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5-06
- 帖子
- 6,725
- 反馈评分
- 3
- 点数
- 61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隋朝谯国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爱国主义典范,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她平叛乱、诛反贼,维护了岭南十余州的安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有功于人民,人民崇敬她。为缅怀她的功绩,雕像建庙纪念。解放前粤西各地冼太庙有100多座,但以电白县霞洞晏宫庙最为宏伟壮丽。晏宫庙建在看人坡北端狮子岭向阳坡,座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三殿,后殿地势高,有两尊泥菩萨。中殿面积最大,画栋雕梁,庄严肃穆。置两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样。前殿最低,临近庙门。
霞洞人民特别敬仰冼夫人,大概有以下原因:其一,这里是冼夫人丈夫家――“冯家村”,位于今霞洞旧圩、大村、马路头、西村一带。有浓厚的故乡情。其二,冼夫人第五代孙媳许夫人墓和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均葬于晏宫庙后,洗冯氏在霞洞居住时间相当长,霞洞人对她的功绩了解得特别多,所以就更崇敬。
为什么晏宫庙殿中有两尊冼夫人身像、而且一模一样呢?传说是,最初敬冼夫人的是崔姓人,后来王族人也要敬冼夫人。崔氏提出一个条件,王族能雕塑一尊和原来冼夫人的身相一模一样的,便同意共建一庙,共同敬奉。结果王族办到了。
可惜,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规模宏大的晏宫庙,解放后已经拆毁了,许多文物也散失了。
正月十七日,据说是冼夫人忌辰,霞洞崔王两族人民,举行迎神演戏的序幕之日。连续四天的盛会,招来四面八方的商客云集于看人坡,进行规模宏大的货物展销。
看人坡位于霞洞镇马路头管区的前前后后,整个看人坡从南到北长约二公里,宽的部分在南端,约0.8公里,最狭的部分在北端,约200米,称做狭喉。狭喉以北约400米便是晏宫庙所在地。看人坡都是短草平铺的草地,十分平坦,是当地人牧牛、学生操练或政府开大会的场所。看人坡南端最开阔处,有两个城堡,东面的一座叫王屋堡,西面的叫崔屋堡。两堡之间的草地,就是每年正月十七演戏搭台和搭迎神坛(称庙堂)的地方。
正月十六,即迎神前的一天,看人坡已被热闹起来,各地商客便纷至沓来抢摊,占据有利的摊位档口。白色的太阳伞下是香烟糖果档。布匹档设在王屋堡墙边,用帆布搭起遮阳防雨。本县各处的手工业品都来占地摆摊。来自羊角镇(乡)的大同、马头岭的陶器(缸、盆)摆在崔屋堡附近,霞洞人编织的竹器箩筐之类以及龙骨车、手拉水车占地很广。林头黄阳人的草席(火纸)也来了。
电白周边的几个县的商人也不失时机运来货物,吴川梅运来大量竹制品,特别是竹编织的家庭用具最抢手,阳江县的皮箱和皮枕头,信宜高州县的木制品,尤其是水桶最畅销。高州、化州、阳春等县的布匹和药材也来展销。
总之到看人坡销的货物品种很多,应有尽有。有人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看人坡除棺材没有卖之外,其他什么都有。看人坡盛会,形成粤西最大的一次货物交易市场。
正月十七早晨迎神接力赛场面壮观
