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汉语的危机 (2人在浏览)

微笑的剃须刀

幼儿园
注册
2005-10-31
帖子
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国外,有3000万人学习汉语,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与此同时,复旦大学的中国学生在汉语言文字比赛中败给了外国留学生,参加2005年广东高考的1万考生在文言翻译上得零分,10万考生在造句上得零分。对比表示,我们的汉语已经陷入极大的危机当中,并不是说汉语本身的衰败,而是中国人使用汉语的能力,越来越弱。请不要把“惊奇的眼睛睁得像奇沃吐(Giotto)画的‘O’一样圆”(钱钟书语),因为这正是事实。
试问:还有多少人会正确地使用汉语?你会吗?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他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汉语里有过《诗经》,《离骚》这种史篇一样的诗歌;也有过《战国策》,《史记》这种诗歌一样的史篇;有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也有鲁迅,茅盾,巴金。前人“手持彩练当空舞”,让汉语光芒万丈,气象万千。后人不知珍惜,如弃草芥。认为我堂堂中国人,汉语还用得着学吗?殊不知,汉语的博大,就算你向上天再借五百年,都无法望其涯岸。况且很多人已经到了那种非学不可的田地了,还不开窍。看来往圣绝学不继,我们要愧对先贤了。
现在社会,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用扫把能扫出一堆来,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专家,学者,也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汉语却越来越陌生,吹起牛皮来舌灿莲花,如果要他白纸黑字写下来,简直漏洞百出。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学中文的,对于汉语的学习仅限于读报,有些博士生写论文,连话都说不通。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现代社会节奏远远快于以前,按道理应该人才辈出才是,但汉语素质好比理发师理过的后脑勺,一掌平,都是一样的差劲。有人说,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外语的介入,但中国人外语说得好的也是凤毛麟角,随便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都能像诸葛亮一样舌战群儒。真是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形式之严峻,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认真对待汉语的人虽然少,但毕竟还是有。在这里,我想说一些看来听来或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意见,与同道中人共勉。
余光中说,从事汉语写作的人,应该认真学习两个传统:一个是《诗经》以来的大传统,一个是“五四”以来的小传统。我觉得这个要求已经是非常小的了,不是说从事汉语写作的人要如此,而是中国人都应如此。我们在校学习用的教材,关于汉语学习的脉络非常清淅,就是按这两个传统,节选经典一路排下来,我们只需要在这基础上深究一下便达标。但很遗憾,很多人文凭是到手了,传统却丢了,文凭只是装珠宝的匣子,传统才是里面的珠宝。古人说“买椟还珠”,诚不我欺。如果要从事汉语写作事业,仅这两个传统远远不够,我的意思是,凡是以汉语形式出现的经典,都是我们认真学习的对象。《圣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既然以汉语的形式出现了,我们就要认真研读。
如果我们读外国作品,读不懂原文的,就得读一些优秀的翻译家的译作。切切不可读一些三流角色的译作,因为此辈中文修养不够,翻译的作品洋不洋,土不土。如果从这里入手,无异邯郸学步。但那些优秀的翻译家就不同了。小说家王小波就非常推崇这些人,说最好的人才在搞翻译,并坦言自己就是读了查良铮先生的译著,才发现汉语的神韵。冰心的泰戈尔,傅雷的巴尔扎克,戈宝权的普希金,这些译作不知营养过多少中国人。
另外,想要提高汉语水平,应该在图书馆或书店里工作几年,或者去当教师。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个无名僧,在少林寺的藏金阁里扫地扫一辈子,那么多的经书自然可以饱览一番,所以他的武学修为在会那么高。如果在图书馆或书店工作,就会发现身边有读不完的好书,只要认真去读,日积月累,便会脱胎换骨,毛泽东就是一个例子。当教师也是一样,教过一遍,终生都忘不了,这实在是巩固学问的不二法门。很多文化名人都与教师这个职业连在一起。孔子就是第一个。
并不是说汉语可学可不学,做为中国人,学好汉语实在是最起码的要求,难道我们的汉语要等外国人来发扬光大?到那时,脸皮再厚的人也会脸红。
 
确实是危机,不说什么最危险的时候之类的话.
就拿高考来说,很多学生考的差,只是因为看不懂题.
题都看不懂,如何拿分?
 
QUOTE(不一样的烟火 @ 2005年11月07日 Monday, 05:45 PM)
确实是危机,不说什么最危险的时候之类的话.
就拿高考来说,很多学生考的差,只是因为看不懂题.
题都看不懂,如何拿分?
[snapback]811135[/snapback]​


王道!
 
早就危机了
像论坛上的话
"偶稀饭"
"XX的说"
"8好意思"
 
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需要深厚的包容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