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花点时间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绝对! (1人在浏览)

subryant

学前班
注册
2009-05-29
帖子
4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6
我拎着刚买的levi’s从广百出来,站在门口等一个朋友。一个职业乞丐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面前。这一停,于是就有了后面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就象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调查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个乞丐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先生……行行好,给点吧。”我一时无聊便在口袋里找出一个硬币扔给他并同他攀谈起来。
乞丐很健谈。“……我只在北京一带乞讨,你知道吗?我一扫眼就见到你。
在广百买levi’s,一定舍得花钱……”
“哦?你懂的蛮多嘛!”我很惊讶。
“做乞丐,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
我一愣,饶有兴趣地问“什么科学的方法?”
“你看看我和其他乞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我仔细打量他,头发很乱、衣服很破、手很瘦,但都不脏。
他打断我的思考,说:“人们对乞丐都很反感,但我相信你并没有反感我,这点我看的出来。这就是我与其他乞丐的不同之处。”
我点头默认,确实不反感,要不我怎么同一个乞丐攀谈起来。
“我懂得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于我的竞争对手,我的优势是我不令人反感。机会和威胁都是外在因素,无非是广州人口多和广州将要市容整改等。”
“我做过精确的计算。这里每天人流上万,穷人多,有钱人更多。理论上讲,我若是每天向每人讨1块钱,那我每月就能挣30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给,而且每天也讨不了这么多人。所以,我得分析,哪些是目标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他润润嗓子继续说,“在北京路区域,我的目标客户是总人流量的3成,成功几率70%。潜在客户占2成,成功几率50%;剩下5成,我选择放弃,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他们身上碰运气。”
“那你是怎样定义你的客户呢?”我追问。
“首先,目标客户。就像你这样的年轻先生,有经济基础,出手大方。另外还有那些情侣也属于我的目标客户,他们为了在异性面前不丢面子也会大方施舍。其次,我把独自一人的漂亮女孩看作潜在客户,因为她们害怕纠缠,所以多数会花钱免灾。这两类群体,年龄都控制在20~30岁。年龄太小,没什么经济基础;年龄太大,可能已结婚,财政大权掌握在老婆手中。这类人,根本没戏,恨不得反过来找我要钱。”
“那你每天能讨多少钱。”我继续问。
“周一到周五,生意差点,两百块左右吧。周末,甚至可以讨到四、五百。”
“这么多?”
见我有些怀疑,他给我算了一笔帐。“和你们一样,我也是每天工作8小时,上午11点到晚上7点,周末正常上班。我每乞讨1次的时间大概为5秒钟,扣除来回走动和搜索目标的时间,大概1分钟乞讨1次得1块钱,8个小时就是480块,再乘以成功几率60%[(70%+50%)÷2],得到将近300块。”
“千万不能黏着客户满街跑。如果乞讨不成,我决不死缠滥打。因为他若肯给钱的话早就给了,所以就算腆着脸纠缠,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小。不能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施舍欲望的客户身上,不如转而寻找下一个目标。”
强!这个乞丐听上去真不可貌相,倒像是一位资深的市场营销总监。
“你接着说。”我更感兴趣了,看来今天能学到新的东西了。
“有人说做乞丐是靠运气吃饭,我不以然。给你举个例子,女人世界门口,一个帅气的男生,一个漂亮的女孩,你选哪一个乞讨?”
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应该去男的那儿。身边就是美女,他不好意思不给。但你要去了女的那边,她大可假装害怕你远远地躲开。”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cocopark门口,一个年轻女孩,拿着一个购物袋,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吃着冰淇淋;第三个是衣着考究的年轻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走到女孩面前乞讨。女孩在袋子里掏出两个硬币扔给我,并奇怪我为什么只找她乞讨。我回答说,那对情侣,在吃东西,不方便掏钱;那个男的是高级白领,身上可能没有零钱;你刚从超市买东西出来,身上肯定有零钱。”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所以我说,知识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乞丐也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乞讨。天天躺在天桥上,怎么能讨到钱?走天桥的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谁没事走天桥玩,爬上爬下的多累。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得很聪明,聪明的人不断学习知识就可以变成人才。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才。”
“有一次,一人给我50块钱,让我替他在楼下喊‘安红,我想你’,喊100声。我一合计,喊一声得花5秒钟,跟我乞讨一次花费的时间相当,所得的酬劳才5毛钱,于是我拒绝了他。”
“在广州,一般一个乞丐每月能讨个千儿八百。运气好时的大概两千多点。全广州十万个乞丐,大概只有十个乞丐,每月能讨到一万以上。我就是这万里挑一中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太强了!我越发佩服这个乞丐了。
“我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乞丐。其他乞丐说是因为我讨的钱多,所以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正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讨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乞讨就是我的工作,要懂得体味工作带来的乐趣。雨天人流稀少的时候,其他乞丐都在抱怨或者睡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感受一下这坐城市的美。晚上下班后带着老婆孩子逛街玩耍看夜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也不枉此生了。若是碰到同行,有时也会扔个硬币,看着他们高兴的道谢走开,就仿佛看见自己的身影。”
“你还有老婆孩子?”我不禁大声赞叹,引来路人侧目。
“我老婆在家做全职太太,孩子念小学。我在天河区按揭了一套房,十年分期,还差六年就还清了。我要努力挣钱,供我儿子读大学念市场营销专业,然后子承父业当一个比我更出色的乞丐。”
“我5年前在微硬中华大区做市场策划,2年前升为营销经理,月薪5千。那时按揭了一台1万多的三星笔记本,每个月还款2千,要死要活的。后来我想这样永远也出不了头,就辞职不干了,下海来做乞丐,我愿意。”
<<各位朋友`看了有什么感想啊:是不是也准备下海了啊<<个人认为只要肯开动脑筋就不会没饭开>>
今天是传统佳节:本文就当是我送给大家的小小礼物吧!祝大家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rolleyes.gif
 
