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毛诗大序有言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随后的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及至元曲,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直独占鳌头。上至天子,下至普通文人,几乎无人不能诗。
善于学习的东邻日本士人,自古就仰慕中华文明,学习中国文化。研习中国文字和文学,当然跳不过诗歌。从公元751年最早的汉诗文集《怀风藻》始,及至平安时代达到鼎盛,《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汉诗集纷纷问世。
`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的汉诗得到持续的发展,譬如一休宗纯的《狂云集》中收录了一休的很多汉诗。江户时代汉诗的发展达到高峰。前期步五山文学后尘,出现了藤原惺窝、林罗山、新井白石、石川丈山等汉诗文作家。江户后期,汉诗再次形成鼎盛时代。全国各地诗社蜂起,前期各学派继续发展,产生了菅茶山、赖山阳、大田南亩、广濑淡窗等著名诗人。晚起的折衷学派出现了梁川星岩、大沼枕山、小野湖山等重要诗人。他们提倡袁宏道的性灵说,反对古文辞学派,开辟了新的诗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诗的影响开始衰落,迅速衰落则为昭和时期。写到这里,需要首先理清一个概念和前提--日本汉诗究竟是属于日本文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学?神田喜一郎先生认为“在日本的中国文学,换言之,是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条支流的日本汉文学。”国内学者蔡毅和陈福康先生也都认为日本汉文学,本质上属于“日本文学”,所以,日本汉诗究其本质,应当属于用汉语写作的日本文学。
著名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曾打过一个比喻,后来广为流传:“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象卤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