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中的无奈
博士后
- 注册
- 2009-03-31
- 帖子
- 1,556
- 反馈评分
- 1
- 点数
- 61
湖南一村庄老人接连自杀 当地老人:这是解脱方式
2013-12-13 09:55:52 来源: 华声在线(长沙) 有28054人参与分享到
12月9日,回想起老伴半夜时在床前自尽的情景,杨爱初痛苦地闭上双眼。
12月9日,67岁的莫秋莲一边捆着柴火,一边不停念叨“我怎么还不死”。她身旁摆放的棺木已经预备了14年。
老人连续自杀
只为不拖累子女
12月8日晚,公益名人邓飞在微博上发布桃江县桃花江镇“老人连续自杀,只为不拖累子女”。这条微博第二天迅速在网络发酵,引来上千人评论。
记者前往该镇崆峒村调查发现,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已成为当地老人心中比较好的生命终结方式。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村民杨庆元坚持认为,老人自杀是明智的选择,“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不拖累子女。这是一种‘安乐死’。”
但他认为,老人选择自杀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
杨庆元说,最近8年自杀的5位老人基本都满足这些自杀的条件。
杨叶红最担心的是,终有一天,家中的老人会像邻居杨冬华爷爷一样,纵身一跃,淹死在家门口的池塘里。
她的担忧缘于村里老人接二连三的自杀现象。
12月9日,记者前往杨所在的益阳桃江县崆峒村调查发现,在近8年里,崆峒村仅其中一个生产组就有5位老人自杀身亡。村支委副支书邓鹏科说,20年前,村里已有老人自杀,他已知的死亡人数迄今有10人。
A
8年来,5位老人自杀
自杀阴影笼罩下的村庄
当杨和平在电话中对女儿杨叶红开玩笑说,为了不拖累她,自己也要自杀终老时,杨叶红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
杨叶红的家在桃江县崆峒村杨家湾组,组里有30户人家,住着130余人。在她的印象中,很久以前村里就有老人自杀,但村里人大多对此习以为常,她也没有重视。直到近8年,老人自杀的趋势愈演愈烈,几乎一年一个。杨叶红开始感觉,这不正常。她担心,下一个生病的老人也会走上自杀这条路。她决定找媒体求援。
12月9日,记者前往杨家湾调查,当地村民证实,杨家湾有多名老人相继自杀。
村民杨庆元通过查阅家谱,并咨询村里老人,调查统计出,自2005年起,杨家湾有10位老人过世。其中,5名老人是自杀。余下5人,一名突发心肌梗塞病亡,另外4人均是因病长时间瘫痪在床后,自然“老死”。
在自杀的老人中,有3名老人是淹死在村里的池塘,1名上吊自尽,1名服毒身亡。最近一名自杀的老人死于今年正月。杨庆元回忆,加上20年前自杀的老人,杨家湾共有7名老人属于自杀身亡。
邓鹏科说,老人自杀不只是杨家湾组存在,在崆峒村的另外两个生产组也有4名老人自杀身亡。
B
莫秋莲,67岁,无时不在琢磨离开人世
“干不了活,我怎么还不死”
67岁的莫秋莲脑中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各种自杀的方法。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柴屋里捆柴火,口中不停念叨“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还不死”。在她身旁,摆放着两口棺木,她说,这是老伴杨建寅14年前开始为两人百年后准备的。
在莫秋莲心中,“只要睡到土里就一切都解脱了”。今年3月中风瘫痪后,莫秋莲在床上躺了4个月才能下床,但再也无法独自出门,只能在地上爬行。自从瘫痪后,莫秋莲就计划着各种自杀的方式。
她曾想去桃江县城医院打安乐针,但医生不肯;她也曾想多吃几颗安眠药就此长眠,但老伴不让。但莫秋莲并不死心,她告诉记者,早晚有一天,她要爬出门,淹死在门前的水塘里。
莫秋莲这种一心想自杀的想法,让杨建寅很害怕。因为莫秋莲神经衰弱,每晚必须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杨建寅害怕她偷吃,每天数好颗数拿给她。其余时间,安眠药都被他紧锁在柜子里。
交谈中,每当莫秋莲说要自杀时,杨建寅立刻会瞪着她,大声喝止。他说,害怕有一天,一不留神,老伴就走了。
杨建寅心里也有一个结。他说,2007年,他身体不好,挥不动锄头后,想把田交给儿子,但儿子不愿接。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儿子靠不住。在勉强种了3年后,杨建寅只能把田以每年一百元的价格租给别人。去年村里的大队干部主动找儿子做工作,要他养老人,他也不愿意。直至今年3月,老伴莫秋莲中风瘫痪在床4个月,儿子也只回来看过两眼,拿了100元,就再也没回来过。
这令他非常生气,杨建寅说,他已经3年不进儿子家门了。杨建寅选择自力更生,每天编4个簸箕,卖20元,这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加上两人的低保,勉强能维持生活开销,但每月六七百元的药费却难以顾全。
看着老伴如此辛苦,莫秋莲十分自责,她反复念叨,“我又洗不得衣、做不得饭、干不了活,怎么还不死。”
