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万补偿金应留未留 逾百亩返还地该划没划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栋林
本文连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4131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坭金村、大塘村征地遗留问题影响村委会换届选举
正当全省各地村委会换届选举热火朝天之时,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坭金村的投票点却安静得出奇,几乎没有村民来投票,村委会的选举已陷入停滞。
坭金村村民反映,在3月20日前后,村里就举行过村选举委员会的选举,当时坝心、天湖、茶湖三个村小组选到半途就进行不下去了,而上林村小组则根本未启动选举。
坭金村村民黄富华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不是他们不想选举,而是因为征地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好,大家担心“选出新村委会后这些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遗留问题影响选举
黄富华说的征地,是指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简称高新区)于2006年3月征收埔前镇坭金村和大塘村的土地,其中坭金村土地占1.5平方公里,大塘村有2.5平方公里,共4.06平方公里(约合6100亩),涉及坭金村2500名村民和大塘1800名村民。据了解,征地是用来兴建工厂。
在一份没有单位署名和日期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关于“征地补偿费发放”的条款注明:将30%的土地补偿费留成在村委会,留成部分征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由源城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上述方案在“留用地安置”一款上写着:根据《河源市区征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按被征地总面积10%留用生产发展用地给被征地村集体统一经营,具体用地规划详见用地红线图。
这两点与坭金、大塘两村的上述“遗留问题”直接相关。
坭金和大塘两村土地补偿费的30%共为1850万元。大塘村民告诉记者,当时的说法是将这笔钱留来“做股份公司”;然而,至今2年过去了,不仅连股份公司的影子没看到,这笔钱也未见一个子儿。
至于大塘村10%的返还地,现在划在红线图上的不到17万平方米(约合260亩),还有约100亩地不知在哪里。
这对大塘村的换届产生了影响――新一届村委会至今仍未选出,早已过了镇政府规定的3月底的期限。
批文未到先征地
何先生是大塘村永久村小组的村民代表,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3月初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形。当时村主任念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引起绝大多数村民代表的不满。
村民代表认为,“自己是有宅基地的,即使住茅草屋也不怕,因为有钱了就可以盖新楼。”但是按照补偿安置方案,村民被征地后要搬进楼房,就没办法再盖房了,他们希望能够“1比1置换土地”。
争议最大的是“30%的土地补偿款留成村委会做股份公司”。
当时的原则是“入股自愿、风险同担”。“既然是入股自愿,就不该强制嘛!”何先生讲起入股的事情就气愤填膺,“我们村民知道土地多的占股份就多,风险也大,这(强制入股)是明显的不公平!”对于这笔钱交由村委会管理,村民表示“不放心”。
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不欢而散。
很快,源城区派出的征地工作队进村宣传。当年3月9日起,土地丈量工作正式展开。“量地倒是很公正,大家是看着丈量组量的,没什么争议,便签了字。”何先生说。
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村民没有和任何部门签过征地协议,“一次村民大会都没开过”。大部分村民只在丈量土地的表格和房屋置换的协议上签过两次名字。
被称为河源农村“最牛钉子户”的大塘村民魏阳桥和他的4个子女反映,2007年12月27日拆迁小组向他们出示的征地批文显示,征地是2007年10月才批下来的,“原来政府是在提前征地”!
村民心中留疑团
虽然征地没有协商,但大塘村民都认为政府开发高新区是好事情,只是心中的疑团仍未解开,而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一、一成的返还地现在才划出17万多平方米的红线图,其余部分在哪里?
二、三成补偿款留成共1850万,村民了解到镇政府第一次到账270万,第二次到了600万,剩下的钱在哪里?
三、按照《河源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产权置换房屋为多层住宅楼(7层以下)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现在已经快两年了,新房子还不能入住。尽管临时安置补助费已发到村民手中,但置换协议中明确的店铺还未给村民,延期交付是不是应该补偿?
四、按照河源市2005年8月31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土地、规划、建设、河道和市容管理的决定》规定,区、镇及村协助征地工作费用为2元/平米,而现在村里一分钱都没领到,资金何在?
