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广州照片 (5人在浏览)

图片为坐落于广州珠江河边的粤海关大钟楼,建成于1916。建筑风格融汇了西

方的文化元素,是洋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大肆掠夺我国关税的见证。不过,我从反面沉

思,这座钟楼建成年限已长达84年了,经受了一场场珠江洪水泛滥,一次次强台风的巨大

冲击,它依然完好无损,洋人建的钟楼不但靓,而且质量国际一流,我们建的桥梁,校舍

是什么质量呢?想想四川汶川大地震,公家修建的学校建筑砸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砸伤

了数以万计的学生,而香港人捐资和成都老板捐资盖的学校因质量好能抗震,学生们竹报

平安,大家万分感激恩人。。。。。。。
 
亚运会期间,花城广场的游客与专做亚运会纪念品生意的商贩,白天那圣火清晰可见
 
卖旗子和矿泉水的商贩到处都是。女商贩坐在草坛边,那个男的为了生

意好做一点,蹲在游客来回多的线路。万庆良市长说,广州市政府办公室公务员睡沙发睡

坏了颈椎,睡疼了腰,没一张床供休息,我对此感到惊讶,觉得万市长的话令我费解!上

班期间是否应

该睡觉呢?可以睡觉也不至于买不起一张床吧?看到晚间广州各家高级酒店停泊着漂亮的

公车,大家都知道活得最累的是草根阶层啊,看看卖旗子卖矿泉水的青年人

吧。。。。。。
 
老外最喜欢驴行天下
 
生存逼迫他们要不停地寻找商机,以赚取更多地钱养家活口。累了,就地坐

一坐,他们把水泥地面当沙发了。那个照相的是化州人,一口甘便拥媚牡陌谆叭梦腋械

亲切
 
这张照片曾轰动全球,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这个可怜的苏丹女童,

在前往救济点途中,已奄奄一息了,秃正尾随其后,等候啄食她。照片由南非自由摄影

记者凯文・卡特拍。后来凯文・卡特因这张照片被人严厉谴责,骂他见死不救,于是感到

内疚而自杀!再来看看我在花城广场拍的这张照片,这个30多岁的男人,因长期进食太

多,肥胖过度,步履维艰,他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歇歇,一个营养过剩,一个饿得皮包

骨,即将成为秃的食物,这两张照片让我感慨万分
 
少女圆鼓鼓的脸蛋与在背篼的小孩额上都贴着一面小国旗,让我顿生几分敬意。小孩的奶奶是信宜人,爷爷是广州郊区人
 
珠江城面貌日新月异,过去这一带却是城中村,解放前,这一带是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
 
珠江河边的花草园地,赏心悦目
 
QUOTE(tianya @ 2010年12月24日 Friday, 04:06 AM)
<span style='font-family:'>图为莱州中华武校表演团的少年,等待进入亚运会场彩排。开幕式上,这批吃苦耐劳农家子弟出色地把巨大的木棉花瓣变成数百幅柔软、飘浮的高大背扇,经过各种舞蹈和组合,在水的广场上形成一朵朵盛开的红木棉花,这就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棉背扇》。他们见过大世面,但在我的镜头前,却害羞起来,露出怕陌生人的神态</span>
[snapback]3074544[/snapback]​



-----------------------------------------------------------------------------
 
这位大嫂一心两样,一边替公家看亚运会铺设在花草林地公园的电缆,一边

打毛衣。她高兴地说:每天能拿100元工资,看到亚运会闭幕;她有一双儿女在上大学,

苦尽甜来指日可待。丈夫长得英俊,是个电工,就在她附近,也看电缆。
 
猎德村挨近珠江边,钟灵毓秀
 
据传,猎德村源于猎姓将军有恩于村民,故而将原“永泰村”改名“猎德

村”,至今已有900 余年历史。猎德村以李姓人口最多,由李氏先祖最先从南雄市珠玑迁

入,以后林、梁等姓相继迁入,“遂成村庄”。漫步猎德村,可见李、梁、林祠堂的碑文

记载着三姓入粤的历史。图为坐在自家祠堂的族人。
 
海心沙的塑料椅是供参加开闭幕式的运动员坐的
 
tianya安好!
许久未见楼主大作,原来以闪光灯做笔写作,妙极!
我辈糊涂透顶,原来这幅幅画面就类似朝花夕拾般的美文,汗颜!何必他求?

我也对广州城历史沉淀下来的物事很感兴趣,当面对斑驳麻石小巷、闲适街坊轻摇蒲扇、细语大笑。。。。。。你会觉得现在高楼大厦封锁了心门,物质的富足会令猎德村民高兴?那么内心的缺失是什么?

三年前我偶然经过黄埔区的横沙村,穿行巷陌,其中数量众多的古祠堂、书院*(舍)让我震撼,原来此处古时是书声朗朗、冠盖云集、文官武将的文明府第,惜书院已经衰破不堪。村民见到一个仰望门额往内里窥探的人,她立即问―――你是记者吗?我赶紧解释我只是好奇如此众多的古书舍而已。联想起中山五路的大小马站那片书院群的被拆,估计紧挨黄埔闹市的横沙村很快就要步其后尘了!

