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新闻 一招致命,大陆拨地给香港修房子 (1人在浏览)

OK100

博士后
注册
2019-11-22
帖子
1,755
反馈评分
147
点数
101
所在地
水东湾海滨跨海大桥
一招致命,大陆拨地给香港修房子

5月8日,由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郑耀棠成立的香港发展研究基金提出建议,由中央政府在邻近香港的区域拨地给香港建立新社区,参考澳门的横琴模式,由香港特区管辖,实行香港法律,政府可作出整个社区规划,兴建公屋、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并邀请开发商兴建私人房屋及商业楼宇等。
香港发展研究基金进一步建议,首阶段拨出30平方公里用地,租借给香港,容纳60万至70万人口,首选是邻近香港的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城市。
简单的说,中央拨块地,给香港人修房子。
这则消息,由大公报发布,新华社转发。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png

大公报是我党在香港的宣传阵地,外号港版人民日报,而新华社是顶级官媒,联手放出这样的消息,说明中央已经有了一定意向,现在放风出来试探下民意。
5月11日,民建联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李慧琼,也表示会在两会上,建议在珠海市桂山岛及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南侧指定的水域兴建香港城,以缓解香港住房难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妙到毫巅的极品政策,简直是一招致命,直击香港社会的要害,对大陆极其有利,对我们普通百姓也极其有利。
但大量的网民,却被近期一些香港废青的所作所为给气坏了,对香港极为反感,坚决反对这个政策。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png

所以,我今天有必要把这件事拆开来给大家看,仔细分析里面的利弊。
香港问题的根源

让中央拨地给香港修房子这个提议,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脑洞,早在2018年,郑耀棠就已经提出过这个方案。
2018年9月,郑耀棠表示:
香港回归21年来,地价腾贵,土地储备大都纳入私人地产商囊中,基层住房缺口愈来愈巨大,现在轮候公屋人数已逾27万人,超出公屋申请门坎又买不起私楼的港人更数以十万计,而基层困居劏房怨气累积,随时有些导火线就会形成燎原大火,威胁社会稳定。

当时,郑耀棠建议在大湾区内发展20至30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至60万人居住的港式新市镇,解决香港居住问题的燃眉之急。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png


但这一方案,并没有被中央采纳,甚至都没有出动官媒来放风。
因为这个方案显而易见的会侵害到香港地产商的利益,这对于维护香港社会的稳定是大为不利的。
香港回归以来,中国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英国人走了,中央又暂时进不来,香港的权力真空,迅速被本地富商所占据。
而我们,只能依赖这些富商,也就是所谓的太平绅士,来维持香港的稳定。
这些富商,9成都是房地产行业的,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资本,在香港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1997年,提出八万五建屋计划的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就因为打压了房价,最后在2003年,引发了50万人大游行,被迫下台。
房价绑定了香港地产商和有产阶层的利益。
2018年,香港的精英们就已经知道香港因为高房价民怨沸腾,一旦有导火线就会形成燎原大火。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jpeg

这是个定时炸弹,但不能由我们去拆这个雷。
如果中央拿出了自己的土地,打压了香港的房价,那香港地产商可以轻易引导大量香港人仇视中央,重现2003年的那一幕,引发更大的麻烦。
雷炸了,我们可以去救灾,但我们不能当这个导火索。
所以这份议案,在2018年被搁置了。
2019年,香港的民怨果然爆发了,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
香港的高房价,透支了香港的潜力,迫使大量有前途的企业迁离。
除了让地产商吃的脑满肠肥,基本没有任何好处,年轻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未来,大量的民怨在慢慢积累,而这些怨气都指向了地产商。



但地产商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罪魁祸首,他们只能利用自己的资本和影响力,转移香港人的怨气,以求自保。
谁来当这个靶子呢?谁才是导致香港没落的罪魁祸首呢?
首先,罪魁祸首肯定不能是地产商,但英国港督已经走了,那找谁背这个黑锅呢?
只能是中央政府了。
地产商控制的媒体告诉香港人,只要脱离了中央,香港人立刻就能重新富裕强大起来,香港一切的不幸,都是北京造成的。
毫无逻辑,毫无道理,但那些没有分辨是非的底层香港人,直接就被洗脑了。
地产商并不想得罪中央,但在巨大的民怨面前,他们只能这么做,因为这个锅太大,他们扛不住。
于是在2019年,香港社会和大陆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撕裂。
在某种力量的引导下,普通港人认为香港的高房价,民生凋敝,经济停滞,都是大陆导致的,只要脱离大陆就可以奔向幸福的未来。
而大陆人对香港人的看法是:
一群沙雕。

