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正确评价历史 (1人在浏览)

玄海拾贝

教授
注册
2010-07-14
帖子
3,523
反馈评分
2
点数
61
正确评价历史

DD从“论诸葛孔明的历史功过”说开去

“天涯论坛”某人对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孔明的研究可谓独具一格,审读的角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本人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尤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根据个人的喜恶,某派的观点进行全面的肯定或否定,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特定的历史人物的思维与行为不可能超越该时段的束缚,但其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对社会的进步,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诸葛孔明,中华历代公认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承认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正统“汉帝”,忠于正统,忠于皇上,乃中华传统的美德。诸葛孔明也是中华的一员,况其通读历史,深谙儒家精髓,很自然与社会大众的思想一致,是故不能将诸葛孔明的归属“刘备”看作阻碍中华一统的罪魁祸首。但是,后来的历史确实又证明了其对历史进程的反作用。那么,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历史的选择呢?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但定数何在?天意何在?谁也没有办法预先知道这一定数。且定数之中又有变数,变数之果,就造就了所谓的定数。这就是历史。谁能在这一充满变数的社会中胜出?其便成为历史的选择,便成为正统,这也是“成者为王败者寇”,由不得你我的述说。春秋战国,七国之乱,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国运。最后秦皇嬴政一统中华,成为中华一统之君,为中华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除了嬴政以外,难道其他小国之君就没有可取之处么?若如此看待一统的话,那么“一统”之前的历史功绩,“一统”之前的文明与传统美德则人为地断裂,对现代中华的成长百弊而无一利。例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求贤若渴,以致用到了“买马骨”的绝招,可谓“圣君”矣!正由于此,其帐下人才济济,将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但最终历史并没有选择这位“明君”,而选择了当时颇受争议的秦皇嬴政。这又说明了什么?并非燕王无道,更非秦皇受捧,这种冥冥之中的定数,岂是当时人们的能力所及?若大家均知道未来之结局,何来“七国之乱”?何来悠悠之变数?因此,诸葛孔明,虽通读历史,深谙儒家之道,但其毕竟非神仙,并无预知未来之能,是故只能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来决定自己取向,包括现在的我们,谁不是如此?因此,我们现代人将前人的功过一笔抹煞,均为对历史的亵渎,对中华文明的背叛。
当然,诸葛孔明是否大智大勇?我们应该从具体事件到宏观结果逐一解读,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将结果凌驾于过程。观“七擒七纵”,不能不承认其智慧,不能不承认其为顾全民族的统一合力而尽心竭力之美德。但“六出祈山,无功而返”,又不能不承认其之不识时务,空耗国力之败绩,这也同于关羽之“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与“败走麦城”的结局一样可歌可泣。诸葛孔明之所以不能助“汉”一统中华,乃时空国运的结果。万物有始有终,人皆有生死,朝代的更替同在其中。我们不能将败去之人认为一无是处,更不能将胜出者说得神乎其神。例如近代英雄人物“毛公”与“蒋公”吧!你能说“蒋公”无能?若其乃无能之辈,那谁人结束了中华军阀混战的局面?你若说“蒋公”得天时地利人和,那是谁葬送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你若说“毛公”无德,那谁是新中国的开国之君?谁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你说其乃前无古人之圣人,那是谁使得中华惨遭“十年浩劫”?是谁使中华“饿殍遍野”?又如抗战时期的“花园口决堤”吧!如若没有此举,中华能否支撑长期的抗战?能否保住抗战后方物资的生产与抗战物资的供应?但“花园口决堤”所造成灾区之“遍野饿殍”与“屈死冤魂”又向谁述说?因此,谁是上帝的使者?谁能终生无半点瑕疵?就连宏论滔滔,“牛气十足”的批评者也不是同样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么?所以,评价历史,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然,为何有人助“汉蜀”,有人帮“曹魏”?这便是家门风水与个人命运所致了。例如现在有人支持“刘晓波”,支持“山姆大叔”,攻击中华政府,而“玄海拾贝”拼命为中华伦理、道德、价值及利益而不惜与“圈子”恶战,这是为何?若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这种现象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了。那为何会出现这种对立?若从家门风水,个人运数来解读的话,那就有理可依了。诸葛孔明之所以“助汉蜀”,完全乃其家门风水与个人的运数所致,并非他本人不想永当“宰相”。若其命运由其本人控制的话,其何会如此短寿?尽管其学过“七星续寿”大法,但最后功败随成,被魏延飞步告急旋风吹灭主灯,此乃天意也。有书记载日,“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不日夭亡。最后,“玄海拾贝”倒要嗟叹“英雄命短”,拜服冥冥之天地造物弄人,更要劝说世人积德持家,荫福子孙后代,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其他可取之径矣!
 
