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7-11-29
- 帖子
- 365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电白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
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8年01月07日
近年来,电白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全县农村建设呈现出和谐共进的喜人态势。这一批新的农村发展模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电白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石发展模式。水石发展模式是发展"双强"党员和"选配"双强村支书的显著成果。1999年水石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列为省级贫困村。退伍军人官锦初当选村支书后,该村支部班子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组织输出富余劳力,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在治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富"小家"到富"大家"的成功跨越。2006年该村人均收入提升到5086元。目前,全县已发展"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168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10%。培养选配"双强"村支书157人,占村支书总数54%。这些"双强"村支书在实践中发挥了强势效应,带强了班子,带动了队伍,并发挥了善于生财、聚财、理财的特点,带头捐资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红花坡民主法治模式。旦场镇红花坡村在构建"平安和谐红花坡"中,成立了治保会、治安联防队、义务护村队、禁毒会、禁赌小组、扫毒队等治安防范机构,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网络,有力地维护了该村的社会治安。该村连续28年没有涉毒事件、没有刑事案件、没有群众越级上×。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单位。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电白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如电白县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带动农户养猪种菜2500户(其中贫困户1200户)。该公司拳头产品生猪与水东芥菜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国家检测连续达标产品。
尚塘养龟专业村模式。近年来,电白县沙琅镇尚塘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龟业,发动本村和附近的养龟户,组成龟鳖业协会,大力宣传发展养龟业优势和传授养殖技术,并通过"一帮一、一帮十"的形式帮扶群众养龟,使当地的龟鳖业从零星散户养殖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尚塘村的示范带动下,沙琅镇和附近镇也大力发展养龟业,目前仅沙琅镇的养龟户就有380多户,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龙尾劳动力转移模式。旦场镇龙尾村是旦场镇南部临海的一条贫困村庄,人均耕地仅0.2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轻一辈村民大胆外出闯荡,如村民刘晓光从建筑工干起,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数千万元的房地产商,并带领70多位村民外出搞建筑,每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该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成立了村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全村劳动力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引导村民报读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和参加镇、县开办的职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13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80%以上。去年该村人均收入8000多元,先后被评为县最佳文明村、市文明村。
港口新村建设模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博贺镇港口村邀请了中山大学的教授和县城市规划局、县环保局的技术员进行勘测,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港口新村。该村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使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茂名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示范村。
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c...9.114&port=5757
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8年01月07日
近年来,电白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全县农村建设呈现出和谐共进的喜人态势。这一批新的农村发展模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电白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石发展模式。水石发展模式是发展"双强"党员和"选配"双强村支书的显著成果。1999年水石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列为省级贫困村。退伍军人官锦初当选村支书后,该村支部班子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组织输出富余劳力,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在治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富"小家"到富"大家"的成功跨越。2006年该村人均收入提升到5086元。目前,全县已发展"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168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10%。培养选配"双强"村支书157人,占村支书总数54%。这些"双强"村支书在实践中发挥了强势效应,带强了班子,带动了队伍,并发挥了善于生财、聚财、理财的特点,带头捐资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红花坡民主法治模式。旦场镇红花坡村在构建"平安和谐红花坡"中,成立了治保会、治安联防队、义务护村队、禁毒会、禁赌小组、扫毒队等治安防范机构,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网络,有力地维护了该村的社会治安。该村连续28年没有涉毒事件、没有刑事案件、没有群众越级上×。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单位。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电白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如电白县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带动农户养猪种菜2500户(其中贫困户1200户)。该公司拳头产品生猪与水东芥菜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国家检测连续达标产品。
尚塘养龟专业村模式。近年来,电白县沙琅镇尚塘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龟业,发动本村和附近的养龟户,组成龟鳖业协会,大力宣传发展养龟业优势和传授养殖技术,并通过"一帮一、一帮十"的形式帮扶群众养龟,使当地的龟鳖业从零星散户养殖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尚塘村的示范带动下,沙琅镇和附近镇也大力发展养龟业,目前仅沙琅镇的养龟户就有380多户,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龙尾劳动力转移模式。旦场镇龙尾村是旦场镇南部临海的一条贫困村庄,人均耕地仅0.2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轻一辈村民大胆外出闯荡,如村民刘晓光从建筑工干起,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数千万元的房地产商,并带领70多位村民外出搞建筑,每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该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成立了村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全村劳动力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引导村民报读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和参加镇、县开办的职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13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80%以上。去年该村人均收入8000多元,先后被评为县最佳文明村、市文明村。
港口新村建设模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博贺镇港口村邀请了中山大学的教授和县城市规划局、县环保局的技术员进行勘测,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港口新村。该村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使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茂名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示范村。
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c...9.114&port=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