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敏感性与好奇心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没有敏感性和好奇心,你会错过许多风景,永州之行,深有体会。
湖南永州,柳宗元被贬来当司马的地方。
永州,三国时称为零陵,曾属关羽管,至今仍有潇湘古城的城楼。
但我特爱永州,仍然是因为柳子。
24日,到柳子庙。在印象中我是每至永州必至柳子庙和高山寺的,这两处都与柳宗元有关。
再至柳子庙,我发誓我已经不认得它了!当年十几年前的柳子庙,大体上只是古街里一间房子,里面有个雕像而已,但今日柳子庙成了一个古城风景区!
柳子庙已经大为扩建,收每个成人20元门票。

我入庙去看,主厅两旁有陈列室,墙上文字介绍,那没有太多意思,我买本《柳河东集》就知了,但其中正厅几副楹联让我关注。
我入庙时,导游带着一群游客,但匆匆讲完一室又换一室。
我慢慢看,越看越对柳子恭敬!
柳子庙是柳子文学博览馆,同时也被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不过后者对我毫无意思。对于古代的仁人君子来说,廉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历史发展到某个朝代廉洁则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而已。想起电白的罗城井,几乎已经被围在垃圾里了。罗城井,对于现代人不是一个讽刺吗?
廉政教育?我不由苦笑而过。

导游带着她的团队早已经远去,同来的朋友也已经催促着说“有什么好看的”而走出门外,我慢慢走进后厅,大吃一惊,石碑!
我不懂书法,但我欣赏书法。柳子庙的后堂竟有正德年间严嵩的书法原碑。我的同事曾经告诉我,陈光宗是世界名家,而大奸臣严嵩的书法已为今人所重视。我未看作者名字,但看古碑,真的肃然!后来一看严嵩的大名! 大奸臣的书法真的很不错!每个字都足够我欣赏一半天。后墙上是苏子的书法,唉!我可以在这里呆一天!
可惜怕同行者等待着不耐烦了,只要恋恋不舍地离开。

没有什么好看的吗?
没有一定的敏感度的人,你无法告诉他其中的奥妙。
走出柳庙外,横着柳子庙古城一条街。那两排古香古式的房屋,真的让我感觉回到了唐朝。
如果我有一身古装,在这里拍几张相多好!下次再来,必穿一袭长衫或侠士装(淘宝上有),摆POSS一定很酷!
柳庙街道前,是一条绿波悠悠的小河流,河边古香古色的房子,配上庙前桥面平坦、两旁雕栏的拱桥,此情此景,再度让我梦回唐朝。你沿泥石级而下,走向河边,吹着梳过河畔垂柳的清风,把脚伸进碧水清溪,你便能融入唐诗宋词清凉的神韵里。

汽车喇叭声不断响了,朋友已经等待不及了!
我走向”古街“的房子,向房子了解情况,表示对他们表示同情,因为政府为照顾我们这些游客而不能拆房建现代高楼大厦以致使日子过得有些艰难!
这么好的古城街,朋友没有一点留恋,他要匆匆离开!

离开柳子庙直奔酒家。
友人点菜后,酒家好久不上菜,听说是楼顶有人,忙不过来。
我特意去看,就两个门关着,看来确有两桌酒菜正香。
我再看厨房,一人切菜,估计另一师傅在掌勺。忙是正常的,但管三桌忙不过来,如果客人更多如何得了?那那厨师肯定是有技术有问题,或者是灶不够。但我不好意思进去厨房去看。我想这是酒店的机关重地,客人莫进。
我想找出他们迟迟不能上菜有原因,但是终于未果。


饭后,我们来到柳子曾经居住过的高山寺(唐名法华寺,至明初改为今名,可怜啊,改错名了)。
高山寺,每次来我必到且流连良久,但这次我非常失望,寺庙冷清,不知道何因。接待的女居士的服装让我大为不快,代表佛教的居士也必须庄重,穿着如此儿戏,令我感叹佛寺的氛围已经大为改变。大失从前的庄重。
大雄宝殿前原有玉卖,虽为忽悠,实是说人气所在,那几个曾经对我们这些香客很热情的年轻女居士都已经不见人影了。
再看佛像,面上“皱纹”太多。时间使然?问殿旁的居士,她坦诚地告诉我新漆的技术不行,新不如旧令我心痛,白花了那一万元。

