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不要被虚假的美好牵着鼻子走 (1人在浏览)

苏苏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8-11-09
帖子
4,48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attachmentid=289279][attachmentid=289280]

杀死我们的东西,可能是光鲜美好的

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想去拉萨。潜意识里,我觉得,在这个季节突然想去拉萨的女孩子,一定受伤了。于是,大致说了两句“现在不是合适的季节”之后, 我很小心地问起她所在的那个城市也开始冷了吧?不出意料,话题很自然地过渡到这两年来她在那个城市的生活――过得并不好...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熟,相互了解也不多。毕业之后更是来往甚少,几乎陌路。于今,这反倒成了她能够放下所有顾虑,把一切苦恼都倾诉出来的理由:像是说给一个陌生人。

几年前,那时她还在学校。男生们都认为她长相很不错,性格也不差,气质、修养之类的也没有减分,总之,是很招人喜欢的。但是她一直没谈恋爱,似乎也从未听到过她聊起这方面的事。她很上进,有读书的习惯,单是这点就很令人钦佩了――我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吧,如果没有今晚这通电话的话。

她说,她其实很向往这样一段感情:在众多优秀的追求者中选择了那个风光无二的,开始了自己幸福、别人羡慕的生活。她很依赖物质,喜欢衣服、鞋子、首饰、皮 包...所以她当年努力学习,如今努力工作,希望自己可以支撑这些。我知道她并不浅薄,从她的书单里就可以看出来。所以,突然了解到她对这些东西的向往程度之甚,我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意外。说起来,她甚至很文艺,喜欢诗、会画画、看小众电影,收集一些精美的明信片。我觉得,她现在的修为和收入完全足以保证她在物质女皇风和清新文艺范儿之间自由游走了。要命的是,她真的有一大把优秀的追求者,其中那个最风光的她也很满意:从外到内的匹配,很爱她而且给她的物质菜单上添了两道硬菜:房、车。

光鲜生活的结果却是,她越发觉得无聊了……一堆的物质和一本好书都不能让她觉得满足,一堆的追求者和一份感情也无法取悦她,总觉得似乎还应该有更完美的生活,却又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徒生苦闷。这种情绪一点点地堆积起来,越堆越高,一直到今天她觉得像青藏高原一样高了,便决定去拉萨试试能不能把这堆烦恼卸在那里。

我没说什么,岔开话题问她是不是读过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她说没有,但是知道故事梗概:一个叫爱玛的姑娘嫁给了夏尔・包法利。夏尔爱她、宽容她、守护 她、同时也善良、有能力和修养,是个模范丈夫。但是爱玛总觉得不对劲,她想象中的婚姻生活应该更加光鲜、美好。两人受邀参加侯爵家的舞会,开始了爱玛走向 死亡的路:那物质与情欲的盛宴,彻底激活了爱玛潜意识里对更光鲜亮丽的某种东西的追求。很快,她慢慢记不起舞会上具体的人和物,但是那种场景却化成一个光 点,指引她一直走向黑暗。爱玛开始关注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订阅《沙龙仙女》,了解赛马、剧院、宴会,也看起欧仁・苏和巴尔扎克的书,辞掉了老佣人,教导新来的女仆如何以上流社会的礼仪来服侍她。当她愈发强烈的物欲和情欲一头撞上其所居住的乡村小镇的宁静,那种压抑感便一阵阵扑过来。深爱爱玛的夏尔,为了她而选择了搬家,却不幸地将两个人推向了更深的泥淖。爱玛在强烈的物欲和情欲下开始出轨,商人勒乐所象征的物质、莱昂和罗道尔弗所代表的情和欲,在爱玛看 来,无限光鲜、美好,并最终将她置于死地,在债台高筑伤痕累累之后服毒自尽。而在这个过程中,夏尔始终是一个无可指摘的道德模范和完美丈夫,却也是刽子手之一。
那些被物质和情欲压死的女人并不少见(男人或许更多),像莫泊桑的《项链》中所写的玛蒂尔德。而《包法利夫人》的特殊性在于她是一个有良好的教养,读很多书,有知识也有品位,并不肤浅的女人,命运却比玛蒂尔德更悲惨。

我问她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或者更具体点:为什么不管怎么提高自己都走不出物质和情欲,仍痴迷于貌似美好的光鲜?

