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交流 摄影总结! (1人在浏览)

&GinS

淼木湍默等待.
注册
2005-05-03
帖子
18,712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年龄
36
-----------------------------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很多知识我们现在暂时没条件去实践,但是我们应该了解,摄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 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 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 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 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 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 照片有划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 整幅照片影调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14、 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15、 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
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16、 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
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17、 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
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
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



------------------------------------------摄影知识-----------------------------------------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摄影艺术中的一个主类,以独特的构思,通过光影效果,来展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体育摄影
  体育摄影是瞬间摄影的典范,它最擅长把那些激烈运动着的、稍纵即逝的镜头用照片的形式保留下来。而且,现时优秀的体育摄影的功能和涵义还远不囿于表现竞技本身,在表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实况的同时,还突出地表现运动员们的心态,从对他们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悔恨等诸多神情的刻画中,来深刻揭示运动员的奋斗的征途上披荆斩棘的真貌,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和尝到的苦涩酸甜。从而使观众在观赏之余受到感染和启迪,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增强奋进的信心和力量。

广告摄影
  广告摄影,它通过摄影这一独特的造型手段,把商品生动、优美、突出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真实可信感,从而达到吸引顾客,介绍商品的目的。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功能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摄影家们凭借着他们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的世界。力求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报道摄影
  报道摄影镜头对准人类的生活,去拍摄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大众所关心的事实,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事件,然后通过报纸、杂志、影展、书籍与大众见面。它所面对的必须是实际生活场景中真实的人和事。报道摄影镜头对准人类的生活,去拍摄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场景,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事件,然后通过报纸、杂志、影展、书籍与大众见面。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是指新近发生的、大众所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要求报道及时;报道的必须是客观事实;报道的目的是要满足大众的需求;报道的事实必须与大众生活发生某种联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摄影要揭示客观事实的真相就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力求尊重客观事实。所报道的必须是确凿发生着的事实;照片中的人物必须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应准确无误;照片的瞬间形象必须真实,这个“瞬间”必须能真实地反映事实本质,不得歪曲,不得引起读者误解;照片的文字说明必须准确。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怎样,这六要素实际上包括了新闻事实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及事实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它作为新闻报道的原则被所有新闻工作者接受。报道摄影则通过照片画面和标题以及文字说明等几方面来满足这六要素的要求。


-----------------------------有效地使用广角镜头的建议-------------------------------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汤尼・斯比纳在最近出版的《新闻摄影采访任务》一书中谈到广角镜头时指出:“我认为,如何有效地使用好广角镜头并不容易。当一位摄影者使用广角镜头时,我能马上判断出他是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摄影者。因为使用这种镜头比使用其他种类镜头更难拍摄出优秀作品。如果能够非常好地掌握这种镜头,就能拍出优秀照片,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许多摄影记者往往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使用这种镜头,他们实际是在尚无初步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就企图超越。在拍摄成组图片报道时,不应只会使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而不会使用这两种镜头之间的各种镜头。要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并用35mm至300mm之间的镜头作为补充。应在提高照片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广角镜头,充分发挥广角镜头的性能,使它成为一只具有通用性的镜头。广角镜头的景深特别大,就是说,画面中的大部分物体都能拍摄清楚,这对我们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拍摄照片十分有利。35mm广角所以特别受人青睐,因为它所拍摄的照片变形较少,15mm或20mm超广角镜头,则有较明。显的变形现象,因此不适合拍摄新闻照片。

斯比纳积三十多年的摄影采访经验,曾八次采访英国总统就职典礼,四次采访罗马梵蒂冈教皇选举。他的照片曾获450枚奖牌、奖状(其中包括著名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他告诫摄影爱好者:“不要以为只要用上了广角镜头就能理所当然地拍出好照片。对摄影者来说,拍摄之前首先应该经常考虑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镜头。我是非常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的,常以其他各种镜头作为补充。鱼眼镜头只

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使用广角镜头,一定要事先考虑成熟,并从它的概念上加以理解,认为使用它可使照片具有更完美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就能使你接受新的挑战,从而提高你的照片的质量。”

