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转:我想再为于洋和王晓理鼓一次掌 (2人在浏览)

sbrmr

学前班
注册
2004-10-29
帖子
38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我想再为于洋和王晓理鼓一次掌


1.

  于洋和王晓理竭尽全力终于输球了,但是输的让国际羽联不满意了,于是国际羽联破天荒地用“not using one’s best effects to win a match”和“conductingoneself in a manner that is clearly abusive or detrimental to the sport”这样的理由来处罚了中国选手和另外三对选手,取消了她们的比赛资格。


  新华社发表的评论是“尊严比金牌重要”;国内的许多媒体,在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就一面倒地声援伦敦奥组委;一向大胆放炮的李永波也认怂了,没有申诉。


  于是于洋和王晓理就只能咽下这枚苦果,十几年的辛苦训练化为乌有。于洋好歹是北京奥运会的女双冠军,王晓理呢?在遭受这样的打击后,她的人生道路是不是会走上另一个拐点?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羽联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以后就有人可以以此为借口,攻击任何一场比赛不符合“常理”,而这种不近人情判罚只会让赛场更不干净。



2.

  说说中国女双。羽毛球算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但是奥运之路走得并不平坦。羽毛球队第一次在奥运突围是传奇组合葛菲顾俊在96年的亚特兰大,在全部比赛中,她们甚至没有让任何对手拿到超过10分。


  接下来,在悉尼,葛菲顾俊完美谢幕;在雅典,杨维张洁雯顺利接班;在北京,于洋杜婧当仁不让地接过了火炬,拿到了冠军,然后就是现在伦敦奥运。


  新华社评论“中国羽毛球的成功依靠的是丹麦的衰落”,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记者没有看过女子双打,这有情可原,但一个国家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让这种非专业人士的非专业文章过稿,未免太掉价;一是记者想要诋毁16年来中国羽毛球手的努力,这是为什么呢?


  值得玩味。




3.

  中国女羽是不是没有奥运精神呢?不见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决赛,站在赛场两边的分别是高凌黄穗和张洁雯杨维,倘没有奥运精神,想必她们会假打拿面内定的牌子,或者出工不出力吧?


  事实上,这是整个奥运史上女双最激烈的比赛之一,来回球最多的回合达到68次,整场比赛的攻防转换看得人淋漓尽致,最后,黄穗打到腿抽筋,是被抬着下场的,高凌也累坏了,毕竟她之前已经拿下了混双金牌。


  就算是演戏,演成这样,也值回票价了吧――但是国际羽联和奥组委并没有因此给她们颁一个风尚奖,反倒是前些天坐在地上哭了79分钟的韩国选手申雅岚拿到了特别奖。


  这真真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呢。




4.


  诚实地说,羽毛球队确实是中国奥运军团两支最“内定”的队伍之一(另外一个是跳水队,周继红大概是全伦敦最有底气的领队了)。


  在悉尼,叶钊颖在半决赛让赛,没有能亲手去打破马尔廷克叶钊颖、叶钊颖克龚智超、龚智超克马尔廷的三角圈,最后龚智超成功战胜马尔廷登顶;而在雅典,张宁却得益于周蜜的让赛,亲手改写了10年前输给张海丽的耻辱。虽然她们都让球了,但是决赛还是很好看,因为那确实就代表了当下女子单打的最高水平。


  这么多年来,国际羽联针对中国的招数并不比乒联少,先是每局15分改为11分,然后是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但是无论规则怎么改,中国队还是屹立不倒。


  直到这次,羽联终于下狠手,不再把1号种子和2号种子分开在上下半区,如果于洋杜婧赢了,她们马上就要面对队友的挑战,韩国选手正是因为害怕遇上2号种子田卿赵云蕾,也在让球,双方都让,才让比赛变得索然无味。


  那这是赛制的错,还是选手的错呢?




5.


  比赛有谋略是正常的,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游泳的半决赛常常是保持体力的,只求出线就行了,这已经成为常态,中国体操队在预赛的时候,也没有拿出全部难度。但我们不讨论所谓谋略吧,只说假如不谋略,那就只能出全力了。


  但出全力是什么概念呢?观众真的喜欢看中国运动员出全力的结果吗?


  谢杏芳在巅峰时期,经常喜欢在第二局送人吃蛋,这是她的一点傲气,假如她要全力出手,大概就是请人吃双蛋了,那时候就应该有人跳出来唧唧歪歪,说她没有同情心啦、没有体育精神啦、得理不饶人太不传统女性啦……


  张怡宁也送过韩国选手吃蛋,起因也许大概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韩国男足横扫中国男足还大放厥词,赛后采访时张一姐淡淡地说:大概因为选手水平太差吧,我没注意……而京奥那个排名数百位的非洲国家女生,也没有被一姐请吃蛋。


  所以乒羽选手往往都是有所保留的,这个事情智商正常的人类都知道。


  所以,这又引出了一个话题:中国乒羽太强大了,小心世界不跟你玩儿了,你自个儿玩。




6.


  乒乓球和羽毛球如此强盛,首先当然是得益于群众基础。中国游泳的有多少人?打羽毛球的有多少?打乒乓球的又有多少?澳大利亚的游泳是他们的优势项目,因为澳大利亚人的主要聚居地都在海边,游泳是最简便易行的活动,那么中国呢?


