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人在浏览)

??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4-08-25
帖子
1,917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年龄
36
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未到十岁,其身材长得活脱脱像个大人,但在高大的外表下面,其说话仍然显出孩童的稚气,办事仍然显出孩童的思维方式,这个人就是深圳。

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前 言
1994年10月28日,当本人终于拿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会计师职称后,我和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一样,背起行囊,告别妻子儿女,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从此过上了背井离乡的日子。那时在我的眼里,深圳就是世外桃源,就是天堂的代名词,赛过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和其他打工者不同的是,原本想进工厂一试身手的我却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宝安区福永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并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在单位属临工性质),本想挣点钱就马上回家的我却在这里长久地住了下来,直到04年10月被单位扫地出门为止不多不少正好十年。十年间,岁月的年轮深深地映在我的身上,我从当时的青年变成了现在的中年,我看到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但在我眼中也有许多挥之不去的阴霾。作为深圳一位忠实的“铁杆哥们”,我认为这些阴霾如果不能尽早散去,将极有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现在我把它全盘托出,以供读者和想干一番事业的领导、学者和有关部门参考。我认为,深圳可以更好,深圳的明天可以更加灿烂。
在深圳期间,常有内地的朋友向我打听深圳的情况,每逢此时我都会侃侃而谈,百问不厌,深圳的生死存亡似乎都在我的一句话之间。没到过深圳的人可能不知道,在深圳有关内和关外之分,关内就是人们常说的深圳经济特区,关外是后来才纳入深圳版图的龙岗和宝安两区,进关要边境证,到关外就不用,在很多关内人的眼中,关内是城市,关外是农村。本文的立足点是关外镇级政府DD中国行政体制中最底层的一级政府。由于生活在基层,本人自感自己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什么懂,大一点的领导也没有见过,就连现在媒体炒作颇热的泛珠三角合作、深港西部大通道等对我来说都是雾里看花,理不出个头绪。如果谁认为我的文章力度不够,视野不开阔,我承认,毕竟我是生活在镇里,加之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多,对我来说,天空只有巴掌那么大。
该书暂名为《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目前本人正在紧张地整理中,计划分为阴晦的天空、深圳到底有多富、镇级机构、深圳的“二等公民”、“光荣”榜、关外当地人、法律、治安、交警、工商、税务、企业、外来劳务工、也说中国人等十四个部分,估计字数要在20万以上。由于要在网上帖出,里面的很多数字都需要认真查找,用词也需要进一步推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本文的很多事都是本人亲身经历,绝无杜撰的成份,有的是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依本人的判断,我相信也是真实的。
请网友们不要打听我具体的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人身安全。我不想成为英雄,更不想成为深圳的“孙志刚”。
 
001
一、阴晦的天空
十年前刚到深圳的时候,地王大厦才刚刚怀胎,沃尔玛、茂业百货这些商业航母还没有启航,如今的深圳,地王大厦、赛格广场等一大批摩天大楼直插云霄,望掉了行人的帽子;东门步行街的游人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价廉物美是你永恒的追求;酒楼宾馆,迎宾小姐可爱的笑脸和服务员殷切备至的关照,让你感觉给点小费是理所应当;麦当劳、肯德基店里,你可以尽情品尝西方快餐的滋味和它文化的内涵;宽广的马路,流淌的车辆,都在显示她强大的实力和气魄。勤劳的中国人民正用他有力的双手,推动深圳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但不知从何时起,“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口号被媒体悄悄地遗忘了,作为深圳改革开放象征的拓荒牛和打开国门雕塑在周围高楼的映衬下显得渺小、寒碜,以至于后到深圳的人都不知它为何物。在盛世美景面前,你会很容易发现很多不协调的音符。当你闲逛赛格广场时,有人会突然凑到你的身边小声问你:要不要发票、光碟;当你在南头检查站徘徊时,又会有人“关心”你说:要不要带你过关,价格很便宜的;当你迈步街头观赏街边美景的时候,冷不丁窜出个强盗,抢走你的钱包,那里面可有你全部的证件啊。在深圳,他们能建好举世瞩目的摩天大楼,但怎么管都管不好路边的野广告;他们能建好宽阔的大马路,但如果人行道上的砖被压碎了,半年之内都不会有人修复;他们能建好风光旖旎的公园、广场,但站在里面的卖淫女却让你感到大煞风景;他们能购得起豪华的轿车和大巴,但无牌车和右方向车却能像正规的车辆一样奔驰在大街小巷。
有人说,看一个商场管理的好坏,不要看它货物的摆放是否整齐合理,也不要看人员的着装是否干净整洁,你只需看一看商场厕所的卫生好不好就知道了,因为大的方面每个商场都知道做,要看你就看细小的环节,那里才能真正体现出经营者的匠心独具。上中学时,学校经常开展卫生比赛,桌子、凳子班里都擦的油光滑亮,地面更是纤尘不染,但老师来检查时,却往门头上摸一下,那上面我们可从来没有擦过。
如果看表面,我认为深圳比全国哪个城市都漂亮,但日常管理却是问题一大堆,我有时想,深圳是不是发展的太快了,以至于管理拖了经济的后腿,就像一个身材长得很高大的孩子一样,虽然身材魁梧,但脑子里还是小孩子那一套。
 
002
(一)长长的铁丝网 到过深圳的人都知道进入关内必须经过布吉或南头检查站,待武警检查完边境证后方能入内就座,就是因为边境证--这一张薄纸,使好多外来人员“魂断蓝桥”,只能徘徊在关口外。因为工作的需要,本人有时要到关内办事,虽然本人一直都有边境证,但偶尔也会忘记带上,等到检查站时忽然发现边境证忘了带上,只好再匆匆忙忙往回赶,耽搁办事是肯定的,如果领导不发火也就万岁了。
就是这小小的一个检查站,却给一些人带来了滚滚财富。不知从何时起,在检查站外,聚集了一大群专门帮人过关的“好心人”,如果你没有边境证,他们有方法把你带到关内,收费的行情是一个人五十或一百元,那么他们到底有何神通呢?
三年前的一天,我的老乡一家三口到我这玩,第二天他们想到深圳关内转一转,看看特区到底怎么样,但他没有边境证,问我能不能搞到,我说我乃草民一个,那有这等本事,但我听说关口一带有人专门做带人过关的生意,就让他去试一试,于是他们一家人来到关口,刚下车就被好多人围住,争着问他要不要过关。我的朋友就和一位看起来很淳朴、善良的妇女攀谈起来,问她要多少钱可以帮他一家人过关,最后以一百五十元的价格谈妥,过关后给钱,过不去不给钱。我的朋友问她到底有没有把握,又问她用何锦囊妙计把他带过去,那位妇女从口袋里拿出两张身份证和两张边境证,边境证是早已填好的,纸张有些破旧,看来已经用过很长时间了,那位妇女把一张男的身份证和边境证交给我老乡,把一张女的身份证和边境证交给我老乡的太太,小孩子是不用证件的。我的老乡看了那个妇女给他的那张身份证,和他的长相相差很远,就问她这样行不行,那位妇女不耐烦地说,你放心,我不会骗你的,只要按她吩咐走专门的那个通道就没有问题。我的老乡想这个妇女肯定和那个通道的武警有关系,不然为何只能走那个通道呢?于是那个妇女在前面带路,我老乡一家人跟在后面,检查的武警瞥了一眼就让他们过去了。
过了关,我的老乡也放心了,看起来货真价实,就把讲好的钱给了那个妇女,又打电话给我报喜,一切正常,无敌情。中国有个成语叫蒙混过关,我的老乡是十足的蒙混过关。
这几年要取消关口的说法尘嚣日上,可传说终归是传说,一直都没有见到具体动静。我认为关口在十年前就应该取消了,我不知它到底有什么用,最多是增加个门坎,减少几个到关内去的“盲流”,但有时也能堵住一些“大款”,这样对关内的经济也不利。现在边境证检查越来越松了,有时甚至都没有武警把关,关口已经徒有其表了。
听说取消关口要中央批准,深圳没有这个权力,我不知道我们的领导们为什么不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为什么非要等关口已经名存实亡之后才宣布它的最终去向呢?
以前曾和朋友们谈论一件事:邓小平二次视察深圳时,看到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站在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里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我的朋友就说,听邓小平此言,他当时把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也没有多大把握。但我的想法却不一样,我认为,所谓英明的决策,就是在情况扑朔迷离甚至纷繁复杂、反对者居多的时候,决策者凭借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认为只有那样做才是上策之时做出的决策,而这个决策从以后的发展来看是惟一和正确的。因此说,邓小平他老人家不愧为世纪伟人。如果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那样做,我们的领导顺应民意,做出了决策,如果还被称为英明的决策,那纯粹是拍马屁。
 
