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喝奶粉还是喝奶好? ~~中国食品工业黑幕之牛奶篇 (1人在浏览)

封牛马

学前班
注册
2006-11-06
帖子
8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牛奶首先可以根据形态分为液态奶和固态奶,其中液态奶又可以分为鲜奶和炼乳,而固态奶有奶粉和奶酪,液态与固态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目前,炼乳的消耗量不大,奶酪还没有被国人普遍接受,主要的奶类商品是鲜奶和奶粉。

所谓“鲜奶”纯粹是出于商业目的的叫法,给人以“新鲜、营养丰富”的错觉,确切的名称应该叫“液态奶”,即在其被销售时处于液体的状态,与从牛奶身上直接挤出来的“新鲜”是两码事。盒装和瓶装的所谓鲜奶和袋装的奶粉都是为了储藏、运输的方便,对鲜牛奶进行加温、灭菌和包装的产物。“鲜奶”可能是鲜牛奶的直接加工品,也可能是奶粉加水后的“还原奶”,当然对于有过“鲜牛奶―奶粉―鲜奶”这样循环过程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液态与固态仅仅是形态而已,不是价值判断的标准。

为什么要对牛奶的形态类别作上述说明?因为,相对于西方国家,牛奶对于我国人民仍然是一种昂贵的食品,并且大多数是由于某些商业企业的黑,利用营养学知识的不普及,在媒体上作大量的误导,给人们造成错觉,以为牛奶商品的形态决定其营养价值,从而为同样的营养素付出更加高昂的价值――喝奶的代价高了,喝奶的人就少了。

做一个小小的计算,袋装的全脂奶粉一般是400克装,其市场价格根据品牌不同价格范围在人民币10-20元之间,很少有超过这一范围的,这些不同品牌的奶粉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其蛋白质含量的范围是22-28%,脂肪与乳糖含量的差异就营养才说没有意义,其他微量营养素各有多寡,更是无法比较其价值,所以就以蛋白质作为“性价比”的指标。两个极端的品牌分别是“伊利”和“雀巢”,两个我都喜欢饮用的牌子,前者蛋白质价格是10元÷(400克×22%)=0.1136元,后者的蛋白质价格是20元÷(400克×28%)=0.1786元,后者的蛋白质价格比前者高出57.22%[(0.1786-0.1136)/0.1136]。

奶粉之间的区别是这样高,“鲜奶”与奶粉之间的区别又怎样呢?上海市场上最常见的鲜奶是“光明”,地方的老大牌子,1升的价格大概是7元人民币,液态奶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一致,一般是2.9%,可以计算其蛋白质的价格是7/1000×2.9%=0.2414,比最昂贵的奶粉还要贵,高出比例是35.16%[(0.2414-0.1786)/0.1786],相对于便宜的伊利奶粉更是高出112.5%。7元1升是液态奶的中等价格,高的还有10元以上的进口品牌,一般是澳大利亚的,低的也有,5、6元国产的。

计算不同牛奶的蛋白质价格的目的是什么呢?看看我们都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我们把钱花在了兑奶粉的水上了――当然,如果你把液态奶里的水当作农夫山泉什么的就差不多了。以全脂奶粉的中间价15元计算,假设其蛋白质含量是25%,我们把它作一下还原,加3300毫升的水兑成“自制鲜奶”,如果忽略水的价值,价格相当于4.5元/升,但是你如果算上矿泉水的价格真的差不多了。原来鲜奶比奶粉贵在这里,根据不同厂家所兑水的质量不同,不同品牌的鲜奶又有5-11元的价格差距,也就不足为奇啦。

说明了不同形态的牛奶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差异,我们再来看看奶粉商的差别化战略。源于本人购买奶粉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呢?如今超市、大卖场的奶粉一般有一至两个货架,但是上面尽是“细化市场”的品种,有针对婴儿的、儿童的、孕妇的、老人的、小学生的、大学生的、高钙的、低脂的、加糖的、降糖的、脱脂又去糖的(蛋白质粉)……几乎难以找到最大多数的普通人需要的“全脂奶粉”。

刚才说过,每袋(400克)全脂奶粉的价格在10-20元之间,而所有配方奶粉(加了这或减了那)的价格都是大大高于全脂奶粉,有的是1倍,有的是2倍,表面上有个例外――甜奶粉的价格好像要低一点,其实,试想一下,400克全脂奶粉买10-15元,那400克白糖能卖多少?一元?最多1.5元。掺了这么便宜的东西,总价格只是略微降一点,实际奶粉价格还是提高了。所以全脂奶粉是所有奶粉品种里面利润最小的,难怪成了厂家和商家的鸡肋。甜奶粉的存在很像葡萄酒中的“半汁酒”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成本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消费习惯,物质匮乏时期对目前的消费主体的灵魂印记太深刻了。糖是儿时的天堂,儿时糖的缺乏变成了成人后的不懈追求。国家已经从今年七月起,禁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销售,那么什么时候国家能够禁止甜奶粉的生产销售。