提请tianya可往横沙村看看。据说海珠区的小洲村曲径通幽、小河流水,心向往之!

唠唠叨叨、废话一堆,莫见笑。
 
<span style='font-family:'>寒冷的冬天夜晚,在广州冼村摆地摊卖袜子睡裤裤衩的化州市乡下女青年,她

告诉,还未结婚,不出摊就没有收入,租店铺又租不起,再靓的货摆在地下也卖不起价。

我用8元卖下了一条棉质裤衩,多少带点帮衬她的意思.

冼村北面有一家叫“万丰百货”是个美丽精明的潮汕女仔开的,生意占尽地利人和,可惜

因拆迁不得不搬走



在冼村,外省人开理发店,米店,电话亭,缝纫摊,皮鞋店,旧书店。

雷州人则开水果店、饭店、烧烤摊。

电白人在冼村卖蔬菜的我也遇到过,菜贩是在水东红旗小学(今电白三小)毕业的女学

生,1979年我曾在该校教书,我的同校同事原共青团电白县委书记梁嘉(现任茂名市水产

与海洋渔业局局长,见照片)教过这名女生。现在她有家庭了,哎,岁月如流水

这两个儿童是冼村外来工的后代,此刻他们在冼村北边草坡玩耍。

冼村的村民楼房面临拆迁,居住或在该村开店谋生的许多外来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住

在冼村不但房租能承受得起,而且出入方便,公交车能到达广州各个角落,去花城广场地


铁站也是10分钟的行程,去澳门珠海在村前直接上车</span>
 
QUOTE(wadbnang @ 2011年03月03日 Thursday, 04:27 PM)
tianya安好!
许久未见楼主大作,原来以闪光灯做笔写作,妙极!
我辈糊涂透顶,原来这幅幅画面就类似朝花夕拾般的美文,汗颜!何必他求?

我也对广州城历史沉淀下来的物事很感兴趣,当面对斑驳麻石小巷、闲适街坊轻摇蒲扇、细语大笑。。。。。。你会觉得现在高楼大厦封锁了心门,物质的富足会令猎德村民高兴?那么内心的缺失是什么?

三年前我偶然经过黄埔区的横沙村,穿行巷陌,其中数量众多的古祠堂、书院*(舍)让我震撼,原来此处古时是书声朗朗、冠盖云集、文官武将的文明府第,惜书院已经衰破不堪。村民见到一个仰望门额往内里窥探的人,她立即问―――你是记者吗?我赶紧解释我只是好奇如此众多的古书舍而已。联想起中山五路的大小马站那片书院群的被拆,估计紧挨黄埔闹市的横沙村很快就要步其后尘了!

提请tianya可往横沙村看看。据说海珠区的小洲村曲径通幽、小河流水,心向往之!

唠唠叨叨、废话一堆,莫见笑。
[snapback]3107247[/snapback]​


---------------------------------------------------------------------------------------------
你是个谦虚的网友,其实,阁下写东西,笔下生花,我自愧不如。

我并不喜欢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遍地都是纵横交错的路街,一出门举目见到的

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缺乏一种静谧感、舒服感。城市最好大部分是五层以下的错落有

致的楼房群掩映在片片片绿树草丛中,居民不多不少,最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人老

了,总爱好怀旧,一座旧房子、一条古巷、一口古井、一棵古老的大树、一座祠堂都能勾

起童年的有趣回忆,在广州,我最中意看的地方就是省城的旧建筑物,旧巷道了,它们能

给自己的历史沧桑感。有时间,我将继续记录广州的新旧变化,到到横沙村、小洲村等

处。现热衷于在大城市拆旧建新既增加了地球上的垃圾,加剧了与群众

矛盾,又极大地浪费了材料,许多国家认为不可取,我国却乐此不疲,这是种怪现象!99

年,我在北京呆过,北京正逐渐失去自己的城市特色,到处都是相同面孔的西式建筑,北

京已没什么看头。
 
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景,是缺乏珍视的心。
与你一样我对古旧街巷、粤剧哼腔、凡夫女子。。。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它的渊源。
远的不说,孩童时总觉得锣鼓铿锵、咿呀腔调、粉墨登场的鬼仔戏是那么神秘,到底为何大人欣赏些什么?光阴荏苒,求学、工作、离乡。。。现在时时总爱回忆起那些片段,可惜它(鬼仔戏)经不复存在,电白民间乡土的艺术就此消亡?
今年广州举行广府庙会,源自政府的决心、财力的雄厚、文人的疾呼,这些促成了庙会的恢复。其实家乡也有啊!常听母亲说正月十五娘家请土地公的神公游公,鞭炮香火、锣鼓喧天、男儿八人大轿抬神公、四乡巡游。。。有说参与者事后神清气爽云云。据说那个架势在当地都很有影响,只不过没有广播电视、报纸、官员文人的捧场而已。
。。。。。。
难道我们的文化传统都被漠视,就像到了满族语没人会说的时候,才顿足!!西装革履有必要穿,长袍大褂就要鄙弃吗?