她说这就是她想去拉萨的理由:试着找答案。我想了一会儿,还是把自己的回答咽了回去,或许她可以找到更好的。提醒了几句注意事项之后,我建议她不妨带一本《包法利夫人》上路,也“不沉”…

挂了电话之后,我想了想,给她发了条短信:“去吧,不是最佳的季节,却是最好的时候。”

后记:
读书、旅行、绘画以及看电影,都是好事,知识、修养、品位也都是好东西,但是,这些并不必然使人走出欲望。那关键的,似乎应该是接近于“境界”的东西:贵无不贵有。 很多人,比如爱玛和这个朋友,在拿起一本书之前,就已抱着“得到”的心态:通过读书,获得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车马如簇。如此,书读得再多,也终究拜 倒在物质和情欲面前。还有些人,做诸如读书、旅行之类的事,并不为了换取物质和感情,而仅仅想多获得些知识和阅历,提高自己的修为――这貌似可取,事实上 却更加危险,尽管危险但又是必经阶段。

原来,我曾给自己列出了希望拥有的完美人生,其中一项是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然后获得罗马诗人琉克里休斯所说的一种乐趣:“站在岸上静观海上的船只在风浪中颠簸是件趣事;站在城堡的窗口俯视下面厮杀的场面也是件趣事;但站在真理的高山上看底下的人,有的误入歧途,有的浪迹四方,忽而漫天迷雾,忽而风云变幻,这种乐趣更在其他乐趣之上。”后来,幸运的是,无意中意识到企图爬到那真理的高山上向下看,本就误入歧途了。

不管“提高自己”这样的理由有多么堂而皇之,也无论学识、修养、阅历这些东西有多么浸满褒义,只要抱着“得到”的心态,就终究会陷入到漫无边际的欲望泥淖中(只是这欲望显得高尚一点罢了),死于追求更多的拥有。唯有“放下”,享受做这些事的过程而无所求,那每一点细小的收获都会变成惊喜――因为原本不期得到。正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因为不求甚解,没打算从书中得到什么,所以才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每有会 意”都会“欣然忘食”。
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那最高的境界,人与宇宙融为一体,因放下一切而获得一切,看似一无所有却又无所不有,以尘埃之身最终觉解浩瀚天地。这是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境界,但并不妨碍在某个时候做一件这个境界里的人会做的事――正如,人类虽无法在珠峰顶生活却可以登上峰巅看一眼那里的风景!

[attachmentid=289281]

你是不是“有文化的包法利夫人”?

FLAUBERT的包法利夫人是个典型的高不够、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用上海话说,就是很“嘬”的女人,用北京话说,就是个“不省油的灯儿”。

这种女人在GDP增长非常快的时候繁殖得厉 害,现在很多中国男人身边都睡着包法利夫人,或者潜在的包法利夫人。除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养殖包法利夫人还需要一个大环境。首先,包法利夫人出生的小县城 要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旅店得有四星级的,超市至少是华联的,还要有七、八个卡拉OK和足底按摩。然后,一定要有小资的精神境界――不现实的爱情观,对社会地位无休止的向往,以及大量时间在网上阅读爱情小说,保证包法利夫人长大以后可以去狂爱自己搞不明白的东西,比如:艺术,或者男人。再然后,周围一定要有个大城市,一个大染缸,什么鸟都有的大林子。当然少不了商城、豪华餐厅等等必要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很快,每个大城市周遍都出现了有别墅区的卫星城市,我们现在的环境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包法利夫人养殖基地。