3月17日,大塘村民自发选出五个代表去找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负责人告诉他们,三成补偿款“会于3天内拨到村的临时账户”;还有8万平方米没划入红线图是因为还未“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施工场地平整);门店的补偿问题则要“在20天之后给予答复”;工作经费的“最后一笔500万已经于去年6月份拨到源城区”,至于怎么没分下去他们也不清楚。
但管委会负责人上述关于三成补偿款和门店补偿问题的承诺并未按时兑现。村民认为三成补偿款和一成返还地应该攥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钱和地放在别人那里,也没个凭据,心里总不安”。
高新区承诺拨钱划地
昨天,记者来到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楼顶的大红字写着:“让投资者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向记者逐条解释了村民的困惑。
一、仍有一部分土地没划入红线,是由于安置了一些农民,加上整体规划中还有局部需要调整。管委会在整体规划完成之后肯定会充分考虑群众需要,“一次性付给农民,一平米也不会少”。
二、三成补偿款属于集体所有,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理财小组,进而成立股份公司,才能获得专门账户领取这笔钱,这也是为了保证这笔钱能专款专用。去年7月到9月,源城区工作组进驻了两个月,但连股份制合作章程都没法通过,因为没被征地的也想入股,征地多的却不想多入股,争执不下,公司自然成立不了。现在管委会已经拨了1300万到镇政府的专门账上,要是成立了公司,余额可以马上付清。
三、虽然有文件规定要1年内交付房屋,但是从征地到建起房屋,这个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店铺是为了解决村民以后的生活问题而特别划给农民的,也没有文件规定店铺延期要补偿。
四、工作经费是划给当地政府作为行政经费的,管委会已经分两期把812万全部划拨给了源城区政府,至于怎么分配,这个就是具体操作问题了。
至于村民认为未批先征的问题,该副主任说征地批文确实是2007年10月才拿到,“而大规模的平整土地行动则是11月才开始的,之前是预征阶段”,有些协议签了的就先拆了。
村民说没签拆迁协议,副主任认为这说法不对。丈量的土地先后公榜了六批,每批公榜三次,直到大家认为无误了才在征地及补偿表上签字,“这就解决了土地的问题”。房屋属于私人财产,高新区曾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大家满意了才在房屋置换协议上签字,“置换协议就是拆迁协议”。
“我们这次征地的宗旨就是拆迁不失居,失地不失业。”该副主任说,两个村至少有60户以上的村民因为本身房子太小,连最小60平米的房子都置换不了,但最后都给他们了;另外管委会也介绍了至少500个村民到高新区的工厂就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栋林
本文连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4131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坭金村、大塘村征地遗留问题影响村委会换届选举
正当全省各地村委会换届选举热火朝天之时,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坭金村的投票点却安静得出奇,几乎没有村民来投票,村委会的选举已陷入停滞。
坭金村村民反映,在3月20日前后,村里就举行过村选举委员会的选举,当时坝心、天湖、茶湖三个村小组选到半途就进行不下去了,而上林村小组则根本未启动选举。
坭金村村民黄富华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不是他们不想选举,而是因为征地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好,大家担心“选出新村委会后这些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遗留问题影响选举
黄富华说的征地,是指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简称高新区)于2006年3月征收埔前镇坭金村和大塘村的土地,其中坭金村土地占1.5平方公里,大塘村有2.5平方公里,共4.06平方公里(约合6100亩),涉及坭金村2500名村民和大塘1800名村民。据了解,征地是用来兴建工厂。
在一份没有单位署名和日期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关于“征地补偿费发放”的条款注明:将30%的土地补偿费留成在村委会,留成部分征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由源城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上述方案在“留用地安置”一款上写着:根据《河源市区征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按被征地总面积10%留用生产发展用地给被征地村集体统一经营,具体用地规划详见用地红线图。
这两点与坭金、大塘两村的上述“遗留问题”直接相关。
坭金和大塘两村土地补偿费的30%共为1850万元。大塘村民告诉记者,当时的说法是将这笔钱留来“做股份公司”;然而,至今2年过去了,不仅连股份公司的影子没看到,这笔钱也未见一个子儿。
至于大塘村10%的返还地,现在划在红线图上的不到17万平方米(约合260亩),还有约100亩地不知在哪里。
这对大塘村的换届产生了影响――新一届村委会至今仍未选出,早已过了镇政府规定的3月底的期限。
批文未到先征地
何先生是大塘村永久村小组的村民代表,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3月初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形。当时村主任念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引起绝大多数村民代表的不满。
村民代表认为,“自己是有宅基地的,即使住茅草屋也不怕,因为有钱了就可以盖新楼。”但是按照补偿安置方案,村民被征地后要搬进楼房,就没办法再盖房了,他们希望能够“1比1置换土地”。
争议最大的是“30%的土地补偿款留成村委会做股份公司”。
当时的原则是“入股自愿、风险同担”。“既然是入股自愿,就不该强制嘛!”何先生讲起入股的事情就气愤填膺,“我们村民知道土地多的占股份就多,风险也大,这(强制入股)是明显的不公平!”对于这笔钱交由村委会管理,村民表示“不放心”。
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不欢而散。
很快,源城区派出的征地工作队进村宣传。当年3月9日起,土地丈量工作正式展开。“量地倒是很公正,大家是看着丈量组量的,没什么争议,便签了字。”何先生说。
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村民没有和任何部门签过征地协议,“一次村民大会都没开过”。大部分村民只在丈量土地的表格和房屋置换的协议上签过两次名字。
被称为河源农村“最牛钉子户”的大塘村民魏阳桥和他的4个子女反映,2007年12月27日拆迁小组向他们出示的征地批文显示,征地是2007年10月才批下来的,“原来政府是在提前征地”!