精辟,唯以玄学之解读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精辟,唯以玄学之解读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对,应该公平。
 
QUOTE(BadMan @ 2011年01月18日 Tuesday, 01:39 PM)
精辟,唯以玄学之解读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snapback]3085520[/snapback]​



“BadMan”先生的评价似乎有些矛盾,既然“精辟”,又何来“之嫌”?
 
古老的传说,就不分去争什么对与错了?

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当然最好不要带上玄学与宗教论,哈哈~~~
 
QUOTE(玄海拾贝 @ 2011年01月18日 Tuesday, 11:20 AM)
正确评价历史

DD从“论诸葛孔明的历史功过”说开去

“天涯论坛”某人对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孔明的研究可谓独具一格,审读的角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本人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尤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根据个人的喜恶,某派的观点进行全面的肯定或否定,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特定的历史人物的思维与行为不可能超越该时段的束缚,但其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对社会的进步,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诸葛孔明,中华历代公认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承认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正统“汉帝”,忠于正统,忠于皇上,乃中华传统的美德。诸葛孔明也是中华的一员,况其通读历史,深谙儒家精髓,很自然与社会大众的思想一致,是故不能将诸葛孔明的归属“刘备”看作阻碍中华一统的罪魁祸首。但是,后来的历史确实又证明了其对历史进程的反作用。那么,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历史的选择呢?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但定数何在?天意何在?谁也没有办法预先知道这一定数。且定数之中又有变数,变数之果,就造就了所谓的定数。这就是历史。谁能在这一充满变数的社会中胜出?其便成为历史的选择,便成为正统,这也是“成者为王败者寇”,由不得你我的述说。春秋战国,七国之乱,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国运。最后秦皇嬴政一统中华,成为中华一统之君,为中华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除了嬴政以外,难道其他小国之君就没有可取之处么?若如此看待一统的话,那么“一统”之前的历史功绩,“一统”之前的文明与传统美德则人为地断裂,对现代中华的成长百弊而无一利。例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求贤若渴,以致用到了“买马骨”的绝招,可谓“圣君”矣!正由于此,其帐下人才济济,将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但最终历史并没有选择这位“明君”,而选择了当时颇受争议的秦皇嬴政。这又说明了什么?并非燕王无道,更非秦皇受捧,这种冥冥之中的定数,岂是当时人们的能力所及?若大家均知道未来之结局,何来“七国之乱”?何来悠悠之变数?因此,诸葛孔明,虽通读历史,深谙儒家之道,但其毕竟非神仙,并无预知未来之能,是故只能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来决定自己取向,包括现在的我们,谁不是如此?因此,我们现代人将前人的功过一笔抹煞,均为对历史的亵渎,对中华文明的背叛。
当然,诸葛孔明是否大智大勇?我们应该从具体事件到宏观结果逐一解读,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将结果凌驾于过程。观“七擒七纵”,不能不承认其智慧,不能不承认其为顾全民族的统一合力而尽心竭力之美德。但“六出祈山,无功而返”,又不能不承认其之不识时务,空耗国力之败绩,这也同于关羽之“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与“败走麦城”的结局一样可歌可泣。诸葛孔明之所以不能助“汉”一统中华,乃时空国运的结果。万物有始有终,人皆有生死,朝代的更替同在其中。我们不能将败去之人认为一无是处,更不能将胜出者说得神乎其神。例如近代英雄人物“毛公”与“蒋公”吧!你能说“蒋公”无能?若其乃无能之辈,那谁人结束了中华军阀混战的局面?你若说“蒋公”得天时地利人和,那是谁葬送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你若说“毛公”无德,那谁是新中国的开国之君?谁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你说其乃前无古人之圣人,那是谁使得中华惨遭“十年浩劫”?是谁使中华“饿殍遍野”?又如抗战时期的“花园口决堤”吧!如若没有此举,中华能否支撑长期的抗战?能否保住抗战后方物资的生产与抗战物资的供应?但“花园口决堤”所造成灾区之“遍野饿殍”与“屈死冤魂”又向谁述说?因此,谁是上帝的使者?谁能终生无半点瑕疵?就连宏论滔滔,“牛气十足”的批评者也不是同样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么?所以,评价历史,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然,为何有人助“汉蜀”,有人帮“曹魏”?这便是家门风水与个人命运所致了。例如现在有人支持“刘晓波”,支持“山姆大叔”,攻击中华政府,而“玄海拾贝”拼命为中华伦理、道德、价值及利益而不惜与“圈子”恶战,这是为何?若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这种现象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了。那为何会出现这种对立?若从家门风水,个人运数来解读的话,那就有理可依了。诸葛孔明之所以“助汉蜀”,完全乃其家门风水与个人的运数所致,并非他本人不想永当“宰相”。若其命运由其本人控制的话,其何会如此短寿?尽管其学过“七星续寿”大法,但最后功败随成,被魏延飞步告急旋风吹灭主灯,此乃天意也。有书记载日,“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不日夭亡。最后,“玄海拾贝”倒要嗟叹“英雄命短”,拜服冥冥之天地造物弄人,更要劝说世人积德持家,荫福子孙后代,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其他可取之径矣!
[snapback]3085456[/snapback]​
 
