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评文学鉴赏类试卷,我曾误人知多少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评文学鉴赏类试卷,我曾误人知多少

文学批评在乎精彩与否,不在乎准确与否。
――王杰(广州大学文艺学博士)

对于记叙文试题的评卷,我一直是比较小心的,很看重参考答案。至于出题,我更是怕得要死,因为我一直认为文学解读是困难的,错解则误人子弟。
年轻时不懂事,懂事就不年轻了。我经过学习,受王杰老师的教导,胆子大了,对记叙文中的文学鉴赏类试题的答案,往往也不大感冒了,反而觉得自己以前唯答案的马首是瞻,不知道误人多少子弟。

比如,有这样的题(宁夏区灵武市山西省曲沃县等国家课改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联考语文试卷http://www.5156edu.com/page/06-04-21/7008.html):
15.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是:15.①儿子被母刺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②儿子想到逝去的母亲
我觉得如果是学生答这两个答案的,我会给满分,但是作为参考答案,这个答案根本就没找出要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①儿子被母刺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②儿子刺猬表现出的爱所感动,他联系到了父母的爱,为之感动。而且,爱回归到人类的爱,才是重点。相反,这篇文章中,刺猬的母亲的爱是重点,但儿子的母爱并非重点,父爱才是重点。刺猬的母爱,我们应该理解为父母的爱。儿子想到的主要是父亲而不是母亲。
理由很简单,文学是人学。写刺猬在于写人。但是作为人的母亲并非主要角色,作为父亲才是主要角色。

16.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较突出,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例句,加以欣赏。
例句
参考答案:示例②人物语言描写:“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又有对自己妻子的赞美。

我对这个参考答案也不以为然,我认为为人的娘并非重点,父亲才是。这篇文章中重彩写的是父亲如何表现父爱。至于母亲,不过是一种衬托,她在文中并没有多少感人的言行。她希望父亲照顾好儿子,正好用来突出表现父亲的爱。作为学生这样答是对的,但是作为给教师评参考的答案,应该突出重点。
我认为答案可以这样写:②人物语言描写:“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又有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写出了自己的的心声,表现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这篇文章,借母刺猬写父母之爱,母刺猬是衬托父母之爱,或者说象征父母之爱,其实就是父爱。父爱,才是重点。儿子的成长是对父爱的印证和衬托,父爱才是儿子成长的最主要因素。在全篇中,最感人的应该是父亲,而不是儿子,不是母亲。当然,也可以从儿子的角度来解读。

这份试题在网上影响比较大。如果大家都照这份试题的答案改卷,不知道要抹杀多少好学生。在工作中,我发现文学鉴赏类试题的参考答案常常有问题,或不能把握重点。而有的学生的答案竟然比参考答案还要好。这些例子,我就不想举了。

因此,对于文学欣赏类的的试题,我看得比较认真,首先要考虑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入手问题。相对而言。说明文和议论文试题的答案就客观得多。

在号召鼓励多元解读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意见的今天,我们出语文科的文学欣赏类试题时一定要考虑文学的多元解读,出题人不可以自己的一家之见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改语文试题也不可不慎重,一定要认真核对答案,要考虑学生可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只要学生答得精彩,不要受参考答案的束缚。

比如人教版原来有莫威的《散步》,在教参中说文章是表现亲情的,但是作者却说原意是表现“责任”的。如果问文意,学生答了责任,而教师按“亲情”判学生错,那不就六月飞霜也很正常。
在乎精彩与否,不在乎准确与否。王杰教授在评改高考卷时是这样评卷的,他希望我们也遵守这个原则。

我想这样对保护学生的创造思维是有利的。
文学欣赏是这样,写作也是一样。有的教师的思维比较保守,好作文不敢给高分,对于创造思维的作文不敢鼓励,这难免要扼杀一些天才学生的创造意识。
鼓励创造,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教师本身就没有多少创造性,自己也不怎么会写作文,不会写有创造性思维的作文,其欣赏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即使遇到好作文可能也不会发现,不会欣赏,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现象可能会发生。在现实中,也有教师对作文审题都有问题的,包括思路狭窄,以致认为学生好端端的作文离题或不合要求。
至于创造性的作文,遇到一些没有什么创造思维的评师,更是不幸。因此,我对学生在考试时写创意作文心大心小。

想想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在评欣赏类试题和作文时,我真不知道误了多少子弟。

(以上纯系个人点滴感想,匆匆写来,急急发表,可能存在诸多错误,贻笑大方,欢迎指正,不胜感谢。)
 
附网上试题:
(二)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12~17题。
爱的旅程
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哏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2.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
13.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1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15.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16.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较突出,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例句,加以欣赏。
例句:


欣赏:

17.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答案:
12.父与子;母刺猬和小刺猬
13.①父与子经历了一次爱的旅程②母刺猬经历了一次爱的旅程③儿子的生长过程是爱的旅程 14.①表面为烟味的苦与香 ②暗含失去妻子的痛苦和看到儿子的欣慰
15.①儿子被母刺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②儿子想到逝去的母亲
16.示例:①环境描写:“西望行程,落日……沉重”。运用比喻句式,写出了落日的情景,暗示人物沉重的心情②人物语言描写:“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又有对自己妻子的赞美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4-21/7008.html这篇试题可以从许多地方搜索到。)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