再看大雄宝殿前部的弥勒佛笑面朝天,不染红尘,笑口大开如洞口,且裆部设计不雅观。
就此笑口,我乃说起《拉奥孔》,为什么《荷马史诗》中拉奥孔三父子是因被蟒蛇绞住而痛苦地张口大喊,而在雕塑中拉奥孔微张口,两个儿子皆闭口,盖因雕像是空间艺术,不同于诗歌的时间性艺术。
细节决定成败,我和接待香客的女居士说,如果我是主持,立马就把弥勒像换掉。
她立即跟我解释,努力掩饰,舍命保护佛殿的尊严,并制止我说不能用手指佛像。
我说按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的价值是由欣赏者决定的,不是由作者决定的。作品让作者死去。

说起佛像,我又想到重大足宝顶山的佛像。人家的主持者本身就是高僧,人家雕塑佛有佛之神,雕众生有众生之韵。为什么?人家在雕像之前,心中有佛,手有有佛。一个凡夫塑像,主持又不当好监制,或者也是没有能力监制。她读过《拉奥孔》吗?即使没有读过,但是能想出佛的样子吧?

怕同行者着急,我又匆匆离开。说真的,若我有钱,愿意拿一万块出来重漆佛像,再拿钱出来换掉那个弥勒佛像。


风景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敏感性和好奇心。在旅游时,没有敏感度好奇心,你便会错过更有深沉和细腻的风景。
因此,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能选择到有同样雅爱的驴友,一定会发现和欣赏到更多亮丽的风景。
 
我20年前到过永州、冷水滩,想不到20年后山人也到此一游
 
QUOTE(tianya @ 2014年07月25日 Friday, 11:10 PM)
我20年前到过永州、冷水滩,想不到20年后山人也到此一游
[snapback]3677636[/snapback]​


那是柳宗元走过的土地,那是法华寺的所在地。
连不知道法华经的小孩子都知道法华寺的大名比高山寺的好,不知道历代得道僧尼一定要用”高山寺“这个名字。
法华寺,名源于法华经,那是非同小可的名字,高山寺,差远了。
 
你朋友怎么老是催你啊
 
柳子庙风景区一条街
 

附件

  • 柳子庙一条街.jpg
    柳子庙一条街.jpg
    152.5 KB · 查看: 41
QUOTE(byronroy @ 2014年07月26日 Saturday, 12:02 AM)
你朋友怎么老是催你啊
[snapback]3677660[/snapback]​


这是我隐藏的东西所在。
 
柳子庙苏子题词
 

附件

  • 柳子庙中苏子题词.jpg
    柳子庙中苏子题词.jpg
    121.7 KB · 查看: 47
大门
 

附件

  • 柳子庙大门.jpg
    柳子庙大门.jpg
    124 KB · 查看: 58
  • 柳子庙楹联左.jpg
    柳子庙楹联左.jpg
    132.2 KB · 查看: 52
  • 柳子庙楹联右.jpg
    柳子庙楹联右.jpg
    120.7 KB · 查看: 50
有的字我没有认真看,叶公好龙了。
百度上来的:
政纪荔子碑,雨地湖山留胜迹;
文传柳州集,千秋风范壮愚溪。
我觉得应该是“两地”而不是“雨地”。
两地,指永州和柳州合理。
按古人的要求,千秋的对句必有数量,或借义数量,雨地似无数量之意。
查汉典,无雨地之词条。可见雨地如果存在那是是生造的词。
按人的规则,数字对数字或有数字意义的词语,这是硬指标,但“雨”字借不出意义来。
譬喻密集 [dense]。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这个意义有数量的意义,但雨地仍是个硬造的词,应该网友笔误。
搜索,网络,收集此联的网页不过几条,雨两字形的,疑确为误传。

山人更正的:
政纪荔子碑,两地湖山留胜迹;
文传柳州集,千秋风范壮愚溪。
 
两地还是雨地,请会书法的看看。
 

附件

  • 雨地还是两地.jpg
    雨地还是两地.jpg
    32.8 KB · 查看: 44
百度下两字的写法:
 