村民心中留疑团
虽然征地没有协商,但大塘村民都认为政府开发高新区是好事情,只是心中的疑团仍未解开,而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一、一成的返还地现在才划出17万多平方米的红线图,其余部分在哪里?
二、三成补偿款留成共1850万,村民了解到镇政府第一次到账270万,第二次到了600万,剩下的钱在哪里?
三、按照《河源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产权置换房屋为多层住宅楼(7层以下)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现在已经快两年了,新房子还不能入住。尽管临时安置补助费已发到村民手中,但置换协议中明确的店铺还未给村民,延期交付是不是应该补偿?
四、按照河源市2005年8月31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土地、规划、建设、河道和市容管理的决定》规定,区、镇及村协助征地工作费用为2元/平米,而现在村里一分钱都没领到,资金何在?
3月17日,大塘村民自发选出五个代表去找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负责人告诉他们,三成补偿款“会于3天内拨到村的临时账户”;还有8万平方米没划入红线图是因为还未“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施工场地平整);门店的补偿问题则要“在20天之后给予答复”;工作经费的“最后一笔500万已经于去年6月份拨到源城区”,至于怎么没分下去他们也不清楚。
但管委会负责人上述关于三成补偿款和门店补偿问题的承诺并未按时兑现。村民认为三成补偿款和一成返还地应该攥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钱和地放在别人那里,也没个凭据,心里总不安”。
高新区承诺拨钱划地
昨天,记者来到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楼顶的大红字写着:“让投资者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向记者逐条解释了村民的困惑。
一、仍有一部分土地没划入红线,是由于安置了一些农民,加上整体规划中还有局部需要调整。管委会在整体规划完成之后肯定会充分考虑群众需要,“一次性付给农民,一平米也不会少”。
二、三成补偿款属于集体所有,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理财小组,进而成立股份公司,才能获得专门账户领取这笔钱,这也是为了保证这笔钱能专款专用。去年7月到9月,源城区工作组进驻了两个月,但连股份制合作章程都没法通过,因为没被征地的也想入股,征地多的却不想多入股,争执不下,公司自然成立不了。现在管委会已经拨了1300万到镇政府的专门账上,要是成立了公司,余额可以马上付清。
三、虽然有文件规定要1年内交付房屋,但是从征地到建起房屋,这个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店铺是为了解决村民以后的生活问题而特别划给农民的,也没有文件规定店铺延期要补偿。
四、工作经费是划给当地政府作为行政经费的,管委会已经分两期把812万全部划拨给了源城区政府,至于怎么分配,这个就是具体操作问题了。
至于村民认为未批先征的问题,该副主任说征地批文确实是2007年10月才拿到,“而大规模的平整土地行动则是11月才开始的,之前是预征阶段”,有些协议签了的就先拆了。
村民说没签拆迁协议,副主任认为这说法不对。丈量的土地先后公榜了六批,每批公榜三次,直到大家认为无误了才在征地及补偿表上签字,“这就解决了土地的问题”。房屋属于私人财产,高新区曾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大家满意了才在房屋置换协议上签字,“置换协议就是拆迁协议”。
“我们这次征地的宗旨就是拆迁不失居,失地不失业。”该副主任说,两个村至少有60户以上的村民因为本身房子太小,连最小60平米的房子都置换不了,但最后都给他们了;另外管委会也介绍了至少500个村民到高新区的工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