在今天的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们确实越来越喜欢使用广角镜头了。因为在他们争先恐后地围住采访对象时,有时也只能用广角镜头。在不能接近被摄主体时,记者们常常高举相机,使用20mm或24mm镜头从头顶拍照,经过放大剪裁也可以得到有用的照片。使用广角镜头的边沿偷拍,也是一个不打扰被拍对象的好办法,因为至少在目前,许多人还认为只有面对镜头时才会被摄入照片中。

有人认为24mm广角镜头是新闻报道的最佳镜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景深极大,可以同时记录人物与环境气氛。但须记住,即使是广角镜头,景深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学会使用超焦距拍摄法,比依靠景深有更多的优越性。

人们常说,广角镜头造成夸张的透视效果,远摄镜头则缩短被摄体的平面。英国摄影家罗恩・斯皮尔曼认为,透视效果只同被摄体与镜头的距离有关,并不涉及到焦距,只是因为广角镜头经常用于透视非常明显的狭隘场面,远摄镜头主要是从远距离拍摄,才造成了夸张的印象。他说:“如果你分别用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从问一距离拍摄,那么透视效果将是一样的。”

对于上述观点,英国摄影家G.L.韦克菲尔德曾通过55mm标准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对比来证明过。他用两种镜头在同一视点各拍一张照片,用广角镜头拍的较大视点的照片,显然与另一张大不相同。初看之下,似乎两张照片的透视不一样,然而实际这是一种错觉。

如果把广角镜头拍摄的负片的一部分,放大到同标准镜头拍摄的负片放大的照片尺寸相同,两者透视的一致性就一目了然了(如图6―1所示)。 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便可以放心地使用广角镜头而不必担心会出现透视的改变。・

关于近距离摄影的问题,韦克菲尔德指出:“广角镜头往往可以在很近的距离 上调焦。例如,24mm平面算起的,实际上如的最近调焦点可近至250mm。由于这一距离是由胶片头前表面算起,远不足200mm。在这一距离内物距与像 距之比约为8:1,这与55mm镜头在最近调焦距离上 获得的物距与像距之比大致相同。”因此,韦克菲尔 德认为,“如果不用接圈或皮腔,要把物体的影像拍 得大一些,使用广角镜头并没有什么优越性。此外, 由于使用广角镜头,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太近而很 有可能使摄影师或相机的影子落在被摄体上面。”这 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斯皮尔曼认为,使用广角镜头时,靠近被摄体 时用聚焦屏对焦非常容易,在远距离拍摄时就比较 困难。但如果我们把广角镜头当标准镜头用,就不 会遇到问题。对于近摄,靠聚焦屏对焦就像使用普 通标准镜头在较远的距离拍摄一样方便。在较远的 距离拍摄,景深往往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靠调整 距离标尺就能很容易地取得清晰影像――判断上的 错误可能要比一面观看聚焦屏一面调焦小得多。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等,必须使相机保持 纵向的绝对水平,否则近视点会造成剧烈的透视变 化,在照片上使垂直线产生严重的会聚现象。在取 景器上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一定看得出来,只有当负 片放大后或幻灯片投影出来时,这个缺点才较为明 显。

实际上,照片上出现线条会聚现象并不是歪曲原 景物,而是一种自然的透视效果。它之所以被看成 歪曲,是因为人们知道一个楼房的垂直线不会会聚, 并希望在不合适的视点拍的照片上看到垂直线都是平行的。然而,适当的会聚现象反而使照片显得真实c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柯达陈列室中悬挂着一幅赫梅尔的柯达大楼的片,看起来好像顶部比底部还宽一些,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结果证明顶部和底部的宽度正好相同,这就说明稍微有点会聚比完全没有会聚看起来反而更真实.