既然炸弹已爆,那中央就再无顾忌,可以对香港高房价这个顽疾动手了。
其实到处都有地

土地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涉及到巨大的利益。
但其实,土地并不稀缺。
就算是以高房价著称的香港,闲置土地也有一大堆。
从深圳关口出发,需要乘坐三四十分钟的港铁才能达到香港九龙,这漫长的旅途中,你会看到大量的闲置荒山野林。
从卫星图上看,更是一目了然。香港是绿油油的一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然保护区呢。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jpeg

香港的住宅面积,只占用了香港6.9%的土地,这里面还有一半是贫民区和丁屋这种城中村。
而草地湿地林地等,占地面积高达66.5%。
如果把这些地都开发了,人口翻10倍,香港都住得下。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png

这些地区为啥宁愿荒废都不开发?不知道香港寸土寸金么?
很简单,香港人要保护环境啊,这些荒山上的绿植,是香港之肺,怎么能砍掉开发房地产!
没学过生物么?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香港人呼吸的氧气,全靠这些树了,大陆的氧气是飘不过来的,万一这些树没了,香港人就完了。
破坏子孙后代的氧气之源,就为了给你卖地建楼?太邪恶了!
香港人呼吸的氧气,只能靠香港的树来提供,绝不能形成对大陆的依赖,以防大陆断供。
这么脑残的环保思想,很明显是房地产商提出并鼓动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手中拥有的土地和物业大幅度升值,形成对后来人持续不断的剥削。
但表面上,这套理论却是“民间团体”在倡议和推广。
这个脑残的理论不可能被精英认可,但他的强大之处,是能洗脑底层。
那些最支持环保,严禁政府开发“自然保护区”,把那些荒地当成宝贝的人,反而是那些困居劏房的穷人。
宁可住笼子屋,一辈子痛苦不堪被人剥削,也要维持大面积公园绿地。
呵呵。

203da22a6473fe76d5b091a142b3986d.jpeg

房地产商不支持,有产阶层不支持,底层无房人也不支持。
那还费个啥劲,你说保护环境就保护环境吧,这块荒地就当森林公园用了,我也懒得强推这个事。
但政府手里缺地啊。
香港是有很多空地,但因为自然保护法,掌握在政府手里的,能用来开发的土地,却少之又少。
从这个角度说,香港确实没有地了。
后来,香港政府想了个法子,填海,从海里要地。
那边放着无数的荒地不用,这边花费巨大代价去填海,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就是香港。
填海给香港带来的大量的土地供应,占了香港已开发土地的四分之一。
在填海土地上,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业活动。
但是后来,土地开发商支持的环保团体,又找到了理由来反对填海。
这里有海豚啊,可爱的海豚。
你怎么能填海呢?你破坏了栖息地,海豚怎么繁衍宝宝呢,简直是太残忍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放过你们这些贪婪的政府的。
我们宁可利用高房价不让香港人繁衍自己的后代,也要保护海豚生宝宝的权利。
1996年,反填海征得17万个公众签名,迫使政府搁置了青洲填海计划。
2003年,环保人士在香港终审法院推翻《湾仔填海计划》,多个基础建设项目及多份长远计划被迫中止。
2004年,环保团体通过一场官司,中止了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第三期工程,还给未来的香港填海抬高了门槛。
以后,香港只有当“有迫切及凌驾性的当前需要”,并且“没有其它可行方法”时,政府才可填海。
只是为了环保。
环保真的是一块好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是地产商间接操控底层人民,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好武器。
至此,香港政府填海造陆的途径基本被堵死,而荒地也不能开发。
那香港真的没地了,神仙也变不出土地出来,香港房价出现了飞升。
15年之后,畸形的房价导致香港社会出现了极大的撕裂,引发巨大动乱。
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恒产者自然要闹事,看闹一闹能不能改变自己穷苦的现状。
其实到处都有地,只不过很多地是不能用的。
因为土地的每一次划分,都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分配。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但又没有很多地。