003
(二)宽松的气氛 宽松的气氛应该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以前在内地工作的时候,我单位的老书记每个星期二、五下午都要召开学习大会,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和中央的最新指示,一学就是几小时,其实这些东西看一看报纸、电视不都知道了吗?我这人最怕开会,一开会就打瞌睡。你要是开会不来他就大发脾气,甚至一查到底。在深圳,一般的办事员是没有什么会开的,又加之本人属于“二等公民”之类的打工阶层,就是想去开会也不够档次,开会在这里是部门头头和镇领导们的事。在内地看电视,一般都看中央电视台,对倪萍、赵忠祥等耳熟能详(虽然他们都不认为我)。刚到深圳时,镇里的电视收不到中央电视台,就只好看香港的粤语电台《本港台》和《翡翠台》,开始很不习惯,慢慢的感觉香港的电视是越看越有看头。香港的电视很注重娱乐性,政治方面的内容很少,即使有也是牵扯到港人日常生计的内容,新闻播放很及时,这点我感觉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后来镇里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来自深圳关内,香港电台什么内容,我们看的就是什么内容,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现在信号来自广州,在播放敏感新闻如内地某地发生罢工、人大释法等内容时,电视画面会被突然切换成其他节目,待敏感新闻过后再切换回来,令人勃然大怒,有时一个短短的三十分钟新闻,被转换镜头的次数竟达十多次,天啊,你还有心情看电视吗?其实中国这么大,出了什么不好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领导也不能说就不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是神仙,咱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不知是哪个领导、哪个部门想出的馊主意?希望我们的领导们能够本着为民着想的精神,还我们一个自由地看电视的权力吧!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内地常看中央电视台,感觉赵忠祥等央视名角主持节目的水平确是尽善尽美,中国歌星的水平也不错,但看香港电视多了,慢慢的发现赵等主持的节目和香港曾志伟、沈殿霞等名旦相比风格差距太大,赵属于教授型主持人,但曾志伟、沈殿霞他们却是活宝,他们的节目自己都亲自参与,使观众感到亲切自然,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赵等主持的节目是只讲不做,和演员的表演相脱离。中国歌星与港台歌星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当然不是说他们的嗓音不好,而是中国歌星都是站着唱,不会表演,最多也就摆下手,面部露点微笑或哀伤的神情就可以了,几年前我国一当红歌星在香港开个人演唱会时,还专门向刘德华请教跳舞知识。再看一看港台及国外的歌星,他们都是一边唱,一边舞,非常的狂热,歌舞歌舞,只唱不舞,还有什么看头。香港的歌星们不仅会唱,拍电视剧、电影、广告片都非常在行,像刘德华、成龙等都是多方面的人才,再看中国的歌星,除了唱歌没有别的事会做。现在一般的演唱会,我都能一眼看出谁是中国歌星,谁是港台歌星。中国歌星演唱会从来没有看过,只唱不动,没劲。
 
004
(三)“温柔”的政府 南头检查站是进入深圳特区的最大一个关口,检查站的大喇叭每天都在声嘶力竭、不知疲惫地劝说过往行人不要轻信不法份子带人过关的把戏,在检查站前十米远的人行天桥上,带人过关的不法份子们大摇大摆,旁若无人。我在想,武警只要往前几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那些不法份子,但他们总是舍不得越“雷池半步”。
深圳治安差路人皆知,抢东西更是不胜枚举,公安部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劫匪身上,而是全力以赴地查扣摩托车,现在关外村村寨寨的交通要道上又全部安装了铁栏杆,每到夜幕降临,村村“落闸”。我在想,公安部门为什么不能主动出机,或者派一些女“奸细”,佯装行人,拿着手机或手袋引劫匪入瓮呢?他们的精力99%都放在预防上面。
深圳乱张贴很多,政府部门的做法就是拼命往下撕,清洁工们因为有了这些乱张贴者而不愁下岗。我在想,野广告上面的地址或者电话号码写的清清楚楚,我们的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变被动为主动,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抓住幕后的黑手呢?
工商局门口也是一大热点,工商局的保安站在自家门口的街道边,替人办营业执照的私人中介站在路的另一面,双方阵营隔街对望,街道的中心线变成了正义和非正义的“三八”线,每逢有行人或车辆通过,私人中介就拼命地塞广告,工商局的保安因为对方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而鞭长莫及,有胆大的中介人员还趁保安人员不注意,穿越禁区,发放资料。我在想,我们的政府也真是软弱可欺,为什么不采取强硬措施,抓他几个起来呢?
交警大队门口拿被查扣牌证的人很多,代拿牌证者生意兴隆,这种不容于劳苦大众的勾当竟然就发生在公安部门的眼皮下。我在想,中国人常说老虎屁股拍苍蝇是胆大妄为,那么公安部门眼皮下拿牌证应该是英雄之举吧。
我总感觉,深圳的某些政府是一个“温柔”的政府,“温柔”的让你可以大摇大摆的犯错误而不用一丝牵挂和顾虑。
 
Re: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创]