用广角镜头拍摄垂直物体,如出现严重的会聚现象,则会破坏画面。一组全都指向同一点的树(为了把树顶摄入画面,不得己把相机高仰,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上去很不自然。L・布朗斯坦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较高的地方,使拍摄者能在接近被摄体中部的高度上拍摄。另一种办法是向后退,使拍摄者能在不用抬高相机视角的情况下把整个景物收入画面。为了避免水平线条的会聚,就得使相机的背部,也就是底片的平面与被摄体各条垂线构成的平面平行。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种能控制透视’的广角镜头,它能配合带皮腔的专业相机起到提升和横向移动镜头板的作用。用这种镜头拍摄,你可把照相机置于同建筑物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提升了的镜头能把大楼或树木的顶部更多地摄入画面。

使用上述拍摄技巧和运用控制透视的镜头,还能减轻广角镜头摄影的一个常见问题:前景部位显得很空旷。 当然,对付使用广角镜头中垂直线严重会聚的一个更容易的方法是,在放大照片时对会聚的垂直线进行一些校正。韦克菲尔德提出:“如果放大机托纸板上的影像表现出从地面拍摄的楼房上有会聚的垂直线,此时应把放大屉子加以倾斜,使相纸上的大楼底部更靠近镜头一些。其效果可以直观地加以判断,而且放大屉子的倾斜度可通过放在屉子底下的书本的厚度来控制。”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造成照片上部和下部清晰度的损失,如果影像是按中央部分调焦的话。但韦克菲尔德指出:“对于任何较大倍率的放大来说,例如5倍或更大,焦深都会大得允许相纸作可观的倾斜而不致严重地损失清晰度,甚至连镜头也不用收到最小光圈。如果影像的模糊圈不超过0.01英寸,一个2英寸的镜 头与相纸的距离是18英寸,这时,相纸平面的容限为士 0.7英寸。这意味着相纸的后边与前边的高低差别可达1.4英寸而看不出清晰度的损失。当然,影像应当按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地方调焦。如果光圈收得更小,则可允许更大的倾斜。”

法国摄影家J.L・西耶夫认为,在广告摄影中,当被摄场景戏剧性较差时,可以利用广角镜头来突出商品,使它更为诱人。譬如一盘牡坜,用18mm镜头可以摄入养殖场的风光。当然,也完全可以用50mm标准镜头拍成的照片去拼接,但广角镜头会使前景到无限远全部清晰,能避免商品与联想之间的割裂感觉。

西耶夫通过运用广角透视、变形、节奏感使普通的风光显示出很大的魅力,生动地表现出于早地区沙漠的起伏。拍摄远景和山峦,你会感到那些形状奇异的云彩是在朝你扑来。用广角镜头在头项或脚跟的高度拍摄风光,能造成身历其境的感觉或奇妙的贴近效果。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广角镜头的视点,画面上的主体就会完全改观。

使用广角镜头时,应注意避免它的短处。例如,由于广角镜头的视角很广,就容易摄入并不想要的景物。而且由于景物在取景器中被缩小了,因而拍摄时往往不易觉察。此外,使用这种镜头时,应尽量使自己靠近被摄体,否则的话,被摄体就会显得很小,浪费了画面空间。在广角镜头上加滤光镜时要谨慎。由于视角太大,滤光镜会使画面的四角处出现模糊和变暗。有时即使不用滤光镜,用超广角镜头拍摄的影像,也可能会出现色调从画面中央至边缘逐渐明显地变深。这是因为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进入镜头的光线到达胶片边缘的距离,比到达中央部位的距离要大得多。但也有人认为,恰当的使用滤光镜,能为超广角镜头拍摄的作品增添独特的情调。黑白胶片使用的滤光镜,如橙色和红色系列,能给作品造成一种奇异的超现实主义的气氛。这一效果,在使用彩色胶片时更加明显。但须考虑使用多级曝光的方法,以保证获得正确的曝光。

有经验的摄影家都知道,使用普通焦距的镜头,通常只能拍摄出普通的照片。美国摄影家L・布朗斯坦认为:“要能够拍摄出真正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照片的一个筒捷的方法,是正确地使用超广角镜头。”他认为,“超远摄镜头由于视角非常窄,最适用于体育运动和野外专题摄影,而超广角镜头则是一种多用镜头,它可以用在建筑摄影、抓拍、风光摄影及其他许多场合。”

