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7-11-29
- 帖子
- 365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电白红花坡村长期以来无犯罪无上×无吸毒……
和谐调解创造“八无”奇迹
“已经50来年啦,这里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爱互让,和和谐谐;也由于和谐就平平安安,‘和谐’二字值千金啊!”这是日前笔者到电白县旦场镇红花坡村委会采访,听到村民们的肺腑之言。因为当地的新老人大代表乐任“编外人民调解员”,所以红花坡村50年来一直保持平安和谐,是远近闻名的无农村上×、无邻舍之间纠纷、无人与人之间争吵斗殴、更无强势欺弱势、无宗族械斗、无吸毒人员、无人被劳教、无人被关押判刑坐牢的“八无村”。该村曾荣获国家司法部授予的“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五十年前始建调解网络
电白县旦场镇红花坡村委会由12个村民小组构成,有358户2046人。虽然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稍为调解不善,随时都有争斗到公、检、法那里去的可能。面对如此重大责任,村上只有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顾及得方方面面,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建立的村党支部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请出“诸葛亮”,这个“诸葛亮”就是驻村的各级人大代表。因此,该村以所在地的人大代表为“编外人民调解员”,协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红花坡村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胜任“编外人民调解员”活动,组织居住在本村委会范围内的1名县人大代表、2名镇人大代表和14名历届老人大代表,配合村委会的调解委员分工包片负责12个村民小组。同时,村党支部还把现有的村干部,党、团员,妇女代表,复退军人都组织起来,分头加入到各人大代表的责任区去,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
有矛盾找人大代表
所在当地新老人大代表都肩负起红花坡村“编外人民调解员”职责后,凡遇大大小小的争议、纠纷都用“调解”二字依理依法和谐解决好,促进了村民的团结和气。所以,村民们凡遇事就首先找上人大代表。红花坡村因地处沿海,有一大片滩涂可开垦养殖,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早在1976年就筑起拱海潮长堤,到八十年代全部开挖成养殖鱼塘,到1998年改造成养殖虾塘,总面积360亩,其中有256亩属村委会的公地,有104亩属12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开始就是村委会作主一手发包,总包金是6000元,每年给3000元归12个村民小组均分。对此,各村都有反映不公平的意见,说村委会这样做表面上是让利给村民,实际上占了村民的“大便宜”,侵占了村民的权益,必须通过组织大型上×,讨回公道。17名新老人大代表把12个村民小组的反映意见带到村委会,村委会根据新老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土地管理法》研究作出一个草案,把虾塘面积的权属、村委会与12个村民小组村民的比分收益和公开发包的方案都向各村民会议公布,经村民会议通过然后生效。这样,各村民所有虾塘面积的权属明确了,管理方法明确了,收益通过公开发包,总包金已由原来仅6000元增加到8万元,12个村民小组村民每年共纯收益4万元;村委会年得收益的4万元要担负开支修渠补缺、修道路、虾塘遇自然风水灾抢险及各项公益事业的支出……这样,一个准备到上级上×要大吵大闹的事件,就在村上通过和谐调解解决了,从此原要大吵大闹的虾塘也就成了和谐的虾塘。
四邻人们说:所在红花坡村的新老人大代表胜任“编外人民调解员”真有威力,因为拥有众多“千里眼”、“顺风耳”,人大代表不但立即知道而且立即赶到现场,抢在萌芽状态解决矛盾纠纷。南面村38户400人口,需要建一条600多米长的水泥硬底化村道,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可是要涉及到20户人家的利益,阻力很大。这时,所在村的17名新老人大代表都来了,还有其他的一些群众代表也都来了,分头深入到各家户做和谐教育工作,”统一思想后,决定对受损失户一律付资补偿。新老人大代表在南面村的这一和谐调解成功举措,又感召着10多位民营企业家伸出和谐手来资助和谐工程,捐资总金额是70多万元。目前,投资已全部到位,兴建“和谐路”工程已正在紧张施工中。
红花坡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新老人大代表的和谐调解作用,使之调解威力年年月月威,“调解”二字越来越有效果,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村一年比一年平安,一年比一年和谐。
伍时芳《茂名日报・B版》(2007-12-25 第一版)