给香港土地的好处

给香港拨一块地很简单,核心城市区占地面积是很小的,我们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可以给香港用。
但给香港土地,就会打碎既有利益格局,带来巨大的利益重分配。
2018年,我们搁置了这个议案,是因为利益重分配可能会带来社会动荡。
2020年,我们重启这个议案,是因为利益重分配,有助于我们掌控香港。
经过2019年的动乱,很多大陆人反感香港人。
但我知道,大家只是反感香港人的态度,明明大陆扶持了香港那么多,一帮废青还把黑锅全扔在大陆头上,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大陆人。
如果香港人能知错就改,那大陆人还是非常欢迎香港人的,毕竟都是同胞血亲。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香港人知错就改?
要控制香港人的思想,就要先控制香港的媒体。
但香港的媒体,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而这些资本家,9成都是房地产商。
港人的思想,现在控制在香港房地产商手里,这也是我们之前不敢损伤地产商利益的根本原因所在。
没有这些资本家的支持,政府会被架空,我们连治理香港都做不到,更别提让香港人知错就改了。
我们需要改变这一切,而送土地,就是一个绝妙的大招。
首先,香港人饱受住房不足之苦,增加房屋供应是肯定受到底层群众欢迎的。
香港没土地了是不是?
没关系,大陆给你一块地,给你们造房子,解决你们的住房困难。
环保不环保,是不是破坏大陆之肺了,那就不需要你们港人操心了,我们自己觉得没关系。
给你这么大一块地,很明显有巨大的好处啊,白送好处你岂有不要之理?
如果香港拿了这块地,那就好玩了。
首先,这块地是属于大陆的,只是给了香港使用权而已。
给谁还是不给谁,是中央说了算,至少也是香港政府说了算,会公开拍卖,但不一定完全按钱说话。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批土地,对香港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扶持出一批和大陆利益捆绑的新地产商出来,从而大大增强中央对香港社会的直接掌控能力。
之前那批反骨仔,不要也罢。
而旧地产商持有的土地储备和物业,会在大量新增供应的冲击下,利益大大受损。
新土地建设完成后,大量的香港人,会在低廉的房价下,离开香港岛,前往大陆定居。
同样的法律,同样的人,同样的规则,同样的工作机会,房价便宜那么多,为何不去?
新土地上,有很多原生的大陆人,政府不可能把他们强行迁离,现在又来了很多香港人。
大陆人和香港人长期在一块土地生活后,新土地上的人,究竟算大陆人还是香港人?
这块地也不可能完全给香港,大陆肯定在这里拥有很大影响力。
大陆和香港的融合,可以从新土地开始,不一定要等一国二制结束之后。
这简直是一招致命,拿捏住了香港的三寸要害,用一个香港人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达成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是阳谋,我就算把目的告诉你了,你也只能照办。
这么做,对恢复中央对香港的统治力,有极大的好处,那对我们普通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当然也很大。
香港的高房价,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乱,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如果提供一大块土地,打掉了香港的高房价,或者冻结了香港房价,令其永不上涨,顺利平息香港的社会矛盾,巩固中央统治。
请问,这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反思?
卖地那点收入,和长治久安相比,孰轻孰重,难道还需要考虑么?
大陆的房地产制度,照搬香港,所以香港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但我们绝对不能重走香港的老路。
香港没地,我们给。
彻底打掉香港的高房价之后,我们看一看效果,这么干究竟是对社会好还是不好。
打压房价,究竟会扩大社会矛盾,还是减少社会矛盾,我们也让香港当一次试验田,试上一试。
成功了,中国的高房价会就此彻底见顶。
失败了,普通群众的利益也没有任何损失。
这种利国利民利于普通群众的好政策,居然被那么多网民反对,只为了出口气,满足自己狭隘的仇恨思想。
我只想说,你们能不能长点心啊,动动自己脑子,好好想一想里面的利害关系。
 
我不认为这是香港问题的根源,至少不是主要根源。
 
这个砖家说的话真好听,但他没有说明香港废青的历史,深圳大学还未挖干净的尸骨就是当年的逃港人,当年他们的先人连死都不怕都要过香港,他们是一朝被蛇咬,永世怕草藤。
想用土地来控制香港人的思想,简直是痴人说梦话,不自由,宁毋死。以为象大陆一样吗?父母给红兵玩死了,一个馒头就可以让表忠心了,可惜啊!
什么砖家都是昧着良心说话的,一边骂着美国万恶的帝国主义,一边偷偷去美国定居了,多年之后这些什么砖家一定会出来澄清解释,他去美国是有任务的,做卧底吧,把美国搞乱搞乱。
有人说要吃饱才能谈政,如果我吃饱了,我撑着吗?还谈政治,要不是谈喝酒,就是谈美食了。
连电白的触手可及事,大家都吵不了,就吵到香港事了,还是打了鸡血那种。是不是有点过界,或者说是围魏救赵转移视线吧。治政的大方向,屁民说说就好了,因为暗流涌动,真相是永远不知道。
如果电白人人安居乐业,鬼去吵架,真的吃饱了撑着。但是一件又一件的不公平事,时时发生在眼前,一中事件,朱校事件,变电站、污水厂等等的,连城管、自来水公司都要拉横幅上诉,虽然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敢保证下一个是不是我。
个人见解,不喜可以喷,我小事说不好,却去说大事了。我佛慈悲。
 
这是要对香港四大家族动手的节奏呀。
 
这是要对香港四大家族动手的节奏呀。
猪一定捡肥的来杀吧,李超人走得那么快,香港的地产商盘根错节多年的经营,也不是说动就能动,全编在挑起全部责任是地产商,人家的政治也是过关的,虽然说是中国内政,出师无名,国际社会会怎么说呢?太子党有很多资产在香港,投鼠忌器,有人不答应。
不过这样戏我爱看,反正十杠八杠打不着我,城门失火了,但我不是池鱼。
 