美国摄影家M・巴莱和L.贾维兹曾给超广角镜头的概念规定过一个范围。他们认为:“超广角镜头是指焦距在13、20mm之间,供35mm相机使用的可以产生直线影像的镜头。鱼眼镜头由于特殊的视角原因,被摄体常被扭曲,不能形成直线的影像,所以不包括在超广角镜头的范围之内。”

超广角镜头是摄影包中最小最轻的镜头,而使用它拍摄出的作品又具有相当的魅力;因而受到摄影家们的青睐。 超广角镜头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很宽广的视角。当被摄主体庞大而空间有限的时候,超广角镜头便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拍摄者站在屋角,就可以拍摄到整个屋内的景物。但须注意,宽广的拍摄角度往往会使远处的景物显得十分渺小,因而这种技巧最好是用于空间不足的地方。对于超广角镜头的这个优点,L・布朗斯坦有过一个绝妙的表述,他说:“如果在一个具有高大而集中的建筑物的城市中拍摄,你一定会喜欢用20mm的镜头。设想一下,假如你站在曼哈顿的第14街上,伸长脖子想要观赏帝国大厦的顶部,如果用50mm镜头从街对面拍摄,恐怕连大厦的一半都拍不下。但如果用20mm镜头,就能把从花岗岩大厅到楼顶尖塔的整座大厦尽收镜中。然而,必须明白,由于会聚线的作用,整个大厦会变得看上去好像是向后倒去。这种效果是能从取景框中看到的。”

由于超广角镜头的有效光圈小,能在任何光圈值上得到大的景深范围。’ 超广角镜头能够向近距离的物体对焦(其最近对焦距离可近至距胶片表面20、25cm),因此,拍摄时有利于强调被摄主体。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照,即使相机的位置有较大的改变,远处背景改变也不会很大,因此,拍摄时有助于选择前景,只要相机位置稍有移动,前景的内容就会大不相同。

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能使影像变形,并在远处会聚,产生有趣的效果。 此外,超广角镜头能明显地强调透视效果,它能加强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把焦点集中在能够引导视线进入照片中的被摄主体上。

M。巴莱和l・贾维兹总结了巧用超广角镜头的一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照片,但却能避免超广角镜头通常给人带来的某种不适感觉。

1。利用畸变作用 人们对于超广角镜头的偏爱或担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会产生的畸变作用。不论景物是否是直线的,它那种“延伸”空间的强烈的视觉印象,有时是很难控制的。然而,只要善于正确利用,大部分观众对这种视觉效果是能够接受的。贾维兹曾利用超广角镜头的这种畸变作用,用18mm镜头拍摄塑料动物玩具,夸张了玩具的形象。他采用柯达克罗姆64彩色反转片;并有意曝光不足,以使色彩更加鲜艳,使玩具更为诱人。

2。扩展空间 在拍摄建筑物内景照片时,超广角镜头的特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但须注意,在拍摄较狭窄的室内的全景照片时,要保持相机的水平,以尽量减少画面的畸变。因此,即使光线较充足,也要使用三脚架。

如果加用闪光灯的话,要注意保证灯光能覆盖住镜头所能包涵的所有景物,避免出现暗角。如果天花板或四壁是白色的,可用反射闪光照明。如果室内是全暗的,则可用单灯作多次曝光。在相机后面加一只灯有助于增大灯光的覆盖面积。用多灯闪光在有3只闪光灯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3。拍摄动体 超广角镜头强烈的立体效果为拍摄动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 手段。它能减弱中远景中物体的动态,却同时大大夸张了近景中物体的动态。拍摄时能有意识地考虑到这一点,会使照片产生强烈的动感。

4.拍摄远景风光 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远景风光,具有视野开阔的感觉.但拍摄时须注意准确配光和防止眩光。由于有大面积的天空,靠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内测光来 测量曝光,势必造成严重曝光不足。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最理想的测光工具是一个手持的入射式测光表,因为它可以不受景物中差别较大的反射光的影响。如果用的是自动曝光相机,则需要用曝光补偿装置来调整曝光。

