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9-25
- 帖子
- 25,094
- 反馈评分
- 766
- 点数
- 191
漫话诗会
一、诗会是什么
央视有春节诗会,电白电视台有2014中秋诗会和春节诗会,之后霞洞有贡园诗会和冼太夫人诗会。
诗会是什么?请看汉典:
犹诗社。 唐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 明李开先 《李崆峒传》:“簿书有暇,即招集名流为诗会。”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位是 浦墨卿先生。都是我们诗会中领袖。”
“诗会”诗原意是诗社。
诗会的“会”字用汉典的解释: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二、贡园诗会的会
电视诗会和贡园诗会的会显然不是团体或组织,而是一次诗歌集会。
“诗会”这个词中的“会”似乎和歌会的会相似。
歌会是什么?
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歌会”。
只有百度上有解释:
歌会,又称“赶坡”、“赶坳”等。侗族等少数民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交界的罗蒙山等山区。
每年农历立夏前十八日举行,周围百里以内会唱歌的侗、苗、瑶、汉各族男女青年、会聚一堂,以歌寻找意中人。
但人家的歌会是定期的,是岁时风俗,我们的电视诗会是不定期的。
再用汉典中对“会”的其他解释: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这种解释比较切合贡园诗会和的冼太诗会。大家聚会在贡园或冼太故里,一起朗诵诗歌。
三、电视诗会的意义
电白的春节电视诗会甚至连聚会的实体场所都没有的。
电视诗会是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让演员者到相关的场景去作朗诵的样子,工作人员将其拍摄成视频,插入配音,最后将不同诗歌结集成片播放。
因此,电视诗会的确是有与诗歌有关的聚会,但电视诗会的”会”更多时候并非指诗人和表演者在实体空间的聚会,只是指通过媒体技术将诗歌有关的表演集中成在一部电视片里而已。这种聚会基本上是虚拟的。当然,正是因为这种诵无定所的诗会,给组织及拍摄者增加许多困难。
简单地说:
哪里朗诵无所谓,但播放时大家合在一起,分先后播放而已。
这个诗会有什么用?
能得到包括诗会组织者在内的别人的认可,这是所有诗人的共愿。
让更多读者和观众欣赏到自己的诗歌,这是诗人更大的共愿。
创造一个机会,让自己的诗歌呈现给世人,这种做法无疑能激起诗人更多的创作激情。
当诸多诗人的作品被展示,请情流淌,诗人的创作激情就能汇成一道洪流,以唤醒更多人心中的诗韵,
人人有佛性,但为什么大家都是凡人而不是佛呢?因为我们的佛性没有被唤醒。
人人有诗情,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能成为诗人?因为我们的诗情没有被唤醒。
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这不也是诗社的意义吗?
四、竹林诗社
汉典上的诗会本是诗社,那诗社是什么?
一群诗人在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这让我想起竹林七贤。
初时朝政动荡,曹爽家庭与司马斗争,竹林七贤怀着对朝廷不同的态度,聚集在一起谈玄论道,不时就吟两首诗,因此说竹林七贤其实是一个由七贤组成的竹林诗社。
诗社,和凑钱吃夜宵一样,大家拉赞助或凑钱印诗,借出书的机会将自己写得好或不好但都少为人欣赏的诗都发出来,或者时不是搞点比赛,让社员们拿个奖,使他们自觉得有点成就感,让大家把诗写下去。
这是诗社的意义。
如果诗社的头儿,无法唤起社员的创作激情,那这个诗社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如果有人借机中饱私囊,哗众起宠,那就不是诗人所为,更非诗社的本真所求。
五、竹林作协
七贤个个能诗能文,因此竹林七贤其实也是竹林作家协会,这个作协就七位文豪社员。
他们在一起写文章,喝酒,清谈、佯狂等形式来叹曹氏不爽,骂司马路人皆昭,流几滴在朝廷上不敢流的眼泪,宣泄心中那份无奈与抑郁。竹林七贤所为,就是标准的抱团取暖行为。
尽管这个七贤社团没有章程,没有翰林院管辖,但他们的确就是一个作协。
如果七贤十年不敢搞聚会,不叫大家写文章,不玩文赛,不比喝酒吟诗,不知道山涛是不是七贤的实际组织者和头儿,如果是,那这个头儿早就给名气最大的嵇康和写诗最多的阮籍打碎骨头喂狗了!
