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1人在浏览)

四中乐叔

版主
版主
注册
2006-05-06
帖子
6,725
反馈评分
3
点数
61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隋朝谯国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爱国主义典范,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她平叛乱、诛反贼,维护了岭南十余州的安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有功于人民,人民崇敬她。为缅怀她的功绩,雕像建庙纪念。解放前粤西各地冼太庙有100多座,但以电白县霞洞晏宫庙最为宏伟壮丽。晏宫庙建在看人坡北端狮子岭向阳坡,座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三殿,后殿地势高,有两尊泥菩萨。中殿面积最大,画栋雕梁,庄严肃穆。置两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样。前殿最低,临近庙门。
  霞洞人民特别敬仰冼夫人,大概有以下原因:其一,这里是冼夫人丈夫家――“冯家村”,位于今霞洞旧圩、大村、马路头、西村一带。有浓厚的故乡情。其二,冼夫人第五代孙媳许夫人墓和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均葬于晏宫庙后,洗冯氏在霞洞居住时间相当长,霞洞人对她的功绩了解得特别多,所以就更崇敬。
  为什么晏宫庙殿中有两尊冼夫人身像、而且一模一样呢?传说是,最初敬冼夫人的是崔姓人,后来王族人也要敬冼夫人。崔氏提出一个条件,王族能雕塑一尊和原来冼夫人的身相一模一样的,便同意共建一庙,共同敬奉。结果王族办到了。
  可惜,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规模宏大的晏宫庙,解放后已经拆毁了,许多文物也散失了。
  正月十七日,据说是冼夫人忌辰,霞洞崔王两族人民,举行迎神演戏的序幕之日。连续四天的盛会,招来四面八方的商客云集于看人坡,进行规模宏大的货物展销。
  看人坡位于霞洞镇马路头管区的前前后后,整个看人坡从南到北长约二公里,宽的部分在南端,约0.8公里,最狭的部分在北端,约200米,称做狭喉。狭喉以北约400米便是晏宫庙所在地。看人坡都是短草平铺的草地,十分平坦,是当地人牧牛、学生操练或政府开大会的场所。看人坡南端最开阔处,有两个城堡,东面的一座叫王屋堡,西面的叫崔屋堡。两堡之间的草地,就是每年正月十七演戏搭台和搭迎神坛(称庙堂)的地方。
  正月十六,即迎神前的一天,看人坡已被热闹起来,各地商客便纷至沓来抢摊,占据有利的摊位档口。白色的太阳伞下是香烟糖果档。布匹档设在王屋堡墙边,用帆布搭起遮阳防雨。本县各处的手工业品都来占地摆摊。来自羊角镇(乡)的大同、马头岭的陶器(缸、盆)摆在崔屋堡附近,霞洞人编织的竹器箩筐之类以及龙骨车、手拉水车占地很广。林头黄阳人的草席(火纸)也来了。
  电白周边的几个县的商人也不失时机运来货物,吴川梅运来大量竹制品,特别是竹编织的家庭用具最抢手,阳江县的皮箱和皮枕头,信宜高州县的木制品,尤其是水桶最畅销。高州、化州、阳春等县的布匹和药材也来展销。
  总之到看人坡销的货物品种很多,应有尽有。有人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看人坡除棺材没有卖之外,其他什么都有。看人坡盛会,形成粤西最大的一次货物交易市场。
正月十七早晨迎神接力赛场面壮观