如使用遮光罩,只要非常小心地选择相机的角度,也能避开眩光。有时还可加用偏振镜以保持天空的反差层次。 提高拍摄位置,使相机保持一定的俯角,往往可以消除眩光。也可以将太阳或其他会产生眩光的光源安排在取景框的边缘部位,利用镜头本身的衰变,以减弱眩’光,也可以用手遮住太阳,并使用三脚架或较高的快门速度以避免相机晃动。在消除眩光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构图中创造性地利用眩光。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风光,还会出现前景或背景的较为明显的变形。此时,可用调整相机的角度和位置来解决。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超广角镜头巨大的景深范围,往往会使每一个分散的景物都同样清晰,而这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地选择相机的位置和尽量开大光圈,便能避免这种现象。

5.使建筑物产生夺张的效果 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明显的变形使静止的建筑物带有运动的气氛,造成了夸张的效果。

平时站在地上仰望高耸的建筑物,由于屋顶远离地面,建筑物的四边看上去好像很自然地会聚在一起,然而,在视觉上我们还是知道建筑物的外墙是平行的。如果把相机倾斜,建筑物的墙壁便会产生会聚,因此,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时,只有把相机垂直,才能拍出较好的效果;或者索性把相机尽量倾斜,少许的倾斜往往会造成一种拍摄失败的误解,而大幅度的倾斜反而会获得一种夸张的效果。

此外,亮度较低的建筑物会给曝光带来困难。一般来说,景物静止不动的话,手持相机用l/15秒或更慢的速度曝光,也是有可能的。由于超广角镜头对影像有缩小的作用,能使因相机的振动而产生的影像模糊减到最小限度。这一特点,允许摄影者使用慢速胶片和小光圈进行拍摄。

---------------------------------传神的人像摄影技巧-----------------------------------

人像的造型:


如果你在日落之后不久的黄昏拍摄城市景色,那么浅色的天空将成为灯火通明建筑物的漂亮背景。漆黑的天空可以为夜间照片增添戏剧性,但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用照相机面对面地与人们交流,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恐怕是摄影题材最生动有趣又变化多姿的一个方面。


 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不管他的动作、神态是否自然真切,照相机镜头捕捉的总是某一瞬间的人物形象,包括脸部的神态、身体的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默契。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进入人的心灵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从人像摄影的造型分类来说,头像最宜于表达人物的表情,半身人像最宜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姿态,而全身人像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有机的联系,便于营造画面的情调与气氛。


 我们先来看脸部的造型。脸部的基本角度,从水平面上看,一般可以分为正面、四分之三侧面和正侧面三种。


 正面像如同一张证件照,表情容易显得呆板,但是正面像很容易描绘那双沟通心灵的眼睛,如果被摄者有一张椭圆形匀称的脸,正面像也能获得满意的造型效果。


 如果让脸往左或右侧一些,让另一面的耳朵刚好看不到,就是摄影中最常拍摄的四分之三侧面。这时既能比较全面地表现一个人的脸部形象,又会因脸部的变化而显得较为生动。由于受发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向左还是向右转,对造型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侧面肖像有一种戏剧性效果,由于人们平时看不到自己的侧面,所以会对自己的侧面像感到新奇,也容易感到失望。特别是一般人的侧面像并不太美,选择时就应该慎重。


 除了水平面上的转动之外,人脸俯仰的角度变化也很有讲究。头部稍微俯低些,适合于脸型比较胖的人,使脸型变得瘦削些,也容易产生柔和谨慎的造型效果。如果头部稍为仰高些,适合于脸型比较瘦的人,使脸部变得胖些,同时能表现一种高傲感,并给人以坚强自信的印象。


 接下来看看身体的姿势安排。记住一个有用的原则:头部和身体不要形成一条直线,也就是当身体正面对着镜头时,头部应稍微向左或右转一些;而当双眼正视镜头时,应让双肩转动一定的角度,或是让双肩上下倾斜些,这样会使画面更富有动感。比如拍摄坐着的半身像,不妨让人物侧坐呈45°或90°,然后让上身转向镜头,通过扭动产生理想的曲线。全身的人像也应该避免下面的站立姿势,同时对两条腿的重心支撑也要有所侧重。