去年与某人喝茶,某人说:“山涛老矣,不务会务,其不死,竹林诗文会必将死矣!”
一、诗会是什么
央视有春节诗会,电白电视台有2014中秋诗会和春节诗会,之后霞洞有贡园诗会和冼太夫人诗会。
诗会是什么?请看汉典:
犹诗社。 唐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 明李开先 《李崆峒传》:“簿书有暇,即招集名流为诗会。”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位是 浦墨卿先生。都是我们诗会中领袖。”
“诗会”诗原意是诗社。
诗会的“会”字用汉典的解释: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二、贡园诗会的会
电视诗会和贡园诗会的会显然不是团体或组织,而是一次诗歌集会。
“诗会”这个词中的“会”似乎和歌会的会相似。
歌会是什么?
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歌会”。
只有百度上有解释:
歌会,又称“赶坡”、“赶坳”等。侗族等少数民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交界的罗蒙山等山区。
每年农历立夏前十八日举行,周围百里以内会唱歌的侗、苗、瑶、汉各族男女青年、会聚一堂,以歌寻找意中人。
但人家的歌会是定期的,是岁时风俗,我们的电视诗会是不定期的。
再用汉典中对“会”的其他解释: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这种解释比较切合贡园诗会和的冼太诗会。大家聚会在贡园或冼太故里,一起朗诵诗歌。
三、电视诗会的意义
电白的春节电视诗会甚至连聚会的实体场所都没有的。
电视诗会是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让演员者到相关的场景去作朗诵的样子,工作人员将其拍摄成视频,插入配音,最后将不同诗歌结集成片播放。
因此,电视诗会的确是有与诗歌有关的聚会,但电视诗会的”会”更多时候并非指诗人和表演者在实体空间的聚会,只是指通过媒体技术将诗歌有关的表演集中成在一部电视片里而已。这种聚会基本上是虚拟的。当然,正是因为这种诵无定所的诗会,给组织及拍摄者增加许多困难。
简单地说:
哪里朗诵无所谓,但播放时大家合在一起,分先后播放而已。
这个诗会有什么用?
能得到包括诗会组织者在内的别人的认可,这是所有诗人的共愿。
让更多读者和观众欣赏到自己的诗歌,这是诗人更大的共愿。
创造一个机会,让自己的诗歌呈现给世人,这种做法无疑能激起诗人更多的创作激情。
当诸多诗人的作品被展示,请情流淌,诗人的创作激情就能汇成一道洪流,以唤醒更多人心中的诗韵,
人人有佛性,但为什么大家都是凡人而不是佛呢?因为我们的佛性没有被唤醒。
人人有诗情,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能成为诗人?因为我们的诗情没有被唤醒。
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这不也是诗社的意义吗?
四、竹林诗社
汉典上的诗会本是诗社,那诗社是什么?
一群诗人在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这让我想起竹林七贤。
初时朝政动荡,曹爽家庭与司马斗争,竹林七贤怀着对朝廷不同的态度,聚集在一起谈玄论道,不时就吟两首诗,因此说竹林七贤其实是一个由七贤组成的竹林诗社。
诗社,和凑钱吃夜宵一样,大家拉赞助或凑钱印诗,借出书的机会将自己写得好或不好但都少为人欣赏的诗都发出来,或者时不是搞点比赛,让社员们拿个奖,使他们自觉得有点成就感,让大家把诗写下去。
这是诗社的意义。
如果诗社的头儿,无法唤起社员的创作激情,那这个诗社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如果有人借机中饱私囊,哗众起宠,那就不是诗人所为,更非诗社的本真所求。
五、竹林作协
七贤个个能诗能文,因此竹林七贤其实也是竹林作家协会,这个作协就七位文豪社员。
他们在一起写文章,喝酒,清谈、佯狂等形式来叹曹氏不爽,骂司马路人皆昭,流几滴在朝廷上不敢流的眼泪,宣泄心中那份无奈与抑郁。竹林七贤所为,就是标准的抱团取暖行为。
尽管这个七贤社团没有章程,没有翰林院管辖,但他们的确就是一个作协。
如果七贤十年不敢搞聚会,不叫大家写文章,不玩文赛,不比喝酒吟诗,不知道山涛是不是七贤的实际组织者和头儿,如果是,那这个头儿早就给名气最大的嵇康和写诗最多的阮籍打碎骨头喂狗了!
去年与某人喝茶,某人说:“山涛老矣,不务会务,其不死,竹林诗文会必将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