  正月十七早晨是这个会期最热闹的时刻,迎神接力赛天亮不久即拉开帷幕。远地来看热闹的人,十六日已到,附近二、三十华里的人踏着月光走夜路赶来。天亮后,整个看人坡已经人头攒动,肩接肩,人挨人,地上有人,树上有人,崔王堡墙上也站满观众,人声鼎沸、数里可闻。迎神是跑接力赛的仪式,把冼夫人从晏宫庙接到看人坡南端新搭的临时庙堂中。接力赛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是天蒙蒙亮之时(地方时为6点30分)开始。首先是香炉接力赛。四个铜质香炉从晏宫庙门鸣齐发,四个香炉分为四队,每队安排十多人接替,每“替”人跑150米左右,赛跑的方式同今天的田径接力赛一样,不过,接的不是木棒而是一具重量十多斤的香炉,从晏宫庙门跑到棚搭的“庙堂”内为终点,决出一、二、三个名次,有重奖。
  第二场赛是跑“西首”,先出游的是庙内中殿西侧的神像武将,象征冼夫人出游,武士护卫开道。木雕“西首神像”重五、六十斤。两个西首分两队赛,分十多替接力,神像是安在一座交椅上,由四人抬着跑,一直跑到庙堂内,决出冠亚军。
  第三场是赛“正位”,即冼夫人的两座身像,也分两队,赛法和西首相同,到终点,决出冠军。
  这场接力赛大约早晨八点钟结束。到场观众没有准备统计数字,粗略估计有6――7万人。为了能看到神像的尊容,每个人都踮起脚拉长颈,活象一群鸭。
  最有趣的是,凡参加接力赛的人员,都必须提前两天沐浴,不准同妻子同房,否则会跌跤,或落后,争不到第一。曾经有人参赛跌了一跤,爬起来,对手已经走远,前进的路已被看客堵住了,最后只好悄悄提着香炉送到庙堂去,遭人耻笑,还说他身体不清洁,倒霉得很。
  来看赛神的群众都着节日盛装,穿红戴绿,五彩缤纷,看完赛神,便是眼望眼,人看人,看人坡真正成为“看人坡”。八点钟观众慢慢散去。一部分人去看大戏开台剧“拱北贺寿”,有的去购买货物,戏场和市场同时热闹起来了。
  演大戏别具一格的双台戏
  看人坡正月十七日的迎神盛会,除看赛神外,便是看大戏。每年崔、王两族,各请一个戏班各搭一个大戏台。大戏台面对主庙堂,用竹木和葵棚搭成一个大“金”字,遮住前后台,另搭一个小“金”字,为台前观众遮阳防雨。台前安置十几行高脚条凳,有一米多高,称“看戏凳”。这里坐的都是族中的豪绅富户人家,人坐上去,高达2米,一般平头百姓在后面站着,只能看到凳上富人的项背。演大戏别具一格,每年都演四昼四夜,从正月十六晚演到十九晚,每天演三场,叫做“不停锣鼓”(其实也停)。每天从下午三点开始演到凌晨三点钟。第一场是下午三点开始到七点结束,这场戏叫“正本”。演的是古装戏,演员唱京腔,到最后都有一场武打,最精彩。第二场叫“单击”,演现代粤剧,最吸引人。大约从晚上8点演到11点。第三场叫“三出”,从午夜演到凌晨三点。
  最特别的是,崔王两台“正本”戏,每天剧目都相同,同时上演,叫“拍台”。班主必须聘请最好的演员,演出过程中,如果出现错漏,台下观众则喝倒彩,戏班的名声便浪迹不堪,第二年就不会有人雇请了。
  这里每年所点演的戏,大致是“反唐周”、“赵匡胤下南唐”,、“狮子楼”(武松痛打西门庆)、“孔明三气周瑜”等等。
  第三场“三出”,因是午夜12点开始,这时观众大都散去。剧情主要是锄奸表忠的民间故事,似“说书”,配有锣鼓和二胡。主角是老演员,女主角多扮成“三点记”老、手拿一把葵扇,边摇边口白,看客多是那些摆摊铺和卖小食的人,他们一天生意结束了,到台前“看戏凳”上躺着看,到“三出”结束时,他们也睡熟了。
  抗日战争期间,从广州、香港流浪到粤西的粤剧演员,许多明星,文武生有梁雁高、冯狄强、毕少英、曾次伯、名旦有湘文非、陈宝兰等。
  看人坡演戏,有两个场面最精彩:“三气周瑜”剧目,演到周瑜吐血时,观众情绪最高。扮周瑜的演员,袒胸露腹,只穿一条红裤,边唱、边舞,演到被孔明激怒时,便口喷鲜血。红似血的水从演员牙缝中喷射出四五米远,象农村小孩用竹筒自制的唧水筒一样,喷出一条线,此时台前便血雨纷飞,“看戏凳”上的豪绅和贵妇人,纷纷抱头躲避,躲避不及的便落得一身红血。当吐血的的演员十分辛苦,吐一轮,把胃中的红水吐光。第二次吐血,又要回到后台捧着一个篮球般大的瓦埕,仰头大喝红水,每次灌到肚子鼓鼓的。据说这个演员,提前一天停止进食,让胃空空才能演这戏。
  演员湘文非是名旦,声、色、艺俱全擅长演悲剧,凡演悲哀剧情,她便泪流满面,十分投入。引得台下的女看客也陪着哭泣。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她感情的影响下,有人鼻酸酸,也有滴下眼泪的。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李宽荣
 