正月十七早晨是这个会期最热闹的时刻,迎神接力赛天亮不久即拉开帷幕。远地来看热闹的人,十六日已到,附近二、三十华里的人踏着月光走夜路赶来。天亮后,整个看人坡已经人头攒动,肩接肩,人挨人,地上有人,树上有人,崔王堡墙上也站满观众,人声鼎沸、数里可闻。迎神是跑接力赛的仪式,把冼夫人从晏宫庙接到看人坡南端新搭的临时庙堂中。接力赛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是天蒙蒙亮之时(地方时为6点30分)开始。首先是香炉接力赛。四个铜质香炉从晏宫庙门鸣齐发,四个香炉分为四队,每队安排十多人接替,每“替”人跑150米左右,赛跑的方式同今天的田径接力赛一样,不过,接的不是木棒而是一具重量十多斤的香炉,从晏宫庙门跑到棚搭的“庙堂”内为终点,决出一、二、三个名次,有重奖。
第二场赛是跑“西首”,先出游的是庙内中殿西侧的神像武将,象征冼夫人出游,武士护卫开道。木雕“西首神像”重五、六十斤。两个西首分两队赛,分十多替接力,神像是安在一座交椅上,由四人抬着跑,一直跑到庙堂内,决出冠亚军。
第三场是赛“正位”,即冼夫人的两座身像,也分两队,赛法和西首相同,到终点,决出冠军。
这场接力赛大约早晨八点钟结束。到场观众没有准备统计数字,粗略估计有6――7万人。为了能看到神像的尊容,每个人都踮起脚拉长颈,活象一群鸭。
最有趣的是,凡参加接力赛的人员,都必须提前两天沐浴,不准同妻子同房,否则会跌跤,或落后,争不到第一。曾经有人参赛跌了一跤,爬起来,对手已经走远,前进的路已被看客堵住了,最后只好悄悄提着香炉送到庙堂去,遭人耻笑,还说他身体不清洁,倒霉得很。
来看赛神的群众都着节日盛装,穿红戴绿,五彩缤纷,看完赛神,便是眼望眼,人看人,看人坡真正成为“看人坡”。八点钟观众慢慢散去。一部分人去看大戏开台剧“拱北贺寿”,有的去购买货物,戏场和市场同时热闹起来了。
演大戏别具一格的双台戏
看人坡正月十七日的迎神盛会,除看赛神外,便是看大戏。每年崔、王两族,各请一个戏班各搭一个大戏台。大戏台面对主庙堂,用竹木和葵棚搭成一个大“金”字,遮住前后台,另搭一个小“金”字,为台前观众遮阳防雨。台前安置十几行高脚条凳,有一米多高,称“看戏凳”。这里坐的都是族中的豪绅富户人家,人坐上去,高达2米,一般平头百姓在后面站着,只能看到凳上富人的项背。演大戏别具一格,每年都演四昼四夜,从正月十六晚演到十九晚,每天演三场,叫做“不停锣鼓”(其实也停)。每天从下午三点开始演到凌晨三点钟。第一场是下午三点开始到七点结束,这场戏叫“正本”。演的是古装戏,演员唱京腔,到最后都有一场武打,最精彩。第二场叫“单击”,演现代粤剧,最吸引人。大约从晚上8点演到11点。第三场叫“三出”,从午夜演到凌晨三点。
最特别的是,崔王两台“正本”戏,每天剧目都相同,同时上演,叫“拍台”。班主必须聘请最好的演员,演出过程中,如果出现错漏,台下观众则喝倒彩,戏班的名声便浪迹不堪,第二年就不会有人雇请了。
这里每年所点演的戏,大致是“反唐周”、“赵匡胤下南唐”,、“狮子楼”(武松痛打西门庆)、“孔明三气周瑜”等等。
第三场“三出”,因是午夜12点开始,这时观众大都散去。剧情主要是锄奸表忠的民间故事,似“说书”,配有锣鼓和二胡。主角是老演员,女主角多扮成“三点记”老、手拿一把葵扇,边摇边口白,看客多是那些摆摊铺和卖小食的人,他们一天生意结束了,到台前“看戏凳”上躺着看,到“三出”结束时,他们也睡熟了。
抗日战争期间,从广州、香港流浪到粤西的粤剧演员,许多明星,文武生有梁雁高、冯狄强、毕少英、曾次伯、名旦有湘文非、陈宝兰等。
看人坡演戏,有两个场面最精彩:“三气周瑜”剧目,演到周瑜吐血时,观众情绪最高。扮周瑜的演员,袒胸露腹,只穿一条红裤,边唱、边舞,演到被孔明激怒时,便口喷鲜血。红似血的水从演员牙缝中喷射出四五米远,象农村小孩用竹筒自制的唧水筒一样,喷出一条线,此时台前便血雨纷飞,“看戏凳”上的豪绅和贵妇人,纷纷抱头躲避,躲避不及的便落得一身红血。当吐血的的演员十分辛苦,吐一轮,把胃中的红水吐光。第二次吐血,又要回到后台捧着一个篮球般大的瓦埕,仰头大喝红水,每次灌到肚子鼓鼓的。据说这个演员,提前一天停止进食,让胃空空才能演这戏。