005
(四)也说吸引人才 在外人看来,深圳遍地都是人才,这里可称得上人才汇聚、高手云集,各类人才随手抓一下就是一大把,但也多次听在深工作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深圳人才多只是一个假象,这里所谓的人才大都是在内地混不下去了的二流人才,或者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内地或沿海其他地方的“超一流棋手”没有一个会到深圳的,即便目前少数称得上“超一流棋手”的,也多是在深圳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后锻炼出来的。
多次在报纸上看到市领导在介绍深圳时,大都会慷慨激昂地说深圳有便利的交通网络、电信设施四通八达、人才资源丰富等等。别的不敢说,要说人才资源丰富,我想那还是免了吧。众所周知,深圳的前身是一个小渔村,人才的积累根本谈不上,深圳人才的贫瘠就像那突兀的山头,是绝对长不出绿洲。现在我们的各级政府,无论是内地的还是沿海的,无不在异口同声地大喊吸引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把每个知识分子的心里都喊得暖洋洋的。从目前深圳的情况来看,深圳只有一所深圳大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二流大学,其他的都是不入流的技校等,那么他所需要的人才都从哪里来呢?惟一的出路就是吸引外地人才为我所用。
1、也谈“海归” 要说人才,现在最热门的非“海归”莫属。我们的中央领导出国考察时,都会安排专门时间会见中国在国外的留学人员,鼓励他们回国创业,报效祖国,有些企业甚至把招聘会搬到国外,对口招揽人才,深圳市也设立了多个博士后工作站,并有专门的创业基金提供,可以说祖国江山一遍红,形势喜人。但是我感到现在的风向好像变了,“海归”也不那么热了,究其原因,我认为只有四个字:物极必反。中国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什么东西热的时候,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追赶潮流,真可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结果大家都想当“海归”,不管自己水平怎样,都要挤破脑门出国镀金,捞个“海归”的头衔,以后再回国就业就容易了。但“海归”也有好坏之分,有的是物有所值,有的学的专业不适合中国国情,发挥不出来,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也有一些是为“海归”而“海归”,只是浪得一个虚名,真才实学没有。本人去年在深圳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好像是市人事局局长的话,他说深圳今后吸引“海归”,要重点吸引“金钱龟”,而不是一般的“草龟”,言下之意不说自明。对于“海归”现象,也有聪明人士释惑曰:什么“海归”,他们都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国的,真正有本事、能搞出个科研项目的,有几个肯回国的?我不是“海归”,不敢乱加评弹。
 
006
2、吸引人才的成本 引进“海归”的成本高,和咱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作为国内的人才,引进的成本也是不低的,试想,假如你是会计师、工程师之类的人才,在你老家每月能拿一千元工资,如果让你到深圳工作,你要求的工资会是多少呢?我想每月至少在三、四千元以上吧。因为你在老家,可以照顾老婆孩子,还有亲朋好友可以走动,还有方方面面的关系可以帮你办实事、做好事。你到深圳可是举目无亲,即使有几个亲朋好友也是各有其事,难得见上一面,如果你是“妻管严”或“夫管严”,他(她)们可能不会允许你远离家门,在外人的眼里,深圳可是花花世界啊,万一哪一天你变了心,那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出门找工作也是有风险的,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又灰溜溜地回来了,自己颜面何存?如果在找工作时碰到了黑中介、骗子之类的事就会更让你大坏心情。某君在内地是工程师,我多次动员他到深圳打工,并把深圳尽其能地美化了一遍,他也有些心动了,但他的太太就是死活不依,怕老公时间长了会变心,又说孩子在家没有人照顾,要走可以,你把孩子也一起带走,这样还能走得了吗?
如果深圳用高薪把人才吸引过来,这样反映在产品的成本上自然是升高了,其产生的连锁反映就是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企业的发展前途也就不明朗了。
在人才的应用方面,我认为吸引外来人才只能算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外来人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非常的不稳定,除非是顶尖人才,利用人才还是要以当地人才为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苦练内功,培养当地的人才才是大计中的大计。
3、能吸引到大城市的人才吗?深圳的生活配套设备是不错的(虽然价格昂贵),特别在关内,但是如果你的老家是在郑州、长沙或者成都等省会一级城市,公司没有破产的话,你会选择到深圳打工吗?我想可能性不大。深圳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内地大城市的生活设施也还过得去,虽然有些方面可能和深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家啊,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大城市高校多、顶尖人才多,这是事实,如果吸引不到大城市的人才,吸引人才就大打折扣,我曾问过一位在武汉工作的同志,问他愿不愿意到深圳工作,他回答说:我在武汉不是很好吗?深圳又不熟。本人在深工作多年,还没见过那位原是省会一级城市的职员来深打工的(可能是我见识太少吧)。要吸引人才,只好把目光放在二、三线城市,但那里人才相比大城市少,而且人才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
 
007
4、谁最需要人才?在利用人才方面,人们普遍的观点是企业需要人才,而作为国家中枢神经的政府机关,对人才不是很渴求,其实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政府本身不存在经济效益,他的职能是服务,而企业的效益却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可以为企业生产出好的产品、创立出名牌、管理好工厂,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政府的作用就好像空气,无处不在。当你被雇主欺骗,拿不到工资的时候,劳动部门会为你伸张正义;当你兴高采烈地庆贺自己又签了一个大合同的时候,你可知道,此时此刻法律正为你保驾护航;当你病魔缠身、食不果腹的时候,民政部门会为你慷慨解囊;当你感到自己学艺不精、才疏学浅的时候,学校的大门时刻为你开放。但是当哪一天,你被人拖欠的货款无法收回、你被人欺骗而无处伸冤的时候,当你走在大街上被人抢包或者被人殴打而申诉无门的时候,你肯定会迷惘,你肯定会想:怎么会这样?此时此刻我们的政府又在哪里乘凉?
只有英明的政府,才能产生好的企业,才能有强盛的国力,就像花儿生长在土壤里一样,贫瘠的土壤怎能长出灿烂的花朵。如果政府部门贪污腐败、效率低下,那么企业好也好不到哪去。企业要是管理不善,最终倒霉的是自己,如果政府管理不善,所有的国民都要遭殃。现在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已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可以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发展战略,人才可以告诉你从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些战略而不使这些战略空留在纸上,人才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纰漏并及时弥补,人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人能完成几个人的工作。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单位也有研究生或博士什么的,可工作起来不是和一般人一样吗?我认为,人才的作用就像踢足球一样,球星在踢球时也和普通球员差不多,但在关键时刻他能捕捉到战机、灵光一闪而决定胜负,这就是球星的作用。
 
008
(五)尴尬的举措 一个社会的发展就像人一样,有时也会得个伤风感冒,有时又会头晕眼花,矛盾出现了,我们就要拿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把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但在很多方面,我感到深圳市已经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了,政策就像风,刮过就没有了。我总感到现行政策好像是水库里放出的水,刚出笼时还激流澎湃、波涛汹涌,越往下流,水量就越小,再往下去就干涸断流了。现在市里的政策刚出笼时雷厉风行,到了区里就大打折扣,再到镇里就成了白纸一张,没有丝毫的份量。
深圳有很多顽症好像一直都无药可治,现举几个:
1、乱张贴 十年前刚到深圳的时候,乱张贴就很多,候车亭、人行天桥、邮箱是它们主要“战斗”的地方,现在这种乱张贴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关内生活,它们也想扩大势力范围,关外自然就成了它们的首选之地、成了它们的第二个故乡。这种“牛皮癣”非常讨厌,不仅有很多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也是对公共环境的一个严重破坏。多少年过去了,这些“牛皮癣”仍然我行我素,畅行在大街小巷,我们的政府部门仍然无对症的良药研制出来。
针对乱张贴,城管部门的办法是消极应付,你往上贴,我就往下撕,结果好端端的天桥扶手变得斑驳陆离,惨不忍睹,城管部门好像也根据广告上的地址抓过,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就“断流”了。去年看见一则消息,说深圳某公司发明了一种涂料,涂在墙上后,“牛皮癣”就贴不牢靠,很容易撕掉或被风吹跑,是对付“牛皮癣”的一大法宝。想想这种方法就好像两个人打架,你欺负我,我就把衣服穿多一点,再在头上戴个头盔,这样你打我时我就感觉不到疼了,真是悲壮的办法,也可能是消极应付的一大法宝。
目前深圳城管部门已经建立了“呼死你”系统,听说这东西能一直不停地打你的电话,让你不敢听电话,目前深圳已呼死了上千门电话,希望这种新发明能给乱张贴致命的一击。
 