 在人物的姿势中千万不要忽略了手的安排,手的变化丰富多样,它既可以强化人物的神情,也可以起到装饰画面的作用。在以脸部为主的肖像中,手可以放在脸的一侧,或轻托,或斜倚,但与脸部的接触不要太用力,以避免脸部变形。在半身和全身像中,可以将双手抱在胸前,或以手抚过头发,或者轻抵下颚,也可以拿些小道具,以活泼画面。常言道,“手之善于表达感情,仅次于脸”,可以作为拍摄时的参考。


  人像的用光:

除了形体造型,用光也是人像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的用光更为自由,因为自然光的变化只有等待才可能得到,而人是可以走动的,不同的角度可以营造不同的光线造型效果,更何况室内的灯光人像还可以调动各种光源,创造出变幻莫测的我影效果。


 如果从光的照射方向来看,正面光是人像摄影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光线。尽管下面光比较平,很难表现立体感,但正面光对色彩的还原比较有利,特别适于表现女性皮肤的光洁。正面的光照不仅使肤色显得洁白细腻,而且使瘦削的脸庞显得较为丰满。有经验的摄影师在运用正面光拍摄女性肖像时,常将主灯的位置放高一点,使人物的眉骨和鼻子底下产生小的投影,既利用正面光掩饰了人脸的皮肤瑕疵,也因投影产生了有效的立体感,这种被称为蝶形布光的方法在女性摄影中非常流行。但在实际拍摄中应注意一点,蝶形布光法不适合脸庞太瘦或是颧骨太高的女性,否则容易使人脸变得更瘦。


 45°的前侧光在人像摄影中用得很广泛,它既有一定的照明面积,也使脸部有了凹凸的立体感,影调层次、线条轮廓等都更为丰富。如果脸部呈四分之三的侧面,光线从另一面射来,照亮了四分之一脸的全部和四分之三脸的局部,这种用光就是典型的伦伯朗用光法。这种光线,加上深色的背景,会使人物熠熠生辉。伦伯朗用光法较多地用于男性形象,表现一种刚毅有力的气质。


 人像摄影还经常运用逆光将人物与背景分离。强烈的逆光可以将人物的脸部和变化经多姿的发型勾苗出手动的轮廓线,将人物推到观众的面前。逆光作为主光使用时,人脸往往比较暗,需要另外补光,但补光不要太强,以免冲淡了逆光效果。


 拍摄家庭室内人像,可以自己动手准备一些简单的照明设备,比如找几个灯架,装上300瓦―500瓦的灯泡,加上反光罩,就能在室内营造各种光照的气氛,拍出较理想的人像照片。由于这些灯光的亮度不是很高,因此在拍摄时最好用三脚架把照相机支稳了。另外,在这种灯光条件下用彩色胶卷拍摄,由于色温关系,颜色会偏黄、偏红。最理想的光源当然是同步闪光灯了,只是价格比较高。


 在室外拍摄人像,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是最理想的时机,人物可以转动身体或脸部,获得理想的光照效果。


 除了光照角度,还要注意摄影用光的质感,也就是直射光和散射光的区别。摄影室中的聚光灯和室外强烈的阳光都是直射光,这种光线的造型质感充满了力度,特别适合拍摄男性和老人,并通过逆光和侧逆光形成厚重的造型效果。而加了柔光罩、反光伞的影室灯以多云天气的室外自然光就是一种散射光,它的造型质感柔和细腻,层次丰富,特别适合拍摄女性和儿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使人像摄影获得最佳的光照效果。


  人像的传神:

拍好人像照片既要掌握摄影技术,还要懂得被摄者的心理,通过捕捉人物姿态与表情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我们镜头中的人物,大都不是专业演员,不少人一至镜头前,就会紧张得手足无措,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有得到一张呆板造作或千人一面的人像照片。