.Biggrin@2xBiggrin@2x
 
猪一定捡肥的来杀吧,李超人走得那么快,香港的地产商盘根错节多年的经营,也不是说动就能动,全编在挑起全部责任是地产商,人家的政治也是过关的,虽然说是中国内政,出师无名,国际社会会怎么说呢?太子党有很多资产在香港,投鼠忌器,有人不答应。
不过这样戏我爱看,反正十杠八杠打不着我,城门失火了,但我不是池鱼。
这是在砍四大家族的命脉。房价
 
按我讲,问题还是没够大,底层人民还是没够惨或者说惨的比例还是很少,只是媒体扩大宣传或者选择性报道
 
我不认为这是香港问题的根源,至少不是主要根源。
香港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导致的,是很多很多问题一起导致的结果,如果就是单单靠给地皮能完事,那么简单的话,省长我来当好了,哈哈
 
猪一定捡肥的来杀吧,李超人走得那么快,香港的地产商盘根错节多年的经营,也不是说动就能动,全编在挑起全部责任是地产商,人家的政治也是过关的,虽然说是中国内政,出师无名,国际社会会怎么说呢?太子党有很多资产在香港,投鼠忌器,有人不答应。
不过这样戏我爱看,反正十杠八杠打不着我,城门失火了,但我不是池鱼。
这句话好听,我想听。Biggrin@2x
 
香港的水电是大陆把,断水断电蝌蚪浮头。
 
按我讲,问题还是没够大,底层人民还是没够惨或者说惨的比例还是很少,只是媒体扩大宣传或者选择性报道
民不聊生才是变天基础,当然,有人说民不聊生一般是政治制度造成!我不敢苟同!
 
想变天,,狠狠捅,,,那里没破捅那里!
 
这个砖家说的话真好听,但他没有说明香港废青的历史,深圳大学还未挖干净的尸骨就是当年的逃港人,当年他们的先人连死都不怕都要过香港,他们是一朝被蛇咬,永世怕草藤。
想用土地来控制香港人的思想,简直是痴人说梦话,不自由,宁毋死。以为象大陆一样吗?父母给红兵玩死了,一个馒头就可以让表忠心了,可惜啊!
什么砖家都是昧着良心说话的,一边骂着美国万恶的帝国主义,一边偷偷去美国定居了,多年之后这些什么砖家一定会出来澄清解释,他去美国是有任务的,做卧底吧,把美国搞乱搞乱。
有人说要吃饱才能谈政,如果我吃饱了,我撑着吗?还谈政治,要不是谈喝酒,就是谈美食了。
连电白的触手可及事,大家都吵不了,就吵到香港事了,还是打了鸡血那种。是不是有点过界,或者说是围魏救赵转移视线吧。治政的大方向,屁民说说就好了,因为暗流涌动,真相是永远不知道。
如果电白人人安居乐业,鬼去吵架,真的吃饱了撑着。但是一件又一件的不公平事,时时发生在眼前,一中事件,朱校事件,变电站、污水厂等等的,连城管、自来水公司都要拉横幅上诉,虽然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敢保证下一个是不是我。
个人见解,不喜可以喷,我小事说不好,却去说大事了。我佛慈悲。
有些东西,还是祖传的!差不多到临界点了,呯!!!!!
 
民不聊生才是变天基础,当然,有人说民不聊生一般是政治制度造成!我不敢苟同!
我也不信,中东那么好,如果不打仗,哪来民不聊生?
 
大饥荒与文革好像是没打仗吧。
大饥荒是乱来造成,文革打仗,这个我印象很深。
 
香港问题是不同价值观的问题…
 
缺水的广东,为什么把最好的水给了香港?

文/那一座城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里,

有七八杯来自内地的供应。

每一次提到供港话题,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内地朋友说,

香港一直是靠内地“供”着。

有香港朋友说,

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银买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为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后,

都有一连串复杂的政治。

供港,从不是一笔生意。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香港,天生缺淡水。

这座三面环海的城市,

没有大江大河,没有丰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转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飞机撒干冰造雨,没用。

信众开祈雨法会,没效。

想着挖地凿井,

出来的不是水,是泥浆。

香港水库的所有存水,

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港英当局严厉“制水”(粤语:限时供水),

每天供水4小时。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队伍里。

当时一份叉烧饭5分钱,

一桶水却要5块钱。

为了保证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经常轮流停工停学。

在用水量大的建筑业,

有些地盘不得不用海水来混凝沙石,

这就是60年代独有的“咸水楼”,

危害楼房质量安全,影响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梦,

没有水,近乎绝望。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当时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轮着用。

图 / 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国就想过从中国大陆引水。

这块弹丸之地,夹在中英之间,

也夹在冷战两大阵营之间。

一想到背后的政治角力,

英国人想想也就罢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着英国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边的广东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会和港九公会等各界纷纷写信,

请求北京伸出援手,给香港同胞供水。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供水,还是不供?

