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柴静背后是谁 (1人在浏览)

小李关刀

学前班
注册
2014-10-16
帖子
95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柴静的一个视频能一夜之间齐刷刷齐各大媒体的头条,觉不是她一个人的能量可以做到的,背后是谁?目的何在?
 
据传,美国某环保组织,拍摄的是她老公公司
 
开着大排量的车,在美国待产,生下肿瘤娃,怪的是中国雾霾
 
QUOTE(小李关刀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2:43 PM)
开着大排量的车,在美国待产,生下肿瘤娃,怪的是中国雾霾
[snapback]3738190[/snapback]​


别人云亦云,总要有人出头反对,咱们不够格,别人去应该鼓励,不是冷嘲热讽。
 
QUOTE(东澳夕照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3:14 PM)
别人云亦云,总要有人出头反对,咱们不够格,别人去应该鼓励,不是冷嘲热讽。
[snapback]3738196[/snapback]​




face3.gif
 
柴静拍了什么,没有去看,因为事实比她拍的要恐怖得多了,每天看今日关注,那些河涌……隔夜饭都能吐出来。再看看水东,末流城市都是灰霾天气,再往上看就可想而知了。
比较支持东总的看法,不管是什么目的,如果能让当权者警醒就是好的。
 
QUOTE(东澳夕照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3:14 PM)
别人云亦云,总要有人出头反对,咱们不够格,别人去应该鼓励,不是冷嘲热讽。
[snapback]3738196[/snapback]​


东总,我这样看http://m.antpedia.com/news/1124921.html
 
首页
网友称穹顶之下大量数据造假
Navigation

网友称穹顶之下大量数据造假

分析测试百科网,发布时间:2015-03-03 16:16
  无论这个纪录片是要干什么,但最起码的要求是事实和数据要真实正确。数据的误差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是故意的造假,那么就一定要问一下,为什么要故意造假?

  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网友指出了这个纪录片中大量数据是通过故意的误读甚至直接篡改,诱导读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篇文章有一个数据故意造假,就已经完全失去了进一步讨论的意义。

  更何况,这个纪录片出现大量数据故意造假,那就不是“水平低”或者“不专业”的问题了。

  以下第1-10条转自知乎网友Jun,环境保护从业者。

  本来没有打算写什么, 但是突然之间手机被刷屏,然后大家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了起来,我觉得,虽然我是理工科,还是要做点什么。

  这段宣传片,柴静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来支撑她的结论,我一般习惯看数据都是看paper,还不太习惯看文科生摆弄些她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我必须承认她的勇气,但是同时我也有点气愤,因为错误造假的数据对大众的影响比煽情的鼓动来的更大。看着那一串串高大上的NASA, 技术统计局,国家监测局,大家都觉得这是多么"严谨的"调查研究啊! 本人正好博士论文与emission有点关系,看着看着觉得有点不对,查了查资料,发觉几乎每个数据都有问题。实在是有点忍不住了。

  以下是纯技术讨论分割线,我都附上详细的引用资料,绝对比柴小姐专门唬人的大title来得详细,欢迎理性讨论。

  【1】6:10 有意混淆雾霾和PM2.5

  她问雾霾是什么?然后一下子转到PM2.5, smog不等于 PM2.5好吧,smog中有CO, Pb, NOx, PM, 还有SO2.怎么逻辑上一下子就套换了呢 (Smog and Particulates:pollutant Descriptions)

  【2-4】6:30 伪造采样结果

  我注意到她的这款采样仪, 是LIbra Buck pump, 看样子是LP4的pump, 这个pump的工作时常是8小时左右,怎么可以采样24小时? 恩,她应该是背了好几个大电池吧,不过我没见着,而且额外的电池也不是标配 (http://www.buckservice.com/manuals/Libramanua%20L-4.pdf) LP5是可以工作20个小时的,不过她的型号不是LP5的。



  你能告诉我你知道采样膜本身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吗??你知不知道是PVC和MCE材料的?大部分黑色的是吸附的碳吧,碳本身的毒性不大,哦,这是不是又和你研究结果的大部分是致癌物矛盾了?



