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讲国语 (1人在浏览)

mtdx738

幼儿园
注册
2005-12-24
帖子
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二. 讲国语,弃方言
方言的害处:
1. 不利于团结, 不利于沟通.严重影响中国凝聚力。各种方言把中国人分成了山东人\东北人\上海人\福建人\广东人等等,强化了地域观念, 弱化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有时在同一场合和自己的同乡讲方言,而和其他人讲国语,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其他人被剥夺了听的权利).使人感到明显的亲疏有别. 中国人大多数能听懂普通话,却只有一半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效的沟通是团结的基础,语言不通,怎么能团结?体育项目中,团体项目人越多中国成绩越差. 中国足球队屡战屡败,队内南腔北调,不和之音常有所闻,恐怕方言也是重要的原因.没有统一的语言,怎能有统一的意志!同是中国人,何分南方北方,同心要同语,莫讲南腔北调!
2. 降低了效率,在许多公共场所带来极大的不便.例如:在上海,超市收银员用沪语,外地顾客不得不再问一句.有时要连连提醒,才说国语.在医院,恐怕有打错针,开错药的危险.上海公交车上,报站用方言,经常有人坐过站.在军队,用方言下命令打败仗是少不了的.(还好,没发现上海人当将军).不过上海人大常用方言,要不说中央好多事不知道呢! 抗战时,黄埔系军官很多无法与地方军阀将领沟通,蒋介石用电话指挥常因方言问题出错。恐怕也是导致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3. 不利于平等观念的培养。经济发达地区以讲本地方言为荣,看不起落后地区,一听口音. 歧视行为就来了。更不利于发扬民主与法制,有些地方人大和政府,按口音形成了派系,有外来的一律打压,想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地方派系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对抗中央.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由来以久的重要原因.历代中国当地人不得到当地做官,已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也是中国省级一把手难以直选的重要原因.语言不通,民主成空.沟通不畅,平等无望!
4. 不利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国民经济的发展。词语差异各地很大,有的已到了写出来相互看不懂的地步。更不利于公民工业化素质提高。上海某厂的工艺图纸用沪语写,结果博士看不懂,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好良机。有的地方用方言拍戏,只能在本地发行,或者拍方言版,浪费时多少财力物力。有时名称不统一、难理解、误解,买卖双方的损失(来来往往发货、退换货)算下来是惊人的。IT行业的输入法,就因为方言问题,刚开始非要搞什么客家话,广东话、上海话输入法,结果是方言内部也是五花八门,标准无法统一,结果输入法只留下拼音和五笔,没人再用方言版了。可是多少开发费扔到水里了。还有企业信息化(ERP、MRP)喊了多少年,一个方言问题,能让企业信息化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5. 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的风气。助长了腐败现象和官官相护。张口认老乡,认完老乡拉成帮,拉成帮来立山头,坑害国家坑害党;坑起百姓没商量。大量造成集体腐败.加大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仇视心态.现在许多农民能讲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到了上海,仍有语言歧视,心态的失衡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6. 不利于汉语的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语言的分裂和混乱。从而影响汉语的普及。更进一步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实施。最严重的会变成文化的分裂,文化的分裂离国家的分裂还会远吗?
7. 无法发挥汉语思维速度快、造词迅速的优势。削弱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外国人学汉语,方言会严重阻碍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误解。给鬼子以可乘之机,会导致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孤立。大大影响中国的软实力。
8. 会造成对国家认同的迷茫,我是**人,还是中国人?更不利于培养公民精神。很多地方的人,认同家乡比国家更强烈。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的大敌.(连鬼子都知道,不信去找中岛端的著作)许多人出国,就是缺乏强烈的国家观念和坚强的民族意识. 倭寇中岛端认为在他看来,对中国人而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都不可能。原因是,“支那人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 盖支那人之爱国心,不如爱省心,爱省心不如爱乡心,爱乡心不如爱家心,爱家心更不如爱己心之深而痛切也。非谓其全无一份爱国心,全无国家之观念,虽曰有之,然不过仅一分而已。(《〈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上编第84页)鬼子就要根据方言想把中国分割成七大块,可见其阴险毒辣之至。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的原因之一就是方言.
9. 不利于统一大业,不利于反文化台独.人家爱国台胞国语讲得中规中矩,你却嘴上流脓,肚里阿拉,脚下捣浆糊,人家能认同你吗?统一大业不仅要靠武力,更要用文化,用中华文化统战,要让世界认同中国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才能让相当多的台湾同胞产生认同。要警惕有人用语言文化搞台独,典型的例子就去中国化。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用闽南话方言代替国语。同样我们也要警惕有人用其他方言搞其他地区分裂。近代历史多次出现军阀割据,就是以省份方言区别的,导致中国长期不统一,引来鬼子侵华.