这是个政治问题。

当时中苏关系也在恶化,

中国处在内外交困的时间,

但都不愿意放弃香港同胞。

1963年底,时任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对港澳供应都要负担一些。”

中国承担全部工程的设计、修建

和全部工程费用,约合人民币3584万元。

跨越意识形态的阻隔,

东深工程正式拍板。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东深供水工程示意图。图/香港水务署

这个供水工程的重点,

是在东莞桥头镇的东江边取水,

通过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让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库,

最后输送到香港。

整个工程相当于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规模浩大。

英国水利专家曾到沿线勘探,

撂下过狠话: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东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铁道部优先运“东深”的物资。

广东省调派2万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经历了6次台风、暴雨和洪水,

最终仅用了11个月,

就搭建起这条供港“生命线”。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跨江输送东江水。

1965年3月1开始,

东深工程正式启用,

内地向香港供应的淡水,

占当时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缓解了水荒。

在东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在港上映,

播放结束,观众会站立鼓掌。

这部民心所向的纪录片,

成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六七十年代,

香港经济迅速起飞,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万。

这也意味着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当局要求内地增加供水。

为了满足香港需求,

东深工程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扩建,

工程的钱都是中央政府出,

没跟香港要钱。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东深供水封闭管道和曾经的供水通道石马河并行。图 / 王俊伟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内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征性收取水费,

每立方米0.1元,持续13年没涨价。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

水费微调至0.23元,

这才改善水费过低的现象。

上世纪70年代,

东江水仅占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当局担心内地以“水”欺港,

于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当时修了两座大型水库和一座海水淡化厂,

都是当时世界顶级的。

规划理想是一边留住雨水,一边转化海水,

好实现真正的喝水自由。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香港万宜水库,是全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

不过,这些大工程都有一个大bug,

那就是“贵”。

修一座水库的花销,

占到港英当局近1/3的财年预算。

当时海水淡化技术并不成熟,

烧石油炼海水,约等于烧钱。

水,作为经济民生的基础保障,

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香港小榄乐安排海水淡化厂在1975年启用,规模曾是全球最大的。运营7年后,海水淡化厂关闭,现在厂房用来做跳蚤市场和影视基地。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香港回归的事情敲定后,

港英当局放弃烧钱换来的倔强,

关停了烧钱的海水淡化厂,

大大增加内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来自东江。

这些水,不是内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内地交一次水费,

水价会随着物价成本而调整。

今年,东江供过去的水,

总价为48.7亿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将涨价约7%,

达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东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马水相比较,

认为供港水“太贵了”。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新加坡鱼尾狮。图 / 视觉中国

新加坡独立前夕,

和马来西亚签署了供水协议,

长达99年。

马来西亚卖给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约0.25元人民币。

这价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却有很多隐藏收费。

两国之间的输水管、抽水系统、

氯水设备、人力资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单。

过去几十年,

马来西亚都扬言要涨水费,

近两年还嚷着涨100倍。

哪个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马来西亚换领导人,

新加坡人就要担心断水。

相比之下,

东江供水实在love & peace。

供港设施和场地都由内地掏钱,

香港人只要为买水掏钱,

也不用担心一觉醒来突然没水喝。

尽管水来自内地,

但内地并没想抓着香港的水龙头,

用资源来要挟操控。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东深工程初建的年份里,

受旱灾所困的除了港岛和九龙,

还有整个南粤大地。

宝安(深圳前身)全县无雨,

造成水田龟裂,河流干涸,减产73万担。

同样闹水荒,水先供给香港。

1991年,广东秋冬春连旱,

东江水位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

难以同时供水给东莞、深圳和香港。

这一次,水也是先供给香港。

深圳人看着自家水库里存着水,

自己却用不上,那心情请自行体会。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2004年8月,广东北部山区3市遭受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图 / 新华社

这些年,为了保证供港水的质量,

沿线地区放弃许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在东江源头的江西省寻乌县,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封山禁令,

种柑橘的果农都要改种阔叶林。

往南走,到粤北河源。

市政府当年忍痛关闭新丰江水泥厂,

直接导致400多名职工下岗。

新丰江水库区,

前后拒绝500多个耗水大的项目,

累计投资超过600亿。

站在山上眺望,整个万绿湖满眼青翠。

然而,库区边上的人家却不能靠山吃山,

在库区里种地和养鸭都是被绝对禁止的。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是东深工程的主力水库。图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经济发展代价,

