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井是哪年挖的清楚吗?浏览附件314651
水田与西山井之间有一条小路,小路右边是一条1米多----2米多宽的水沟,水沟的两处各垫着两条长方形的石条,供担水的人们行过。西山井原来是没有围栏的,井口的周边是用磨面石块铺设的,因为早期的水东贫民都是赤脚来打水的,所以出钱挖井的好心人为了避免捅着担水人的脚底,就把石块磨成平面了。
要是两人一个担水回去,一个担空水桶前来打水,两者在小路相遇,另一个需要闪在一边让开路。稻谷成熟季节,有群鸟飞来吃谷……一到夜晚,这一带小孩子是不敢到的,因为这一带不是水田,就是坡园,树木,求雨公岭岭脚也有墓,离西山井南侧40米远原有一片刺竹丛,那里有一座墓,附近。西山井的东边是一一片坡岭,坡园的南边也有坟墓。
我有个疑惑,比如说以前求雨,岭求雨公岭那么高是怎么挖地低了的。是不是当年有什么项目工程开展还是怎样?你说50年代都还是岭,那也就是近几十年垦山挖岭的咯?
还有就是有没资料记载求雨岭高还是广隆岭高,之前听你说以前人站广隆岭可以望好远。但是广隆人住那应该也有几百年了吧,应该不是近几十年挖低的吧。
我意思不是说用什么工具挖,是想表达由于什么缘故才挖岭。这样工程太大,需要巨大劳动力付出,怎么不不直接找些平地开公司那些,是不是因为平地可利用面积少缘故。从狭义来说,求雨公岭与对面的岭头(位于电白汽车站范围)是水东墟最高的山岭,可谓全墟的屋脊。怎么挖地的啊,你是幼儿园小朋友啊?当然是用锄头、铁铲、丈枪挖低,用粪箕、手推车运走泥土的啊。县政府从电城迁来水东,全县成立八大公司,其中就包括电白县烟糖酒果菜公司,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电白县烟糖酒果菜公司就选定在求雨公岭西侧范围,为了方便汽车运货出货方便,当然要降低岭的高度来修建仓库和办公室了,难道把仓库修在岭顶,再来个货到岭脚,用吊重机吊上去啊?
旧时电白县志,不是什么垃圾都记载的,岭头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呢?除非明朝皇帝、清朝皇帝到此一游,设坛祭天。包括丹桂墓都不入县志的,丹桂墓是水东人世代相传的真实故事……
你看看现在的电白新志,简直就是大杂烩,连一些人的摄影作品、文学作品都收进了……
我意思不是说用什么工具挖,是想表达由于什么缘故才挖岭。这样工程太大,需要巨大劳动力付出,怎么不不直接找些平地开公司那些,是不是因为平地可利用面积少缘故。
而且也没听老一辈提到过曾经挖岭,有些好奇。我没看过县志新至那些,但你说的有道理,小事件确实没必要记载。
我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知道的不多,过去我一直在外地生活所以对电白的历史了解较少,所以想听你讲讲更多的历史故事,哈哈!我现在正在看《南海的早晨》,这是从王占鳌旧照中知道的电影。你不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你只是略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闹饥荒。历代统治者都是以粮为纲的,读书是一等人,种地是二等人,商贩是三等人。解放后,人民政府同样非常注意抓农业建设,为了解决粮食关,到处开荒或堵海造田,哪像现在当官的随意毁田毁地到处造鬼城,做鬼铺,修路,并从中渔利。所以,新成立不久的人民政府不可能去随便占用平地做仓库的,再者,仓库选择偏僻地点修建也会增加流通成本,除非万不得已,比如,电白县物资公司其中的一个仓库就设在望海岭。水东周围到处都是海,陆上平地非常少非常少,你知道吗?就是毛泽东时代,电白水运比陆运发达,在水东有一个水运公社,一个水上派出所,许多物资都是用大货船运来水东的,包括大米。1980年,我在城岭小学负责搞基建,去电白车站雇用货车到吴川运瓦,到羊角运火砖,等了半个月等没希望,又去其它单位,无果,最后找到县搬运公司才如愿,调度员原系水东红旗小学的工宣队员杨燕华,我还给他送了一包饼干做礼物,哈哈。
---------------------------------------
你这么一说,我绝对有理由相信他搬运了你的文章,你发在某线的我也看过,是有点粗糙,好像有些段重复的,我经常翻来翻去对比阅读。挺希望你以后也出本书,相信你的更细致更真实。---------------------------------------
因为我不知道电白出了《电白史话》这部书,也不看过,所以我不好判断编写者是否参考了我写的或水东前辈人写的同样题材。看了这部书的编写人员,好像没有一个是在出生水东,并在水东长大的。最有资格也最有水平写旧水东历史的水东前辈人都走了。
我写的《梦中的家园----旧水东的故事》精华版原上传在水东湾论坛,但后来被本地宣传部下令删掉了。还好,茂名在线的没有删,但那篇写得比较粗糙。上传电白论坛的那篇也写得粗糙,不如水东湾论坛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