009
2、难管的治安队伍 深圳的治安力量非常庞大,庞大的让局外人士都不敢相信,派出所有治安员,村里也有治安队,但治安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越变越坏,特别在关外,形势非常严峻。在治安队伍中,管理最为混乱的非村治安队莫属,报纸也经常报道什么治安员打死人、治安员“吃黑”等新闻,令人坐卧不安。村治安队是村委的下属组织,法律上没有赋予他们任何的权力,但村委是“地头蛇”,每个人都要顾及它三份。要说治安队没有任何作用也是不确切的,但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却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如果让派出所把他们全部收编为正规部队,肯定是不现实的,不仅耗费太多,而且这些治安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一般来说村治安队百分之百都是当地人,很多村委都是从照顾当地人就业这个角度才招聘他们的,看看村委的治安队员,有的是老弱病残,有的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有时明明知道某人水平低下、脾气暴躁,但看在都是当地人的份上村委也不敢不用他。有些村委也考虑过用外地人做治安队员的可能性,但一考虑到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治安队员经常出娄子,每出一次问题,上级就要整顿一次,但整顿之后又一切如常了,现在已经不知道整顿多少次了。最近一次整顿好像是在关外某村治安队员把人打死之后,上级马上下了文件,要认真清理治安队伍,具体规定好像是以后治安队员上街巡逻不能穿治安服,只能在手臂上挂个治安员之类的小牌子,纯属换汤不换药。该规定确实执行了几天,但几天以后就没有下文了,现在的治安队员依然是服装依旧、工作依旧。
3、无证经营 关外的无证经营非常多,多年整治均无疾而终。营业执照归工商行政部门管,但这里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好像特别少,不像内地那样随处可见,走在大街上,一年到头几乎都看不到一个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不知是不是受编制的影响而使工作开展不起来的。
在无证经营的各行业中,尤以无证行医最为害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几起事件,不是把人治残废了,就是把人治死了,每当这种事故发生以后,就要来一次大整顿。但近来我发现无证行医好像在成倍的增加,因为随便在大街上走一走,就可以发现很多新开的诊所,在每个工业区旁也几乎都有诊所存在。据了解,目前正规的医院,毛利都非常大,以前也曾去过正规的公立医院看病,就是一个简单的感冒也需要近百元,一般人都不敢到医院看病,去年本人到医院化验过一次乙肝,化验费50元,问一问内地老家的人,他们说在内地化验只要5元。开诊所非常赚钱,在金钱面前,很多人都想捞它一把。但开诊所的审批手续非常复杂,听说我镇只有一家是经过批准成立的诊所,其他全部为黑诊所,但不知消息是否确凿。
在无证经营上,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黑网吧。听说网吧的审批手续很复杂,这也是造成黑网吧泛滥的一大原因。其实在网吧的管理上,我很不赞成现在的管理方式,为什么不把它放开呢?网吧不也是做生意吗,只要是合法经营就应该鼓励,至于网吧有时会搞些违法乱纪的事,那是政府的管理问题,就像开商场有时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一样,不能因为有假冒伪劣产品销售今后就不准开商场了。这里面是不是还存在着文化部门不肯放权的问题呢?我认为,以目前政府部门的能力和管理方式,根本也不可能整治好黑网吧,黑网吧只会越来越多。
 
010
4、令人恐怖的治安 深圳治安差是全国闻名的(在后面有专门叙述),目前的治安环境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深圳的投资环境。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深圳召开外商大会,与会的日本厂商还专门发了调查表格,了解厂商对深圳投资环境的看法,结果大家众口一词地说治安差是他们最大的忧患。也难怪,如果你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还谈什么投资。
在深圳,和治安紧密相连的是出租屋,因为犯罪份子也需要一个栖息之地。为管理好出租屋,深圳市成立了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但他们的职责好像是专门收管理费,只要你交出你的银子也就万事大吉了,当然实际交纳管理费的单位或个人是少之又少,谁也不愿把钱往外拿。近年来深圳市又在派出所内设立了户管员,户管员的职责就是专门管理自己辖区内的出租屋,他们对辖区内的房屋都建立有档案,某某房的业主是谁,里面住的是什么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谱,但犯罪份子频繁得手也说明这种管理只是象征而已,不起什么实质作用。曾经和当地人开玩笑说:深圳治安差就是你们这些当地人搞的,如果你们不租房子给他们,这些犯罪份子自然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深圳呆不了多久就会转移战场的。那些当地人听后都忙不迭地说,这事他们怎么管的了呢?坏人头上又没有写字,来租房子时他们都是一本正经的,根本看不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的初衷也是不想租房子给坏人,哪怕自己损失一些租金,但你不租有人愿意租,想指望业主管理是根本谈不上的,作为一个业主,他们也不想把炸药包放在自己身边。
深圳还有很多顽症,如黑煤气、黑中介、假文凭、私宰、乱搭建等,都是痼疾,久治不愈。
 
011
(六)公务员,你到底有多少斤两?如果把政府机关比做皇冠 那么公务员就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政府机关能否廉洁高效、能否取信于民,关键靠的就是公务员队伍。但是我们的公务员素质到底怎样呢?
我曾参加过市一局委召开的会议,为显示重视,该局局长首先发言,他先说自己刚从北京回来,回来后又找市领导汇报工作,他一再说市领导是多么英明,但他同时又多次重申自己不是拍马屁,他又说经常吃鱼翅、海鲜什么的,对身体不利,粗茶淡饭才有益健康等等,他一个小时的讲话,没有几句牵扯到本次会议的内容。我常想,公务员素质差也是其次,关键是如果领导素质也差那就没治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和市某局委一位同志相处几天,那人是全国著名学府毕业的,论能力、论才智都是一流的,谈起他本局人员的素质,他自揭伤疤地说,他们局没有几个懂业务的,某某局办公室主任是个研究生,而他们局办公室主任是个大老粗,无论说话办事还是为人处世都没有一点让他看中的地方。在区里,曾听某局长和他人说,他们局没有人懂业务知识,办什么事都非常困难,不知道用谁好。也曾参加区政府召开的一个会议,一副区长在会上说,公务员素质差是困扰我区发展的一大因素,不知坐在台下的公务员们此时此刻心中有何感想。某会计主管部门,当别人问他如何处理某业务时,他们说你打电话给某某局,那个局的会计水平不错,自己身为会计主管部门却把责任推给不是会计主管部门的人,想来很滑稽吧。某财政部门开展业务检查,自己不会,就出钱请会计师事务所代劳。某审计部门对我单位进行检查,我和他们攀谈,感觉他们素质不错,业务知识也很好,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个检查组除了组长是审计部门的一个科长外,其他人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由于该局人员业务知识不精,他们被出钱请来帮忙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有钱人使唤没钱人,能人被笨人使唤。
曾经到主管的局委办事,谈起业务知识,他们倒要向我请教,那种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水平怎能让他们来指导下属工作呢?曾到一个政府部门办事,当班的小姐需要将我带的资料输入电脑,可有些字她怎么都打不出来,我知道这些字都是常用字,没办法我就把五笔字型的字根背出来让她打,方才办妥。我想咱们都是中国人,我看见了还没事,那是“家丑”,如果是外商见到这种情境,他会做何感想?他还敢来投资吗?
 