海南军坡节见闻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3月2日至5日;我随茂名市社科联考察组赴海南参观当地纪念夫人的活动――军坡节盛况,深为海南人民对冼夫人的深情厚意所感动。
  海南的军坡节是有1300多的民俗传统节日,是巾帼英雄冼夫人出征海南平乱,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伟大功绩的活动。各地军坡节日期按冼夫人当年登陆驻军先后而不同,有些在农历正月中下旬,有些在四月,但多数在二月初九至十二。
到达海南的第二天,是农历二月初九。上午,海南有关方面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带领我们到海口市西部荣山镇村参观当地群众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当我们到达离荣山冼夫人庙一里多远的路口,见到有收门票的岗卡,经海南同志通报后,收费人员便热情招呼,免费方行。
  在荣山冼庙门前,我们见到人山人海围着广场,原来此时正进行排球赛。庙里的管理人员介绍说,他们从初九至十二,四天开展纪念活动,活动内容有游行“集军”仪式、排球、兵兵球等体育比赛、舞狮、舞龙等,比过年还热闹。
  荣山冼庙建于清嘉庆十六年,近年重修,耗资70多万元,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三进、横三间,屋面为绿色疏璃瓦,庙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美丽堂皇,屋柱上书歌颂冼夫人的对联,字体豪放劲美,在一进的墙上张挂着红底金字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的谈话,正殿正中有冼夫人塑像,殿座前挤满顶礼膜拜的人们,案前香烟绕燎,整座庙堂呈现在庄重热烈的气氛。
  下午2时多,我们驱车来到琼山市(县)新坡镇,顺利通过门票门进入街道,见到满街是人,熙熙攘攘,我们的车只能缓缓通过;街道两旁摆满熟蕃薯、熟香芋,挂链等纪念品及其它各种物品出售。尤其是那三角小令旗满街红遍,特别引人注目。据海南同志介绍说,这里的军坡节从二月初六开始至十二日止,有的人从初二就前来朝拜,人们按照过去的习惯,从初六开始戒斋,不吃猪肉及其制品,至十二才开斋,这段时间,圩镇上一律不售猪肉及其制品,长期形成了惯例。那芋头平时只卖0.2元钱一斤,在军坡节期间却升价至每斤2元钱。出售熟薯、熟芋是军坡节的一大特色,据说这是有其缘由的,相传冼夫人驻军琼山新坡时,见到驻地的梁沙坡遍地沙壤;土质瘦瘠,遍主张多种蕃薯、芋头、桑、桔等坡地作物;并从高凉带来种苗,无偿提供给当地百姓。农民们没有辜负冼夫人的苦心,当冼夫人第二次到海南驻军梁坡沙时,农民家家户户都把收获并煮熟的蕃薯、芋头、桑叶、桔叶等摆在大路两旁,向她报喜,表示感谢和慰劳。冼夫人逝世后,当地农民念念不忘冼夫人的恩德,每到二月军坡节期,人们就想起冼夫人当年检阅农民丰收果实的兴奋情景,于是不约而同地把蕃薯、芋头、韭葱、桑叶等摆在大路上,以表示对冼夫人的怀念。从而形成了习俗,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至今从未间断。那三角小令旗,称作百通小令旗,是冼夫人当年在琼山新坡时,用来破除流传在群众中旧的传统观念,为群众解决了“进山遇鬼迷路”、“婚后多年不生育”的疑难和出门、动土 看日子的禁忌问题。这旗后来代代相传下来;在历年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活动中,人们都要仿制当年冼夫人制作的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通百顺,此习俗至今不变。
  在新坡镇政府会议室,琼山市有关领导及镇委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开展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情况。从他们的介绍里,我们体会到海南人民是何等崇拜冼夫人,对冼夫人的感情是何等真挚。1981年,当地群众自发恢复军坡节活动,遭到禁止,县委每年都发文明立禁,还派人卡路口,但都无法阻挡群众纪念洪流。从1981年至1989年,每年军坡节四天时间,从数百里涌向新坡的人流多达12~15万人次,汽车堵塞6公里之长。达数千辆。14口水井全部用干,所燃的炮竹以车来计算。针对此种情况,海南省及琼山县委决定改禁为“引导、改造、开发”,把群众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90由县政协主席负责组织领导重修梁沙婆庙(冼夫人庙),建为纪念馆,把冼夫人遗址开发为旅游景点,为经济建设服务。县、镇村有关领导参与统一管理,每年军坡节,新坡冼庙的门票、香油钱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商贸额和税收都大有增加……。
