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吾梁氏现居住新乡县小冀镇约五百年, 迁入小冀据族人梁文秀碑 文记载, “雍正拾年岁次壬子拾月初壹日立 ‘家址为大清国河南卫辉府**(二字不清)县曹村社后四甲人氏。”然吾家族之繁衍生息堪为宏大兴旺矣,值此吾族兴旺之际,吾族宗派因无谱而致辈分紊乱, 故有兄弟同字叔侄重名之弊,是以吾梁氏族谱之修列为当务之急,今夏众志纷纭,委吾担起修族谱之重任, 据知情者曰祖坟至支河北边桥下路西边,约在明清季移至小冀东街回族居民区旁,因城镇发展较快, 祖坟已被划分为宅基地已无地可葬先灵,故在公元一九八九年八月吾父寿终正寝之际, 始择新坟。在殡父同时吾二伯父携众子侄等将祖父祖母一同移至新坟阴宅,现侯庄南支河南边。因吾族家谱遗失, 不知祖宗名字,故以祖父祖母列为新修家谱中第一世。盖报本追远,永言孝思乃吾梁 氏后人应尽之孝道, 若后人找到总谱可将此谱作为资料续入之。
公元一九九七年八月吾族新定辈铭三十六字 :
怀名孟 志宝孔 学圣贤 泽成龙 继先德 世传宗 家兴旺 延万通 苏锡常 联海杭 来忠臣 永盛长
今而后吾族命名排辈均以此字为准,自可源远流长,永盛不衰也。
然此谱也,吾竭尽绵薄,终因才疏学浅而难免疏漏,请后之来者校正耳。
三世孙 法泉撰写
公元一九九七年六月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梁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世人熟悉的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光所传流下来的。梁鸿家境贫寒而博学多才。 因为其诗作讽刺了官府的腐败、奢靡而遭受达官贵人的迫害,后来不幸病死。据载,每天归家,其妻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示敬爱。
梁姓最显赫的家族是东汉时以梁竦为首的安定乌氏梁氏 。章帝的时候,梁竦有两女,都被封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后来和帝即位。其孙是梁商,顺帝时任大将军,总管朝政, 死后由子梁冀继位。梁冀的妹妹梁纳为顺帝皇后,称梁太后,另一个妹妹是桓帝皇后。梁氏一门前后七个侯, 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可谓满门显贵。
东汉时有隐士梁鸿;大书法家梁鹄,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爱,并且写诗加以称赞。
赵时有戌卒起义领袖梁犊;
唐代有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
北宋有权知开封府的梁颢,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南宋有女将梁红玉,抗金义军 首领梁兴,画家梁楷;
明代有戏曲家梁辰鱼;明末清初有建筑工匠梁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凤,诗人梁佩兰,东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学士梁诗正, 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书法家梁章钜、梁延楠;
近现代有曾于1921年出任国务总理的梁士诒;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倡导者梁启超;森林学家梁希;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
当代,有美国华人银行家梁淑仪。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姓氏起源:关于梁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 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 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 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 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 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 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 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 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 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 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 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 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 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 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在此之后,这一支梁氏开始在闽粤发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 中国的梁姓,在台湾百家姓中名排第四十六位。居住最多的县是彰化。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 台湾梁氏始祖,大致是在康熙末年来台开基的。入台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 分布最多的是彰化,其次新竹和台南两地,在台北、苗栗、台中、南投等地也有不少。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梁氏的堂号主要有两个,"仪国堂"和"保善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 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被封为仪国公。
另还有"安定"堂号。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一 本族谱仅为族人查找亲近。
二 本谱排列顺序以长次定先后。
三 因当今计划生育,谱中亲近子女序入在册。
四 按当今学历大专政级 县级以上 方可记入谱中。
五 原谱辈二十四辈现增为三十六辈。
六 当今汉字简化,电脑中找不到的可用同音字代替,每二十年修家谱一次,应将后人续入谱中。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以下十条,不过仅举大略。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言语文字能罄述。 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之方, 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 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 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 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 亦末尝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一、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 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 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之。 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 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二、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 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 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 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 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 ,贻累族人。
三、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 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 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 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 。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 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 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四、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 ,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 时教导之。 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五、和乡邻