杨庆元坚持认为,“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能不拖累子女。这是一种安乐死。”而在平时的交谈中,杨庆元发现,村里半数以上的老人都认同他的想法。
2013-12-13 09:55:52 来源: 华声在线(长沙) 有28054人参与分享到
12月9日,回想起老伴半夜时在床前自尽的情景,杨爱初痛苦地闭上双眼。
12月9日,67岁的莫秋莲一边捆着柴火,一边不停念叨“我怎么还不死”。她身旁摆放的棺木已经预备了14年。
老人连续自杀
只为不拖累子女
12月8日晚,公益名人邓飞在微博上发布桃江县桃花江镇“老人连续自杀,只为不拖累子女”。这条微博第二天迅速在网络发酵,引来上千人评论。
记者前往该镇崆峒村调查发现,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已成为当地老人心中比较好的生命终结方式。
村民杨庆元坚持认为,老人自杀是明智的选择,“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不拖累子女。这是一种‘安乐死’。”
但他认为,老人选择自杀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
杨庆元说,最近8年自杀的5位老人基本都满足这些自杀的条件。
杨叶红最担心的是,终有一天,家中的老人会像邻居杨冬华爷爷一样,纵身一跃,淹死在家门口的池塘里。
她的担忧缘于村里老人接二连三的自杀现象。
12月9日,记者前往杨所在的益阳桃江县崆峒村调查发现,在近8年里,崆峒村仅其中一个生产组就有5位老人自杀身亡。村支委副支书邓鹏科说,20年前,村里已有老人自杀,他已知的死亡人数迄今有10人。
A
8年来,5位老人自杀
自杀阴影笼罩下的村庄
当杨和平在电话中对女儿杨叶红开玩笑说,为了不拖累她,自己也要自杀终老时,杨叶红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
杨叶红的家在桃江县崆峒村杨家湾组,组里有30户人家,住着130余人。在她的印象中,很久以前村里就有老人自杀,但村里人大多对此习以为常,她也没有重视。直到近8年,老人自杀的趋势愈演愈烈,几乎一年一个。杨叶红开始感觉,这不正常。她担心,下一个生病的老人也会走上自杀这条路。她决定找媒体求援。
12月9日,记者前往杨家湾调查,当地村民证实,杨家湾有多名老人相继自杀。
村民杨庆元通过查阅家谱,并咨询村里老人,调查统计出,自2005年起,杨家湾有10位老人过世。其中,5名老人是自杀。余下5人,一名突发心肌梗塞病亡,另外4人均是因病长时间瘫痪在床后,自然“老死”。
在自杀的老人中,有3名老人是淹死在村里的池塘,1名上吊自尽,1名服毒身亡。最近一名自杀的老人死于今年正月。杨庆元回忆,加上20年前自杀的老人,杨家湾共有7名老人属于自杀身亡。
邓鹏科说,老人自杀不只是杨家湾组存在,在崆峒村的另外两个生产组也有4名老人自杀身亡。
B
莫秋莲,67岁,无时不在琢磨离开人世
“干不了活,我怎么还不死”
67岁的莫秋莲脑中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各种自杀的方法。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柴屋里捆柴火,口中不停念叨“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还不死”。在她身旁,摆放着两口棺木,她说,这是老伴杨建寅14年前开始为两人百年后准备的。
在莫秋莲心中,“只要睡到土里就一切都解脱了”。今年3月中风瘫痪后,莫秋莲在床上躺了4个月才能下床,但再也无法独自出门,只能在地上爬行。自从瘫痪后,莫秋莲就计划着各种自杀的方式。
她曾想去桃江县城医院打安乐针,但医生不肯;她也曾想多吃几颗安眠药就此长眠,但老伴不让。但莫秋莲并不死心,她告诉记者,早晚有一天,她要爬出门,淹死在门前的水塘里。
莫秋莲这种一心想自杀的想法,让杨建寅很害怕。因为莫秋莲神经衰弱,每晚必须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杨建寅害怕她偷吃,每天数好颗数拿给她。其余时间,安眠药都被他紧锁在柜子里。
交谈中,每当莫秋莲说要自杀时,杨建寅立刻会瞪着她,大声喝止。他说,害怕有一天,一不留神,老伴就走了。
杨建寅心里也有一个结。他说,2007年,他身体不好,挥不动锄头后,想把田交给儿子,但儿子不愿接。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儿子靠不住。在勉强种了3年后,杨建寅只能把田以每年一百元的价格租给别人。去年村里的大队干部主动找儿子做工作,要他养老人,他也不愿意。直至今年3月,老伴莫秋莲中风瘫痪在床4个月,儿子也只回来看过两眼,拿了100元,就再也没回来过。
这令他非常生气,杨建寅说,他已经3年不进儿子家门了。杨建寅选择自力更生,每天编4个簸箕,卖20元,这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加上两人的低保,勉强能维持生活开销,但每月六七百元的药费却难以顾全。
看着老伴如此辛苦,莫秋莲十分自责,她反复念叨,“我又洗不得衣、做不得饭、干不了活,怎么还不死。”
杨庆元坚持认为,“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能不拖累子女。这是一种安乐死。”而在平时的交谈中,杨庆元发现,村里半数以上的老人都认同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