  2点50分,从街上传来阵阵锣鼓声,这是“集军”游行开始了。我们在新坡镇同志的引导下,涌到街道旁观看,只见由一百多名学生组成的仪仗队,吹着号,打着“冼”自帅旗,锦伞,各色古旗,抬着花轿由四队狮子引头,后面是由青壮年组成的持樱枪、三叉等古兵器扮成的冼兵队伍望不到头。街两旁满是看热闹的观众、挤的水泄不通。游行队伍向冼庙前的点将台集中。相传当年冼夫人率领队伍从高凉郡启程南下,乘大船过海南,沿南渡江逆流而上,在琼山梁沙坡(新坡)登陆,于当天下午3时许在此集结军队,称为“园军”。游行队伍就是模仿冼夫人当年壮观的集军程序的仪式进行的。点将台搭得很高,阅兵广场约有数百平方米宽;目睹此情此景,仿佛看到当年冼夫人站在台上点将出军威武雄壮得场面。
  右边数百平方米宽得放炮台,炮竹声不绝于耳,从早到晚从未听过。炮台得左侧、庙门前正中矗立着冼夫人骑着高头大马数米高得雕像,英姿飒爽,威武无比,使人肃然起敬。
  我们进入新坡冼夫人纪念馆(梁沙冼庙),此庙是海南50多座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也是军坡节规模最大的地方。此庙建于明中期,90年修复后有所扩大,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分三进七间,屋面为黄色璃璃瓦,画梁雕栋、石雕木刻。堂皇典雅,气势非凡,第一进为冼夫人事迹展览室,两侧墙上分别展出冼夫人功绩的史籍资料及故事画集,中殿和后殿为冼夫人庙堂,中殿进去要收门票,殿中摆着几张拜台,地上挤满三跪九叩的男女老少。后堂正殿,冼夫人塑像端坐在高庭上,尺寸与真人一般大,神采奕奕。收了门票也可上庭台朝拜,我们免费上去观瞻,见到密密麻麻的人朝着冼夫人像倒地跪拜,那虔诚的表情是无法用语音来表达的。神像腿体上放满了献金,有不少是百元大钞。庭台前面的香案上插满了又大又长的香,管理人员把一批足可以装几汽车。这里的群众队冼夫人的狂热崇拜是其它任何地方(包括她的故里电白山兜)所无法相比的。
  据海南新坡的同志介绍说,初十至十二下午2时后,分别进行异常壮观、扣人心弦的模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军仪式“装军”,队伍前面由20多个穿着古时武士服装“勇士”高举大“冼”字头旗,吹着大铜喇叭,敲打大小铜锣,举着头牌,扛着书有“高凉郡主冼太夫人”帅旗,还有10多个童男童女挑着花篮跟着。后面是拿着各种兵器的各兵种武兵队伍和舞龙队、舞狮队、武鹿队,还有打锦伞、撑扇、拿小金炉以及八仙用的八宝、抬冼夫人花桥,架抬大鼓、厚边锣、吹大唢呐的八音队伍。一声令下,武兵队拉开架势,双双对打,龙腾虎跃,非常壮观。庞大的队伍把新坡圩挤得水泄不通,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晚上几个戏台上同时有名班演出,通宵达旦,争相竞技,使人大饱眼福。可惜由于时间得限制,我们不能看到全过程得动人情景。
  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介入领导参与管理,维持秩序,海南军坡节除开展传统活动外,还增加了女子拔河、男子篮球排球赛等体育比赛项目,为军坡节注入了新的健康内容,把群众性的纪念冼夫人活动引导到爱国主义教育上来,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此次参观考察海南军坡节,使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同时,也解开了心中的疑题:冼夫人不是海南人,缘何海南人对她崇敬、热爱有加?盖因海南原是冼夫人的俚人部落领地,古俚族就是今海南黎族的祖先,当年高凉大地俚人大批移民海南,据海南地方志载,今海南冼氏冯氏是冼夫人在开发、管理海南过程中,为海南百姓作了许多好事,发展了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她对海南百姓的恩德比天高,比海深,理所当然千秋万代为海南百姓所怀念、敬仰。