附件

  • 两字的写法.jpg
    两字的写法.jpg
    24.8 KB · 查看: 39
显然,百度到这个两字与楹联中的两字相似。
百度过雨字,无此近的写法。
因此,无论从对联的规则、词语的组合,或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个“两地”都是不能误成“雨地”的。
 
再补充下:
 

附件

  • 两字的多种写法.jpg
    两字的多种写法.jpg
    99.6 KB · 查看: 49
都是两字
 

附件

  • 还是两字.jpg
    还是两字.jpg
    17.1 KB · 查看: 38
老催你,下次带小蜜去好了
 
重新编辑下:

没有敏感性和好奇心,你会错过许多风景,永州之行,深有体会。
湖南永州,柳宗元被贬来当司马的地方。
永州,三国时称为零陵,曾属关羽管,至今仍有潇湘古城的城楼。
但我特爱永州,仍然是因为柳子。
24日,到柳子庙。在记忆中我是每至永州必至柳子庙和高山寺的,这两处都与柳宗元有关。
再至柳子庙,我发誓我已经不认得它了!当年十几年前的柳子庙,大体上只是古街里一间房子,里面有个雕像而已,但今日柳子庙成了一个古城风景区!
柳子庙已经大为扩建,收每个成人20元门票。

我入庙去看,主厅两旁有陈列室,墙上文字介绍,那没有太多意思,我买本《柳河东集》就知了,但其中正厅几副楹联让我关注。
我入庙时,导游带着一群游客,但匆匆讲完一室又换一室。
我慢慢看,越看越对柳子恭敬!
柳子庙是柳子文学博览馆,同时也被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不过后者对我毫无兴趣。对于古代的仁人君子来说,廉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历史发展到某个朝代廉洁则成为水中月p镜中花而已。想起电白的罗城井,它几乎已经被围在垃圾里了。罗城井,对于现代人不是一个讽刺吗?
廉政教育?我不由苦笑而过。

导游带着她的团队早已经远去,同来的朋友也已经催促着说“有什么好看的”而走出门外,我慢慢走进后厅,大吃一惊,石碑!
我不懂书法,但我爱欣赏书法,尊重艺术。柳子庙的后堂竟有正德年间严嵩的书法的原碑。我的同事曾经告诉我,陈光宗是世界名家,而大奸臣严嵩的书法已为今人所重视。我未看作者名字,但看古碑,真的肃然!后来一看严嵩的大名! 大奸臣的书法真的很不错!每个字都足够我欣赏一半天。后墙上是苏子的书法,唉!我可以在这里呆一天!
可惜怕同行者等待得不耐烦了,只有恋恋不舍地离开。

没有什么好看的呢!
对没有一定的敏感度的人,你无法告诉他其中的奥妙。

走出柳庙外,横着柳子庙古城一条街。那两排古香古式的房屋,真的让我感觉回到了唐朝。
如果我有一身古装,在这里拍几张相多好!下次再来,必穿一袭长衫或侠士装(淘宝上有),摆POSS一定很酷!
柳庙街道前,是一条绿波悠悠的小河流,河边古香古色的房子,配上庙前桥面平坦、两旁雕栏的拱桥,此情此景,再度让我梦回唐朝。你沿泥石级而下,走向河边,吹着梳过河畔垂柳的清风,把脚伸进碧水清溪,你便能融入唐诗宋词清凉的神韵里。

汽车喇叭声不断响了,朋友已经等不及了!
我走向“古街”的房子,向房东了解情况,表示对他们表示同情,因为政府为照顾我们这些游客而不能拆房建现代高楼大厦以致使他们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
这么好的古城街,朋友竟没有一点留恋,他要匆匆离开!