在小说里面,包法利先生是个循规蹈矩的男人, 工作努力,要求上进,就是比较闷。他们住在离巴黎不远的一个三级城市,大概也就是苏州到上海的距离。如果我没记错,包法利夫人刚开始还是挺满意自己的小日子,也很会操办一个家。后来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在巴黎的艺术家,而命运由此转变。故事如果是在今天的北京,我想包法利夫人应该住在天通苑那边的

别墅里面。她在北京城里偷情可以坐新开通的五号地铁,在东四下车,跟情人先去看个美术馆的画展。她可以把车开到天通苑停车场,只要支付两元人民币,爱停多长停多长,然后坐地铁进城。我估计这可以是五号线非高峰时间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还有很多品牌都应该是包法利夫人经济的受益者:比如那个叫la perla的内衣品牌,谁会买好几千元的内衣伺候一个已经为了养家累得没神的丈夫?任何包法利夫人都知道,就是穿上再性感的内衣,老公看见说的一句话肯定是:多少钱?这种内衣只有情人知道怎么欣赏。另外就是Occitane这样的全身护肤用品,也需要包法利夫人带动一下他们的全身护理系列的销售额。职业妇女就注重把脸保护好了,对身体比较忽略。她们没有时间邂逅,就是有,一般也是工作上认识的,都是大忙人,能忙里偷闲邂逅就不错了,也不管那么多,没功夫看那么仔细。艺术家和包法利夫人没有正式职业,所以可以花一个下午欣赏彼此的皮肤,有护理全身的需求。完事之后还可以一起泡个澡,回味一下。澡缸边上的蜡烛、水里面的橄榄精油都是越贵越好。

包法利夫人消费能力还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大城市旁边有那么多的别墅区,每一栋里面都藏着一个。唯一的问题是艺术家情人。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最近中国当代艺术太火,艺术家都成了大款,没有人再渴望一个包法利夫人的救济和缠绵,追他们的人太多了,他们自己的老婆都可以当包法利夫人了。

以贵族或者文化人自居的总是看不起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女人,住着别墅,浑身名牌,附庸风雅。但是要是以亚当史密斯的角度去看这些女人,它们真是消费经济的栋梁。在中国,我到是觉得我们应该鼓励包法利夫人现象,一是带动消费,二是我们的文化事业从业人还是有一批需要资助的,三是她们的丈夫大概也没那么老实,所以不当白不当吧。
[attachmentid=289282]

有时候你追求的不是美好,是欲望

在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点渴求,无论是好的坏的,都是我们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在表现,当然我也不能例外。风风雨雨的走过了这些年,一颗渴求的心,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沸腾着。虽然这只是一颗非常稚嫩的心,但是我相信,生活总有一天会将其锻炼成一颗如钢铁般坚定的心,所以我一直都在给自己信心, 让自己能够始终坚持下去,不要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开始后退。只可惜,每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是谁都无法可以预料的,所以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生活中的我,只能慢慢地摸索、慢慢地探求。

其实我也知道,仅仅凭着一腔热情,是无法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的。可是如今的我,却只能用满怀的 壮志,去奋斗于人生的疆场,追求心中的梦想,因为我一无所有。然而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后怕,因为我懂得,这就像欲望一般,一脚踏进去了,就很难再有回缩的余 地。我不知道,经过奋斗和拼搏之后,我是否能够获得我想要的,或者我所获得的成果是否会给我带来烦恼与忧愁,不过我永远也不会觉得失落,毕竟年轻总是需要 奋斗和拼搏的,希望有一天我会成熟,为这年少的轻狂与执着。

有目标,而且能够努力去追求,其实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想要 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爱情……什么都想得到,又什么都不想失去。人们的这种奢求与贪婪,往往使追求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渐渐地转变成 为欲望。

正是由于有了欲望,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可能是最狠毒的;最热情的人,也可以是最冷酷的;总而言之,欲望的到来,让这个世界从此有了好人与坏人的区 分。尽管生活中总有人懂得知足常乐,但也总有一些人,会沉浸于自己的欲望深渊而不可自拔,因此对于欲望,应该慎之对待的。

