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奇文共赏《茂名日报》上的一首诗 (1人在浏览)

很黑!!!
 
管不了的
很乱
 
这问题是一个社会大问题
只能让它随然而灭
 

这种东西说不定的
你不想这别人的钱
你就不会拿出自己的钱去买
不买的话 就不会输
不输的话
就不会跳楼 喝农药了
不跳楼 不喝农药的话
就不会死
以后的日子还是过得那么枯燥!!!!!
哈哈
废话说多了
不过六合彩的支持者还是闪了吧 不要买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
 
中奖者是很微小的
 
说下这篇东西的真正意思吧!下面括号内的才是我真正要说的话!

冼夫人庙
冼太庙上冼太游,冼去楼空江自流。
南越花草埋幽径,陈代铁衣成古丘。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沙场烽火浸蛮月,海畔云山拥高凉。

此诗见于《茂名日报》2004年11月22日A4版。在当代诗坛中,很多作者都呼吁诗词改革。笔者认为这首诗是报刊上难得一见( 你们谁见过报刊上有如此拙劣的作品?)的具有改革性(在某些人眼中改革就是不要平仄) 的作品,既继承传统 (全是抄袭前人作品),而又突破藩篱 (不顾格律)。非那些拘于格律者所能。 (懂格律者绝不会这样写诗)
冼太夫人(522-602),百越族俚人,高凉山兜丁村(今茂名山兜丁村)人。冼太夫人一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和睦团结所作出卓越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在岭南各地均建有冼太庙。其中茂名高州的冼太庙建筑最为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
《登冼太庙》诗一开始作者就写道:冼太夫人的庙冼夫人自己的英灵都回来游过,如今我像看到一条大江在庙前空自流着。想象犹如天马行空,丝毫不为真实情况束住。 (自己的庙自己都回来游过,这想象不是天马行空是什么?)“江自流”三字更可看成是作者居安思危思想的表现 (这句是偶信口胡说的)。现在冼太庙虽然还游客不绝,但这三字却像是在提醒人们要防止庙前出现一条大江无情地向东流去的荒凉。颔联承接上面,以夸张的手法写眼前景。作者似是在反思历史,却又不直接说出,而是隐藏在作者表现的意象中,由读者自己揣测。颈联将笔锋一转,写到冼太夫人生前的辉煌战绩。“一身转战三千里”,高度概括了冼太夫人的卫国跃马边疆,鞠躬尽瘁。“一剑曾当百万师”一介女流手持长剑,记得上百万雄师,英雄气概不让须眉。尾联意境开阔。写景抒情与史不即不离。(以上都是偶信口胡说)结得余味无穷。( 回味他究竟又用了那写句子)全诗用字奇雄,不事雕琢。 (这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是文字上下得什么工夫)
下面再简略谈谈此诗在用典和音韵上的特色。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一落笔,作者就借用李诗,略改几字。古人论作诗时曾说“偷句最为钝贼,诗家深以为戒,若用三字,顿觉索然”。而作者在此诗中不仅这样用前人句,且一连用了四句李白的,后面两联又分别化用王维和祖咏的诗。于此一端已足见作者能不顾世俗,独立自行的人格。 (能如此大胆地抄袭,他确实是没什么顾忌的,别人的看法只是放屁)这正是当代许多诗人所缺少的。 (偶们不会如此写)在音韵方面,作者打破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不顾格律不懂格律)对仗上不避同字相对。( 说他同字相对)诗的前四句用十一尤韵,下面四句连接换韵。 (连韵也不懂前面那几个韵也只能说是抄李白的抄来的,不是作者有意识用的)如此一格,千古未有。 (有谁见过这中诗词没人见过吧?当然千古未有拉?)当是作者对诗词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 (嘿嘿)
笔者前不久曾在一个网站中看到一篇评论,把那些能打破格律,将古人诗中的名句随手拈来,化入自己诗中的诗的诗称为“广东体”诗。而此诗的作者更是完全打破了格律的束缚,且大量化用古人的诗入自己的诗。如此功力,又绝非其他“广东体”诗人所能比的。 (这段不用我说了吧????)
 
附一些朋友的评论:
(由于评论中有不少是著名诗人,这里为了不透露他们的身份,当然也有偶的身份,一律用XX代替)

XX:
这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奇文”,说难得,是因为千古未有,能如此冒“拙劣”于不顾而敢发在公开媒体上,更是空前绝后。――作者不懂诗,编辑也不懂诗,这实在是泱泱“诗国”的莫大悲哀!如果把这种东西也称作“改革”,那中华文化真的就斯文扫地,不可救药了。――希望更多的诗友参与讨论。

XX:
能打破格律,将古人诗中的名句随手拈来,化入自己诗中,该诗作者确实都做到了,做得很彻底!强

XX:
不敢恭维。

XX:
有一位著名的中青年诗人来海南讲过学也曾讲过,写诗可向古人借,可向生活借,可向朋友借.与古人借就是如何化用了,此诗如此化用不敢恭维.尤其打破格律是绝对不能称之为格律诗.这首诗立意本来就好何必不写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律诗呢.

XX:
这是XX老弟,假以恭维,实深入刺之的妙文!!!

XX:
哎,英雄多多,才子多多!小女子不识圣面,难恭聆教诲;不然亦可长些见识,学些技法。生性鲁钝,学些皮毛也好。总是日后吃饭的家什,在报章发个诗词总不是个难事。

XX:
我同意XX观点,诗人能记着李白的诗,且能连化4句,这等水平和胆略就是大师料。况且诗人不究古律,随手而为也像大师风范。难怪能上报。好!推!!!

XX:
要说本轮诗评,自二楼起,汲老师拨得头筹。

XX:
大块抄袭古人,还说什么是“广东体”,广东何时有过这种“抄袭体”?诗词确实须要改革,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样改。

XX:
我希望继续讨论,各种言论都欢迎,相信最终大家心中都有数。

XX:
谈什么改革,分明是在毁灭!XX老弟是在搞恶作剧,让大家长长见识,开开眼界,以便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在这里气得死去活来,他在那偷着坏笑呢!

XX:
我看也是,XX兄你在哪里?不要扔完炸弹就不管了。

偶:
呵呵~~~最近上网时间严重不足~~刘兄莫怪!

XX:
正耶反耶?自在心中,见锋芒是锋芒,不见,有锋芒亦是锋芒。称‘老师’不敢当,尤其带波浪线的。哈哈。。。

XX:
还有这样写诗的,而且居然登在报上,奇,真奇!

XX:
昔人已倾垃圾去,此地空馀垃圾桶。莫言垃圾去无踪,分明招摇到广东。一身披挂泥浆彩,一口瞎吹“改革”风。借问斯文何处有?鸡飞狗走乱哂笼(乱哂笼:纯正的广东话)。――此“诗”亦“改革”成果哦,嘻嘻!

XX:
这个好玩。

XX:
是蛮有意思的嘛?这样才更能"现身说法"嘛.

XX:
哈哈!XX老弟,不愧当今诗人中的佼佼者,老弟果见多识广,这等诗,也能找得到,评得细,论得精!
是作,完全摆脱了作诗之法,什么平仄,什么押韵,什么格律,通通让他去吧,真是旷古未有!偶大骇然!XX老弟的诗法一贯严谨,偶尔开个玩笑到也有趣多多,嘿嘿!

XX:
我看XX兄这是正话反说,XX兄焉不知这是抄袭,只是想让大家看看这“庐山真面目”而已,大家不要对XX兄发火嘛!
 
太长了
看不了!
我的时间是很贵D!!!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