演员湘文非是名旦,声、色、艺俱全擅长演悲剧,凡演悲哀剧情,她便泪流满面,十分投入。引得台下的女看客也陪着哭泣。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她感情的影响下,有人鼻酸酸,也有滴下眼泪的。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李宽荣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隋朝谯国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爱国主义典范,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她平叛乱、诛反贼,维护了岭南十余州的安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有功于人民,人民崇敬她。为缅怀她的功绩,雕像建庙纪念。解放前粤西各地冼太庙有100多座,但以电白县霞洞晏宫庙最为宏伟壮丽。晏宫庙建在看人坡北端狮子岭向阳坡,座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三殿,后殿地势高,有两尊泥菩萨。中殿面积最大,画栋雕梁,庄严肃穆。置两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样。前殿最低,临近庙门。
霞洞人民特别敬仰冼夫人,大概有以下原因:其一,这里是冼夫人丈夫家――“冯家村”,位于今霞洞旧圩、大村、马路头、西村一带。有浓厚的故乡情。其二,冼夫人第五代孙媳许夫人墓和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均葬于晏宫庙后,洗冯氏在霞洞居住时间相当长,霞洞人对她的功绩了解得特别多,所以就更崇敬。
为什么晏宫庙殿中有两尊冼夫人身像、而且一模一样呢?传说是,最初敬冼夫人的是崔姓人,后来王族人也要敬冼夫人。崔氏提出一个条件,王族能雕塑一尊和原来冼夫人的身相一模一样的,便同意共建一庙,共同敬奉。结果王族办到了。
可惜,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规模宏大的晏宫庙,解放后已经拆毁了,许多文物也散失了。
正月十七日,据说是冼夫人忌辰,霞洞崔王两族人民,举行迎神演戏的序幕之日。连续四天的盛会,招来四面八方的商客云集于看人坡,进行规模宏大的货物展销。
看人坡位于霞洞镇马路头管区的前前后后,整个看人坡从南到北长约二公里,宽的部分在南端,约0.8公里,最狭的部分在北端,约200米,称做狭喉。狭喉以北约400米便是晏宫庙所在地。看人坡都是短草平铺的草地,十分平坦,是当地人牧牛、学生操练或政府开大会的场所。看人坡南端最开阔处,有两个城堡,东面的一座叫王屋堡,西面的叫崔屋堡。两堡之间的草地,就是每年正月十七演戏搭台和搭迎神坛(称庙堂)的地方。
正月十六,即迎神前的一天,看人坡已被热闹起来,各地商客便纷至沓来抢摊,占据有利的摊位档口。白色的太阳伞下是香烟糖果档。布匹档设在王屋堡墙边,用帆布搭起遮阳防雨。本县各处的手工业品都来占地摆摊。来自羊角镇(乡)的大同、马头岭的陶器(缸、盆)摆在崔屋堡附近,霞洞人编织的竹器箩筐之类以及龙骨车、手拉水车占地很广。林头黄阳人的草席(火纸)也来了。
电白周边的几个县的商人也不失时机运来货物,吴川梅运来大量竹制品,特别是竹编织的家庭用具最抢手,阳江县的皮箱和皮枕头,信宜高州县的木制品,尤其是水桶最畅销。高州、化州、阳春等县的布匹和药材也来展销。
总之到看人坡销的货物品种很多,应有尽有。有人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看人坡除棺材没有卖之外,其他什么都有。看人坡盛会,形成粤西最大的一次货物交易市场。
正月十七早晨迎神接力赛场面壮观
正月十七早晨是这个会期最热闹的时刻,迎神接力赛天亮不久即拉开帷幕。远地来看热闹的人,十六日已到,附近二、三十华里的人踏着月光走夜路赶来。天亮后,整个看人坡已经人头攒动,肩接肩,人挨人,地上有人,树上有人,崔王堡墙上也站满观众,人声鼎沸、数里可闻。迎神是跑接力赛的仪式,把冼夫人从晏宫庙接到看人坡南端新搭的临时庙堂中。接力赛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是天蒙蒙亮之时(地方时为6点30分)开始。首先是香炉接力赛。四个铜质香炉从晏宫庙门鸣齐发,四个香炉分为四队,每队安排十多人接替,每“替”人跑150米左右,赛跑的方式同今天的田径接力赛一样,不过,接的不是木棒而是一具重量十多斤的香炉,从晏宫庙门跑到棚搭的“庙堂”内为终点,决出一、二、三个名次,有重奖。