人的欲望,就像深 渊一样,往里面扔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发觉得好像没有办法填满似的,其实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限制,欲望也就是那么大,根本无法占据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然而 在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花太多的时间沉浸于欲望的深渊之中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可是在嘲笑他人的浅薄和愚蠢之后,在闹起欲望的时候,自己照样会重蹈他人 的覆辙。事实上,贪婪、羡慕和嫉妒,并不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富有,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人生才有希望。因为无止境地索取,只会使 你更加不满足,有时候付出,反而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对待得失。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整个人类都是生存在一个巨大的悖论之中:尽善尽美只是人 类的一种梦想,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像天使一样,可事实上,人们在欲望缠身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像野兽――人类的这种两面性,多半是由于欲 望引起的,所以当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仍然不满足的时候,追寻而来的往往就是灾祸了。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所追求的,会不会把我拉进欲望深渊,或许我也会犯 绝大多数人犯的错误,不过我总是觉得,选择一种积极进取的方式去生活,总比选择逃避要好得多。或者不完美是人类必须承担的一种现实,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只能是不完美的承担者,我也是。

一个人所拥有的是多还是少,并不能说明其人格的高低。说不定那些使他自以为荣耀无比的东西,正是他人格低下的标志。所以如果我们生命中所有的决定都是向着这些东西看齐,那么我们将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去拥有我们所想要的每一样东西,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可能的。相反的,有时候我们失掉的东西越多,就会觉得越富有,因为心灵会创造我们所缺少的东西。当我们占有了不该占有的东西时,也许,我们应该拥有的那份东西也将会失去。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就不会再强求了。其实花一点小小的心思,改变一下生活上的态度,就能够帮助我们平静地面对不如意,就能够使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attachmentid=289283]

我们需要“无用的道”,消弭那欲望

作者:文先军
亲爱的你:
《庄子・外篇・山木》第一篇讲述了庄子教育弟子应该如何做人的故事。
一天,庄子带着弟子们经过一座山,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经过树旁而不顾。弟子就问:这么大的树为什么不砍呢?庄子回答:材质不好,无所可用,你们记住了,无所可用正是它的大用,保证它能终其天年。
下了山,到一位故人家借宿。故人大喜,宰鹅相待。仆人问:家里就两只鹅,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宰哪只呢?故人吩咐:宰那只不能叫的。
离开故人之家,弟子发问:老师您说无用乃是大用,可那只不能叫的鹅因为没用却被杀了。您说我们到底应该做有用还是没用的人呢?
庄子答道:在有用无用之间找个平衡点吧。慢点,让我想想。这样还不行,还不自由。彻底忘了有用还是无用,心向大道就行了。关于何谓“心向大道”,他接着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不妨把这个故事当代化。
庄子给大学生开课,进了教室,开始介绍课程:我讲的东西,与考试无关,与技能无关,与找工作无关,我给你们讲讲“道”。一个学期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坚持听到底。

翘课的学生,以庄子之人生阅历,当然能理解。在今天这么一个就业艰难、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一点工具理性的东西都不教,叫他们以后如何维持生存。他们大部分 来自平民之家,父母把老本都花在他们的教育上,指望他们以后能自食其力甚至有所发达。无一技之长,社会不会给他们像样的工作。没有像样的工作,没有房子, 谁愿意和他们结合成心仪之家?他们拿什么来抚育下一代?他们的父母进了医院,他们拿什么尽一点孝心?假如他们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念大学,学费少, 国家补贴生活费,毕业了还负责分配工作,在那样的条件下,相信他们中有一部分也能静下来听他讲“道”吧。

让他们去听有用的课、做有用的事吧。

面对教室里剩下的几位同学,或者一位,或者空空荡荡的教室,庄子还得讲下去,不能弄出教学事故。他的PPT上写着: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他没有用白话文翻译这一段。他说:等你们长大成人了,找到了工作,买了房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孝敬了父母,满足得意之时;在事业上、感情上受了挫折,心 灰意冷之时;身体出了问题,疾病缠身之时;亲人老去,永无见面之日时,如果有缘,那些时刻,你们能想起我PPT上的文字,那时你们会顿悟,那时你们的心灵 会得到解脱。心里放下看得见听得到想得到的东西,让它空空荡荡,或许你们就能碰见“道”。道在那种时刻,方显无用之用。 人不能专学只对目前或不远的将来有用的东西,他(她)还得为一生准备“无用”的道。
[attachmentid=289284]