郑显国
 
老大.你还是做学问的,都还佩服你.

不过,这里你有一个错误,不知是否?"看人坡"理应是"汉人坡,"请指教!
 
QUOTE(初夏风 @ 2006年07月24日 Monday, 11:44 AM)
老大.你还是做学问的,都还佩服你.

不过,这里你有一个错误,不知是否?"看人坡"理应是"汉人坡,"请指教!
[snapback]1393192[/snapback]​



引自以下网址的文章,原来是"汉人坡",后人俗称"看人坡",待考证!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作者: 李宽荣
 
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这些历史,犁话是讲“ON”人坡,也就是“看人坡”意思。现在这里每年的正月十七依然是那么多人,那么热闹,活动肯定没上面说得精彩,只是搭台唱戏,吃年例,可以很肯定的说,很多本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有那么一段历史。其实这段历史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是我们不懂得去怎样利用她
 
QUOTE(联想 @ 2006年07月26日 Wednesday, 07:26 PM)
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这些历史,犁话是讲“ON”人坡,也就是“看人坡”意思。现在这里每年的正月十七依然是那么多人,那么热闹,活动肯定没上面说得精彩,只是搭台唱戏,吃年例,可以很肯定的说,很多本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有那么一段历史。其实这段历史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是我们不懂得去怎样利用她
[snapback]1398532[/snapback]​


引自以下网址的文章,原来是"汉人坡",后人俗称"看人坡",待考证!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作者: 李宽荣
该文章记录的是解放前的事情.
 
我曾经也听我爷爷讲过这样的事,当时的庙会是空前的盛大,有很多的东西卖,也有很多的人.每次我爷爷讲起的时候都很激动,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当时确实是很繁华.不过现在大村、马路头的年例也是霞洞地区最大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