  让我来告诉你实验该怎么做吧, 采样仪的测试范围和灵敏度数据要有吧,空气的湿度和风向条件要有吧,采样仪的流量数据要有吧,什么都没有就敢上数据,数据就是垃圾。(说句老实话我根本不相信filter会黑成那样,24小时,污染再大,顶多是灰色,我实验室放了7年的filter都没有那么黑,弄得太黑亮了,真的。)

  【5】8:40 对图片进行裁剪和后期加工

  这个是柴小姐NASA的碳密度图,这个数据好像很神秘,其实他是这样的。

  SVS: AtmosphericBlack Carbon Density (id 3668)



  这个是官方图,怎么样?我截的是不是看上去没有那么恐怖? 因为这个图是8-11月的数据,所以她可以随意截出最槽糕的图片,甚至人为调亮度,既然都是网上资源,干吗不直接连网络而要截图片?因为图片是可以操作的。实际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东南亚,非洲,一些南美国家,都差不多。



  【6】12:41 编造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个是最吐嘈的地方, 看到这个数据,我的早饭都喷出来了,来,先上图看看。







  看清楚了吗??图的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各种死亡率。你能告诉我和PM2.5有一毛钱关系吗吗? PM2.5的数据在哪里啊?你不要欺负我看不懂数据图啊,尤其这个“复杂”的数据图还有三个销魂的多项式,放在右边。我懒得截图了,不过我随便看了一下,如果X=0的话,Y应该是负的,而我随便代一个X的数据,Y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根本不在图表显示之类。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线性拟合。柴小姐太入戏了,我做学生的时候导师常教导我说,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图表不要去误导人,看来不同人的职业操守是不一样的。

  【7】改变数据口径形成误导印象

  这个是全国的PM2.5来源,我看着不对,因为PM2.5来源复杂,这个图有点把问题太简单话了,我知道,简单的东西比较容易发挥,因为这时候的攻击对象是煤。



  然后接下来,她又扔出来一张图,是BJPM2.5的来源,现在这个数据显示:31.1%来自机动车



  同学门要问了,为啥这附图不把燃煤+燃油放在一起呢? 因为柴小姐要讨论汽油了啊!放一起不就显示不出汽油排放的害处了吗!所以数据的“处理”是可以根据需要来玩的。当然,BJ的数据我是有的(R. Zhang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Beijing)这篇文章分析得很详尽,关于污染源也按照不同季节区分了,事实上,机动车的污染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就是不喜欢为了自己的论点来manipulate数据,很恶俗。



  【8】24.06 篡改资料的背景和时间

  全球化石能源燃烧强度表



  首先,你可以告诉我这是全球吗, 吗??你不要欺负我没学过地理啊!南半球呢?这个图说真的我不是很懂,什么叫燃烧强度?怎么测啊? 不过我稍微转个弯想想,她们是想说二氧化碳的排放吧,因为大部分能源燃烧排放的是CO2, 于是我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这个确实是NASA2014年公布的CO2 emission的资料(Both Beautiful and Disturbing, a New NASA Visualization Shows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Swirling Around the World)不过这个图明明写的是亚洲和喜马拉雅地区。还有这个图是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是个visualization,不是真实数据,虽然是NASA2014年放出来的,但是模拟的是2005-2007的情况,也是为了响应中美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协议。柴小姐这样随便串改资料背景,为自己所用,还堂而皇之的拿出来show,我真是佩服。

  【9】更恶劣的:直接伪造数据

  接下来,柴小姐给大家普及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叫蒸汽压。也就是Vaporpressure. 看着红外镜头下的汽油蒸发物是不是很酷的东西?好吧,不懂vapor pressure的人自己自行补课吧,我要说的是数据。





  柴小姐数据常常是信口就来,我该佩服她博学多才呢还是记忆力好呢。这个1升等于多少克的概念是不是很熟悉?学过中学物理的都会算吧。

  PV=nRT,n=PV/RT=(0.5X1)/(8.3X298) m=nM=0.02g

  不是0.02g吗,怎么是1.5g?