QUOTE(青年突击队 @ 2011年01月18日 Tuesday, 04:47 PM)
古老的传说,就不分去争什么对与错了?
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当然最好不要带上玄学与宗教论,哈哈~~~
[snapback]3085607[/snapback]​



这位“先生”请免开尊口的好,连“当下历史”这么个常识

都搞错了,还谈什么?不过看在你能回帖的份上,我可以告

诉你--“当下”只有“时政”,没有“历史”。
 
QUOTE(沧海一声啸 @ 2011年01月18日 Tuesday, 04:36 PM)
“BadMan”先生的评价似乎有些矛盾,既然“精辟”,又何来“之嫌”?
[snapback]3085603[/snapback]​


不矛盾。我说的是:用玄学方法论证的部分有点牵强附会之嫌,其余论证的内容精辟。
 
QUOTE(玄海拾贝 @ 2011年01月18日 Tuesday, 10:53 PM)
这位“先生”请免开尊口的好,连“当下历史”这么个常识

都搞错了,还谈什么?不过看在你能回帖的份上,我可以告

诉你--“当下”只有“时政”,没有“历史”。

[snapback]3085719[/snapback]​




你这样说可就不对了,“当下”一定是时政?当下可以指多少内容?新中国以来的历史,行不行?

看在你能写帖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用飘渺的玄学来解析历史,那真是不要开尊口的好。
 
QUOTE(青年突击队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10:58 AM)
你这样说可就不对了,“当下”一定是时政?当下可以指多少内容?新中国以来的历史,行不行?

看在你能写帖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用飘渺的玄学来解析历史,那真是不要开尊口的好。
[snapback]3085831[/snapback]​



你应该更名为“圈子马前卒”。别说你了,整个“圈子”都没人能理解玄学之奥妙?
 
QUOTE(青年突击队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10:58 AM)
你这样说可就不对了,“当下”一定是时政?当下可以指多少内容?新中国以来的历史,行不行?
[snapback]3085831[/snapback]​



详细解释

  1. 立即;立刻。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 武昌 ,曾不回顾。”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便l了你这一钟酒,当下沾些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石永公 当下把账包包交给 石得富 ,一句话没说,急急忙忙拿着他的烟锅就走了。”   2. 那个时候。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当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难得这位做好事的客官,他担当了大事去。’”《红楼梦》第五三回:“当下人虽不全,在家庭间小宴中,数来也算是热闹的了。” 冰心 《两个家庭》:“当下我一面听,一面速记在一个本子上。”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当下本是佛教用语,可以民间也广泛应用,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
  “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当下就是永恒。
  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
  把握美好的日子,享受每一时刻;扼住倒霉的日子,使它变得美妙。
  不要因为失去而抱怨,享受你所拥有的。
  回味现在的福祉吧,每个人都有许多,不要沉湎于过去的不幸,因为每个人都同样有自己的不幸。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你认为当下之外能够经验过、做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吗?任何事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答案是
  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
  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
 