012
1、问题在哪里?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缺少名师指点。深圳刚开放时,政府机关还是空架子一个,于是纷至沓来的外地人填满了所有的空缺,这些外来人员在内地的工作和在深圳的工作都不一样,干老本行的几乎没有,干起工作来往往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做。其实政府部门技术性的工作并不多,很多工作都是一层窗户纸,稍微点一下就破,只要有内行指点一二,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时恰恰缺少名师。没有好的办法,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干,一边摸索,有时摸索的还不错,摸索不出来就劳民伤财。如果你进了一个不需要专业技术的局委,日子可能很好混,如果你进了税务、财政、审计这些需要专业知识的局委,工作肯定很被动。二是深圳刚改革开放时,有才华的人都急不可待地到企业去了,企业赚钱快,机会多,而那时的政府机关工资又低,机制也不灵活,很难吸引到有才华的人。而当政府实行公务员制度以后,这些人都成了名符其实的“开国元勋”,政府也不敢不用他们,要实行公务员制,也必须从他们头上开始,于是通过一次“洗钱”式的象征性考试,他们全部“洗脚上田”,转为公务员了。怜悯变成了包袱,同情成就了无能,现在已经是既成事实,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了。许多内地政府对公务员实行50岁或45岁退休这种“一刀切”的激进做法,深圳总不能30岁就退休吧!如果说公务员素质差,而差就差在第一批考上公务员的人身上。目前深圳的公务员已经实行了全国招考制,我相信通过这种方法选拔出来的公务员素质肯定是很好的,因为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又经过严格的考试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精挑细选,深圳公务员的未来就靠他们了。当然这部分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另外这些新来的人在每个单位都属于“小字辈”,领导岗位已经被那些捷足先登的“开国元勋”们洗劫一空,只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退休后,宝座才能轮到他们头上,因此想快速提高公务员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3
2、也说编制 公务员是受编制限制的,一个单位编制的多少,自己不能做主,要由编制委员会说了算。在镇级单位,我的感觉是编制太少了,比如说财政所,只有五、六个编制,劳动站也差不多,如果只用这么多人来做事,累死都做不完,于是各个镇政府都在事业编制人员方面下功夫,这部分人员他们可以自己说了算,现在各单位的事业编制都远远高于公务员的数量。我认为公务员的编制在镇级政府机关好像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只靠上级的编制肯定是做不了事的。我不知道我们的上级有关部门为什么在镇级公务员编制方面如此小气、吝啬,是想囤积居奇还是另有难言之隐?
以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东莞市实行“小政府、大企业”战略,即政府机构的人员精简的很少,工作的对象主要放在企业方面,里面还举了一个例子:东莞市长安镇,外来人口六、七十万,但长安镇政府机构的编制只有15个人。其实这样的事情说给谁也不会相信的,更骗不了咱这“老江湖”,如果只有15个人,什么工作都干不成,这些名额仅镇领导都给占完了。编制少不能代表他们的工作人员就少,他们可以增加事业编制的人员数量,还可以大规模的聘请打工者,真实的工作人员至少也应该是15个人的40倍以上。
3、公务员,一个不完整的概念 人们常谈论政府公务员素质如何,但这时还有一帮人在树阴下乘凉,这部分人就是事业编制人员。在目前的政府机关,人员的组成大致有两个部分:一是公务员,二是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是各级政府的心肝宝贝,但事业编制人员的广泛存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其实这股力量绝对不可小觑,它往往还盖过了公务员队伍。以我单位以例,二十个人的单位,公务员编制只有6人,而剩下的14人无一不在享受事业编制,这部分人和公务员们一起上班,一起呕心沥血为人民服务,但人们在批评或者褒奖的时候,只说公务员如何,事业编制这部分人就没有人管了。因此如果片面地议论公务员队伍,而对事业编制人员的广泛存在视而不见,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如果政府只抓公务员队伍建设也是不全面的。如果能取消事业编制人员,全部纳入公务员编制说不定是一件好事。
 
014
4、党校文凭,我到底爱不爱你?要说深圳普及率最高的文凭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深圳党校。在内地工作时,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特别钟爱党校文凭,问起原因,无非是易得也。到了深圳我发现深圳党校的文凭在深圳也是非常的抢手,深受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青睐,更有甚者非党校文凭“不娶”,非党校文凭“不嫁”。在外人眼里,深圳人才济济,具体了解一下党政机关,他们大都是本科毕业,有的虽然不是本科,但也快到手了,要问起师从何校时,很多人都会答曰:党校也。要说现在的成人教育,我认为除了成人自考外,其他均属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党校文凭如何能得到手呢?无非一个字:抄。考试前老师已把考试题泄露的差不多了,自己再根据老师的暗示准备好一份材料,用复印机把它缩小,考试时拿出来抄一下就OK了。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一般人都害怕写文章,但不要担心,找一份别人以前写好的毕业论文,改成自己的名字,再给指导老师送五百元喝茶费,剩下的就是等着拿毕业证的大喜日子了。正是因为它的虚假,现在深圳很多企业如银行系统都不承认党校文凭,虽然他们系统的人也很钟情于党校文凭,但也只能望校兴叹。为提高公务员素质,深圳市也想过一些办法,但我总感觉收效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比如前几年市组织部规定副镇长级领导必须参加市委党校举行的电脑培训,但领导都很忙,哪有时间学习呢?学习没有时间,考试怎么对付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车到山前必有路,考试前镇委组织部就在镇府里面找“枪手”,替领导做一份答卷就可以了,本人就曾几次受政府安排替镇领导到深圳人才大市场(好像在五楼)考过几次这样的试,准考证根本就没人检查。能被政府“钦点”、受领导重用是我的福份。深圳的公务员隔三岔五就要进行考试(好在本人是打工者,是无缘这样的高层聚会),但令人遗憾的是每次考试前,考题都被提前“泄露”出来了,不会做没事,找有水平的人先给做好,到考试时拿出来抄下就行了,本人虽没有资格参加这种考试,但多次受组织重托帮单位内部的公务员做过这类的考试题,自己虽然感到气愤,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命令不服从也是不行的。
现在深圳党校文凭很多人都感到不够劲,嫌其“度数”太低,其充其量也无非大专、本科而已,目前深圳很多领导干部和一些办事员都已经是博士了,他们读的好像是广东社科院的什么在职博士,这种博士,听说是专门照顾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想想国家考虑的也真周全,这种学位你只要交了钱就没有毕不了业的,假的比党校文凭还厉害。本人有一次受友人所托,还专门帮一个人考过一次试,准考证没有人检查,考试就是抄书,而且是大明大摆的抄,只要你会抄书也就万事大吉了。由于这些所谓的博士名不正言不顺,即使已经拿到博士证书的那些人,他们自己也自知“理亏”,不敢伸张,因此外人很难知道。
 