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 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 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 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 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六、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 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 ,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 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也。
七、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 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 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诞 、狂佻,市井 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 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其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八、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九、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 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十、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 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 ,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 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怀名孟 志宝孔 学圣贤 泽成龙 继先德 世传宗
家兴旺 延万通 苏锡常 联海杭 来忠臣 永盛长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解读梁氏家教成功之谜 梁启超作为清末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已是众所周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的时事论文、学术专著,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教子宝典。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成才,细细品读《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将解开其中的奥秘。
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制度影响的国度,名门望族的后代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相对于政治上的豪门和商业上的巨族而言, 文化名门的崛起、发展更受当代中国社会的青睐。梁启超家族就是文化名门。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时, 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家学”的浓厚底蕴及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一家出了三个院士, 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探讨其中的成因。
梁启超作为历史人物被追忆, 不单纯只是一种历史上的定位,更意味着他再次进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因为人们总是以当前的生存环境及需求为支点, 借助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来获得思想的资源与实践的方向。梁启超苦心教子及满门俊秀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当代中国人的子女教育提供了厚重的借鉴意义。
墨家的根本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不断奉献其才华和心血。他有感于国人的某些不足,写下了《中国之武士道》,发掘古代的尚武精神、刚性文化。他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和大气派, 把终极关怀寄托于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梁启超的政治热望和人文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儿女们。梁家涌现出数位学者、专家 并且无一例外地“学而优不仕”,其力量源泉显示出自其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家的文化取向贯穿了中西并重思想。梁启超具有较好的国学根底,在青年时期即全面接触西方文化,眼界大开,这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梁家子女受家学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后来的留学经历, 又使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技术,在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之后,儿女们又在各自领域打造了东方文化精神,作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梁氏家庭是一个多子女传统家庭,梁启超一生生有并养育成人9个孩子。梁启超平等地对待儿女,尊重他们对生活、专业的选择,循循善诱而不是发号施令。 他把传统的曾国藩式的“内圣”功夫发展成为独具梁家特色的“磨炼人格”。民国初年, 梁家已经进入了上层社会,梁启超却刻意让子女们坚守“寒士门风”,希望子女养成上进、好学、勤俭、坚忍的性格。 梁启超个人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们。这种家庭显然有利于子女的发展和成才。
当下“教子立业”已成为全社会热点之一, 梁启超对9个子女成功的教育,可以说是这方面尤为成功的典型范例。例如:梁启超曾经总结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即将各部分仔细钻研, 重要处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会通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 这个三步读书法,即通常所说的合―分―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历来都是有的放矢,从现实的情况出发,进行考虑,绝不是一个脱离政治、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儿女们也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远见,对孩子们进行言教和身教。他精心培养每一个心爱的孩子,不仅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学问的人,还要他们成为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希望孩子们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这些子女经过梁启超的教育和影响,个个成才,各有所长。
梁家的学术贡献薪尽火传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本身,也在于文化体验和人生价值取向。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梁启超曾经不无伤感地预言:“十年之后当思我”。 一百年过去,多少人躺下,多少故事云散烟消,多少人还在怀念着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尘世的功名利禄也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烟消云散, 但人的思想、学术却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存在.梁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文化大家庭,既积淀着中国的伦理传统,又不乏现代色彩。梁启超一生奔波、忙碌,而对家人总是眷念绵绵。有时他对家人倾诉着痛苦和喜悦。他既是家长、父亲,更是儿女们的朋友和导师。《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一书,梳理了大量史料,并融入了现代教育学的理念。读此书,会让你领略梁启超教子的“大手笔”风格, 也会给你自己及朋友教育子女带来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