业生,我的母校叫水东

跃进小学,座落在今东阳南街。

儿时的母校留给自己太多美好的回忆了。兢兢业业,洁身自好,魄力大的女校长陈月英
(沙琅河口人)、精通业务的教导主任陈道建(阳江人)、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语文教师

陈寿文(高州人)、吴楚娟(水东人)、谢汝溪(阳江人)和教数学的徐义聘黄文宁
(南海县人)、教政治的邓胜、教体育的潘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正面印象!


图片围墙内的电白二小过去是下陈屋生产队的农田、坡园、水塘 、晒谷场、
队屋
。水东属亚热带地区,农作物每年可种三造。夏秋种水稻,冬季种小麦。每当农田的
水稻变成了成片的金黄色之时,群鸟云集,争啄熟谷

晒谷场有个鼓风柜、社员把谷倒入斗内进行扬弃:不含米的谷子随风飘地,饱满的谷粒流
入竹箩。

晒谷场有个碌碡是用来辗压水稻,脱粒的,把绳子两头系分别系在碌碡和牛脖子一边,牛

在人驱赶下,360度牵动碌碡,骄阳下,不戴草帽,早晚做牛艰苦!丰收的季节和
春播、夏播、秋播的季节也是牛最辛苦的季节。


水塘名叫沙仔塘,水质好,是下陈屋生产队的一座大型蓄水池。社员们在此车水灌溉农
田、或挑水淋菜。

盛夏,小孩子们在沙仔塘游泳戏水,我也是常客。


今电白二小原有一座镇西楼,解放后尚有遗址。老水东、水东民间故事家、水东湾论坛版
主"也来玩玩"对镇西楼做了讲述 :

镇西楼在电白二小的后背,在西沙井的西边约50米,应是水东遗下较久远的社会福利古
迹。

首先在此要严重指出:镇西楼是镇压西边邪气之楼的意思。那时水东叫墟,完全没有水东镇西边之楼的概念。

镇西楼一事,网友极度关注,本人亦应广泛查究,上帖以餐众亲。经忆我与前辈交流,并有小小正态忆 测认为:

原初此地有一楼与一平房,楼的名称 叫“水东方便医院”,旁边的平房是“太平房”。水东方便医院 是专为在水东将近要死的外地人弥留之用,死后放置 太平房,再由仵作佬埋葬。从此水东人都认为此处的阴魂不散、邪气太重,一定要镇住这西边的邪气,除了年年打醮超度外,还拟名叫“镇西 楼”,以图水东的平安。

此镇西楼的运作费用由当局筹组,应视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举措。

后来因这种死亡事例很少,医院人员长期闲置,资金也难以到位,故此仃办。主楼部份拆除,留下太平房继续使用,也叫镇西楼,将死者作暂时搁置。我少时经常听讲有死人在镇西楼返生的传闻。

当时的仵作佬也很迷信,当他仵作之前,必烧纸钱三帖后才移动尸体,拟意给钱新魂上路,造成内部纸灰厚多。一般水东的穷苦人死去的小幼婴儿都搁置在镇西楼。有一次幼儿是假死返生,在内混了一身纸灰,活像一头小黑猪爬出房外,给一在西沙井的担水婆发现,抱起来紧揽在怀里令此妇眼泪双下。妇快快倒了一桶水,放生儿在桶内,另一边是水,担了回家



图片说明 :图1是电白二小;图2是我的母校跃进小学旧

址;图4 1988年春在从化县天鹅湖与同行领导合影(左为本人);图4碌碡;图5,1989

年夏我在琼海县万泉河畔红色娘子军纪念碑前留影
 
陈老师年轻时候的样子
 
QUOTE(二马先生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4:57 PM)
陈老师年轻时候的样子
[snapback]3169590[/snapback]​




当年我也满腔热血参加过“红军闹革命”的。(见本人图片)
 
