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北雄南秀 意和境生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北雄南秀 意和境生――廖静魏体楷书简评

2016-03-07 黄焕华 崇信艺术
原帖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Y0MD...54nrIEjIkY5R#rd


美学家宗白华《美学散步》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社会是动乱的,政治是变幻的,许多知识分子和老百姓饱尝了离乱之苦,儒家王道学说“独尊”的地位开始在人们思想上动摇了,一种探求人生意义的玄学风气兴起。这种玄学思想与美学融为一体,对艺术创作中的清淡、气韵潮流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起源于道家的玄学,与释家学说结合,对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像书法这样较为抽象的艺术,更容易在玄学和释家中找到特殊的情感寄托,再与儒家传统的中庸、平和的美学合流,形成儒释道三者结合的光照艺术品。
 
刘熙载有言:“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然而,在当代书坛行草书盛行,能坚守正书的书家本不多,能以魏楷作为根基的书家更是凤毛麟角,显得弥足珍贵!
专业出身的廖静,每日临池不辍,初以二王为宗,兼学唐、宋、明、清诸家,后转《乙瑛》、《张迁》、《张猛龙》等碑。其于书,不拘于形,而追其神,将行草书的写意精神融入魏楷,使其清隽秀逸而不失浑厚,沉浑静穆而动态尤佳!在魏碑中,“刀”起到了在隶变过程中“笔”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变藏锋圆笔为露锋方笔。魏碑方笔侧切正是“刀”的作用。由此,廖静通过对魏碑刀法的深刻理解,将魏碑刀法融合为笔法,并将刀笔相师的书法史学观点融入自己书学创作。

朱仁夫先生言:“南北朝书法艺术特色,一个秀逸,一个雄强。南朝士人柔刚,字书讲求工妙,又借用行书流便之体,更显出清媚俊逸之态,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北朝牧民强悍,性喜豪迈,字书讲求刀锋凌厉,横竖有力,又借用楷书方严整饬之体,更显出雄强英武之势,令人有力拔山兮之感。”诚然,廖静书法恰恰体现了这北雄南秀的书法美学观。

此作,录文心雕龙句,以册页呈现,既有张猛龙之放又具张黑女之敛,得瘗鹤铭之飞动,兼行草之流动舒展。于点,灵动而富于变化;于线,厚重而不失灵动;于面,打破规矩布白,满章法中见疏朗,气象冲和。


朱和萝说:“古来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书与画殊途同归也。”廖静的山水画,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将自然与人生之本相寓于画中,使画面万象和谐,气韵生动。以书入画,追水墨韵味,笔墨间凸显着率真天然,又不失斯文含蓄,内涵丰富。挥运之际,心手相应,张弛有度。书法精简之线条用于物象描绘,浑然天成,不露斧凿痕迹。

廖静山水画意境深邃、空灵、飘逸而不失之于浮薄。“空灵,虚实相生之谓也”。画中有空虚之处,画的血脉、人的想象才能畅通活动。廖静画空灵简远,仅非技巧所致,亦是人品使然。

唐孙过庭曾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廖静尊重传统,继承古法而又紧抓时代气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在为该作品集题签时亦盛赞其书“集古为新”!其作品也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展中入展或获奖,并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茂名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茂名市书画院院长、ZG中央对外联络部国礼书画艺术家,在魏体楷书和绘画的创作研究和实践等领域,廖静先生无疑已做出巨大的贡献!如斯之功岂不伟哉!
(黄焕华:西南大学教育学院书法教师、重庆国学院书法教师、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本图文由崇信艺术平台整理编辑,谢谢欣赏!精彩待续......
(小编:贝贝)

图文无法转载,非常抱歉!
 
廖静给博贺镇边坡村廖氏祠堂书写的楹联
 

附件

  • microMsg.1457226204394.jpg
    microMsg.1457226204394.jpg
    1.5 MB · 查看: 66
伊体字真好看。
 
如果用童体字可能可能更好。
 
但谁叫改的话绝对是无文化的人。
 
廖静是有功底的,他善长的不是这字体,这是他败笔!就象很好的体育教师去教数学一样。
 
魏碑正楷书,估计天涯们不喜欢。
 
QUOTE(mmboy @ 2016年03月08日 Tuesday, 01:08 AM)
廖静是有功底的,他善长的不是这字体,这是他败笔!就象很好的体育教师去教数学一样。
[snapback]3792314[/snapback]​


不会欣赏吧?
书法家必须有艺术理论修养,其作品都是有理论指导的,笔法是有源头的.
 
廖静的书法作品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我也看不懂,后来请教明师,才略有所知.
并不是我们不看好的书法作品就一定不是好作品.
欣赏艺术品需要艺术修养的.
 
廖静的魏碑体正楷书绝不同于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体。
一个外行人的妄议:
颜柳的楷体是四平八稳,讲究方正,每个字都是独立的。
但廖静的楷体讲究的绘画美,在魏碑中加入行草笔法,在哲理学上讲究阴阳、虚实与变化,讲究全帖的整体美,讲究字与字的关系。
我们看柳体颜体正楷书,相同的字可以完全一致,但廖静的碑体楷字出现相同的字时写法一定不能重复。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颜体正楷字讲究方正,大小相近或一致,甚至呈现图案的对称美。但草字就完全不一样了草字是绘画美。
廖静的碑体吸收行草字的一些特点,富于变化,追求绘画美,每个字呈现国画的虚实、阴阳,力避对称。
 
廖静的魏碑体楷书
 

附件

  • Screenshot_2016-03-11-16-12-26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6-03-11-16-12-26_com.tencent.mm.png
    534.2 KB · 查看: 33
  • Screenshot_2016-03-11-16-13-01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6-03-11-16-13-01_com.tencent.mm.png
    500.8 KB · 查看: 34
  • Screenshot_2016-03-11-16-13-41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6-03-11-16-13-41_com.tencent.mm.png
    524.4 KB · 查看: 31
  • Screenshot_2016-03-11-16-13-34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6-03-11-16-13-34_com.tencent.mm.png
    494.4 KB · 查看: 34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