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春宏
学前班
- 注册
- 2010-07-05
- 帖子
- 30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0
我是一名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已有十多年了。这其中,有诸多感想,一时间倒不知从何谈起。
记得很早以前收到的一则手机笑话:干我们这行的,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下班比小姐还晚、拿的比民工还少……当时读完这则短信,我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笑过之后,竟然有些心酸。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高的评价?!其实它已然成为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得人透不过气。若建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已经被桎梏,还有资格去建设别人的灵魂吗?
分析这其中,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分高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社会给出的评价是“奉献”。我不禁要问,奉献,要奉献什么?知识?精力?热情?我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不愿意不将毕生所学倾囊而出的!说俗一点,当老师的恨不得掏心掏肺地将知识毫无保留地塞给孩子。人们将老师比作红烛是再确切不过的。“燃烧自己,点亮他人。”只是他们忘了,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望”点燃了这支红烛的两头,加速了它的燃烧。一旦燃尽后,还有谁会记得曾经的那支红烛?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流逝,为什么只对教师耿耿于怀、过多要求的?甚至将这份职业“神化”了。别忘了,它只是一份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而已。给教师的帽子越大,就越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也会让更多的人认为,教师就应该奉献。写到这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事。她每天七点到校(车程单程1小时),忙碌一天。直到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了,她才回去。有时还给晚走的孩子准备点心。日日如此,回到家,基本梳洗后就差不多睡了。你说,她这样的精神要推广吗?99%的人都会投赞同票。我却十分难过。那她的孩子、她的家庭怎么办?这些都在无形中慢慢啃噬亲情。不可说这不是种悲哀!
二、特殊的位置,夹缝中难以生存
有朋友戏谑:当老师好,连家长都能当龟孙子骂。我只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悲”。在家长面前,教师算什么。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那一刻起,谁不希望教师能“独善其儿”?稍有不如意,就恶言相加,背地里使手段。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位同事放学后将以学生留下补课(无偿),大约到了5点半,那家长恶狠狠地冲进教室,粗口道:“留孩子到介晚,侬这个老师啥意思!走走走,阿拉回去。”我那位同事胸闷呐,愣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自己好心好意为他的孩子抓差补缺,到头来反遭人责难。若不补吧,以后还会被人说,没责任心。真的两难。这件事我亲眼所见,内心又是一阵难过。
有些家长,明的对你笑脸相迎,嘴上说,一切配合老师的工作;一旦触及到他孩子的利益问题,就会上告。或校长,或教育局,总总。其实如果你有意见,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何必搞得老师这样被动。
另一方面,领导也会提出种种要求。时代在进步,教师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单纯。其间被赋予了太多含义。每个校长都希望有所建树,将学校的名气打响。他们是调兵遣将的总指挥,而我们就是闻讯而动的小兵小卒。就算实际有困难,也要硬着头皮完成。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就被列入了“淘汰”的行列,还时不时地受到“你不干,多的是人干”的威胁。有很多时候,我很想递上辞职信。可是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以我局限的能力又能干什么呢?高不成、低不就。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假意维护着一份知识分子的清高,想着都悲哀。像我们这样的人,发育畸形了。人家工作是积累社会经验,我们工作就是机械重复,磨平棱角,就像温水中的青蛙,灭亡是必然。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可是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三点。
三、付出的精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工作没有成就感。
说出来你不信,我当班主任至今,工作超过十年,现在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为2580元。(最多一次2620元,还是替生病老师代课所得。)“不少了,比下岗工人多多了。”我们只有这样自我调侃。整个上海市平均收入都达到了2300元了,我这点工资,嗬嗬!我只有苦笑的份。学校隔壁卖衣服的小老板会说:“是老师啊!那就给你打个8折。”(知道我们没钱。)