以前老爸也有一对 红领子,孩提时候自己拿来往衣服上贴,装扮红军,耍酷。
时间过得真快,不得不佩服少先队、共青团、Party这种模式的先进性。
 
QUOTE(二马先生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6:26 PM)
以前老爸也有一对 红领子,孩提时候自己拿来往衣服上贴,装扮红军,耍酷。
时间过得真快,不得不佩服少先队、共青团、Party这种模式的先进性。
[snapback]3169650[/snapback]​



-----------------------------------------------------------------------------------------------



小孩都是这样。现在只想好好活着!
 
smile.gif
 
QUOTE(1026683989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7:05 PM)
陈老师年轻时很靓仔!
[snapback]3169674[/snapback]​


--------------------------------------------------------------------------------------------


年轻时充满活力,爱到处跑,但自我感觉却是一般。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洋

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我非常羡慕现在的青年人!
 
围墙内的电白二小,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这所学校每班竟

然塞满60-70人!设想一下,假如全校学生一齐下到操场活动,那

么势必发生拥挤现象。

庞大的班额,令老师们无法对学生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而考核教师工

作成绩唯一是统考分

数,更驱使大家压学生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1:32 PM)
---------------------------------------------------------------------------------------------

阁下如果是水东人,那么我希望你也说出你知道的水东故

事。

[snapback]3169508[/snapback]​




我也在跃进小学读过书,当时写成跃进小学或是写成电白二小,老师一般都默认.
电白一小的前身应是东风小学.

在二小读书的时候,课间十分钟时,我与同学喜欢出街上玩,中心台有一个老头卖花生的,他是用竹筒来量秤,一分钱的花生就用竹筒的一头,至于五分钱的花生就用竹筒的另一头.当时同学中若有一个买了,大家即抢着分来吃,味道特香.

现在出来工作,反而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花生了.
 
我记忆中,学前班跟小一就是在久得二小(跃进小学)读的二年级就搬到现在的二小了,我就住在粮食局里的,爷爷叫李平治,不知楼主认不认识,看到楼主在粮食局球场拍的照片,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呵呵!
 
QUOTE(有钱贪酒吞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10:43 PM)
碌碡与石碾有什么不同?
[snapback]3169844[/snapback]​



-----------------------------------------------------------------------------------------


我比较过碌碡与石碾,我也见过两者实物,其用途有区别,形状有同异,比如

碌碡肯定是百分之百圆柱形的,可大可小,石碾却可以是圆锥型和圆柱形、圆扁型的,可

用来压路基和粉碎谷物,而碌碡主要用于对水稻、小麦脱粒,没有粉碎谷物的功能,但也

可用来压实路基。我在农村晒谷场常见的打场工具碌碡,讲黎话的农民却称其为石碾,

不叫碌碡的,我对此也不理解。


图1为碌碡,与我在下陈屋晒谷场见过的一模一样。下陈屋晒谷

场还有比它大的碌碡。

图2、3是圆柱形石碾

图4是圆锥形石碾
 
QUOTE(李东润 @ 2011年06月28日 Tuesday, 02:53 AM)
我记忆中,学前班跟小一就是在久得二小(跃进小学)读的二年级就搬到现在的二小了,我就住在粮食局里的,爷爷叫李平治,不知楼主认不认识,看到楼主在粮食局球场拍的照片,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呵呵!
[snapback]3170051[/snapback]​



-------------------------------------------------------------------------------------------



你的爷爷是否当过麻岗粮管所主任,以后升任粮食局副局

长?

粮食局球场南边有些土地是我们陈姓家族的。球场北面曾

有一座大瓦屋,面积约有200平方米,是青砖墙的,很坚固,里面

有个大天井。屋主是

地主,房产被没收交给粮食局使用。70年代中期前,这间屋子曾做

过拘留所,其中囚禁过

一个戴眼镜的湛江女知青,她是个很清秀的人,被抓原因是未婚就跟

男人上床鬼混!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