10. 不利于改革教育,上海人把沪语写进课本,如果其他地方也要求也这么做,那么忽悠、堂客、可体、小样是不是也进入课本?我们的孩子将来说的,写的是一种什么语言?这已违反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法律。上海等地已出现了普通话的生存危机,不少人打着保护文化的名义搞地方保护主义,对抗中央。到了国外,好多人不说自己是中国人,是上海人。个别领导干部想要普及上海话,把沪语写进课本,本地报纸上沪语满天飞,加之上海人国家民族观念极为淡薄,长此以往,上海难保不会成为台湾第二。(广东也有这个问题,有人企图要把香港作首都, 搞联邦制分裂中国)
保留方言只能在学术范围内
1. 有人说方言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文物,有保留的价值。这也没错,但是同样,文物能研究,观赏,而使用价值极低。古代的服饰,是一种文化,一种文物。你现在愿意天天穿吗?出土的古代刀枪,打仗你还用吗?所以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只有留给出历史学家、语言专家去研究吧。再说了,你现在说的方言,与解放前、明清以前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已到了听不懂的地步。现在的英国人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 400 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那时的语言更不要说会说了.可没听说人家要保护方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只能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言只是其中一个鸡肋,弃之可惜,用之则弊端丛生。中华文化还要发展,不能背着旧文化的沉重包袱。对待方言,放进博物馆保存(用录像带保存)就是文物,运用发展就是包袱。背着旧文化的沉重包袱只让我们活得真累。听够了有人说不忘本,这只是一相情愿。许多人祖先来自少数民族,多少代以后汉化了没有几个人记得祖先来自哪;既使有族谱一类的东西也很难确定。如果真要不忘本的话,那么发出类人猿的叫声,那才叫真的不忘本。一个国家只能发展一种主流文化为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为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性同时发展多种主流文化.如果这样做,就无法对付咄咄逼人的欧美文化和变态的日本文化.也会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现在英语网络用语和其他外来词汇对汉语造成巨大冲击,香港人说话经常夹杂着英语.大陆词语也出现了例如PK funs等等.试想,普及国语,又要用方言,一切与语言文字相关都要出好多个版本,一首歌要用几种方言唱,一部动画片要用N种方言,怎么样才能抵挡韩流和美国大片?本国的艺术家们要么变成汉奸,要么无法生存.有人强烈要求推广某发达地区方言(有不少论坛就有),抵触普通话,上海这个问题最为严重,这必然导致分裂的文化, 分裂的文化就是分裂国家的前奏.这样的人,只有五马分尸,剥皮揎草!
2.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国的方言也是多如牛毛,好多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学习方言,全国人民要浪费多少时间!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有必要,有时间去学方言吗?交给专业人士更好一些.
3. 还有人说一种方言代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世界的理解。那么这么多思维方式和理解对中国发展有多少价值呢,且不说方言泛滥明清两代,就是现在方言对今天的科技发展有何贡献,我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哪位高见,不吝指教。
4. 许多人不是说语言是自由的,不是羡慕老美吗?可是老美有几种方言,我不敢肯定,但是相互之间总能听得懂,说得清。老美不是移民国家吗,原来还有法\德\西班牙等语种.但是我的留美同学说,反正方言不多,而且大都听得懂。可是人家也强迫印第安人说英语,禁止说土著语言。最后将法\德\西班牙语全都灭得没了影.有人说欧洲国家部份也讲方言,可是人家国内之间方言差别比我们小得多,而且是大部分国家认同感比地域认同感强得多.国家之间的语言也相差不多,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相差不到10%! 而且是官方从不让方言进入课本!