  注意: 我用的pressure是她表格里的50Kpa, T是室温,M是105.

  http://www.methanol.org/energy/resources/alternative-fuel/alt-fuel-properties.aspx

  接下来注意



  越来越入戏了。

  请看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就算是高标准的美国,每加仑CO2的排放(还不是全部尾气哦)就是8.8kg per gallon, 1gallon是3。78升,也就是排放33g的二氧化碳。

  你是要告诉我1.5g比33g 多吗???

  https://www.chargepoint.com/files/420f05001.pdf

  【10】直接在数据后面加两个零!!!

  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继续看下去了。一般来说在学术界,你要一个数据错误,造假,manipulate.你的reputation就没了,因为你就是这个水平。柴小姐这个错误百出的PPT还是越发来劲,最后再补一个吧。凑个整数(其实到处嘈点还很多...)



  这个加洲的数据,号称来自空气质量管理局。好,请看加州官网的数据。他是这么写的

  1970, CA's populationreached 20 million people. Total registered vehicles exceeded 12 million andvMT was 110 billion. Cumulative CA vehicle emissions for NOx and HCs were 1.6million tons/year.

  Key Events in theHistory or Air Quality in California

  柴小姐右边是VMT ,也就是vehicle mileage traveled. (一年的里程数) 那么1970年是110billion,

  1billion=1000million,110=110,000million. 请数下,是4个零。 再看柴的图表, 1970年对应的是1000000,我数了好几篇,就是6个零。白白的多了10倍!!

  为嘛呀, 这个数据不用造假啊? 也不影响她的PPT的说教。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应该
 
就算造假,也有她的积极意义!
在环保方面,确是要敲响警钟了!
 
中国就是喷子多,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每家每户,还在骂人家炒作,就算是炒作,人家也炒得有声有色,未来十年,中国家庭都要受癌症影响,这是马云说的。
 
披着关注治理雾霾的外衣,她自己也说要打破石油的国有公有制,向混合所有改,鼓吹产向私产转变才是最终目的,柴圣母只是个说客棋子。
 
毛左、部分五毛反对意见多。
 
QUOTE(自由主义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9:14 PM)
毛左、部分五毛反对意见多。
[snapback]3738261[/snapback]​


雾霾对他们没影响。
 
QUOTE(东澳夕照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3:14 PM)
别人云亦云,总要有人出头反对,咱们不够格,别人去应该鼓励,不是冷嘲热讽。
[snapback]3738196[/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妄想回到毛时代的''公有制''是不可能的,静下心来共同对付毒雾霾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私有了好,最好是外国人包了去,你看看兰州的自来水吧!舔菊
 
QUOTE(自由主义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9:16 PM)
雾霾对他们没影响。
[snapback]3738263[/snapback]​


他们要思想路线正确,哪管吸吃毒雾霾。
 
QUOTE(小李关刀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10:29 PM)
私有了好,最好是外国人包了去,你看看兰州的自来水吧!舔菊
[snapback]3738273[/snapback]​


毛时代自来水公有制,自来水不消毒有黄泥,还要发牌仔排队等候
sq2.gif
 
QUOTE(小李关刀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05:38 PM)
东总,我这样看http://m.antpedia.com/news/1124921.html
[snapback]3738226[/snapback]​


唉!孔婆说得对,就算是造假,也有她的积极意义。我想她用夸张的手法去描述环境污染,为的也是子孙后代。反而那些拿学术说话的人怎么连文科生都不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咱们该纵眼未来,从这点看,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无比伟大。
我们要思考的反而是拿数据辩驳她的人背后有谁才是。
对于我们来说,在这片土地上是一个安分的人,环境破坏所得来的效益等于零,我们要的是蓝天碧海,为什么不支持柴静呢?
 