广东依然坚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为“同胞”这两个字。

至2017年底,

累计对港供水240亿立方米,

相当于搬运了1个半洞庭湖的水,

占香港总用水的3/4。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1997年,香港变了,

由一个殖民地成为中国特别行政区。

它不再是借来的时间和空间,

而是700多万香港市民的家园,

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纪,内地也变了。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早已成为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

珠三角超越日本东京,

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深圳。图 / 视觉中国

为缺水烦恼的,不单是香港,

还有正在飞奔的珠三角。

东江流域是珠三角四千万人的重要水源,

覆盖广州、深圳、河源、惠州、东莞等市。

尽管这些区域经济发达,

但人均水资源却常年紧缺,

仅仅是全国人均的1/3。

为了协调实际的用水需求,

从2008年开始,

广东省内的东江水进行了重新分配,

惠州每年获得25亿立方米、

东莞21亿、深圳17亿和广州14亿。

改革开放后,

香港老板陆续将工厂搬到珠三角。

本地工业减少,工业用水也大幅减少,

流进香港的东江水一度超过计划需求。

看着珠三角城市对东江水的渴求,

香港自觉做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兄弟,

每年需求从11亿立方米,

减少到8.2亿立方米。

除了水资源,香港与内地也会互帮互助。

2008年,广东遭受冰灾,电力供应不足,

香港超越原定的合作协议,

紧急向广东送电,

缓解了广东的用电需求。

2015年,深圳发生山体滑坡,

损坏了输气管道,

影响了香港青山电厂供气发电,

当时,广东“不做任何盈利,

不讲任何价钱”向香港供电。

19ab4c99fe5df6636654450e625ab49d.jpeg



2008年的冰灾,几乎瘫痪了大半个南中国。

这些年,对于东江供水,

内地和香港不是单纯的金钱关系。

跨地域供水,

跟人们在店里买瓶装水不一样,

里面牵涉的关系千丝万缕。

如果把东江水,

纯粹看作内地给香港的恩惠,

那么香港恐怕白交了半个多世纪的水费。

如果说东江水是香港自己埋单,

那么沿线城市的默默付出都被严重忽略。

一家人,其实很难算清一分一毫,

兄弟之间实质的帮助,

比争吵谁是谁的恩主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图片来源:

1. 《一江清水 两地情——纪念东江济水香港50周年》,作者 徐阳,《绿色中国》

2. 《夏天洗澡一盆水轮着用,香港的“水荒”是如何被改变的?》,看历史

3. 《实锤大马要涨水价,新加坡水费又双叒叕会涨》 ,新加坡狮城椰子

4. 《香港供水的迷思:大陆恩惠?还是港人自己埋单?》,作者 张烨,政见

5. 《香江廿年:内地对港供电供水数十载:量质保障》,作者 卢梦君,澎湃新闻

6. 《喷内地供港的“港独”,东深供水历史了解一下?》作者 王若愚,观察者网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 / WYZ

实习生 / Aki

· END ·
 
缺水的广东,为什么把最好的水给了香港?

文/那一座城


浏览附件342492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里,

有七八杯来自内地的供应。

每一次提到供港话题,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内地朋友说,

香港一直是靠内地“供”着。

有香港朋友说,

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银买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为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后,

都有一连串复杂的政治。

供港,从不是一笔生意。

浏览附件342493浏览附件342494


香港,天生缺淡水。

这座三面环海的城市,

没有大江大河,没有丰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转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飞机撒干冰造雨,没用。

信众开祈雨法会,没效。

想着挖地凿井,

出来的不是水,是泥浆。

香港水库的所有存水,

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

浏览附件342495


港英当局严厉“制水”(粤语:限时供水),

每天供水4小时。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队伍里。

当时一份叉烧饭5分钱,

一桶水却要5块钱。

为了保证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经常轮流停工停学。

在用水量大的建筑业,

有些地盘不得不用海水来混凝沙石,

这就是60年代独有的“咸水楼”,

危害楼房质量安全,影响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梦,

没有水,近乎绝望。

浏览附件342496


当时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轮着用。

图 / 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

浏览附件342497浏览附件342498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国就想过从中国大陆引水。

这块弹丸之地,夹在中英之间,

也夹在冷战两大阵营之间。

一想到背后的政治角力,

英国人想想也就罢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着英国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边的广东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会和港九公会等各界纷纷写信,

请求北京伸出援手,给香港同胞供水。

浏览附件342499



供水,还是不供?