015
5、政企鸿沟,何时不再分明?如果有两个工作让你选择,一个是政府机关,一个是企业,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在国人心目中,政府机关是永远的世外桃源,是一个可享清福、受人尊重的好地方,那里工作稳定、正规,什么双休日、休假一个不少,工作轻松自在,福利待遇也不错,又有一定的权势,说不定还能搞些“灰色”收入。年青人只要在政府机关工作,找女朋友也可以精挑细选,有个好女朋友,又可以泽被后世。如在企业工作,就算是国营企业,给人的印象是不稳定,就算现在效益好,说不定几年后就消失了,那时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在企业工作没有权,压力大,工作又不正规,花钱更是不方便,日常接触的人档次都比较低,要是到“三资”或私营企业上班,那更是“人间地狱”,是打死也不能去的鬼地方。
由于政府部门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许许多多英雄豪杰无不把进政府机关作为今生矢志不渝的一大追求,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挤到政府机关这条独木桥上来,但政府机关能容纳的人数毕竟有限,那么当不成公务员就搞个事业编制,要是都不行,进企业是最后的选择。
我的一位熟人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正好碰上深圳市招考公务员,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考上,他的父母也是全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政府机关上班。好在现在全国各地都实行了公务员招考制,他们一家人一直盯住这类消息不放,要是某个地方开始招考,不论路途遥远,是华东五市还是珠三角,他都要义无反顾的让自己的孩子去搏一搏,但结果都是铩羽而归,好在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听说去年他的孩子考上了珠三角某地公务员,一家人皆大欢喜,总算了却了一大夙愿。
其实政府需要人才,企业也需要人才。在国外,有才华的人都愿意到企业工作,在企业工作机会多,晋升机会大,只有在企业才能拿到高薪,更能体现人的能力和价值,很多政府的高官以前都是在企业工作,后来才到政府部门就职的。在国外,政府机关是个受气的部门,议会整天盯着它,找它的茬;报纸杂志更是挖空心思地想从它里面搞些绯闻、内幕出来,幻想着一鸣惊人;老百姓也不放过它,他们也随时随地向政府发难。在政府机关工作,工资待遇是固定的,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灰色”收入可拿,什么事都是按部就班,缺少朝气和活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政、企差距的鸿沟将呈逐渐扩大之势,因为破产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吸引力非常低,出路在哪里?只有往政府机关挤,那里是铁饭碗,旱涝保丰收。政、企工作差距大,是一种畸形现象。如果那一天政府工作职位不再你争我抢了,则国富民强的时候到了。
 
016
6、等你等的我心痛 C君是我的一位朋友,在深圳拼搏多年,近来终于在深圳置了一个产业,买了一个香港人的二手房,但在办手续时他开了一次眼界。事情是这样的,买二手房要过户,过户必须到区国土局办理相关手续。一日他和房东夫妻一起到国土局办事,房东夫妻是香港人,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日常行动不是很方便。由于该物业办理了银行抵押贷款,如果要出售,第一步要还清贷款,再到国土局办理注销抵押货款手续,然后才能办理正常的过户手续。好不容易办妥了还贷手续,于是他们就一起到国土局办理注销抵押贷款手续。填写好表格,再把表格交到经办人员手中,经办人员收起所有的资料后告诉他们,要在五个工作日以后再过来拿注销手续,C君感到没有什么,五个工作日就五个工作日,反正现在办事就是繁琐,但和他同行的香港夫妻马上发起火来,说什么一个小小的注销手续就需要五个工作日,我的资料一个不少,现在不就能马上办好吗?但国土局的人也不依不饶,说这是他们的工作制度,他没有办法。五个工作日过去了,终于拿到了注销手续,可以办理过户了,他和香港老夫妻把过户资料一个接一个办好后,又交到了国土局工作人员的手中,对方又告诉他们,要二十天以后来拿房产证。这一次C君感到等待的时间也太长了,同行的香港老夫妻马上又发起火来,说这是什么世道,需要等这么久吗?
在目前的中国大陆,政府为了防止各部门办事拖拉,大都要求每个部门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制定一个具体的办事程序,再制定出具体的办事时间,让办事的人心中有数,这种“旧貌变新颜”式的变化已经让像我这样的基层老百姓三呼万岁,但是这种办事程序却让外来的香港人看不顺眼,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马上就可以办好的事还要等到若干天以后,这办事效率也太低了吧。
 
017
想来也有道理,为什么不能马上办理呢?就算需要领导审批,领导也可以马上审批吗?但根据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得知,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现在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多,领导也多,要办成一件事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和领导签字,要不然要这么多领导干什么呢?即使是屁大的小事,也需要经过领导的层层审批,每个领导都不能怠慢。首先说办事员,他把资料收上来后,自己先审阅,然后写个“情况属实,请**科长审批”之类的话,交给副科长,副科长审批后再转给科长,科长审批后再转交副局长,如果有三个副局长就要三个都签字(行话叫“尊重领导”),副局长审批后再转局长审批,局长审批后还要书记过目,这样转来转去,原本简单的事一下子变得复杂了,想立即办好是根本不可能的。上面说的只是审批的流程问题,现在的政府部门会议多,应酬也多,很多领导难得在办公室坐一会儿,要想在第一时间找到各位领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时是跑了多趟才能见领导一次,因此审批时间长就可想而知了。
据我所知,目前办理各种证件,好像只有税务登记证、财政登记证这两种证件可以即办即取(以前这两种证件也需要等好几天时间),其他的证件都要等好多天,这种办事习惯已经成了一条“国际惯例”,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要想即办即取,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是痴人说梦。
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是中央政府一直倡导的事,但真正做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和精简领导联系在一起,如果每个菩萨都烧一炷香,效率从何而来?
目前我国的火车已经提速好几次了,我们的政府审批手续是否也应该提一下速呢?
 