 要使被摄者去掉拘谨的神色,关键是要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忘记自己是在拍照,这样才有真情流露的可能。比如要消除人物不安的情绪,应该多加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他的姿态与表情不到位,也不要急于纠正,应在不断鼓励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引导,哪怕浪费几张胶卷也是值得的。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时还可以找一些共同的话题一起闲聊,当他精神放松、神情专注时,最佳的拍摄时机也就到了,因为专注的眼神是最真实的,没有虚伪和陌生。


 在捕捉人物的神情时,常常牵涉到嘴部的表现力,也就是笑与不笑的问题。如果在拍摄时一味地要求被摄者“笑一笑,再笑一笑”,其结果往往使人物失去了个性。我们不排斥所有的笑,但作为肖像,们应该追求的是常态的美,笑与不笑之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奥妙的,只要放松自然,真情流露,笑与不笑就都是次要的了。


 身体的姿态造型也与神情表现密切相关,首先要求人体姿态尽可能放松,接着可以进一步引导。比如当人物坐着,身体微微前倾时,往往会给人亲切随和的感觉,这果可以诱导他露出轻松的微笑;反之,当人物微微后仰时,通常给人以高傲的印象,这时不妨让他明白自己所处的角以,增强他的自信心,高傲的表情就会自然流露。


 真情流露在于引导,而最后的居功在于捕捉。记住加拿大著名人像摄影家卡希的这段话:“人物内在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他的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是需要紧紧抓住的、稍纵即逝的最重要的瞬间。



---------------------------拼接数码照片全景照,手动、自动都轻松----------------------

全景照片实际上就是由多张照片通过画面拼接、处理合成在一起而形成的。那么为了制作出一张完美的全景照片,在拍摄时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由于全景照片中含有多张照片并在水平方向排列为360度,那么就需要每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稳。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某一些照片出现了上下没对齐,或者左右倾斜的现象,就会增加后期的拼接难度。那么为了保证照片在拍摄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一致性,我们要使用三脚架来支撑相机。

2.连贯性。在拍摄全景照片中的每张照片时,难免会出现照片与照片之间部分区域的重叠,那么对于照片之间重叠的部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预留出20%以上的重叠部分,这样便于我们在制作全景照片时各个照片的拼接,以保证全景照片整体的连贯性。

3.减小镜头畸变。在景色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较高的建筑物,这时我们可能会习惯地调整相机镜头的焦距来进行拍摄,然而调过焦距拍摄出来的照片明显会和其他照片有所不同,那么在拼接时就会很容易地出现全景照片中某一处景色不连贯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应使用相同的焦距完成整组照片的拍摄。另外,我们最好使用中焦段拍摄,这样镜头畸变最小。

第一步:进入到Photoshop中,按快捷键“Ctrl+O”键进入到“打开”对话框中,将制作全景照片的素材全部选中并打开。为了保证全景照片的整体效果,我们必须使每张照片的色调、明暗度保持一致,可以对每张照片进行“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以及“自动颜色”的调整。如果发现某一张照片的色调、明暗度与其他照片差异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单独对这张照片进行处理,利用“色相/饱和度”、“色阶”以及“曲线”等等命令来完成。

第二步:首先我们来确定全景照片的尺寸。我们可以先选中第一张照片素材,然后使用菜单栏中的“图像→图像大小”命令,查看这张照片的尺寸并记录下来,因为其他的照片素材的尺寸与这张照片素材的尺寸大小基本一致,所以全景照片的尺寸也就可以大致确定下来了:高度一样,宽度为每个照片素材的宽度的总和。

接着根据拍摄的照片的编号,首先选中第一张照片,然后对它进行“全选”、“复制”命令的操作,接下来将它粘贴到新文件中,PS会自动创建出图层1来放置照片素材。按照这种方法将第二张照片粘贴到新文件的图层2中。如图1所示。

第三步:如果两张照片的尺寸有些差异的话,我们可以使用菜单栏中的“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对照片进行调整。接下来选中图层2,然后仔细挪动图层2,使之与图层1中相似重叠的部分重合在一起。在操作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箱中的“缩放”工具,将图像放大以方便完成操作。