这是个政治问题。

当时中苏关系也在恶化,

中国处在内外交困的时间,

但都不愿意放弃香港同胞。

1963年底,时任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对港澳供应都要负担一些。”

中国承担全部工程的设计、修建

和全部工程费用,约合人民币3584万元。

跨越意识形态的阻隔,

东深工程正式拍板。

浏览附件342500


东深供水工程示意图。图/香港水务署

这个供水工程的重点,

是在东莞桥头镇的东江边取水,

通过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让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库,

最后输送到香港。

整个工程相当于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规模浩大。

英国水利专家曾到沿线勘探,

撂下过狠话: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浏览附件342501


东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铁道部优先运“东深”的物资。

广东省调派2万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经历了6次台风、暴雨和洪水,

最终仅用了11个月,

就搭建起这条供港“生命线”。

浏览附件342502


跨江输送东江水。

1965年3月1开始,

东深工程正式启用,

内地向香港供应的淡水,

占当时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缓解了水荒。

在东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在港上映,

播放结束,观众会站立鼓掌。

这部民心所向的纪录片,

成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

浏览附件342503浏览附件342504


六七十年代,

香港经济迅速起飞,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万。

这也意味着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当局要求内地增加供水。

为了满足香港需求,

东深工程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扩建,

工程的钱都是中央政府出,

没跟香港要钱。

浏览附件342505


东深供水封闭管道和曾经的供水通道石马河并行。图 / 王俊伟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内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征性收取水费,

每立方米0.1元,持续13年没涨价。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

水费微调至0.23元,

这才改善水费过低的现象。

上世纪70年代,

东江水仅占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当局担心内地以“水”欺港,

于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当时修了两座大型水库和一座海水淡化厂,

都是当时世界顶级的。

规划理想是一边留住雨水,一边转化海水,

好实现真正的喝水自由。

浏览附件342506


香港万宜水库,是全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

不过,这些大工程都有一个大bug,

那就是“贵”。

修一座水库的花销,

占到港英当局近1/3的财年预算。

当时海水淡化技术并不成熟,

烧石油炼海水,约等于烧钱。

水,作为经济民生的基础保障,

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

浏览附件342507


香港小榄乐安排海水淡化厂在1975年启用,规模曾是全球最大的。运营7年后,海水淡化厂关闭,现在厂房用来做跳蚤市场和影视基地。

浏览附件342508浏览附件342509


香港回归的事情敲定后,

港英当局放弃烧钱换来的倔强,

关停了烧钱的海水淡化厂,

大大增加内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来自东江。

这些水,不是内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内地交一次水费,

水价会随着物价成本而调整。

今年,东江供过去的水,

总价为48.7亿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将涨价约7%,

达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东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马水相比较,

认为供港水“太贵了”。

浏览附件342510


新加坡鱼尾狮。图 / 视觉中国

新加坡独立前夕,

和马来西亚签署了供水协议,

长达99年。

马来西亚卖给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约0.25元人民币。

这价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却有很多隐藏收费。

两国之间的输水管、抽水系统、

氯水设备、人力资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单。

过去几十年,

马来西亚都扬言要涨水费,

近两年还嚷着涨100倍。

哪个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马来西亚换领导人,

新加坡人就要担心断水。

相比之下,

东江供水实在love & peace。

供港设施和场地都由内地掏钱,

香港人只要为买水掏钱,

也不用担心一觉醒来突然没水喝。

尽管水来自内地,

但内地并没想抓着香港的水龙头,

用资源来要挟操控。

浏览附件342511浏览附件342512


东深工程初建的年份里,

受旱灾所困的除了港岛和九龙,

还有整个南粤大地。

宝安(深圳前身)全县无雨,

造成水田龟裂,河流干涸,减产73万担。

同样闹水荒,水先供给香港。

1991年,广东秋冬春连旱,

东江水位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

难以同时供水给东莞、深圳和香港。

这一次,水也是先供给香港。

深圳人看着自家水库里存着水,

自己却用不上,那心情请自行体会。

浏览附件342513


2004年8月,广东北部山区3市遭受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图 / 新华社

这些年,为了保证供港水的质量,

沿线地区放弃许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在东江源头的江西省寻乌县,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封山禁令,

种柑橘的果农都要改种阔叶林。

往南走,到粤北河源。

市政府当年忍痛关闭新丰江水泥厂,

直接导致400多名职工下岗。

新丰江水库区,

前后拒绝500多个耗水大的项目,

累计投资超过600亿。

站在山上眺望,整个万绿湖满眼青翠。

然而,库区边上的人家却不能靠山吃山,

在库区里种地和养鸭都是被绝对禁止的。

浏览附件342514


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是东深工程的主力水库。图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经济发展代价,

广东依然坚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为“同胞”这两个字。

至2017年底,

累计对港供水240亿立方米,

相当于搬运了1个半洞庭湖的水,

占香港总用水的3/4。

浏览附件342515浏览附件342516


1997年,香港变了,

由一个殖民地成为中国特别行政区。

它不再是借来的时间和空间,

而是700多万香港市民的家园,

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纪,内地也变了。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早已成为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