QUOTE(东澳夕照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11:19 PM)
唉!孔婆说得对,就算是造假,也有她的积极意义。我想她用夸张的手法去描述环境污染,为的也是子孙后代。反而那些拿学术说话的人怎么连文科生都不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咱们该纵眼未来,从这点看,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无比伟大。
我们要思考的反而是拿数据辩驳她的人背后有谁才是。
对于我们来说,在这片土地上是一个安分的人,环境破坏所得来的效益等于零,我们要的是蓝天碧海,为什么不支持柴静呢?
[snapback]3738282[/snapback]​


东总,我并不反对治理雾霾,我只是对柴静最后给出的治理雾霾三大举措背后的用意提出质疑。――――穹顶之下》对于中国治理雾霾主要开了三大药方:一、减煤或洗煤,多用天然气。二、能源破垄断,还市场权力。三、工业到生活,节能以减排。那么这三大药方是柴静自己想出来的吗?或许是,但我不经意间发现,这三大药方跟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多年来向中国政府推销的方案不谋而合。而每一药方柴静都貌似有意向公众隐瞒了一部分真相,我来补充完整。
药方一:减煤及洗煤,天然气替代。NRDC研究员文章中提过:“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也是主要污染源。把煤炭消费量降下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强煤炭的清洁化和高效化的利用,都会很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http://nrdc.blog.caixin.com/archives/68304 2014年2月)洗煤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应该大力在烧煤企业推广。其实减煤及洗煤这一方案也并不是新药方,中国已经开始执行。2013年环保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明确表示,BJ、天津和河北将削减煤炭6300万吨。(http://www.mlr.gov.cn/xwdt/xwpl/201402/t20140218_1303914.htm 国土资源部)
谁都知道天然气比煤燃烧清洁,那么能否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呢?中国能源的现实是“富煤、缺油、少气”,依靠国内开采来用天然气大规模替代煤并不现实。因此中国政府2014年跟俄罗斯签订了长期的天然气采购合同,当时还遭到了如今热捧柴静公知和媒体的大肆抨击。然而,柴静把中国天然气使用少的原因归结为“垄断,缺乏竞争”,这种说法论证不足,主要还是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东南亚多数国家四分之三电力来自煤电,使用天然气比例更低,也是因为国土资源少气所致。
药方二:能源破垄断,还市场权力。NRDC 在中国的工作便有一项专注于市场转型领域。《穹顶之下》为了继续论证中国雾霾是因为能源领域垄断造成天然气开采不足,拿美国举例“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它们有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三家。”这更加荒谬。首先,双重标准,美国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是包括了大石油集团下属的区域分公司,甚至有的是单个油井一个公司,而中国也用同样标准计算的话,石油天然气起码也有几百家公司。其次,根据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民意调查数据,美国人最痛恨的十大行业中,垄断经营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排名最痛恨行业第一名。[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9-03/5237983.shtml ]为什么柴静团队不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呢?难道打破国有垄断,还市场权力,就是为了形成更加遭人痛恨的私有垄断石油天然气行业吗?
我认同石油天然气行业应该深化改革,开放分销和部分开采领域让民营企业进入加大竞争,促进石油行业国企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但要提防境内外资本权贵以环保议题道德制高点切入裹挟民意以开放市场借口贱卖国有资产,搞第二波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国有资产是全民财富,侵吞国资是最大的贪污腐败。
药方三:工业到生活,节能以减排。节能减排(碳)是NRDC在中国推进的最关键内容。而这才触及环保议题的核心――碳交易,而碳交易的本质是国际政治博弈。碳交易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工业、生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而这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问题,如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世界各国要通过节能减排二氧化碳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恶化。这个故事很美很纯洁,但是这只是表层而非真相。真相是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发达工业国,由于人口规模不够以及产业转移,本国的工业经济处于停滞甚至退化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政治话语权逐步萎缩。但欧洲并不甘心,它自己衰退了,也想限制其他工业国的发展步伐,并重回国际权力中心,因此高举环保这杆道德大旗,推动全球34个主要工业国在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把节能减排倡议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件。但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以《京都议定书》“会破坏美国经济竞争力,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为名宣布退出,至今也未签署。[http://tech.sina.com.cn/d/2005-02-17/0925528225.shtml ]说明美国看破了节能减排承诺是欧洲设下的圈套,不希望本国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主要工业国中也就只有美国没有签署,欧洲和中俄日都已签署。
碳交易说白了就是每个国家制定2020年相对2005年的减排目标,达不到就交钱买别国的碳余额。一般来讲,发达国家1吨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是100美元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成本才20美元左右。貌似对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有利,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由于话语权小往往要承诺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减排百分比目标。例如,欧盟承诺到2020年要比1990下降20%。美国承诺2020年比1990年减排17%的目标。而日本原来承诺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减排25%,但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在2014年2月华沙气候谈判大会上提出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反而还增加3.8%的排放。而与此同时,NRDC竟然提议中国把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到上限,就是比2005年减排45%。[http://nrdc.blog.caixin.com/archives/68304 2014年2月28日]
这么明摆着欺负人的无理要求,中国政府怎肯乖乖就范?但一年后的同一天(2015年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席卷全国了,人人热议,环保似乎瞬间成了头等大事,“私人恩怨”裹挟汹涌的民意施压,欧洲用坚船利炮逼不下来的中国承诺减排上限,恐怕就被这一部记录片轻松搞掂。恰巧,今年要签署新的气候条约。NRDC中国项目主任在2013年2月发了篇文章《中国急需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中国项目自2005年以来就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保。七十多年前毛主席领导过一场人民战争,现在我们急需另一场人民战争,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看起来倒像是今日的写照。
这让我不得不深究NRDC的背景。据政协委员何新考证,NRDC由美国Liberal党派于1970年通过福特基金注资40万美金成立。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环保产业促进组织,下携大小会员140万,净资产1亿8200万美元,是美国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跨两党的环保界代言。
 