018
7、运动型工作 去年深圳市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梳理”行动,刚一听到这一带有女人味的新鲜名词时感到不知何意,最后才打听出来,其实就是拆除违章建筑。为配合市政府这一中心工作,各区、镇都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抛开其它的工作暂且不管,重点将违章建筑“梳理”干净。深圳市各大报纸也开始大幅度的报道,什么领导重视,日拆违章建筑多少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等,硕果累累,可以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一片大好。
透过这丰硕的成绩单,我总感觉现在我们的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方式有些不对头,比如违章建筑,如果把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建好,确非一日之功,这中间为什么我们的有关部门没有看到呢?或者是看到了为什么不制止呢?非要等到上级的统一部署才痛下杀手。如果在违章建筑刚开始兴建之时就勒令他们停工,别人的损失也不会很大,等到别人把这些违章建筑建好,已是绿树成荫、生意兴隆或者在里面生活多时的时候,你再来拆除它,违建者的损失肯定非常大,抵触情绪必然很强。曾见过一位医生,她说人流手术是非常痛苦并且伤身体的,每逢有人要动这样的手术时,她都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事前为什么不戴个安全套什么的,搞到今天这个地步又是何苦呢?联想到“梳理”行动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政府部门为什么事前不管一管呢?如果说偷税漏税还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而违章建筑却是公开的,它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一月两月就能建好的,而这些就在自己眼皮下面发生的事情却无人理会,是不是有关部门的失职行为呢?在我们讴歌“梳理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以前的工作干的太差呢?
 
019
本人作为政府的一名雇员,有幸亲自参加了深圳市这一规模浩大的“造城”运动,“梳理”行动每到一处,可以说是哀鸿遍野,现场惨不忍睹。许多养猪场的围墙在推土机一声怒吼之后土崩瓦解,成群的猪从猪圈里夺命而出,猪场的主人拼命地想把猪圈在一个地方,但仍他如何努力,猪儿就是不听话;各个猪场的老板为使自己的猪不被别人冒领,聪明的立即在猪身上打个符号,没有写或者没来的及打上符号的猪就成了“野猪”,每个猪场的老板都抢着要;小孩子被突然而至的大群执法人员和现场的混乱局面惊吓的目瞪口呆,有的嚎啕大哭;刚从外面玩耍回来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熟悉的家不见了,前面是一堆残砖断瓦,木然地站在那儿发呆;菜场种植户简陋的窝棚被挖掘机连根拨起,锅碗瓢盆在阳光下叮当作响;有的妇女为了避免自己的家被拆,坐在自己的家门口不动,有的甚至破口大骂,但面对政府工作人员,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经过“梳理”后的地方,木头、砖块、塑胶、玻璃、纸片到处都是,风一吹更是乱成一团,场面比“梳理”前还要难看很多。事后,我的很多同事都说“梳理”行动太残忍了,他们看不下去,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上面有压力,镇里达不了标就不能收兵,又有什么办法呢?
从“梳理行动”可以看出当今政府最喜欢运动型工作,也就是说平时不管不问,问题积攒多了,就来一次集中整治,像“文革”时期搞运动一样。派出所喜欢搞“严打”,每逢“严打”,公安部门才抖擞精神,大案要案得以迅速侦破;计生部门喜欢搞计生高潮,每逢高潮来临,全镇各单位才互相配合,抓住许多违反计生政策的人;工商部门喜欢搞打击无证经营的集中活动,每次集中活动号角吹响,他们才开始查无证经营,关停一些非法门店;财税部门喜欢搞财税大检查,每逢大检查来临,各地财税人员才开始奔赴各个公司,清缴税款,处罚违纪者;现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搞得草木皆兵,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清查劣质奶粉。
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每每都会提出常抓不懈,工商部门在每年3.15来临之时都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天天都是3.15,但这是说的容易做的难,谁不愿意在办公室里聊天、看报纸、打游戏呢?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上级没有安排,自己是万万不会自讨苦吃的。
前几天走在街上,看见有人正在安装一个巨大的立体式灯箱广告牌,这种广告牌在“梳理”行动中被统统拆了下来。我问老板:你不怕政府又来拆你的广告牌?老板胸有成竹地说:不会的,“梳理”行动前两天结束了。是啊,行动结束了,就再也没有人管这闲事了DD这就是政府的工作方式,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把握的分毫不差。由此我又联想到那些被拆掉的窝棚、猪场,他们的主人说不定也知道“梳理”行动已经结束,有可能又在大兴土木,因为经此一劫,政府至少三两年是不会再来找他们的麻烦。
 
020
(七)政府员工综合症 在政府机关工作时间久了,很多人会不自然地染上许多不良习惯,本人暂且将其称为“政府员工综合症”,其病症大致有以下几种:
1、“懒”症 政府机关是个养尊处优的好地方,即使再勤奋、再刻苦的人一旦在政府机关工作久了,也会不自然地懒惰起来,当然有些懒惰人士也是有其难言之隐的,比如说单位工作人员太多,你就是想做工作却苦于无事可干,慢慢的也会“蜕化”,变的懒惰起来,而人一旦变得懒惰以后,再让他勤奋起来就千难万难了,就像国人的俗言“由贫入富易,由富变贫难”一样。工作中懒的表现很多,如有的人迟到早退,有的人办事拖拉工作肤浅,有的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人一看书、一碰电脑头就晕,有的人遇到难事马上就推到一边等。很多在企业工作的人到政府机关上班后,都感到不适应,因为政府的办事效率很低,很多事情都是磨磨蹭蹭、久拖不决,审批环节众多,而企业的时间就是金钱,做什么事都要速战速决,容不得丝毫马虎。
2、“贪”症 政府机关一直和腐败紧密相连,可以说是腐败的“重灾区”,当然企业也有,但毕竟不如政府机关多。一些人在金钱面前开始腐败起来,还有一些没有资格腐败的人对腐败的伎俩也是耳濡目染,谙熟此道。这些还未腐败的人士条件一旦成熟,他们也会迅速地破壳而出,走向腐败的深渊。在腐败方面,贪官污吏们自然不必说了,他们个个都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没有实权者往往也会在心里想,搞不到钱,就搞些实物,如果连实物也搞不到,那就吃他几顿,或者让他人请卡拉OK,甚至找个小姐什么的。总之,相比在企业工作,贪欲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上最为强烈和明显。
 