http://www.maomingdaily.com.cn/mmrb/b/b1/200712250031.asp
和谐调解创造“八无”奇迹
“已经50来年啦,这里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爱互让,和和谐谐;也由于和谐就平平安安,‘和谐’二字值千金啊!”这是日前笔者到电白县旦场镇红花坡村委会采访,听到村民们的肺腑之言。因为当地的新老人大代表乐任“编外人民调解员”,所以红花坡村50年来一直保持平安和谐,是远近闻名的无农村上×、无邻舍之间纠纷、无人与人之间争吵斗殴、更无强势欺弱势、无宗族械斗、无吸毒人员、无人被劳教、无人被关押判刑坐牢的“八无村”。该村曾荣获国家司法部授予的“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五十年前始建调解网络
电白县旦场镇红花坡村委会由12个村民小组构成,有358户2046人。虽然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稍为调解不善,随时都有争斗到公、检、法那里去的可能。面对如此重大责任,村上只有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顾及得方方面面,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建立的村党支部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请出“诸葛亮”,这个“诸葛亮”就是驻村的各级人大代表。因此,该村以所在地的人大代表为“编外人民调解员”,协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红花坡村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胜任“编外人民调解员”活动,组织居住在本村委会范围内的1名县人大代表、2名镇人大代表和14名历届老人大代表,配合村委会的调解委员分工包片负责12个村民小组。同时,村党支部还把现有的村干部,党、团员,妇女代表,复退军人都组织起来,分头加入到各人大代表的责任区去,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
有矛盾找人大代表
所在当地新老人大代表都肩负起红花坡村“编外人民调解员”职责后,凡遇大大小小的争议、纠纷都用“调解”二字依理依法和谐解决好,促进了村民的团结和气。所以,村民们凡遇事就首先找上人大代表。红花坡村因地处沿海,有一大片滩涂可开垦养殖,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早在1976年就筑起拱海潮长堤,到八十年代全部开挖成养殖鱼塘,到1998年改造成养殖虾塘,总面积360亩,其中有256亩属村委会的公地,有104亩属12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开始就是村委会作主一手发包,总包金是6000元,每年给3000元归12个村民小组均分。对此,各村都有反映不公平的意见,说村委会这样做表面上是让利给村民,实际上占了村民的“大便宜”,侵占了村民的权益,必须通过组织大型上×,讨回公道。17名新老人大代表把12个村民小组的反映意见带到村委会,村委会根据新老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土地管理法》研究作出一个草案,把虾塘面积的权属、村委会与12个村民小组村民的比分收益和公开发包的方案都向各村民会议公布,经村民会议通过然后生效。这样,各村民所有虾塘面积的权属明确了,管理方法明确了,收益通过公开发包,总包金已由原来仅6000元增加到8万元,12个村民小组村民每年共纯收益4万元;村委会年得收益的4万元要担负开支修渠补缺、修道路、虾塘遇自然风水灾抢险及各项公益事业的支出……这样,一个准备到上级上×要大吵大闹的事件,就在村上通过和谐调解解决了,从此原要大吵大闹的虾塘也就成了和谐的虾塘。
四邻人们说:所在红花坡村的新老人大代表胜任“编外人民调解员”真有威力,因为拥有众多“千里眼”、“顺风耳”,人大代表不但立即知道而且立即赶到现场,抢在萌芽状态解决矛盾纠纷。南面村38户400人口,需要建一条600多米长的水泥硬底化村道,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可是要涉及到20户人家的利益,阻力很大。这时,所在村的17名新老人大代表都来了,还有其他的一些群众代表也都来了,分头深入到各家户做和谐教育工作,”统一思想后,决定对受损失户一律付资补偿。新老人大代表在南面村的这一和谐调解成功举措,又感召着10多位民营企业家伸出和谐手来资助和谐工程,捐资总金额是70多万元。目前,投资已全部到位,兴建“和谐路”工程已正在紧张施工中。
红花坡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新老人大代表的和谐调解作用,使之调解威力年年月月威,“调解”二字越来越有效果,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村一年比一年平安,一年比一年和谐。
伍时芳《茂名日报・B版》(2007-12-25 第一版)
http://www.maomingdaily.com.cn/mmrb/b/b1/20071225003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