有人说,既然满肚子怨言,干吗还要做这一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支持至今。当初这份职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我的理想。我曾梦想大展一番拳脚,体验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可实际工作下来,我非但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反而处处失落。
首先,我的工作实质就是“保姆”――学生的服务者。请不要笑,这是真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
以我为例,每日7点30分左右到校。上课、改作业本(我班36人,平均一人一天6本作业);下课、批订正;中午、分饭;午间、管班级;学生活动,老师陪练。晚托班,抓查补缺。日日基本如此,以致于我们笑称学校铃声是“催命铃”。
也许你会认为我吃不起苦,认为我矫情。你会说,干哪行不辛苦?是的,我从不否认,只要是工作,就一定是辛苦的。可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病了不敢请假,怕教学进度跟不上,积累了一大摞作业本没改完;午饭后不敢休息,怕教室没人管,出了事情还要你擦屁股解决;经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而在那儿讲解试卷;家长一个电话打来:“老师,我孩子没吃早饭,你帮他买一些。”你不得不照办,最后不但不被感激反遭抱怨,因为没有为其买牛奶;(发生在我办公室里一个老师身上的真实事件。)每月收饭钱不算,少钱、假币,还得你自己赔;(我工作第一年就收到过一张100元假钞,自己赔了)……
太多的事情,忙得都喘不过气来,换来的,就是体检报告上那些职业病,以及所谓的荣誉证书。
四、 无谓的争求
优秀班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主任……林林总总,一大堆的荣誉称号,让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大打出手、挤破脑袋争取。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但是恶性的竞争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学校里总会有出挑的教师,或业务、或能力、或经验……只是我想问一句:评判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你在这个学校里算是个什么角色呢?我想,大部分人恐怕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吧。学校已经不是菁菁校园那样单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一些不平事,是否总是敢怒不敢言?领导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淘金者不识金就另当别论了。
今天我所写的,或许片面了些,但却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有不平、有苦恼、有委屈……难道就一点没有快乐?也不尽然,只是鲜少罢了。读完此文,请大家――
是同行的,给个会心的苦笑。
不是同行的,给个理解的微笑。
至于我,就给个悲哀中令人悲哀的笑。
最后,我想送给自己一句话:相信“希望”的作用,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记得很早以前收到的一则手机笑话:干我们这行的,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下班比小姐还晚、拿的比民工还少……当时读完这则短信,我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笑过之后,竟然有些心酸。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高的评价?!其实它已然成为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得人透不过气。若建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已经被桎梏,还有资格去建设别人的灵魂吗?
分析这其中,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分高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社会给出的评价是“奉献”。我不禁要问,奉献,要奉献什么?知识?精力?热情?我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不愿意不将毕生所学倾囊而出的!说俗一点,当老师的恨不得掏心掏肺地将知识毫无保留地塞给孩子。人们将老师比作红烛是再确切不过的。“燃烧自己,点亮他人。”只是他们忘了,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望”点燃了这支红烛的两头,加速了它的燃烧。一旦燃尽后,还有谁会记得曾经的那支红烛?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流逝,为什么只对教师耿耿于怀、过多要求的?甚至将这份职业“神化”了。别忘了,它只是一份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而已。给教师的帽子越大,就越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也会让更多的人认为,教师就应该奉献。写到这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事。她每天七点到校(车程单程1小时),忙碌一天。直到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了,她才回去。有时还给晚走的孩子准备点心。日日如此,回到家,基本梳洗后就差不多睡了。你说,她这样的精神要推广吗?99%的人都会投赞同票。我却十分难过。那她的孩子、她的家庭怎么办?这些都在无形中慢慢啃噬亲情。不可说这不是种悲哀!