QUOTE(艳阳高照 @ 2009年10月03日 Saturday, 10:50 PM)
楼主可以当乞丐了
[snapback]2859005[/snapback]​


过去的过去的帖子
转载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
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
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
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
方。 美罗大厦,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
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
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说给你听啊。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
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
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 元?”,我有些惊讶。
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
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
看 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
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
,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连
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
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
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
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
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我想了
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
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
又死了一个。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
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
再去做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
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
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
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
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
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
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
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
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
不会让她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
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这话听
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
“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
,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
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
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
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
择一条最短路经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
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
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
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
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
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
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
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
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
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
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
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众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2-3个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
以上。我就是这2-3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
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
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
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
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
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作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
不干了,一个月就3、5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
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我
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
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的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QUOTE(艳阳高照 @ 2009年10月03日 Saturday, 10:50 PM)
楼主可以当乞丐了
[snapback]2859005[/snapback]​


出租车司机讲的MBA课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5:30 《经贸世界》

  近日,一篇题为《一位出租车司机的MBA课》的文章,在营销界掀起了巨浪。一是因为被大众看得高深莫测的MBA课程,被一位出租车司机讲得如此浅显易懂;二是因为该出租车司机独有的商业视角,使人读后深深地受到感染。

  因此,本刊将这篇文章的几个要点进行了重新归结和编排。目的是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位出租车司机是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商业运作思维,成为该行业






中出类拔萃的司机的。

  另外,我们还特邀业界人士对此文进行了精彩的评述,希望能够给直销业界的朋友以鼓励和借鉴。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浦东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地、径直地停在了我的面前。这一停,便有了后面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意愿,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的原话。

  -成本计算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接美罗大厦的生意。在这里,我只接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和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让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得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对什么是“科学的方法”感兴趣。