再讲“高钙奶粉”,其实这是最让我困惑的品种。一般讲高钙奶粉定位在老年人,说是老年人缺钙,按照我国“吃啥补啥”理论,缺钙当然要补钙,高钙奶粉当然成为不二之选。这里有两个疑问,一是缺不缺钙是对膳食结构的评判,不是某个人或某类人的问题,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决定了所有中国人有缺钙的倾向,并非仅仅老年人问题;二是牛奶本身就是高钙食品,每百毫升牛奶含钙量高达120毫克,三倍牛奶中的钙含量就超过了国家制定的成人钙需要量的标准,能吸收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加钙,外加的部分可能吸收吗?加钙还大大影响牛奶的口味,这是不符合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的。这些难道厂家不知道吗?因为有好处嘛,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为了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胆固醇什么的,厂商生产了“脱脂”或“低脂”奶粉。所谓低脂或脱脂就是部分或全部去除牛奶中的脂肪,但是脂肪提供热量的同时也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何况牛奶中的脂肪多属于功能性的脂肪,不同于单纯作为能量贮存的脂肪。牛奶中的脂肪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在我们的膳食结构中来源非常局限,脱脂的奶粉是不含脂溶性的维生素的,其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至于脂肪的影响,因为目前国人喝奶的量极低,根本不需要考虑。

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叫“蛋白质粉”的东西,最早由美国安利公司推出,现在品种渐多,名称各有不同,本质都是脱脂去糖的奶粉,不过他们不会那么说,否则凭什么卖300元一斤?

固态奶花样繁多,液态奶同样让人眼花缭乱。

先不论这个鲜奶是鲜牛奶的直接产品,还是奶粉的还原,事实上不重要。主要是它的差别化,和奶粉一样,液态奶同样有高钙、低脂等的区别,这些问题也不大,最多花点冤枉钱,最可恶的是一种叫做“特浓”型的牛奶,害人不浅,本来牛奶一般含3.3%的脂肪,“特浓”的讲脂肪含量提高的3.5%,这样的“高脂”牛奶竟然命名为“特浓”,强力地误导可怜的消费者,让人以为是加了什么好东西。这种事情只有我们这里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持续多年,如果在美国可以成为被告罚款若干亿。

酸奶也是具有迷惑性的,事实上的酸奶和理论上酸奶已经大大不同了。按道理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双歧杆菌等转化乳糖为乳酸,不应该影响其他营养成分,事实上加了不少蔗糖,降低蛋白质含量30%左右,营养价值远远低于普通牛奶。

至于其他各种带“奶”的各种“糖水”我就不想说了。

说了那么多的牛奶品种,都是陷阱,那么牛奶的“差别化”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将牛奶作为母乳的唯一替代品的1-6个月的婴儿,因为牛奶与母乳之间有很大差别,为了模仿母乳,对牛奶进行改造、配方是必要的。到了6个月以上,牛奶不再是唯一的食物,牛奶的配方就不必要了,任何其他人群,牛奶都是作为“补充”食品,更没有必要另作处理。

炼乳和奶酪都是为了贮藏和运输方便,这样的形态是合理的,不属于陷阱范畴。

牛奶的陷阱不但表现在花色品种上,而且表现在包装上。奶粉一般有袋装和听装两种,袋装主流是400克,听装比较杂乱,400克,454克,500克,900克都有(目的当然是让你难以比较)。听装的分量本来就乱,就不去说它了。主要是袋装,有的食品黑商就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一袋奶粉只装370克甚至更少,或者大袋里面无聊地分小袋,以混淆视听,谋取非法利润。

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不少消费者也会看一下营养标签,某些不良的食品黑商就在上面做起了手脚。又是那家生产“特浓”鲜奶的厂家,在它的全脂奶粉的营养标签上大作手脚,上面标称含有蛋白质34%,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一般的蛋白质比例是22-28%,除了脱脂奶粉,从来没有见过超过30%的奶粉,仔细一看,后面有注解标记,底下用小几号的文字解释:那个蛋白质的比例是去掉脂肪部分后计算的……

食品加工中到处是陷阱,经济的或营养的,牛奶只是冰山一角,消费者选择实在不易。这样的局面什么时候能够改变?不是等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提高了,自觉不生产垃圾食品,而是*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人都能一眼看出货架上什么是垃圾,什么是营养品,这时候不良厂商就无法生存,只好生产好的食品,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拿来喂牛跟鲸鱼,会生产多些牛黄跟龙涎香出来,发大财的好主意哦。
 
还天天叫嚷抵制日货、法国货。
如有条件,我宁愿天天用日货和法国货,抵制中国货。
 
QUOTE(R @ 2009年02月08日 Sunday, 09:03 PM)
拿来喂牛跟鲸鱼,会生产多些牛黄跟龙涎香出来,发大财的好主意哦。
[snapback]2673704[/snapback]​




真的吗?
se.gif
 
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