二、特殊的位置,夹缝中难以生存
有朋友戏谑:当老师好,连家长都能当龟孙子骂。我只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悲”。在家长面前,教师算什么。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那一刻起,谁不希望教师能“独善其儿”?稍有不如意,就恶言相加,背地里使手段。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位同事放学后将以学生留下补课(无偿),大约到了5点半,那家长恶狠狠地冲进教室,粗口道:“留孩子到介晚,侬这个老师啥意思!走走走,阿拉回去。”我那位同事胸闷呐,愣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自己好心好意为他的孩子抓差补缺,到头来反遭人责难。若不补吧,以后还会被人说,没责任心。真的两难。这件事我亲眼所见,内心又是一阵难过。
有些家长,明的对你笑脸相迎,嘴上说,一切配合老师的工作;一旦触及到他孩子的利益问题,就会上告。或校长,或教育局,总总。其实如果你有意见,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何必搞得老师这样被动。
另一方面,领导也会提出种种要求。时代在进步,教师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单纯。其间被赋予了太多含义。每个校长都希望有所建树,将学校的名气打响。他们是调兵遣将的总指挥,而我们就是闻讯而动的小兵小卒。就算实际有困难,也要硬着头皮完成。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就被列入了“淘汰”的行列,还时不时地受到“你不干,多的是人干”的威胁。有很多时候,我很想递上辞职信。可是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以我局限的能力又能干什么呢?高不成、低不就。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假意维护着一份知识分子的清高,想着都悲哀。像我们这样的人,发育畸形了。人家工作是积累社会经验,我们工作就是机械重复,磨平棱角,就像温水中的青蛙,灭亡是必然。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可是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三点。
三、付出的精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工作没有成就感。
说出来你不信,我当班主任至今,工作超过十年,现在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为2580元。(最多一次2620元,还是替生病老师代课所得。)“不少了,比下岗工人多多了。”我们只有这样自我调侃。整个上海市平均收入都达到了2300元了,我这点工资,嗬嗬!我只有苦笑的份。学校隔壁卖衣服的小老板会说:“是老师啊!那就给你打个8折。”(知道我们没钱。)
有人说,既然满肚子怨言,干吗还要做这一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支持至今。当初这份职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我的理想。我曾梦想大展一番拳脚,体验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可实际工作下来,我非但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反而处处失落。
首先,我的工作实质就是“保姆”――学生的服务者。请不要笑,这是真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
以我为例,每日7点30分左右到校。上课、改作业本(我班36人,平均一人一天6本作业);下课、批订正;中午、分饭;午间、管班级;学生活动,老师陪练。晚托班,抓查补缺。日日基本如此,以致于我们笑称学校铃声是“催命铃”。
也许你会认为我吃不起苦,认为我矫情。你会说,干哪行不辛苦?是的,我从不否认,只要是工作,就一定是辛苦的。可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病了不敢请假,怕教学进度跟不上,积累了一大摞作业本没改完;午饭后不敢休息,怕教室没人管,出了事情还要你擦屁股解决;经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而在那儿讲解试卷;家长一个电话打来:“老师,我孩子没吃早饭,你帮他买一些。”你不得不照办,最后不但不被感激反遭抱怨,因为没有为其买牛奶;(发生在我办公室里一个老师身上的真实事件。)每月收饭钱不算,少钱、假币,还得你自己赔;(我工作第一年就收到过一张100元假钞,自己赔了)……
太多的事情,忙得都喘不过气来,换来的,就是体检报告上那些职业病,以及所谓的荣誉证书。
四、 无谓的争求
优秀班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主任……林林总总,一大堆的荣誉称号,让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大打出手、挤破脑袋争取。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但是恶性的竞争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学校里总会有出挑的教师,或业务、或能力、或经验……只是我想问一句:评判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你在这个学校里算是个什么角色呢?我想,大部分人恐怕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吧。学校已经不是菁菁校园那样单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一些不平事,是否总是敢怒不敢言?领导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淘金者不识金就另当别论了。
今天我所写的,或许片面了些,但却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有不平、有苦恼、有委屈……难道就一点没有快乐?也不尽然,只是鲜少罢了。读完此文,请大家――
是同行的,给个会心的苦笑。
不是同行的,给个理解的微笑。
至于我,就给个悲哀中令人悲哀的笑。
最后,我想送给自己一句话:相信“希望”的作用,因为生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