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大灾大难,只要上面一声令下,单位就组织“捐款”。有些搞“捐款大会”拍照摄像,热闹一番,更多是任务摊派,或者直接在工资里扣除。即便没有灾难,领导随便搞个名头,也能“募捐”。捐款没有自由,全由组织安排,且不知道捐款去向。相信很多“体制内”人士,都有被“强捐”经历。更有甚者,中小学校、幼儿园也荣幸地承担者的摊派“捐款”任务。
他妹的!在权力支配生活的环境下,财产权利被蔑视,捐款的自愿属性不重要,个人意愿微不足道。这些资金流向红十字会,真正有多少善款用于救灾,只有天知道!
“强捐”之风直接影响到私人生活。他们除了在机关单位搞“募捐”,还经常向企业、学校和社区“劝捐”。将老套模式照搬过来,大搞形式主义的“捐款大会”,要求按人数摊派。在他们的压力和影响下,企业对职工、学校对学生的“逼捐”在所难免。
慈善应该是完全出于本心的意愿,人家捐与不捐捐多捐少完全随人家愿意,捐了的人也应该有渠道查询善款去向,换句话说就是捐款人有权监督善款落实情况,如此这般,民间慈善机构才能获取捐款者信任,才能存续和发展。如果一味使用行政手段强行“逼捐”、“强捐”无异于竭泽而渔。
解除实质性的“强捐”和让人不快的“劝捐”,将慈善事业放在自由开放的情况下让人逐渐理解,让有能力捐助的人真正出于责任心自主选择,少些将捐款奉为道德上高人一等的宣传,如果公众都视慈善为普通事情,是“做好自己,帮助他人”的善事,比一味使用行政手段“强捐”、“劝捐”更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雅安赈灾捐款,但愿各级官员不可重蹈旧辙。
他妹的!在权力支配生活的环境下,财产权利被蔑视,捐款的自愿属性不重要,个人意愿微不足道。这些资金流向红十字会,真正有多少善款用于救灾,只有天知道!
“强捐”之风直接影响到私人生活。他们除了在机关单位搞“募捐”,还经常向企业、学校和社区“劝捐”。将老套模式照搬过来,大搞形式主义的“捐款大会”,要求按人数摊派。在他们的压力和影响下,企业对职工、学校对学生的“逼捐”在所难免。
慈善应该是完全出于本心的意愿,人家捐与不捐捐多捐少完全随人家愿意,捐了的人也应该有渠道查询善款去向,换句话说就是捐款人有权监督善款落实情况,如此这般,民间慈善机构才能获取捐款者信任,才能存续和发展。如果一味使用行政手段强行“逼捐”、“强捐”无异于竭泽而渔。
解除实质性的“强捐”和让人不快的“劝捐”,将慈善事业放在自由开放的情况下让人逐渐理解,让有能力捐助的人真正出于责任心自主选择,少些将捐款奉为道德上高人一等的宣传,如果公众都视慈善为普通事情,是“做好自己,帮助他人”的善事,比一味使用行政手段“强捐”、“劝捐”更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雅安赈灾捐款,但愿各级官员不可重蹈旧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