  “要懂得统计。我作过精确的计算。我给你讲,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道。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给公司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公司),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 元了?”听了他的话,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数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作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拉一位只付起步价10元的客人,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说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接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接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像出租车司机,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师。

  “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挑选客户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着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他说。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认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像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otniothers' shoes”(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载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载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到医院看看病,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医院里哪天不死人?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所以,能痊愈出院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有个拿脸盆的说:‘走,去青浦!’他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这位司机。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在人民广场,有三个人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穿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需要3秒钟,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他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自我提升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认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就永远不能提高。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

  还没有等我细想,司机又开始讲:“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他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径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司机很得意地说。他的这句话,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却是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元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非常聪明的人,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节约成本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我问他怎么走。他说要那样走。我说:‘慢,上高架,如何?’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元,你按我的走法,等计价器到50元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元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元。乘客很高兴,节约了10元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元多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元,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每月可以拿到3000~4000元,好点的大概5000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元。全大众2万名司机中,大概只有两三名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我就是这两三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有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工作的美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你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计价器,100元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它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做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三五千元,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地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后来,这位司机真来为我的员工讲了一堂生动的“出租车司机的MBA课”。

  -大家点评

  好文章总会给人启示,不同的人看待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本刊特收集了几位不同层面的业界人士对此文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胡茜 业界资深观察者“中国直销博客网主编”

  该文章提供了三点启示:

  1.一位出租司机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思维?我们看到:他曾担任强生公司的总教练,也曾做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这些从业经历使他无论在眼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考方式上都强于其他司机。也就是说,基础素质在任何行业都是通用的,只要运用方式得当。因此,直销行业提出的“归零”,并不是指所有经历都得摒弃。

  2.心态的重要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如果看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会破罐子破摔。相反,积极的心态不但能激发创新激情,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并因此获得相应的效益。

  3.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身边发生的事。学会从中去体味、去学习、去领悟、去思考,同时享受寓教于乐的乐趣。

  周文馨 黄埔系统BDIT团队成员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越是普通百姓越会做一些很普通的事。当人走到所谓的一定高度时,往往会忽略一些很简单的理论。

  其实,我们的父母辈,能够在仅有的收入中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靠的也是有效的财务管理。相反,由于我们在某一个阶段总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高处,所以容易把简单的事复杂化。

  生活中每一处都有学问,哲学的思想和理论每个人都有。但你见过哲学家成为历史风云人物的吗?因此,哲学的思想是辅助工具,所有哲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是无法一致的。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更适合目前那些觉得高处不胜寒的人看。

  牛头 《经贸世界》专栏作者 NLP执行师

  这篇文章以风趣的写法介绍了运用统计学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涉及工作的心态与客户服务,这样的方式,比干巴巴地直接介绍商业管理知识,更能让人容易接受。

  近年来,网上出现不少这样把专业的知识,用通俗语言演绎的文章,如《组织行为学通俗演义》、《ERP速成》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它们将把重要的商业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

  天问 资深直销观察家 “中国直销博客网”总策划

  从出租车司机的职业上升到MBA案例,不相关的概念上其实有着最相关的一个特质,即创造性!我更喜欢用悟性两个字来代替这个词汇。其实悟性也罢,创造性也罢,都是无所不在的,也许很枯燥而无聊的职业工作与生活,你也能发现或者找到成功有道的真谛!

  悟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实是源于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当你对某一件事物熟捻到极致时,这个时候总结与归纳,你就会形成一套统筹的方法与学问,最终你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时,教会别人,引导趋势,一个专家便由此而诞生!

