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今天克叶才1.2元,真惨 (1人在浏览)

老客

小学五年级
注册
2006-11-14
帖子
317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今年荔枝的价格一直很低迷,现在还只是小量早水荔枝上市,就这么低价钱了,到大出之后真不敢想像,1元钱是果农的成本啊!今年有点怪好像很少外地客商.
 
政府在推广方面有搞一荔枝小姐选举和荔枝什么会,但真不敢恭维出来的效果如何
 
是北方的老板还没来。
所以荔枝现在的收购价不高。
 
果农都希望北方的老板来这边。
希望荔枝能卖个好价钱!
 
有本事的都是自己装货到外地卖了...要等外商来收购..人家也要看看安全环境吧...
荔枝那种暴利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是黑叶`还是克叶啊`
 
我怎么买到的都是要3.5元一斤的呀?
 
有这事???,我今天去西湖角买要要4块哦...
 
QUOTE(临时 @ 2007年05月31日 Thursday, 03:56 PM)
政府在推广方面有搞一荔枝小姐选举和荔枝什么会,但真不敢恭维出来的效果如何
[snapback]1769991[/snapback]​


50强出来了,开始了投票,1元/票,小灵通固话投票1元/票,连网络投票都要到电信去买个什么投票卡,30元一张,共可投30次。
斗富的时候到了,各佳丽们,是时候看看你们的身家了……
 
本人可做专职投票员,有需要的可以联系下,呵呵!!!!!!!!
 
QUOTE(catt55 @ 2007年05月31日 Thursday, 09:39 PM)
50强出来了,开始了投票,1元/票,小灵通固话投票1元/票,连网络投票都要到电信去买个什么投票卡,30元一张,共可投30次。
斗富的时候到了,各佳丽们,是时候看看你们的身家了……
[snapback]1770379[/snapback]​



甘都得?比身家?

在茂名听闻,对外说报名的都是十八二十二岁的,但实际是十六到二十六岁的,没成年都可以

小道消息
 
在水东住其实蛮好的,四季水果丰富,海鲜又多,晚上的娱乐也不少....消费贵不贵就见仁见智了...在外面打工想吃碗糖水都要奔数里路....
 
QUOTE(职业特工队 @ 2007年05月31日 Thursday, 10:18 PM)
在水东住其实蛮好的,四季水果丰富,海鲜又多,晚上的娱乐也不少....消费贵不贵就见仁见智了...在外面打工想吃碗糖水都要奔数里路....
[snapback]1770391[/snapback]​




赞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水东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县城,但胜在吃喝玩乐都很方便..
 
收购价和购买价肯定不一样了!中间商肯定要赚点吧!
 
刚刚跟老妈通电话得知:大衙今天克叶1.1元一斤
 
QUOTE(奶茶-王子 @ 2007年05月31日 Thursday, 09:34 PM)
是黑叶`
[snapback]1770316[/snapback]​


黑叶吧```
 
QUOTE(再度重相逢 @ 2007年06月02日 Saturday, 03:29 PM)
哪有外地商人还敢来啊
[snapback]1772098[/snapback]​



那倒不是,商人还是有很多过来,就是价低.不知为何?

QUOTE(可 @ 2007年06月02日 Saturday, 03:43 PM)
黑叶吧```
[snapback]1772112[/snapback]​



我也不清楚.
 
QUOTE(老客 @ 2007年05月31日 Thursday, 03:23 PM)
今年荔枝的价格一直很低迷,现在还只是小量早水荔枝上市,就这么低价钱了,到大出之后真不敢想像,1元钱是果农的成本啊!今年有点怪好像很少外地客商.
[snapback]1769980[/snapback]​


荔枝关乎电白人民的大利益,希望好卖,我的工资领得也心安。
 
外商不来,有没有与去年那次事件呢??听说在去年曾打死个~~~
 
外商没有不来,而是来了,价格依然很低...
 
电白税收太高人家都是敢来了
 
插个题外话(转载):

杨贵妃从未吃过新鲜荔枝


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杨贵妃也喜欢吃荔枝,但她不必长作岭南人。玄宗一声令下,于是健卒上马,扬鞭绝尘……

  《新唐书・杨贵妃传》中记载玄宗为了讨好爱妃,便命人骑上快马,以接力的方式,从千里之外,运送荔枝到长安,以供杨贵妃享用。所谓,“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杜牧在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于是写下了“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过华清宫绝句》。

  一个“飞马献荔枝“的故事在诗人一番诗情画意的感慨下,被流传了千古。然而或许是史料的粗略记载,或许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有论者认为杜牧诗“失实”。

  理由是,唐玄宗一般只在冬春幸骊山,那时并非荔枝成熟季节。而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说:“据唐代可信之第一手资料,时间、空间,皆不容明皇与贵妃有夏日同在骊山之事实。

  可见,杜牧或者只是道听途说了个故事,然后发一下感慨而已,并非确有其事,至少,唐玄宗与杨贵妃未在华清宫享用过荔枝。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应毫无疑问,问题在于她有否吃到新鲜的荔枝。《唐国史补》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然而“南海所生,尤胜蜀者”,于是,每年送到长安的荔枝来自遥远的“南海“。根据诗词描述送荔枝的人“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尽管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足以说明为了送荔枝,骑手是快马加鞭昼夜兼程的赶路的,皇家之马必定是最好的千里马,尽管如此赶路也要“七日夜”方到,可见路途之远。

  在这么远的路途下,荔枝还能保鲜吗?白居易《荔枝图序》有“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之说。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上,在记南海每岁向贵妃进荔枝之后说:“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杨太真外传》亦如此说。到蔡襄撰《荔枝谱》,则断言“虽曰献鲜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尝见也。”

  因此,曾巩干脆利落的说:“这些新鲜荔枝摘下来留五七日就全坏掉落了,所以每年进贡给杨贵妃的,都是荔枝干。”这也就是说:杨贵妃从未吃过新鲜荔枝。
 
电白的治安这么乱谁还敢来啊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