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面,许多用秋来写愁,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驿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只为衬托作者最后一个心境“断肠”之“愁”而作者用题目“秋思”来点明那都是秋天的景物,以秋来增加愁的程度!
戴望舒民国诗人,处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用秋来写愁以突出愁肠百结,又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然而然又是现代诗的开拓者,因此冲破束缚不求押韵,而又传承古体诗的咏唱功能。后面半首是前面的倒循环 ,可以反复无穷咏唱,让那种欲语还休的烦忧之愁层层深入不断增强!每句字数一样,又突显律诗余韵。
一点个人看法,请大师们斧正,其他的不多嘴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