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Q2006
研究生
- 注册
- 2006-07-05
- 帖子
- 1,198
- 反馈评分
- 1
- 点数
- 61
卫生部本月发布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薯片可乐雪糕被列为“限制级”
文/本报记者 黄明霞 黎斯 实习生 陈小柱 杨洁莹 图/本报记者 黄信涛
一包薯片不到15分钟就能吃完,接着又是一包饼干加一杯冰可乐……这种孩子们常见的“想吃就吃”的零食,以后将实行“分级”。卫生部于本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零食被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等级,对改善孩子“零食不离手”或“零食当饭吃”等不良习惯具有深远意义。
现状
逾六成孩子每天吃零食
昨天上午11:40分,天上下起了细雨,凉风阵阵,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们买零食的高涨热情。记者在市区某学校门口看到,学校周边的小摊档和小卖部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炸肉丸、炸鸡翅、煎香肠、珍珠奶茶、水果炒冰……摊档老板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一边在这些看似诱人的小食中不断“摸索”,令人大倒胃口。
离小摊档不远的小卖部,生意也十分红火。记者发现,怪味蚕豆、薯片、虾条、巧克力和可乐等都大受学生欢迎,尤其是一种“迷你”包装的虾条十分畅销。但记者观察发现,该虾条包装质量十分低劣,竟无任何厂家地址和生产日期。记者向店主询问虾条价格,该店主漫不经心地说:“一毛钱。”记者有些吃惊地问:“一毛钱的虾条能吃吗?”该店主有些不悦地说:“怎么不能吃!不知有多少学生来买,这些都是今天刚进的货!”正说着,又有几个学生来买虾条,然后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将虾条一股脑地倒进嘴里……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0%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不少孩子对零食的选择是受到广告或周围孩子的影响,有些孩子甚至养成“零食当饭吃”的不良习惯。而不当食用零食导致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营养不良或损伤胃口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记者调查
“限制食用”零食受追捧
昨晚,记者在市各大商场调查发现,从零食摆放和品种来看,越是被《指南》列为“限制食用”的零食,摆放的位置越是醒目,数量也越多。记者在市一大商场的零食销售区看到,各种品牌的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整整占据了三四层货架!据记者观察,一个小时内就有二三十人前来选购,有些人一次还选购好几包。其中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开心地从货架上拿了一包“上好佳”薯片,但母亲不给买,小女孩竟哭闹着不肯离去,最后那位母亲只好无可奈何地将“上好佳”薯片扔进了购物车。该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口感香脆,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十分受儿童和青少年欢迎,一些品牌较好的膨化食品还经常断货。
同样,列入“限制食用”的棉花糖和巧克力派等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一位正在选购巧克力派的女生对记者说:“巧克力派比蛋糕、面包好吃,我最喜欢用它作早餐。”记者在市明湖商场、国城百货和沃尔玛等各大商场随机调查了10名孩子发现,在“最爱吃的零食”中,膨化食品排在首位,其次是雪糕和可乐,最后是糖果和巧克力等。一位正在商场门口喝可乐的“小胖子”还对记者说:“喝开水没味道,我根本不喝!连李宇春渴了都喝可口可乐呢!”
家长
对《指南》的发布有喜有忧
零食也“分级”?对于《指南》的发布,多数家长表示并不知情。但当他们了解到《指南》将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吃零食,让孩子们“吃出健康”,大多数家长都拍手叫好,并表示会随时关注。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做家长的很难制止,但面对品种繁多的零食,我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有时候只能听之任之,《指南》的出台无疑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心里有了谱。”家住迎宾路的何爱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虽然《指南》受到大多数家长们的欢迎,但也有个别家长提出了担忧。“我的孩子几乎每天放学都会和同学去买零食,甚至以零食当饭吃,对此我也很苦恼。但如果限制她吃零食,让她看着其他同学吃我又如何忍心?”在市国城商场购物的张美媚女士表达了她的矛盾心理。陪同张美媚女士购物的杨丽霞女士也说:“我觉得,过分限制孩子吃零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就算我们不给买,孩子的爷爷、奶奶还会给她买!”