我明白了,此事由姚明去做,恐怕会好点。各方面都没问题,不是吗?
 
QUOTE(小李关刀 @ 2015年03月06日 Friday, 11:36 PM)
东总,我并不反对治理雾霾,我只是对柴静最后给出的治理雾霾三大举措背后的用意提出质疑。――――穹顶之下》对于中国治理雾霾主要开了三大药方:一、减煤或洗煤,多用天然气。二、能源破垄断,还市场权力。三、工业到生活,节能以减排。那么这三大药方是柴静自己想出来的吗?或许是,但我不经意间发现,这三大药方跟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多年来向中国政府推销的方案不谋而合。而每一药方柴静都貌似有意向公众隐瞒了一部分真相,我来补充完整。
药方一:减煤及洗煤,天然气替代。NRDC研究员文章中提过:“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也是主要污染源。把煤炭消费量降下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强煤炭的清洁化和高效化的利用,都会很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http://nrdc.blog.caixin.com/archives/68304 2014年2月)洗煤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应该大力在烧煤企业推广。其实减煤及洗煤这一方案也并不是新药方,中国已经开始执行。2013年环保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明确表示,BJ、天津和河北将削减煤炭6300万吨。(http://www.mlr.gov.cn/xwdt/xwpl/201402/t20140218_1303914.htm 国土资源部)
谁都知道天然气比煤燃烧清洁,那么能否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呢?中国能源的现实是“富煤、缺油、少气”,依靠国内开采来用天然气大规模替代煤并不现实。因此中国政府2014年跟俄罗斯签订了长期的天然气采购合同,当时还遭到了如今热捧柴静公知和媒体的大肆抨击。然而,柴静把中国天然气使用少的原因归结为“垄断,缺乏竞争”,这种说法论证不足,主要还是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东南亚多数国家四分之三电力来自煤电,使用天然气比例更低,也是因为国土资源少气所致。
药方二:能源破垄断,还市场权力。NRDC 在中国的工作便有一项专注于市场转型领域。《穹顶之下》为了继续论证中国雾霾是因为能源领域垄断造成天然气开采不足,拿美国举例“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它们有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三家。”这更加荒谬。首先,双重标准,美国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是包括了大石油集团下属的区域分公司,甚至有的是单个油井一个公司,而中国也用同样标准计算的话,石油天然气起码也有几百家公司。其次,根据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民意调查数据,美国人最痛恨的十大行业中,垄断经营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排名最痛恨行业第一名。[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9-03/5237983.shtml ]为什么柴静团队不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呢?难道打破国有垄断,还市场权力,就是为了形成更加遭人痛恨的私有垄断石油天然气行业吗?
我认同石油天然气行业应该深化改革,开放分销和部分开采领域让民营企业进入加大竞争,促进石油行业国企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但要提防境内外资本权贵以环保议题道德制高点切入裹挟民意以开放市场借口贱卖国有资产,搞第二波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国有资产是全民财富,侵吞国资是最大的贪污腐败。
