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我能拿什么常回家看看? (1人在浏览)

konfen

小学二年级
注册
2009-12-23
帖子
167
反馈评分
7
点数
1
所在地
3角圩
年关将近,转眼也便是春节了。童年时向往的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场景似乎一去不复还。我们本应是欢欢喜喜地过新年,只是不知为何,每到年关,我的内心深处不仅感觉不到喜庆,而且还愁绪万端,焦头烂额,我知道,我是害怕回家。回家意味着什么?我明白,我是彻底长大了,长大意味着要为了生计而四面奔波,意味着去关心去照顾自己的长辈,意味着担当,意味着责任・・・・
或许我心智很幼稚,还不想长大;或许我能力十分有限,不仅无法实现衣锦还乡的荣光,而且口袋空瘪,所以我不愿回家,只愿身在他乡,算作一种逃避吧。近日,国家出台法律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不然父母可以凭此对簿公堂。我承认,法律制定者的初衷是很好的,为了温暖空巢老人们精神世界。对于那些处境优越的人,比如富二代、官二代们,身在国外或者大都市,回老家看看父母实属情理之中。只是对于那些在外独自打拼的农家子弟而言,无所依傍,前途渺茫,如此规定是不是显得牵强附会与不近人情呢?特别是对像我们这种农村大学毕业生来说,我们的口袋空空如也,至始至终都输在关系上面,能拿什么常回家看看?不是我们不愿回家,而是心有余力而不足;不是我们不孝,而是我们无奈。蜗居在城市里的蚁族,仅仅迫于生计,压力就已经不言而喻,还何谈其他?
毕竟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们,不仅是家乡父母的精神寄托,更是他们改善现状境遇的指望。只是置身城市,眼见那些富丽堂皇的装潢,富人们购物的挥霍与疯狂,巨大的贫富悬殊面前,我们能拿什么回家?职场工于心计,我们几乎是四面楚歌,法律还规定子女务必回家,难道不就是要农民子弟回去面对农村的四面破壁,听老人们永远唠叨不完的噜苏吗?这有意义吗?城市里没有我们的半土半瓦,家境得不到改善,回到家里又能做什么?我想,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更加期盼的是子女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而不是在乎他们能否常常回家。
 
父母图的就是一家团聚
 
拿什么?就拿出你的那份责任就够了.
 
精神上的孝顺比物质金钱要重要的多,父母图的是你能回去见见他们,陪陪他们,免得过年你都还在外头令他们更加担心。 那首歌都唱到啦,常回家看看,帮妈妈洗洗碗洗洗脚。。。
 
我同情楼主想表达埋怨工资低的思想,但是说没钱没势就不回家这说法是不对的。不要说我父母没盼着我拿多少东西回去,家里有好吃的总等着我回去拿呢。
 
还是虚荣心作崇。
父母图的是平安,不一定是子女能有多富多贵。
世间只有真情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家人在一在起吃一顿团圆饭对现在子女全都出外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的父母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五十以上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一年才见一两次。就算他们活到八十岁也没有多少次跟我们聚了,好好珍惜!!
 
出台这样的法律,一来说明留守老人的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确实需要引起关注了;二来,老人是弱势群体,如果连子女都找各种理由对他们不关心的话,那。。。。。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吧。。。。。。
这个法律,只是形式上的一个提醒而已,事实上,有多少父母真的会拿出这纸法律状告自己的子女不回家看看他们的呢?哪怕子女真的只是找借口不回去。。。。。。
 
楼上很多人说的很对,希望楼主不要自己给自己障碍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