营养专家
正确吃零食有益身体健康
茂名市中医院营养师冯伟清向记者介绍,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饮料,《指南》将零食区分为三个级别,实质上是想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有益的零食,哪些是无益的零食。
冯营养师说,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正确食用零食,能够补充上述营养素,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像油炸、烧烤以及高糖类的零食,如炸鸡翅、炸薯片和膨化食品等,则是具有高脂肪、高热能的食品,过多食用会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尤其是小孩子,经常吃这类零食会影响身体发育,或导致肥胖。而诸如水果、薯类以及酸奶之类的低脂、低盐和低糖的零食,适量食用则能补充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成长。
冯营养师认为,吃零食的时间也有讲究,不宜过于随意,更不能以零食取代正餐。一般来说,吃零食应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00―10:00之间,下午3:00―4:00之间,这样既不影响正餐,又能使人们避免就餐前处于过度饥饿的状态。
心理学家
《指南》主要起辅助作用
“《指南》的出台对家长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茂名学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李旭老师表示,“小孩子对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理,且在不同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家长需要正确引导。”
李老师认为,限制孩子吃零食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主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如果孩子已上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自主想法,对事物有判断能力,能够认识到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好,那么就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孩子还太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一些事情还不能作出正确判断,那么在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尤其是在别的孩子已拥有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不爱他,甚至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偏激行为。
李老师建议,《指南》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不能一味照搬。正确的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误的做法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家长应在民主的前提下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真正、全面地认识零食,了解某些无益零食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孩子改掉爱吃零食的习惯。
相关链接
《指南》中零食的三个级别
一、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牛奶、蒸或烤制的红薯、不加糖的鲜榨果汁、各类新鲜水果等。
二、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2次):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巧克力、牛肉片、火腿肠、卤蛋、月饼、怪味蚕豆、葡萄干、牛奶片、果汁含量30%的果(蔬)饮料等。
三、限制食用的零食(每周不超一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糖果、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奶油蛋糕、方便面、罐头、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等。
《茂名晚报》(2007-09-26 第六版)
薯片可乐雪糕被列为“限制级”
文/本报记者 黄明霞 黎斯 实习生 陈小柱 杨洁莹 图/本报记者 黄信涛
一包薯片不到15分钟就能吃完,接着又是一包饼干加一杯冰可乐……这种孩子们常见的“想吃就吃”的零食,以后将实行“分级”。卫生部于本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零食被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等级,对改善孩子“零食不离手”或“零食当饭吃”等不良习惯具有深远意义。
现状
逾六成孩子每天吃零食
昨天上午11:40分,天上下起了细雨,凉风阵阵,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们买零食的高涨热情。记者在市区某学校门口看到,学校周边的小摊档和小卖部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炸肉丸、炸鸡翅、煎香肠、珍珠奶茶、水果炒冰……摊档老板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一边在这些看似诱人的小食中不断“摸索”,令人大倒胃口。
离小摊档不远的小卖部,生意也十分红火。记者发现,怪味蚕豆、薯片、虾条、巧克力和可乐等都大受学生欢迎,尤其是一种“迷你”包装的虾条十分畅销。但记者观察发现,该虾条包装质量十分低劣,竟无任何厂家地址和生产日期。记者向店主询问虾条价格,该店主漫不经心地说:“一毛钱。”记者有些吃惊地问:“一毛钱的虾条能吃吗?”该店主有些不悦地说:“怎么不能吃!不知有多少学生来买,这些都是今天刚进的货!”正说着,又有几个学生来买虾条,然后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将虾条一股脑地倒进嘴里……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0%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不少孩子对零食的选择是受到广告或周围孩子的影响,有些孩子甚至养成“零食当饭吃”的不良习惯。而不当食用零食导致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营养不良或损伤胃口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记者调查
“限制食用”零食受追捧
昨晚,记者在市各大商场调查发现,从零食摆放和品种来看,越是被《指南》列为“限制食用”的零食,摆放的位置越是醒目,数量也越多。记者在市一大商场的零食销售区看到,各种品牌的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整整占据了三四层货架!据记者观察,一个小时内就有二三十人前来选购,有些人一次还选购好几包。其中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开心地从货架上拿了一包“上好佳”薯片,但母亲不给买,小女孩竟哭闹着不肯离去,最后那位母亲只好无可奈何地将“上好佳”薯片扔进了购物车。该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口感香脆,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十分受儿童和青少年欢迎,一些品牌较好的膨化食品还经常断货。
同样,列入“限制食用”的棉花糖和巧克力派等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一位正在选购巧克力派的女生对记者说:“巧克力派比蛋糕、面包好吃,我最喜欢用它作早餐。”记者在市明湖商场、国城百货和沃尔玛等各大商场随机调查了10名孩子发现,在“最爱吃的零食”中,膨化食品排在首位,其次是雪糕和可乐,最后是糖果和巧克力等。一位正在商场门口喝可乐的“小胖子”还对记者说:“喝开水没味道,我根本不喝!连李宇春渴了都喝可口可乐呢!”