珠三角超越日本东京,

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浏览附件342517


深圳。图 / 视觉中国

为缺水烦恼的,不单是香港,

还有正在飞奔的珠三角。

东江流域是珠三角四千万人的重要水源,

覆盖广州、深圳、河源、惠州、东莞等市。

尽管这些区域经济发达,

但人均水资源却常年紧缺,

仅仅是全国人均的1/3。

为了协调实际的用水需求,

从2008年开始,

广东省内的东江水进行了重新分配,

惠州每年获得25亿立方米、

东莞21亿、深圳17亿和广州14亿。

改革开放后,

香港老板陆续将工厂搬到珠三角。

本地工业减少,工业用水也大幅减少,

流进香港的东江水一度超过计划需求。

看着珠三角城市对东江水的渴求,

香港自觉做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兄弟,

每年需求从11亿立方米,

减少到8.2亿立方米。

除了水资源,香港与内地也会互帮互助。

2008年,广东遭受冰灾,电力供应不足,

香港超越原定的合作协议,

紧急向广东送电,

缓解了广东的用电需求。

2015年,深圳发生山体滑坡,

损坏了输气管道,

影响了香港青山电厂供气发电,

当时,广东“不做任何盈利,

不讲任何价钱”向香港供电。

浏览附件342518


2008年的冰灾,几乎瘫痪了大半个南中国。

这些年,对于东江供水,

内地和香港不是单纯的金钱关系。

跨地域供水,

跟人们在店里买瓶装水不一样,

里面牵涉的关系千丝万缕。

如果把东江水,

纯粹看作内地给香港的恩惠,

那么香港恐怕白交了半个多世纪的水费。

如果说东江水是香港自己埋单,

那么沿线城市的默默付出都被严重忽略。

一家人,其实很难算清一分一毫,

兄弟之间实质的帮助,

比争吵谁是谁的恩主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图片来源:

1. 《一江清水 两地情——纪念东江济水香港50周年》,作者 徐阳,《绿色中国》

2. 《夏天洗澡一盆水轮着用,香港的“水荒”是如何被改变的?》,看历史

3. 《实锤大马要涨水价,新加坡水费又双叒叕会涨》 ,新加坡狮城椰子

4. 《香港供水的迷思:大陆恩惠?还是港人自己埋单?》,作者 张烨,政见

5. 《香江廿年:内地对港供电供水数十载:量质保障》,作者 卢梦君,澎湃新闻

6. 《喷内地供港的“港独”,东深供水历史了解一下?》作者 王若愚,观察者网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 / WYZ

实习生 / Aki

· END ·
我们当他们是同胞,他们把自己当米狗,一群反骨仔,忘记当年被英国殖民时期的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
 
我们当他们是同胞,他们把自己当米狗,一群反骨仔,忘记当年被英国殖民时期的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
他们看见这牌子很兴奋:我家有这牌子,你们没有!
 
香港问题是不同价值观的问题…
我认同。
西方人讲:不自由,毋宁死。
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
香港人接受英化教育数十年,也是有所感染的。
 
我们当他们是同胞,他们把自己当米狗,一群反骨仔,忘记当年被英国殖民时期的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
百度不反对中国吧?神剧有害别看太多。


在旧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制订的租界公园管理规则中,“华人不得入内”和“狗不得入内”都是分开写着的。1916年5月,工部局公布外滩公园规则,其中第2条“狗与自行车不准入内”,第3条“华人不准入内”。!这句话出自租界时期上海外滩公园大门口的一块中英文对照的告示牌。
当然,告示牌上并没有侮辱性地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而是罗列了不得入园游览的对象,其中第一条就是华人[原文Chinese,可以翻译成中国人,也可以翻译成华人,但似乎翻译成中国人更为准确,因为上海毕竟是中国领土嘛],然后是衣冠不整者,第三条是醉酒者,最后一条是宠物[pets,并没有明确说狗]。
而当时国内愤青为了反抗这种对中国人明显不公正的做法,就夸张地谴责租界当局竟然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种夸大其词直到今天仍然被网络粪青娴熟地使用,哈哈哈哈],以此吸引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
最后,经过各界的努力,租界当局修改了入园规定,华人从此能与外国人一起游览外滩公园了。
 
西方人(不是全部)不怎么看得起中国人的,这是有历史原因。最主要就因为腐败落后的清政府,屡屡遭欺,又割地又赔款,又不敢反抗,反抗又打不过人,鬼佬因此很是看不起中国人的。这个是有历史证据的,也符合人类的发展历史。俗话讲得好,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判。还有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讲报仇好像过于暴力,但不代表就可以忘记过去的耻辱。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