QUOTE(玄海拾贝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11:19 AM)
详细解释

  1. 立即;立刻。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 武昌 ,曾不回顾。”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便l了你这一钟酒,当下沾些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石永公 当下把账包包交给 石得富 ,一句话没说,急急忙忙拿着他的烟锅就走了。”   2. 那个时候。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当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难得这位做好事的客官,他担当了大事去。’”《红楼梦》第五三回:“当下人虽不全,在家庭间小宴中,数来也算是热闹的了。” 冰心 《两个家庭》:“当下我一面听,一面速记在一个本子上。”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当下本是佛教用语,可以民间也广泛应用,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
  “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当下就是永恒。
  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
  把握美好的日子,享受每一时刻;扼住倒霉的日子,使它变得美妙。
  不要因为失去而抱怨,享受你所拥有的。
  回味现在的福祉吧,每个人都有许多,不要沉湎于过去的不幸,因为每个人都同样有自己的不幸。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你认为当下之外能够经验过、做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吗?任何事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答案是
  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
  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
[snapback]3085842[/snapback]​




有个屁好卖弄呀,百度一下什么没有呀。
 
QUOTE(玄海拾贝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11:15 AM)
你应该更名为“圈子马前卒”。别说你了,整个“圈子”都没人能理解玄学之奥妙?
[snapback]3085840[/snapback]​




给你面子叫玄学,说不好听的什么都不是!还卖弄个屁!

天天在论坛神神化化的像个鬼。
 
"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当下”可解释为时间状语,修饰动词“需要”。如此,该说法不见得有问题。如果一定要让“当下”来修饰"历史",那当然是有问题,但未必符合该句子的意思。
 
QUOTE(BadMan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03:01 PM)
"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当下”可解释为时间状语,修饰动词“需要”。如此,该说法不见得有问题。如果一定要让“当下”来修饰"历史",那当然是有问题,但未必符合该句子的意思。
[snapback]3085894[/snapback]​



1、古老的传说,就不分去争什么对与错了?
2、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3、当然最好不要带上玄学与宗教论,哈哈~~~


从其第一句的意思来分析,“古老”分明是作定语修饰“传说”。
那么第二句的意思应该与第一句相对应,也就是说“古老”应该对
“当下”或现在。因此,从其整体的行文意思来看,应该是指现在
的“当下”。若按照你的说法DD作时间状语修饰需要,那么状语
的位置应该如何放置?若理解为,“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
论?”这么理解的话,就与第一句的意思相矛盾了,变成了“否
定第一句”。不过不管怎样理解,其用的“?”号都是个错误,我
是按照句号去理解的。不知你是如何理解?
 
QUOTE(BadMan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03:01 PM)
"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当下”可解释为时间状语,修饰动词“需要”。如此,该说法不见得有问题。如果一定要让“当下”来修饰"历史",那当然是有问题,但未必符合该句子的意思。

QUOTE(玄海拾贝 @ 2011年01月19日 Wednesday, 03:54 PM)
1、古老的传说,就不分去争什么对与错了?
2、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论?
3、当然最好不要带上玄学与宗教论,哈哈~~~


从其第一句的意思来分析,“古老”分明是作定语修饰“传说”。
那么第二句的意思应该与第一句相对应,也就是说“古老”应该对
“当下”或现在。因此,从其整体的行文意思来看,应该是指现在
的“当下”。若按照你的说法DD作时间状语修饰需要,那么状语
的位置应该如何放置?若理解为,“当下,历史倒需要各位去论一
论?”这么理解的话,就与第一句的意思相矛盾了,变成了“否
定第一句”。不过不管怎样理解,其用的“?”号都是个错误,我
是按照句号去理解的。不知你是如何理解?
[snapback]3085909[/snapback]​



怎么“玄海”跟“BanMan”对上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