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杨秋: (1人在浏览)

蜜蜂

NULL
版主
注册
2004-10-07
帖子
2,082
反馈评分
5
点数
61
摘自茂名日报:

杨秋近影
[attachmentid=16168]


杨秋投资36万元建造的冼太夫人大道门阙。
[attachmentid=16170]


修建这样的镇村水泥硬底化道路,杨秋投入了400多万元。
[attachmentid=16172]

他先富不忘贫苦人,20年如一日默默资助困难乡亲与孤寡老人;他致富思源,富而从德,多年来为社会公益捐出数百万元善款……

杨秋:闪亮的“爱心之星”

记者 程凤 通讯员 柯志武

  在电白县电城镇爵西坝头仔村,只要一提到杨秋的名字,无论干部与群众,无论长者与稚童,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杨秋是一个真正的大好人。多年受杨秋资助的特困户和五保户,说起杨秋,个个眼含热泪:“秋哥是我们的大恩人!”

  此情此景,让记者的心灵受到震撼。为何一个普通的人,能让如此多的人受到感动?让我们一同走进杨秋的爱心世界――

捐助公益事业达700万元

  不但在爵西坝头仔村,而且在整个电城镇,说起杨秋先生的爱心,大家如数家珍:他一直把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使电城乡亲过上好日子作为对家乡最大的回报。九十年代中,电城的副食批发驰名县内外。但原来一直集中在“北街”,街道狭窄,人员拥挤,交通不便,布局又不合理,使当地发展第三产业受到极大制约。杨秋得知后,再次捐资280多万元委托蔡文贵先生,修建了长1公里、宽17米的北门头硬底化大道,不仅解决了该镇数万人的“行路难”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副食批发商贸业的蓬勃发展。之后,他又捐款110多万元给家乡修硬底化乡道,进一步完善了家乡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996年10月,电城镇组建全县首家镇级消防队,杨秋得知这一信息后,又带头捐款5万元,及时购置了消防车和组建起专职队伍;为彻底改变家乡治安状况,2000年1月,杨秋又主动捐出10万元成立电城治安协会,组建起专门治安巡逻队伍,及时解决了社会治安中的突发事件和维护日常良好的治安秩序,使家乡的治安状况彻底改善;2001年,电城人发起开发、保护“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文物遗址活动,杨秋不仅积极出谋献策,又一次性捐出了现款36万元,首先建造起冼太夫人大道门阙,掀起了当地民众捐资建设保护冼太夫人文化遗址、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热潮。杨秋捐资10万元以上用于公益事业的还有多笔:如修建电白县城东湖公园、茂名市举办禁毒巡回展览等,他都慷慨解囊。有人为杨秋算了一笔账:近20年来,他为市、县、镇、村各项公益事业,资助当地孤寡、特困老人等捐出善款高达700多万元。村民们说,他的爱心似大山般厚重!

“我每月得到杨秋500元”

  电城镇爵西坝头仔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村民杨培定活到50多岁了,因为家穷,自身又体弱多病,一直娶不到妻子。杨培定的父母为儿子的婚事多次托人提媒,但不是嫌他家穷就是嫌他有病,女方连看都不想来他家看。就这样,两位老人连去世时也未见到儿子培定成亲,培定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与杨培定一路之隔的杨秋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天,他悄悄地来到培定的家,紧拉着培定的手说:“你不要难过,今后的一切,有我来帮你!”说完,杨秋塞给培定5000元钱,让他先还清安葬两位老人欠下的债务,再买点好吃的调养身体。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杨培定激动得要给杨秋下跪磕头。杨秋立即扶起他说:“不要这样,有人就有世界,今后有我吃的用的,也就有你吃的和用的。”

  自此之后,杨秋信守诺言,将特困户杨培定家的开支纳入自家计划之列,每月给培定家500元生活费,并张罗着为杨培定娶亲、建房。终于,杨培定在花甲之年时娶到了一位贤慧能干的妻子,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到去年底,杨秋为培定累计花去2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24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也拔地而起。“入伙”那天,杨秋专程从广州赶回祝贺,又送来了3000元“贺礼”,让杨培定多加几个菜,好好款待前来祝贺的乡亲们。

  记者日前来到杨培定的新家,卧病在床的老人硬撑着身子站起来,热泪双流地对记者说:“我每月得杨秋资助500元已十几年,这辈子用他的钱已数不清了,大恩人哪……”