  于出租车司机如此,于擦鞋匠如此,于直销亦是如此!
 
face3.gif

后续:“出租车司机给微软上MBA课”内情
发布时间:2008-12-11 来源:学在广州

“出租车司机”、“MBA课程”,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却因为一篇名为《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的网络文章而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时下最受瞩目的热点之一。文中那位的哥也一夜成名,成为全国最有知名度的出租车司机之一。

他的真实姓名叫臧勤,今年42岁,已经开了17年出租车,只有高职的学历。

被微软高管捧红的的哥

发现臧勤的是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部门经理刘润。

他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今年3月14日,上海,他正要从徐家汇赶到虹桥机场。当他刚刚走出大厦,一辆大众出租车就开到了他面前。上车后,刘润还没开口,的哥就猜到他要去的路线不近,这让刘润有些惊讶。令他感到更惊叹的是在去机场的路上,的哥向他讲述了一系列开出租车的“赚钱宝典”,对开出租车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到了分钟计算,而对乘客的细分也精确到了从外表就能判断是否是最有价值的客户……

“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面对司机的提问,刘润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的哥这样告诉他。因为,“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人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的哥还告诉他:“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有人说的哥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当刘润从的哥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时,他感慨道:“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的哥这么说。”的哥还聊到了其他载客窍门、成本核算和工作心态等很多话题,无一不让刘润佩服。

刘润登机后,就迫不及待地记下两人间的谈话内容,并以《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为题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神奇的哥”现身微软

刘润的这篇帖子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神秘身份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记者问臧勤:“刘润写的这篇博客已在网上流传了好多天,但是您一直都没有站出来,不想出名吗?”他回答:“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不想出名,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司机。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做全上海最有文化、最有理念、最快乐的车夫。人一旦出名了,或者做管理了,烦恼、压力也都会加倍袭来。”

“刚找到他的时候,根本就不承认。”臧勤所在的大众新亚出租汽车公司运营分公司经理孟国毅告诉记者,最后他和臧师傅交谈了两个小时,臧师傅才承认这个人就是他。

据孟国毅介绍,他在20日下午接到总公司的指示,要求调查此事,“由于最开始我是根据在强生公司做过8年总教练的经历来进行排查,结果根本没有找到”。21日上午,一位业务主管突然想到,前两天接到一位刘先生的电话,位于徐家汇,希望公司能够提供某车牌号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称有点私事想和这位师傅联系。

“我当时就觉得说不定这个刘先生要找的人就是他。”于是,他立即去查臧勤的营收额,平均每月1.6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支出,月收入差不多8000元。随即,孟国毅致电臧勤求证,没想到臧师傅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

没过几天,臧勤接受了以刘润个人名义发出的邀请,前往微软公司为刘润所在部门的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这是我唯一接受的一次上课邀请,主要因为和刘润谈得很投机,并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臧勤表示,他也很欣赏刘润,“我们现在已经成为朋友。”

臧勤说,他被邀请讲课并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有电脑公司、集装箱公司等邀请过他,还有人叫他跳槽,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我只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快乐最重要。”

臧勤强调说:“我是以个人名义接受刘润的个人邀请去微软的,并不想让公司知道,身边的同事也都不知道。那天经理找到我,本来不想承认,但后来就只能承认。后来公司又把我叫过来接受采访,不得不露面了。”

“神奇的哥”的生意经

从1989年就开始跑出租,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17年的运营经历,臧勤培养了自己的“回头客”,即拥有了自己的长期客户,其中包括外籍人士,他们经常包租臧勤的车,给臧勤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驾驶员挑选乘客,乘客也在挑选你。你服务年数长,服务水平高,自然就有回头客。”大众公司某负责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了臧勤的出色业绩。

“信息就是效益。”臧勤称自己平时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吸纳各种新闻信息,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或旅游、文化活动,有用的新闻资讯引领了自己生意方向,获益势在必得。

一位上海强生公司的的哥说,他不认为这个行业中有什么秘诀,基本的判断大家都会,“早上我在邯郸路‘别’掉一辆差头(出租车),抢到一个手提拉杆箱的乘客,心想总算拉到一差好生活,没想到对方说:‘去五角场那个到浦东机场的机场四线’――你说好生活坏生活容易判断吗?”