小提示:如果对于两张照片的重叠部分不容易确定的话,我们可以设置其中一个图层的不透明度较低一些,这样在进行重合操作时就很容易观察到底下被覆盖住的相似的部分,从而使两张照片的重合操作变得简单一些,如图2所示。当重叠部分较好地重合后,就可以恢复图层的不透明度为原来的100%。

第四步:下面我们就开始处理两张照片的接缝部分。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照片,找到两张照片接缝处的相似点。在本例中我们以拼接天空接缝处为例,首先单击菜单栏中的“图层→向下合并”命令,将两个图层合二为一,然后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吸取接缝附近的天空颜色作为取样点,对接缝处进行覆盖、涂抹操作,直到接缝处看不清楚,过渡自然为止,如图3所示。

小提示:对于一些复杂的部分,比如说照片中的树木、湖水等处,在处理时一定要仔细,我们也可以借助工具箱中的“修复画笔工具”来完成。它可以完成复制前后的图像之间的色彩平衡,使最终效果更加自然一些。

第五步:接下来将第三张照片粘贴到新文件中,如果发现照片之间的色彩差异比较大,我们可以使用“亮度/对比度”、“色阶”等工具再对照片进行处理,直至与先前的照片色彩调节成一致,然后根据上面的方法对它们进行拼接处理。同理将第四张照片也拼接好,这样就最终完成了全景照片的制作(如题图所示的效果)。

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讲述了如何使用PS来对多张照片素材进行拼接的方法与技巧,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如果处理不当,最终就会造成整体效果的不协调。其实在Photoshop CS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全景照片合成工具――Photomerge工具。

第一步:启动Photoshop CS,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自动→Photomerge”工具,打开Photomerge对话框。接下来单击对话框中的“浏览”按钮,进入到“打开”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拍摄的素材照片,然后单击“打开”按钮,这时素材的名称就会出现在Photomerge的文件列表框中了,如图4所示。

第二步:当确认素材准备好后,单击“好”按钮,PS则自动地开始全景照片的制作了。制作完毕后会将处理效果显示在Photomerge窗口中,如图5所示。如果你对工作区内的这张全景照片比较满意的话,单击“好”按钮即可。

注意:选中Photomerge窗口中“对齐图像”复选框,Photomerge命令就会在操作时自动检测各个照片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自动地将照片重叠到位。

总结: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在网络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专门用来处理全景照片的软件,比如MGI PhotoVista、ArcSoft Panorama Maker以及The Panarama Factory(中文名称为“全景加工厂”)、Ulead Cool 360等等。

----------------------------宠物拍照小窍门----------------------------------

要为宠物拍出漂亮的照片,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个性。当你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做某种不同寻常或是非常有趣的动作时,可以随时进行抓拍。例如,小猫或小狗悠闲地躺在它们所喜爱的垫子上打瞌睡时的憨态,就要比它们被强制摆出来的姿态更打动人。拍摄特写照片时别忘了使用近景镜头,因为要是你的镜头本身离宠物过近,它们肯定不会像模特或大明星似的摆好pose等着你来拍照。

  拍摄深色毛发的宠物难度比较大,所以在为它们拍照时你一定要注意让拍摄背景显得明亮一些。另外,拍摄宠物与拍摄其他物体一样应该注意影子的位置,用闪光灯时注意不要让宠物出现“红眼”。在较亮的地方拍摄可以不用闪光灯,如果必须使用闪光灯则不要让宠物的眼睛直视镜头,这样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

  在为几只幼犬或幼猫拍摄“集体照”时,最好把它们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它们相互偎依着,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调节拍摄距离。如果你想让宠物眼睛对准镜头,可以轻轻地呼唤它们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发声的玩具来吸引它们的目光。为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你不仅要准备充足的胶卷,更要准备足够的耐心,因为你所欣赏到的所有专业动物照片都是摄影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后才拍摄到的。

  拍摄儿童与宠物一起玩耍的照片时,要注意让人和动物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如果你的宠物体形较大,可以让它趴在孩子的旁边,以获得理想的构图。
 
百度搜索。。。
 
不是..是在我以前学校拿过来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