视困难群众为亲人

  像杨培定一样,与杨秋非亲非故,10多年来一直得到杨秋无私资助的人不在少数。坝头仔村村长杨付尧感慨地对记者说,全村近600口人,几乎家家都得到了杨秋的帮助。与杨培定家一墙之隔的杨李成的新家也是杨秋出资规划和建设的,杨李成妻子是聋哑人,有5个子女,一直居住在漏雨的土墙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杨秋早在几年前就筹划着帮他家建房。到去年底建成,杨秋总共花去了近20万元。还有杨景大、杨富、梁秀珍、杨罗等村民,因病、因灾致贫,杨秋一一地为他们出资医病,出钱让他们送子女读书,帮助修房建屋。

  今年元旦期间,气温骤降,天寒地冻,室外气温只有3℃。身在广州的杨秋一心记挂着全镇一百多个孤寡老人、五保户。第二天天未亮,杨秋便起了床,叫来家人一起商量,买防寒保暖用品当天送到电城。这天全家人进行了具体分工,杨秋亲往商场采购,一次购买了400多件棉大衣、棉被等,用大卡车火速送回家乡电城镇,第一时间将这些防寒用品送到了孤寡、五保老人等的手中,看着他们穿到身上才放心离去。

  20多年来,杨秋一直视全村孤寡老人为亲人,每年老人节和春节,他都要专程回来给他们派“利是”。今年春节,他更是早早地作好了准备,并在原来的基数上不断增加。发过年“利是”由100元增加到200元不等。无数次得到杨秋资助的五保户杨鲁生说:“今生没什么报答杨秋,我精心饲养了8年的一只鸭子,只想等杨秋回来送给他,看到他宰了煮熟吃下去才安心。”

大爱无言至善无边

  杨秋出身贫苦,5岁就没了父亲,10多岁才上学,长大后帮人打日工,做过泥水工,开过油坊,由坝头仔村一路打拼,尝尽苦难,历尽艰辛。他现在在广州发展事业,是广州恒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并身兼第十届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私营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茂名市六届政协常委等多职。地位变了,但他为人一直低调。广州《信息时报》的记者与他同一大楼出入,3年多来,多次约杨秋采访,一直未让记者如愿。

  今次,杨秋先生在回茂参加“两会”时“很给面子”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到他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多年来,你总是悄悄地无私地付出,到底是为什么?”杨秋动情地说:“太阳照耀大地,是为了万物欣欣向荣,并非为了回报;家乡人民养育了我,理当我要回报。”

  在采访杨秋的故居时,记者赫然见到了他家墙上镌刻了一首由杨秋新编的《杨氏家训百字铭》,上书“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为杨秋看屋的阿姨说,杨秋每次回来,都要带孩子们诵读这个“百字铭”,并再三叮嘱后人:过去我们受了苦难,如今托党的福过上了好日子,千万不要忘记世上苦难的人……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代代弘扬的传统美德吗?在这“百字铭”里,记者分明看到了杨秋那博大的爱字后面所珍藏的内心世界。

  大爱无言,至善无边。杨秋的真情义举得到了成千上万民众的赞誉。同时,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2000年,他被电白县授予“捐资助教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广东教育基金会授予“情系教育,功秉千秋”金牌匾;2003年被电白县授予“积极参与,热心奉献”先进个人;去年底,被一致推选为电白县“十大爱心之星”。
 

附件

  • 200503210068_27814.jpg
    200503210068_27814.jpg
    73.3 KB · 查看: 182
  • 200503210068_27815.jpg
    200503210068_27815.jpg
    60.6 KB · 查看: 177
  • 200503210068_27816.jpg
    200503210068_27816.jpg
    61.6 KB · 查看: 150
暂对电白人民还没有回报!
 
电白的有钱人应该向他学习……
 
支持
 
我都在向他学习.如果我有他这么有钱比他更慷慨呀!
 
很有爱心,不管你在电白抢劫或杀人只要你说是他亲人,他绝对会帮你,包你没事,不信可一试
 
很有爱心,不管你在电白抢劫或杀人只要你说是他亲人,他绝对会帮你,包你没事,不信可一试
 
QUOTE(DBLOVER @ 2005年05月02日 Monday, 01:43 AM)
电白的有钱人应该向他学习……
[snapback]320933[/snapback]​


如果电白的有钱人应该向他学习,那电白可就乱了
 
摘自茂名日报:
这些报纸可信度很低
 
摘自茂名日报:
这些报纸可信度很低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灾难。
心好命不好。灾难变福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想要有“福报”,就要懂得先做人再做事
要对得起朋友,要回报亲人和帮助过你的人。
平时多做善事少杀生。莫说因果无人知。天知地知佛祖知。请做善良人。






他是为人好~吃苦耐劳~是得到佛祖的厚爱!!!好人有好报!!!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