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的核工业人 (1人在浏览)

tiansan

小学六年级
注册
2012-02-25
帖子
350
反馈评分
4
点数
1
    1059年,勘探队探测到了跨越粤赣两省的九连山有大量铀矿,1960年3月建矿大军开进了人烟稀少的韶关翁源县小寨村,开始了极其艰苦的建矿工程,代号741矿。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消息传来,粤北的核工业人留下了激动和自豪的泪水,因为他们也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参与者。随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1971年“长征一号”的首艘核潜艇以及以后庞大的核电站,都离不开粤北核工业人的贡献和牺牲。这其中,也有我们电白核工业人的付出。
      1964年前后,电白有大好几百人陆陆续续或招工或调动来到了粤赣交界的翁源县741矿,可能是羊角有个煤矿的缘故,去的人中羊角人较多,到矿后,大部分人下井采铀矿,也有勘探和后勤工作的。由于工作的万分辛苦,井下随时会出现的塌方危险,极差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便,核辐射等等,没多久近八成的人陆续离开了那里。
     1972年2月,741矿奉命工改兵,与后来建成的南雄县的743矿和仁化县的745矿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03师。那些当年没离开的都穿上了军装。有人还被选为党代表和军代表远赴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5年1月,300名应征入伍的电白子弟来到粤北,100多人去了仁化县的00253部队,其他的分别去了翁源的00251部队和南雄的00253部队,成为新一代核工业人。他们中只有一部分人在生产第一线,有一部分人则在后勤服务。1982年8月中央军委撤销了基建工程兵,203师所在的这三个矿转为国营企业,没退伍,转业的人都脱下军装成为国营工人,一直到退休,当年的这批电白兵都还有十几人。退休后,矿里统一在韶关市建了商品房给他们入住,安享晚年。
     当年的涉核工业涉核部队,有着极其严密的保密制度,所以在那工作和生活的人很多不知道有核辐射,尤其是最早建的741矿,限于当时的条件,地理环境和知识,人们几乎没有任何的防护条件,防护措施。人们甚至沿着冶炼的污水流经的小河边居住。在后勤服务的民工中,也有我们电白籍的人,最悲哀的是来自陈村的三兄弟,老三在一天晚上过河看电影时不慎落水溺亡,两个兄长悲痛欲绝,老乡们伤心不已。
        回首往事,曾经和核辐射那样近距离无防护地接触,不免有一丝淡淡的忧虑,更多的还是自豪。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