可是臧勤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用方向和位置控制自己的客源,每天开了多少里程、拉了多少IC卡、加了多少液化气,他一一记在本子上,“每到月底自己算一算账,做多少就清楚了,每个月基本都在16000元左右”。

按刘润的说法,他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经营一项事业,主业是“快乐司机”,同时担任成本核算师、统计员、会计师、风险评估师,身兼数角而游刃有余。
后续:“出租车司机给微软上MBA课”内情
发布时间:2008-12-11 来源:学在广州

臧勤:我不拒载

和刘润的高调赞美相比,一些网友却唱起了反调。虽然不少网民对这位精明司机的理论表示赞同,纷纷对的哥“用头脑赚钱”的做法表示赞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在网上掀起一场讨论职业“经济价值”的“公案”。

网友小六认为:“这个出租车司机的MBA课上得非常精彩,可他忽视了其中一点,那就是人心。”

在臧勤的众多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插曲:“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完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网友小六据此认为,从商业诚信的角度分析这个故事无可挑剔,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还是有一些遗憾。“三个人在前面招手”,我究竟应该拉谁走?没有规则对此作过限制,这是由司机选择的。臧勤选择动机是从商业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思考,这就是故事中的一点遗憾。

“从道德层面说,他应该选择最需要乘车的乘客,尽管这位去宝山的客人也许就是急需要乘车的乘客,但臧勤的分析角度和理念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如果另外两位比这位客人更需要首先乘车,那么从道德层面分析臧勤的做法就并不可取了。”

当记者带着网友的质疑采访时,臧勤的同事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件事:3月20日上午,臧勤在长寿路西康路见一名30岁左右的女青年披头散发地在路边招手,便停下让她上了车。“请师傅帮忙带我到派出所报案。”当得知这位女青年被人奸污,臧勤立即驱车一路寻找派出所。车行至长寿路武宁路口时,臧勤发现正好有两名警察在路边执勤,便马上让女青年下车去求助。当心存感激的女青年要掏钱付车费时,臧勤连连摆手:“不必了,我有义务帮助你。”

去年中秋节,一名女青年将一个背包遗忘在一辆公交车上。当她发觉后拦下了臧勤的车,要他以最快速度追上那辆公交车。臧勤一路追赶到南浦大桥公交枢纽站,让女青年赶快寻找失物,车费分文未取便开车离去。事后女青年根据记忆中的车牌号,辗转将15元车费寄到公司,同事们这才知道臧勤做了一件好事。

面对“挑客说”的质疑,臧勤说,对乘客的短、长途去向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力,经常能够在生意低谷时段接到“长途客”。不过臧勤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小生意。他向记者表示:“我做生意的原则是大生意要做,10元起步的小生意也不放过。”

炒作还是抄袭?

记者就此事件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徐光翔教授时,徐教授说:“我十分钦佩臧师傅的专业素养,然而,不排除这是微软做的一次事件营销。”

他说:“事件营销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可信程度高、低成本的传播手段,‘超级女声’就是蒙牛和中国乳业的一个事件营销的成功范例,出租车司机到微软讲课这件事从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与超女事件如出一辙。”

随着《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这篇个人博客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各方面对该博客的议论也持续升温。记者在一些转载此文的知名网站上看到不少对此文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在Chinaren论坛上,有一位网名tianchou的网友贴出一篇题目为《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的文章,其内容与刘润博客内容从结构到细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该网友最后留言“各自评价吧”。

记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后发现,果然在2004年第21期的《报林》上有一篇名为《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叫钱黄萍,而刘润的博客内容从结构到细节上和这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篇文章都是在描写一位打出租车的乘客偶遇一位精明的的哥的故事,而的哥都在向乘客侃侃而谈,大讲出租车的生意经,只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不同。