一颗强大的内心抵得过所有外在美好

1957 年,泰国一座寺院迁址,一群僧人负责搬运一尊巨大的泥塑佛像。在搬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佛像表面有一个裂缝。僧人们担心毁坏佛像,决定停工一天。其中一位 僧人对此很担忧,便拿着手电筒查看。当手电光照到裂缝处时,僧人吃惊地发现有东西在反光。好奇之下,他拿着锤子和凿子将佛像上的泥一点点剥去。随着泥一块 块剥落,佛像变得光亮起来。

几小时之后,僧人抬起头,吃惊地发现, 眼前居然是一尊稀世罕见的巨大金铸佛像。
据历史学家推断,几百年前缅甸攻打泰国时,泰国僧人将泥塑于整座佛像表面,使其免遭被盗之灾。

那些僧人在随后的战争中均遭残害,所以,时至今日,这尊佛像的价值才被发现。
正如佛像的泥塑外壳,你的“外壳”也保护你免受世界的种种伤害;但是你发自内心的所思所行却被隐藏起来,而那才是你真正的价值体现。

[attachmentid=289285]
不知不觉中,心灵的“金子” 深埋在人为外壳之下。
如果你勇于将外壳剥落,就会发掘出心灵的闪光之处,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外壳遮蔽了心灵之光,而心灵之光才是你的本真,是你力量的源泉和真正的价值所在。由于不能明晰认识自己,看到真我,你就无法突破自我, 只能承受现状,忍受巨大而无谓的痛苦。

在你遭遇困苦之时,生命的外壳往往会产生“裂缝”,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或许你突然失业了不知所措,或许你的生病了让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或许你心爱的人离开了你,或许你苦心经营的事业没了,或许…
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千万不要灰心,你更应该要感谢上苍,因为这正是你发现“真我”的良机。

唯有此时,你才会探求内心,深入自省。在此过程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善,也会发现自己的恶;会明白自己的所得,也会理解自己的所失;会感受到所享有的幸福,也会慨叹往昔的失落。

但是痛苦在经过反省和消解之后,将化为精神的向导,激励你开启新的旅程,最终获得情感的自由与心灵的解放。

对你而言,无论生活是挑战还是快乐,只要对生命充满热爱,你就能剥去有限自我的坚硬外壳,外在的成功并不能带来内心的满足与价值感,原因就在于心灵的满足无法用外在的成功、占有的财富或所具有的魅力来换取,他人也不能够给予你心灵的满足。真正的幸福纯净清澈,永不止息,充满了无条件的爱。

幸福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心灵。拥有这一源泉,我们只需付出的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attachmentid=289286]
 

附件

  • 20111209064.jpg
    20111209064.jpg
    23.2 KB · 查看: 320
  • zyb01212091111.jpg
    zyb01212091111.jpg
    114.2 KB · 查看: 285
  • 20111209050.jpg
    20111209050.jpg
    44 KB · 查看: 335
  • 20111209053.jpg
    20111209053.jpg
    82.6 KB · 查看: 329
  • 20111209054.jpg
    20111209054.jpg
    30 KB · 查看: 357
  • 20111209055.jpg
    20111209055.jpg
    89 KB · 查看: 328
  • 20111209056.jpg
    20111209056.jpg
    22.2 KB · 查看: 338
  • 20111209061.jpg
    20111209061.jpg
    8.2 KB · 查看: 336
简单的说句我个人的生活感悟;只会计算着利益的人,很难有真的快乐,更不会洒脱。
文及文中的女猪脚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浪费我的时间不值得
斑竹若想明白更多人生中的真知,请我喝酒时候再教你
 
有待指教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