也请广大坛友举起相机拍下电白大地那些土不喇叽的民间事物,也许不久会成为历史也不定!但愿杞人忧天。
 
QUOTE(wadbnang @ 2011年03月04日 Friday, 11:19 AM)
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景,是缺乏珍视的心。
与你一样我对古旧街巷、粤剧哼腔、凡夫女子。。。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它的渊源。
远的不说,孩童时总觉得锣鼓铿锵、咿呀腔调、粉墨登场的鬼仔戏是那么神秘,到底为何大人欣赏些什么?光阴荏苒,求学、工作、离乡。。。现在时时总爱回忆起那些片段,可惜它(鬼仔戏)经不复存在,电白民间乡土的艺术就此消亡?
今年广州举行广府庙会,源自政府的决心、财力的雄厚、文人的疾呼,这些促成了庙会的恢复。其实家乡也有啊!常听母亲说正月十五娘家请土地公的神公游公,鞭炮香火、锣鼓喧天、男儿八人大轿抬神公、四乡巡游。。。有说参与者事后神清气爽云云。据说那个架势在当地都很有影响,只不过没有广播电视、报纸、官员文人的捧场而已。
。。。。。。
难道我们的文化传统都被漠视,就像到了满族语没人会说的时候,才顿足!!西装革履有必要穿,长袍大褂就要鄙弃吗?

也请广大坛友举起相机拍下电白大地那些土不喇叽的民间事物,也许不久会成为历史也不定!但愿杞人忧天。
[snapback]3107741[/snapback]​


------------------------------------------------------------------------------------------





旧历二月初五上午,水东陈罗古庙神公出游,由原

水东红旗小学驻校工宣队领导、电白搬运公司退休职工、老水东杨燕华(外号西米)主

持,请感兴趣的网友去看看
 
QUOTE(wadbnang @ 2011年03月04日 Friday, 11:19 AM)
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景,是缺乏珍视的心。
与你一样我对古旧街巷、粤剧哼腔、凡夫女子。。。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它的渊源。
远的不说,孩童时总觉得锣鼓铿锵、咿呀腔调、粉墨登场的鬼仔戏是那么神秘,到底为何大人欣赏些什么?光阴荏苒,求学、工作、离乡。。。现在时时总爱回忆起那些片段,可惜它(鬼仔戏)经不复存在,电白民间乡土的艺术就此消亡?
今年广州举行广府庙会,源自政府的决心、财力的雄厚、文人的疾呼,这些促成了庙会的恢复。其实家乡也有啊!常听母亲说正月十五娘家请土地公的神公游公,鞭炮香火、锣鼓喧天、男儿八人大轿抬神公、四乡巡游。。。有说参与者事后神清气爽云云。据说那个架势在当地都很有影响,只不过没有广播电视、报纸、官员文人的捧场而已。
。。。。。。
难道我们的文化传统都被漠视,就像到了满族语没人会说的时候,才顿足!!西装革履有必要穿,长袍大褂就要鄙弃吗?

也请广大坛友举起相机拍下电白大地那些土不喇叽的民间事物,也许不久会成为历史也不定!但愿杞人忧天。
[snapback]3107741[/snapback]​


------------------------------------------------------------------------------------------





旧历二月初五上午,水东陈罗古庙神公出游,由原

水东红旗小学驻校工宣队领导、电白搬运公司退休职工、老水东杨燕华(外号西米)主

持,请感兴趣的网友去看看
 
请网友举起相机,把乡土的影像摆坛子上,以解乡思。
tianya届时回乡否?
 
曾经有幸和天涯先生共聚一室,时刻想起先生的笑容和睿智的话语。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天涯先生的身上充分体现了。
而见识的广阔也使天涯先生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期待与天涯先生再聚一堂。
 
QUOTE(666777 @ 2011年03月04日 Friday, 03:49 PM)
曾经有幸和天涯先生共聚一室,时刻想起先生的笑容和睿智的话语。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天涯先生的身上充分体现了。
而见识的广阔也使天涯先生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期待与天涯先生再聚一堂。
[snapback]3107889[/snapback]​


------------------------------------------------------------------------------------------

你过奖了。我是个普通人,只是经历复杂一点。我趁过海、做过泥水工、种过地、做过工厂工人、做过教师、做

过机关干部,负责过全县中学共青团和小学少先队工作,也在珠江三角洲做过教

师,到过全国许多地方。。。。。。
 
在冼村一座楼上拍的照片,利通广场挨近花城广场,远处是亚运会闭幕式海心沙小蛮腰燃

放的烟花景观
 
2010年11月27日傍晚,我在广州文化公园遇到一对极有教养的外国夫妇,夫

妇领养了一个中国女童,舐犊情深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