药方三:工业到生活,节能以减排。节能减排(碳)是NRDC在中国推进的最关键内容。而这才触及环保议题的核心――碳交易,而碳交易的本质是国际政治博弈。碳交易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工业、生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而这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问题,如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世界各国要通过节能减排二氧化碳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恶化。这个故事很美很纯洁,但是这只是表层而非真相。真相是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发达工业国,由于人口规模不够以及产业转移,本国的工业经济处于停滞甚至退化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政治话语权逐步萎缩。但欧洲并不甘心,它自己衰退了,也想限制其他工业国的发展步伐,并重回国际权力中心,因此高举环保这杆道德大旗,推动全球34个主要工业国在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把节能减排倡议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件。但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以《京都议定书》“会破坏美国经济竞争力,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为名宣布退出,至今也未签署。[http://tech.sina.com.cn/d/2005-02-17/0925528225.shtml ]说明美国看破了节能减排承诺是欧洲设下的圈套,不希望本国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主要工业国中也就只有美国没有签署,欧洲和中俄日都已签署。
碳交易说白了就是每个国家制定2020年相对2005年的减排目标,达不到就交钱买别国的碳余额。一般来讲,发达国家1吨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是100美元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成本才20美元左右。貌似对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有利,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由于话语权小往往要承诺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减排百分比目标。例如,欧盟承诺到2020年要比1990下降20%。美国承诺2020年比1990年减排17%的目标。而日本原来承诺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减排25%,但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在2014年2月华沙气候谈判大会上提出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反而还增加3.8%的排放。而与此同时,NRDC竟然提议中国把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到上限,就是比2005年减排45%。[http://nrdc.blog.caixin.com/archives/68304 2014年2月28日]
这么明摆着欺负人的无理要求,中国政府怎肯乖乖就范?但一年后的同一天(2015年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席卷全国了,人人热议,环保似乎瞬间成了头等大事,“私人恩怨”裹挟汹涌的民意施压,欧洲用坚船利炮逼不下来的中国承诺减排上限,恐怕就被这一部记录片轻松搞掂。恰巧,今年要签署新的气候条约。NRDC中国项目主任在2013年2月发了篇文章《中国急需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中国项目自2005年以来就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保。七十多年前毛主席领导过一场人民战争,现在我们急需另一场人民战争,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看起来倒像是今日的写照。
这让我不得不深究NRDC的背景。据政协委员何新考证,NRDC由美国Liberal党派于1970年通过福特基金注资40万美金成立。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环保产业促进组织,下携大小会员140万,净资产1亿8200万美元,是美国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跨两党的环保界代言。
[snapback]3738288[/snapback]​


其实我明白你意思的,我们明白一下普罗大众的意思不是更好吗?几亿人看过这视频,代表什么啊?辩驳的文章可没几亿人去看。
我怎么看,好像都有博弈双方,尽管辩驳的人肯定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我没看到他的建设性,只看到他们借助很多理由和数据在辩解。
对于我们来说,这太可怕了。
 
两会期间,不派人群咬柴静会又不好开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