  我生活在广东,有时候晚上出去散步,就能看到在路灯下,有孩子和父母或者朋友在一来一回地打球。我自己也是个羽毛球爱好者。我母亲则到现在还能轻松地在乒乓球桌上扣杀我……批评中国乒乓球和羽毛球太强的人,有没有想过美国的美式橄榄球也很强,而且是他们的国球,他们从来不在乎有没有人跟他们一起玩,超级碗的比赛常常有总统莅临,每场的观众总是爆满。


  爱我所爱,玩我所玩,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吧?乒乓球和羽毛球是中国人锻炼身体最广泛、最经济的运动方式,我们大家最爱它。世界不接受又如何?我们自己玩,难道就不能锻炼身体了?


  有些人一面谴责我们像体操这样的项目实行举国体制,说这样根本没有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却对真正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的乒乓球、羽毛球,批评我们太强了,不够国际化,拿走所有金牌伤害别人感情,所以应该退出奥运会。

  双重标准不要来的太明显好不好。



7.


  回到我们的于洋和王晓理身上。在一个乒羽氛围如此浓厚的国家,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中国之巅,也是世界之巅,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血和汗,本来应该是铸就金色辉煌的东西,这一刻都变成了眼泪。


  我不想再争辩谋略问题,单从感情上来说:第一,田卿赵云蕾是于洋王晓理的队友,她们一起训练了很多年,避免立刻跟她们分生死不对吗?第二,作为一对三观正常的选手,她们认为中国是她们心中的荣誉,为了心中的荣誉忍辱负重,不对吗?第三,就是从王晓理的伤情来看,于洋选择保护搭档,挑选轻松的对手,不对吗?第四,退一万步来讲,于洋王晓理就是觉得练了这么多年,不拿金牌不值得,不对吗?


  对我来说,每一个回答都是对,因为她们是我的同胞,她们是在为祖国争得荣誉,假使有人认为这是耻辱,那也是他自己首先把外国人想的太漂亮。


  @纵横邪月提到虎扑上的一个例子:1948年伦敦奥运会双人桨冠军贝尔特-布什奈尔和迪克-不纳,为了在半决赛中避开丹麦,故意输给了法国,然后果然成功夺得冠军。这一行为,被英国人誉为“有冒险精神的”和“深思熟虑的”,并被BBC,作为欢迎2012年奥运会的电视主题。


  奥运冠军,真有实力的人,谁不想?




8.


  中国军团在这些年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老友@再试一次就成功在微博上这样评价男篮中西之战:“在IBAKA走步未吹以后,我看到全世界都在歧视中国人。”


  我回曰:你想,自己本来有钱又觉得自己有文化,结果经济危机一来,日子紧巴巴不说,眼瞅着中国日子越来越好,又不知道为什么,会不会仇视?中国现在就是世界的山西煤老板,有钱,但所有人都觉得你不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敌视你。所以奥运会依旧是一个宣传的重要平台。


  但是宣传的是什么非常重要,我想大概不应该是宣传中国人不喜欢跟别人争辩吧,虽然像韩国人那样有理无理都争辩总是不好的,但是你什么都不说,谁又知道你想什么呢?


  在这样明显不公的判罚下,李永波居然认怂了,真是大出我所料;但是我能理解,他一定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平时就最在意孩子们的胜利。


  但作为主教练,不能保护好自己的选手,就是失职。




9.


  直到最后,于洋和王晓理还是只能躺着中枪。


  在采访中,她们说:“我们首先因为昨天的比赛要向所有的球迷朋友们道歉,因为确实我们没有做到奥林匹克精神,也没有给观众和球迷朋友们呈现一场我们自己水平的比赛,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这里首先要跟所有的球迷朋友们道歉。”


  我想说,两位姑娘都是个顶个的好姑娘,到最后也没有为了轻松一点,把责任交给那些本该负责的领导,都是怪自己,怕伤了球迷的心。


  我想说,我这个球迷根本就不觉得你们保留实力该被怎么样。我不能到伦敦去申诉,也没办法趴在赛场地上哭个79分钟来帮她们抢个人场,所以我只能在这里给她们鼓鼓掌。


  来,所有觉得她们很棒的人,我们一起来为她们鼓鼓掌!
 
体育斗力也斗智不仅仅斗顶牛。国人很国际很大度,CCTV也国际接轨了?自家儿女也不挺?
smile.gif
smile.gif
smile.gif


叶MM挺冤,小小年纪,能最快最强已万分难能,却还要忍常人不能忍,笑迎八方非难。某些人可劲儿脱中入西,不能不想起宁赠友帮不与家奴的假高贵!这个世界让人看不懂。
 
另一对女双不争气,导致李永波想得美。
 
我们有时理智的近于自残,有时狂热的近于疯魔。

就运动员本身来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想赢没错吧。如何说体育精神,更改制度为了什么呢,让更强的取得好名次还是让没那么强的更有机会?如是后者,是不是违背体育精神,要不要取消羽联的资格,这个要不要逻辑自洽?
 
真讲体育精神,建议羽联,改成大循环赛制得了,否则就有打不完的假。

另一个让人思考的是与西方高度一致的论者,一味费厄或者只会费厄,是不是真的体育精神,呵呵。

体育,是另一种意义的战争,估计也发契于战争,站在这个层面来思考体育精神,思考求败选手,思考观者论者裁判者,更有意思。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