第二场赛是跑“西首”,先出游的是庙内中殿西侧的神像武将,象征冼夫人出游,武士护卫开道。木雕“西首神像”重五、六十斤。两个西首分两队赛,分十多替接力,神像是安在一座交椅上,由四人抬着跑,一直跑到庙堂内,决出冠亚军。
第三场是赛“正位”,即冼夫人的两座身像,也分两队,赛法和西首相同,到终点,决出冠军。
这场接力赛大约早晨八点钟结束。到场观众没有准备统计数字,粗略估计有6――7万人。为了能看到神像的尊容,每个人都踮起脚拉长颈,活象一群鸭。
最有趣的是,凡参加接力赛的人员,都必须提前两天沐浴,不准同妻子同房,否则会跌跤,或落后,争不到第一。曾经有人参赛跌了一跤,爬起来,对手已经走远,前进的路已被看客堵住了,最后只好悄悄提着香炉送到庙堂去,遭人耻笑,还说他身体不清洁,倒霉得很。
来看赛神的群众都着节日盛装,穿红戴绿,五彩缤纷,看完赛神,便是眼望眼,人看人,看人坡真正成为“看人坡”。八点钟观众慢慢散去。一部分人去看大戏开台剧“拱北贺寿”,有的去购买货物,戏场和市场同时热闹起来了。
演大戏别具一格的双台戏
看人坡正月十七日的迎神盛会,除看赛神外,便是看大戏。每年崔、王两族,各请一个戏班各搭一个大戏台。大戏台面对主庙堂,用竹木和葵棚搭成一个大“金”字,遮住前后台,另搭一个小“金”字,为台前观众遮阳防雨。台前安置十几行高脚条凳,有一米多高,称“看戏凳”。这里坐的都是族中的豪绅富户人家,人坐上去,高达2米,一般平头百姓在后面站着,只能看到凳上富人的项背。演大戏别具一格,每年都演四昼四夜,从正月十六晚演到十九晚,每天演三场,叫做“不停锣鼓”(其实也停)。每天从下午三点开始演到凌晨三点钟。第一场是下午三点开始到七点结束,这场戏叫“正本”。演的是古装戏,演员唱京腔,到最后都有一场武打,最精彩。第二场叫“单击”,演现代粤剧,最吸引人。大约从晚上8点演到11点。第三场叫“三出”,从午夜演到凌晨三点。
最特别的是,崔王两台“正本”戏,每天剧目都相同,同时上演,叫“拍台”。班主必须聘请最好的演员,演出过程中,如果出现错漏,台下观众则喝倒彩,戏班的名声便浪迹不堪,第二年就不会有人雇请了。
这里每年所点演的戏,大致是“反唐周”、“赵匡胤下南唐”,、“狮子楼”(武松痛打西门庆)、“孔明三气周瑜”等等。
第三场“三出”,因是午夜12点开始,这时观众大都散去。剧情主要是锄奸表忠的民间故事,似“说书”,配有锣鼓和二胡。主角是老演员,女主角多扮成“三点记”老、手拿一把葵扇,边摇边口白,看客多是那些摆摊铺和卖小食的人,他们一天生意结束了,到台前“看戏凳”上躺着看,到“三出”结束时,他们也睡熟了。
抗日战争期间,从广州、香港流浪到粤西的粤剧演员,许多明星,文武生有梁雁高、冯狄强、毕少英、曾次伯、名旦有湘文非、陈宝兰等。
看人坡演戏,有两个场面最精彩:“三气周瑜”剧目,演到周瑜吐血时,观众情绪最高。扮周瑜的演员,袒胸露腹,只穿一条红裤,边唱、边舞,演到被孔明激怒时,便口喷鲜血。红似血的水从演员牙缝中喷射出四五米远,象农村小孩用竹筒自制的唧水筒一样,喷出一条线,此时台前便血雨纷飞,“看戏凳”上的豪绅和贵妇人,纷纷抱头躲避,躲避不及的便落得一身红血。当吐血的的演员十分辛苦,吐一轮,把胃中的红水吐光。第二次吐血,又要回到后台捧着一个篮球般大的瓦埕,仰头大喝红水,每次灌到肚子鼓鼓的。据说这个演员,提前一天停止进食,让胃空空才能演这戏。
演员湘文非是名旦,声、色、艺俱全擅长演悲剧,凡演悲哀剧情,她便泪流满面,十分投入。引得台下的女看客也陪着哭泣。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她感情的影响下,有人鼻酸酸,也有滴下眼泪的。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李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