家长
对《指南》的发布有喜有忧
零食也“分级”?对于《指南》的发布,多数家长表示并不知情。但当他们了解到《指南》将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吃零食,让孩子们“吃出健康”,大多数家长都拍手叫好,并表示会随时关注。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做家长的很难制止,但面对品种繁多的零食,我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有时候只能听之任之,《指南》的出台无疑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心里有了谱。”家住迎宾路的何爱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虽然《指南》受到大多数家长们的欢迎,但也有个别家长提出了担忧。“我的孩子几乎每天放学都会和同学去买零食,甚至以零食当饭吃,对此我也很苦恼。但如果限制她吃零食,让她看着其他同学吃我又如何忍心?”在市国城商场购物的张美媚女士表达了她的矛盾心理。陪同张美媚女士购物的杨丽霞女士也说:“我觉得,过分限制孩子吃零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就算我们不给买,孩子的爷爷、奶奶还会给她买!”
营养专家
正确吃零食有益身体健康
茂名市中医院营养师冯伟清向记者介绍,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饮料,《指南》将零食区分为三个级别,实质上是想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有益的零食,哪些是无益的零食。
冯营养师说,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正确食用零食,能够补充上述营养素,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像油炸、烧烤以及高糖类的零食,如炸鸡翅、炸薯片和膨化食品等,则是具有高脂肪、高热能的食品,过多食用会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尤其是小孩子,经常吃这类零食会影响身体发育,或导致肥胖。而诸如水果、薯类以及酸奶之类的低脂、低盐和低糖的零食,适量食用则能补充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成长。
冯营养师认为,吃零食的时间也有讲究,不宜过于随意,更不能以零食取代正餐。一般来说,吃零食应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00―10:00之间,下午3:00―4:00之间,这样既不影响正餐,又能使人们避免就餐前处于过度饥饿的状态。
心理学家
《指南》主要起辅助作用
“《指南》的出台对家长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茂名学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李旭老师表示,“小孩子对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理,且在不同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家长需要正确引导。”
李老师认为,限制孩子吃零食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主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如果孩子已上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自主想法,对事物有判断能力,能够认识到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好,那么就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孩子还太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一些事情还不能作出正确判断,那么在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尤其是在别的孩子已拥有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不爱他,甚至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偏激行为。
李老师建议,《指南》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不能一味照搬。正确的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误的做法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家长应在民主的前提下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真正、全面地认识零食,了解某些无益零食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孩子改掉爱吃零食的习惯。
相关链接
《指南》中零食的三个级别
一、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牛奶、蒸或烤制的红薯、不加糖的鲜榨果汁、各类新鲜水果等。
二、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2次):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巧克力、牛肉片、火腿肠、卤蛋、月饼、怪味蚕豆、葡萄干、牛奶片、果汁含量30%的果(蔬)饮料等。
三、限制食用的零食(每周不超一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糖果、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奶油蛋糕、方便面、罐头、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等。
《茂名晚报》(2007-09-26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