021
3、“狂”症 在目前的中国,政府机关是高高在上的一个实权部门,地位无人能撼,因此政府机关的许多工作人员得益于天时地利人活,更是如鱼得水,可以毫无顾及地放纵自己。在对待工作对象方面,他们轻者轻描淡写,无动于衷,重者飞扬跋扈、口沫横飞,骄傲自大的心理看的非常清楚。如果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三个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可以看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说话声音洪量,态度生硬,牛气冲天,不留余地,而企业员工和普通老百姓都是一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媚态,不仅工作场合如此,就是在八小时之外也可常见这一“景观”。目前人们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态度颇有微词,其中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狂妄自大是主要成因。
4、“麻木”症 患“麻木”症的人在敏感部门特别多,如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经常牵扯到杀人掠货、抢劫强奸、冤假错案、贪污腐败等,面对不平之事,他们开始时可能还义愤填膺,想利用自己的职权来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但时间一久,由于看的多了,加之自己的能力也不足以为他们鸣不平、讨公道,于是就变得麻木起来,而他们一旦麻木之后,再对受害者的眼泪、倍受摧残的群众和贪官污吏的罪恶行径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了,再不平等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曾听一公安干警说,他现在对于杀人抢东西之类的案件都懒的听,因为他认为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也是于事无补,干脆不管不问更好。
5、“好高骛远”症 曾听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有本事的当老板,没本事的摆小摊,不三不四的在上班”。相信每个上班族听了这话都不高兴,自己怎么突然变成了不三不四的人了,但细想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上班一族更是如此。看看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大都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的本事没能发挥出来,再加之日常接触的老板或者有钱人多,看到别人赚钱容易,自己不知不觉就会自我意识膨胀,变得野心勃勃,有一种想干大事业的欲望和冲动,但由于他们在政府机关工作一久,都患上了严重的“懒”症,再加之自己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因此决定了他们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永远地储存在他们的脑海里。
曾和一家私营企业老板闲聊过“政府员工综合症”,他也是颇多感慨,深表赞同。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位老板经常与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对于政府机关的“病症”,他自然耳熟能详。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他大坏心情,并愤慨地告诉我:别看那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个个好像都很了不得似的,如果那一天他们失业,到我公司应聘的话,我宁愿要一个农村来的打工妹也不要他们,因为他们身上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022
(八)也谈深圳文化 深圳以前是一穷二白,文化的积累是根本谈不上的,近年来深圳建成了全国闻名的书城,高高的大楼吸引了一大批节假日没有去处的外来人员,也成了深圳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圳是商业城市,来深圳的人都很浮躁,一般就知道急功近利,人们重视的是金钱,有捞一把就回家想法的人很多,有长远打算的人并不多见。日常接触一些外来人员,他们有些想参加大专或本科函授,但得知学那东西需要两、三年时,大都立即打了退堂鼓,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里呆两、三年。
文化这东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香港繁荣了这么多年,还有人说她是文化沙漠,更何况深圳乎?在深圳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一位文学大儒、艺术名流之类的人物。十年前深圳请来了许多全国知名作家,希望他们能写几篇以深圳为题材的小说、散文什么的,但多少年过去了,还没有看到一篇面市,不知道他们写出来没有还是这事早已被他们遗忘?和专业文人无动于衷相比,近年来深圳却涌现出了一批“不速之客”,他们虽然没有受市政府之邀,却在私下里写了一些关于深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点就是披露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文章和市政府的原意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是一个灰色幽默。
请人写文章,说明他们本身不懂文化,大凡文章都是文人墨客心血的结晶,都是有感而发。就比如写小说,世界有名的文学家,有几个不是过着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憎恨现实,幻想自己心灵深处真挚的情感,又有那篇名著不是以针砭时弊、鞭挞丑恶现象而名垂青史的呢?
深圳没有文化,这是她的一大缺憾,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特别是文化这东西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深圳要发挥自己的特色,盲目攀比、争强好胜到头来会一无所有。
 
023
(九)强弩之末 深圳经过多年的大红大紫之后,现在已经日趋平静了,吸引的外商也没有那么多了,大一点的企业也想着搬家,有的虽然还在,听说已经是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深圳似乎有一种“小池养不住大鱼”之势,加之内地也在不断跟进,互拆墙角之风搞的每个地方政府都心神不宁。深圳,这个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已经从一花独放发展到现在的百花争艳,失去了她昔日独有的风采。
如果说深圳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也许会令很多人为之不悦,中国人很忌讳这个词,但根据我的判断它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且就近在咫尺。要说深圳是强弩之末,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市、区统计部门的数字咱看不到,也看不懂,但日常生活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我感觉得到,那就是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了。关内多年前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在关外镇、村可供开发的土地也是非常少。深圳发展靠的是土地,用土地建厂房,然后再往外出租,如果没有土地建厂房,也就没有新厂房供出租,外商也就不会来投资。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这几年增势也明显疲软,有许多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已经面临枯竭的境地。
没名气的人拼命地幻想着出人头地,甚至为能出人头地而不择手段,有名气的人往往又会感到“高处不胜寒”,容易成为别人攻击和“盯梢”的靶子,想过以前的平民生活。在混沌中出生、在混乱中发展的深圳在国人眼中就是暴发户,而暴发户就容易和根基不牢、档次不高联系在一起。常听内地来深的人说:深圳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她不是靠近香港,依她们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以及她们的智慧和能力肯定比内地还要穷。但比喻终归是比喻,深圳靠近香港这是“不可抗力”,是不能眼红的,就像咱们常埋怨自己为何没有出身在富人家庭一样。近年来深圳也感到盛名之下,有很多事反而变得复杂,首先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方面,深圳已经长大成人,国家不可能再在政策方面给深圳“开小灶”,以前已有的优惠政策要么变得不再优惠,要么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不再成为深圳的“独门秘笈”。为能再续辉煌,深圳市开始了“二次创业”,计划把深圳建设成国际金融大都市,后来又说把深圳建成中国的硅谷,在产业政策方面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这种努力好像都只是造个概念而已,真正变成现实还是非常的遥不可及甚至根本不可能,就连经过千辛万苦争取过来的创业板,结果却是一个烫水的山芋,空留遗憾。深圳类似这种造概念的还有很多:深圳市公安局几年前为减少交通肇事,特地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加装防雾灯,修车铺的生意因为这一纸通令而生意兴隆。一般的车不说,就像奔驰、宝马这样的名车也要在其车屁股上加装一个大大的防雾灯,看起来非常的不雅观。这个政策可以说是短命政策,没执行多久就销声匿迹了;几年前深圳市财政局开始了“零基预算”,也就是说制定下一年的预算不用参照上一年的实际数字,听起来很新鲜,不参照以前的数字,那以后预算的根据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以前的数字不可靠或者是一塌糊涂?现在深圳市又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绿标”运动,根据市政府规定,凡在深圳市登记的各类机动车必须贴上一个环保局印制的符合环境卫生的标签,没有这种标签的车在某些地方被禁止入内,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净化深圳的空气质量。我认为“绿标”是纯粹的形式主义,如果这种方法真能收到实效的话,我愿意跳楼。
 
024
近年来深圳市在自己的定位方面大伤脑筋,如果从打开国门、吸引外资这方面看,深圳市的试点作用是非常成功的,但在功成名就、罩在她身上的光环不在的时候,下一步该怎么走确实是一个问题。固守基业或者“退居二线”吧,会被人说成是不求上进、固步自封;有所突破吧,但突破点在哪呢?国人常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说这话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直被人盯住不放也不是一件好事。寻寻觅觅,终于发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有一个城市和深圳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苏州。苏州前有上海,上海可谓老大哥,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龙头”,地位无人能撼,其后有杭州,实力也不容小觑,苏州夹在中间真可谓两头受气。而纵观深圳,其也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往前看,一河之隔的香港地位高不可攀、不敢望其颈背,而身后又有广州,广州是省政府的所在地,深圳再厉害也不能“功高盖主”吧!于是深圳、苏州这对新形势下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被深圳人为地联系到了一起。
大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转折点,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人过了三十,体力、脑力就开始走下坡路,再让他恢复以前的威风已不大可能。对于深圳,她已经走过了巅峰期,现在可以说是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我们的领导也大可不必为此难堪或尴尬,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尽力守住这个基业,能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当然是好的,就是GDP、企业数量、财政收入上不去,能创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使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