5. 还有人说中国太大,方言众多,普通话难于推广。但是这么多年了,几乎90%人至少可以听懂了。持之以恒,加强推广,辅之以新政策、新技术;强制加引导,定能成功。(后面我有详细方法)
6. 有人说少数民族,无法让他们讲普通话。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允许他们保留少数民族语言,这和反对方言并不矛盾。实际上,他们做得比好多汉人强得多。已经讲汉语的,引导他们讲普通话,如回、满、壮等。有自己语言的,在保留本民族语言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讲普通话。
7. 有人提出使用粤语作为国语,声言普通话是蛮夷语言。自作聪明的列举普通话的缺点,说什么普通话缺少音节,容易混淆等.岂不知音节越多越复杂, 就越不稳定,就越容易语言发散,因此造词越复杂越难记(英语就有这个毛病). 普通话与中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口音较为近似,北起东北三省,中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大部山西等省,南部四川\湖北北部,是最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的语言.粤语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方言,但只在广东省和广西部分地区,占全国人口不到10%(还包括了不讲广东话的外来人口).因此无法作为国语. 普通话是以东北话和北京话为基础, 在发展过程吸取了许多方言和国外的词汇(比如干部一词来源于日语,老公一词来自广东话),在教育、宣传、文化上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和语言美感,得到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国家领导人,中外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致肯定(见国际大专辨论会相关资料)。中华民族经过了千百年的融合,现在没有几个人是纯正的汉人.(查DNA可知,许多云南人来自契丹,而广东人也是南方蒙古人种和汉人\马来人…) 声言普通话是蛮夷语言只能挑起民族争端,导致民族歧视.普通话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上百个民族交流、混合、提炼,是全中华民族的结晶,最能代表中国人民的语言。自民国以来,普通话已推广近一个世纪.推广粤语,既不合历史潮流,又浪费大量资金人力,可谓劳民伤财.前苏联的教训之一就是,语言未能普及,文化未能融合.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好多加盟共和国很少使用俄语,加之民族矛盾解决的差,导致了国家的分裂,经济的巨大倒退. 粤语作为国语是不现实的,更要提防少数分裂分子以语言文化为借口,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8. 有人提出讲国语,也不放弃方言, 不放弃方言,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普通话环境,两者都不放弃,结果是普通话越讲越少,方言越讲越多。加之某些地方许多公共场所宁可耽误事,也要讲方言。结果越不讲,越说自己讲不好,越不想讲。普通话退步的越厉害。结果是普通话推广的失败。这如同好多人到了国外,外语突飞猛进,就是一个语言环境的原因。固执的要讲方言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对国家观念的模糊认识和强烈的地域情节。如同民国时期,有人提粤人治粤,湘人治湘,如出一辙. 在这方面,孙中山毛泽东两位伟人无疑是有着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都没有把家乡话作为国语)而一向靠老乡起家的蒋介石,也遵守了这一规定.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央的影响力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化的号召力就如同前苏联。团结要同心,同心先同语,同语莫换音. 有效的沟通是团结的基础,语言不通,怎么能团结?现阶段同时使用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尽量使用国语,而不是方言;尤其是公共场所。有时候双方明明会讲,却不想讲,面子、关系,一切摆不上桌面的理由都成为说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既得利益,尤其是发达地区,招聘时要会说广东话\上海话,在上海当老师要当地户口.说白了怕外地人来抢自己的生意,怕升学就业与自己竞争. 一切劫人肥己的手段都变得冠冕堂皇。用方言人为的把本地人和外地人分裂开来。你这样做可曾想过我们都是中国人,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在祖国各地生活;而外地人又给出当地带来了多少机会和生意!有句老话成许多人说方言的理由,就是入乡随俗,实是害人不浅.世上有无数恶俗,只因文明而消失,不过还是有不少遗留。伊斯兰的可以娶四个老婆,中国某地些少数民族的走婚,非洲还有部落在吃人肉,你是否还要入乡随俗?当然广东人难学是客观存在,但不至于比学阿拉伯语更难吧。还有些人说要我说可以,先让其他人怎么样,这是没有道理的。这些事情确存在,但不可因此反对讲普通话。这好比有人违了法,你也想违法;别人制止你,你却说,先把他抓住,再来抓我。
9. 一些人认为,如果放弃方言,许多艺术的韵味就没有了。说的没错,可是艺术的前提是要让人理解。难于理解的艺术更难于流行。好多地方戏剧一离开了本地区就无法流行。有些艺术形式因为强势方言,范围和影响力大一些,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难遍及全国。不少艺术形式虽然国家苦苦支持,最终因为没有市场而走向消亡。原因很多,一是没创新,二是地方艺术形式由于方言只限于本地人欣赏,而且大多是中老年人。三是跟不上现代流行节奏。这样的艺术形式只能将其录音录像,存入博物馆供专家研究。新兴的艺术形式如小品,借用了普通话和东北话的血缘关系,在全国有着广泛的观众。成功原因很多,但是占了普通话的许多便宜,是不折不扣的事实。第一绝大多数观众可以轻松的听懂,而用纯粹的上海话和粤语绝对做不到。第二个别方言词采用了普通话发音,以使用通用词汇为主。第三在形式有突破性的创新。而我们用普通话表演,韵味依旧。
10.都说中国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下面山头林立,开人大时讲国语,开小会时讲方言,这民族文化劣根性不改,怎么能团结!有些人天天说做讲文明,做可爱的上海人,就是不提说普通话,由此看来以前的上海人就是不可爱,现在你会说不想说普通话,依然不可爱.普通话最大目的就是加强国家民族观念、放弃狭隘的地域观念.让全国各族人民统一、交流、平等、团结、发展中华文化!拯救汉语的危机!
 
那我不讲腌话了...腌D
 
........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