随后记者希望就此再次采访刘润和臧勤,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标题:老农夫和服务小姐 [打印本页] [我要回复] [完整版]楼主:
xiaoliang5512   时间:2008-05-07 09:55:58 营销故事 老农夫和服务小姐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夫,伸手推开厚重的汽车展示中心玻璃门,他一进入,迎面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柜台小姐,很客气地询问老农夫:“大爷,我能为您做什么吗?”   老农夫有点腼腆地说:“不用,只是外面天气热,我刚好路过这里,想进来吹吹冷气,马上就走了。”   小姐听完后亲切地说:“就是啊,今天实在很热,气象局说有32摄氏度呢,您一定热坏了,让我帮您倒杯水吧。”接着便请老农夫坐在柔软豪华的沙发上休息。
  “可是,我们种田人衣服不太干净,怕会弄脏你们的沙发。”
  小姐边倒水边笑着说:“有什么关系,沙发就是给客人坐的,否则,公司买它干什么?”
  喝完冰凉的茶水,老农夫闲着没事便走向展示中心内的新货车东瞧瞧,西看看。
  这时,那位柜台小姐又走了过来:“大爷,这款车很有力哦,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一下?”
  “不要!不要!”老农夫连忙说,“你不要误会了,我可没有钱买,种田人也用不到这种车。”
  “不买没关系,以后有机会您还是可以帮我们介绍啊。”然后小姐便详细耐心地将货车的性能逐一解说给老农夫听。
  听完后,老农夫突然从口袋中拿出一张粥巴巴的白纸,交给这位柜台小姐,并说:“这些是我要订的车型和数量,请你帮我处理一下。”
  小姐有点诧异地接过来一看,这位老农夫一次要订8台货车,连忙紧张地说:“大爷,您一下订这么多车,我们经理不在,我必须找他回来和您谈,同时也要安排您先试车……”
  老农夫这时语气平稳地说:“小姐,你不用找你们经理了,我本来是种田的,由于和人投资了货运生意,需要买一批货车,但我对车子外行,买车简单,最担心的是车子的售后服务及维修,因此我独生子教我用这个笨方法来试探每一家汽车公司。这几天我走了好几家,每当我穿着同样的旧汗衫,进到汽车销售厂,同时表明我没有钱买车时,常常会受到冷落,让我有点难过……而只有你们公司,只有你们公司知道我不是你们的客户,还那么热心地接待我,为我服务,对于一个不是你们客户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成为你们的客户……”
 
非常感谢楼主和乐叔的转帖,不过楼主不够厚道,不注明转帖,原帖叫《乞丐的营销学》,去年在网上疯转,讲的是在深圳华强北茂业百货门口遇到乞丐的故事,楼主改成了广州广百,其他不变。
虽然这是非常好的贴,的确是营销绝学,花几十万去学MBA课程,学的也就是这些东西,但在电白论坛,可能会曲高和寡,个中缘由,或许乐叔会有同感。
 
face3.gif
[SIZE=]什么是专业?就是:专心做好一件事。
感谢大家的分享。。。。。。。[/SIZE]
 
世界上隐藏自己的人还很多
 
LZ,都什么年代了?
说你脑残你有意见,那个农民捡鸡蛋的故事已家知户晓,的士司机的MBA故事也耳熟能详。

这样的故事只能费智者的时间,是毫无见识之人的激情药,有如那些直销的堂故事。
 
LZ,都什么年代了?
说你脑残你有意见,那个农民捡鸡蛋的故事已家知户晓,的士司机的MBA故事也耳熟能详。

这样的故事只能费智者的时间,是毫无见识之人的激情药,有如那些直销的课堂故事。
 
LZ,都什么年代了?
说你脑残你有意见,那个农民捡鸡蛋的故事已家知户晓,的士司机的MBA故事也耳熟能详。

这样的故事只能费智者的时间,是毫无见识之人的激情药,有如那些直销的课堂故事。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