离开柳子庙直奔酒家。
友人点菜后,酒家好久不上菜,听说是楼顶有人,忙不过来。
我特意去看,就两个门关着,看来确有两桌酒菜正香。
我再看厨房,一人切菜,估计另一师傅在掌勺。忙是正常的,但管三桌忙不过来,如果客人更多如何得了?那那厨师肯定是有技术有问题,或者是灶不够。但我不好意思进去厨房去看。我想这是酒店的机关重地,客人莫进。
我想找出他们迟迟不能上菜有原因,但是终于未果。

饭后,我们来到柳子曾经居住过的高山寺(唐名法华寺,至明初改为今名,可怜啊,改错名了)。
高山寺,每次来我必到且流连良久,但这次我非常失望,寺庙冷清,不知道何因。接待我们的女居士的穿着让我大为不快,代表佛教的居士也必须庄重,穿着如此儿戏,令我感叹佛寺的氛围已经大为改变,大失从前的庄严。
大雄宝殿前原有玉佛卖,虽不失忽悠,实在是人气所在,那几个曾经对我们这些香客很热情的年轻女居士都已经不见人影了。
再看佛像,面上“皱纹”太多。时间使然?问殿旁的另一个居士,她坦诚地告诉我新漆的技术不行,本应该在漆一次后“砂平”再漆,但工匠跑了“砂平”这个步骤,新不如旧令我心痛,白花了那一万元。

再看大雄宝殿前部的弥勒佛笑面朝天,不染红尘,笑口大开如洞口,且裆部设计不雅观。
就此笑口,我乃说起《拉奥孔》,为什么《荷马史诗》中拉奥孔三父子是因被蟒蛇绞住而痛苦地张口大喊,而在雕塑中拉奥孔微张口,两个儿子皆闭口,盖因雕像是空间性艺术,不同于诗歌的时间性艺术。
细节决定成败,我对接待香客的女居士说,如果我是主持,立马就把弥勒像换掉。
她立即跟我解释,努力掩饰,舍命保护佛殿的尊严,并制止我说不能用手指佛像。
我说按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的价值是由欣赏者决定的,不是由作者决定的,就是说:作品让作者死去。

说起佛像,我又想到重大足宝顶山的佛像。当年宝顶山的主持者本身就是高僧,人家塑佛有佛之神,雕众生有众生之韵。为什么?他在雕像之前,心中有佛,手中有佛。一个凡夫塑像,主持又不当好监制,或者也是没有能力监制。她读过《拉奥孔》吗?即使没有读过,但是能想出佛的样子吧?在雕塑前,匠师总得画一个图出来吧,主持为什么不先审草图?
怕同行者着急,我又匆匆离开。说真的,若我有钱,愿意拿一万块出来重漆佛像,再拿钱出来换掉那个弥勒佛像。


风景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敏感性和好奇心。在旅游时,如果没有敏感度和好奇心,你便会错过很多深沉和细腻的风景。
因此,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能选择到有同样雅好的驴友,一定会发现和欣赏到更多亮丽的风景。
 
湖海有深厚文化功底,到哪里都想细细品味,特别是到自己崇敬的历史人物相关的景点。
我这一次在文山旅游也有和你一样的体会。在老山烈士陵园,我还想玩多几个小时,也是友人催促多次,不好意思逗留,不能尽兴。
下次有机会要和你一起去玩。
 
观珠人、天涯和山人,应该是很好的组合
 
主任,上多几张风景图,分亨下好不?
 
QUOTE(byronroy @ 2014年07月26日 Saturday, 02:00 AM)
老催你,下次带小蜜去好了
[snapback]3677700[/snapback]​


其实这是发帖的动机,当然写成文章时要提炼下,换个角度来写。
 
QUOTE(zhx004 @ 2014年07月26日 Saturday, 11:27 AM)
主任,上多几张风景图,分亨下好不?
[snapback]3677840[/snapback]​


还得用另一台手机上图,不方便。
 
风景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敏感性和好奇心。在旅游时,如果没有敏感度和好奇心,你便会错过很多深沉和细腻的风景。
因此,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能选择到有同样雅好的驴友,一定会发现和欣赏到更多亮丽的风景。

------------

点睛。
 
其实我想说的是:风景无处不在。美在何处,美在于心。心美万物美。心坏,,万物坏。为什么刁民、屁民、恶民、草民之称总是出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之口。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7月26日 Saturday, 01:05 AM)
两地还是雨地,请会书法的看看。
[snapback]3677683[/snapback]​


当然是“两”字啦。现在,是中华文化到了最“癫疯”的时候!新造的风景区,错字、错句百出,“改开盛世”的文化奇葩哦。
 
好像好勒有文化哈样!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