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全国人大代表与南方日报记者一起上山下乡踏访 (1人在浏览)

冰尘

大学三年级
注册
2008-01-13
帖子
892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全国人大代表与南方日报记者一起上山下乡踏访,寻找农田水利设施“短板”
小水利盼望迟来的大修

res01_attpic_brief.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res02_attpic_brief.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res03_attpic_brief.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res04_attpic_brief.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2月25日起,北方冬麦受旱区迎来金子般宝贵的雨雪,让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群众松了一口气。
从去年12月开始,我省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进入2月上旬,全省各地基本无降水,进入2月中旬后,一场在春耕开始前的降水遏制了旱情。
但北方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大旱,暴露出水利建设长期“吃老本”、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失修的现状,广东水利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从2月中旬开始,南方日报与南方农村报、南方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兵分多路与全国人大代表一起走基层。通过对我省灌溉区的实地调研采访发现,与大中型水利设施连年投入相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业发展“木桶”中的一块亟待修复的短板。加快农业灌溉区水库的维护、修复主干支导毛渠的水利网络已经刻不容缓。
■关注广东农田水利
全国人大代表 杨月梅
水利设施遭破坏
百姓伤了命根子
看了这种(水利设施遭破坏)情况,我也为老百姓感到很痛心,很同情!水库主要起着灌溉、防洪、引水以及带动经济的作用,田地和水利设施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意味着老百姓的命根子都没有了。
中央已经连续好几年关注农村问题,这一次关注水利问题,也表明了政府的决心。国家投了那么多资金,基层却没有好好利用。希望政府在“十二五”规划,要更加关注农民,保护农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 陈雪荣
修水库时要尽可能保证农民利益
近年来,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失修、遭到破坏的现象严重。一些农民甚至将田埂都用来种地,灌溉渠一点点被蚕食。没有主灌溉沟,浪费水的情况很严重,大搞漫灌,有些水甚至流不到田里。我连续3年的提案都是农田水利工程问题。
现在水利问题得到了重视,但维修水利工程中间程序多、招投标的时间长。如果时间拖得太长,水利工程修好后,用水的季节可能也过去了。比如修水库,必须将水库的水排空,如果在春耕时节维修的话,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希望在维修水利工程的时候,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的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 赖秀华
能否集中种粮直补维修水利
水利失修老化、政府无力修缮,这是目前广东农村普遍存在的状况。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分田单干后,大家都有了“私心”,不去管水利这样的公共工程了。
长期失修失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维护经费。政府拿不出钱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前村民上交用来维修水利的灌溉水费,现在很多村民少交甚至不交,导致原本用来维护修缮水利的资金断流。
怎样解决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管理维护的问题?我建议将种粮直补直接用来作水利维护资金,当然这必须要先征得村民的同意。
全国人大代表 吴菊
农业标准化首推水利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首先是水利的标准化,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是当务之急。我有个很深的体会,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4万亿投资,其中一部分就流向了水利设施建设,也是在那时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飞马村的水利设施得以完善,村民通过种植圆椒每人纯收入超过2000元,每户突破1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水利后,很多代表想在提案议案中重点提灌区改造,首先灌渠要通水,农田灌溉网要恢复,其次才能要求水资源的利用可控,进而实现标准化。
工程老化今朝为历史埋单
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至今,雷州青年运河主、干、支渠堤先后出现重大险情数十次之多
◆水利短板 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型水利设施老化,水库水渠年久失修,甚至遭到侵占和污染,部分丧失了蓄水输水功能;大型水库受到移民等问题困扰,加固工程被迫推迟20余年,水库的潜在能量得不到充分挖掘。
“雷州青年运河80%的建筑物存在问题。”雷州市青年运河管理局副局长黄明高说,青年运河在51年的运行过程中,农田水利长期投入力度不够,“总有要为过去50年埋单的时候。”
51年的风雨,让运河的老化现状暴露无遗。2010年7月下旬,台风“灿都”袭击雷州半岛,连续的降雨导致青年运河总干渠上县村段多处坍塌。记者近日走访运河发现,短短一公里的河堤,约有4处坍塌。坝堤也不断遭受水的侵蚀,加固的地方却只有星星点点,水闸附近水泥加固的位置也出现龟裂,与坝体分离。
“灿都”过境,青年运河共出现57处险情。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至今,雷州青年运河主渠、干渠、支渠堤先后出现重大险情达数十次之多。
近几年最为惊险的一次出现在2008年12月22日凌晨,那时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平岭段,崩塌的决口在运河水的冲击下扩大到80多米,威胁附近多个村庄和湛江城区供水。
“在当年的特定环境下,条件所限,工程的设计标准低。”黄明高说,运河的主干渠好的地方是水泥参杂着石灰和粘土,铺上鹅卵石,但更多的地方只是用土夯实。建筑物配套不到位,运河上几乎无节制闸、泄制闸,主河旁的泄水闸闸门长期带病运行。
雷州青年运河的源头鹤地水库则遭遇着体制之痛。“鹤地水库1991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病险水库,改造工程至今都未启动。”雷州市青年运河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鹤地水库至今还未摘掉这个帽子,导致43米高程蓄水没有完成,阻碍水库加固要先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特别是广西水库移民问题。
广蓄一泓明月水,细流万顷乐温田。这条建成于1960年、灌溉雷州百万亩农田、改写了雷州半岛干旱苦难史的运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工程的现状和命运。经历51个春秋的雷州青年运河及鹤地水库,需要一次“迟到”的大修。
根据相关数据,全省共有大中小型水库7000多座,有近1300座中小型水库处于病险状态,列入除险加固项目,基本已开工建设。
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某处的农田,数年没有耕种,土里长满了纠结在一起的草根,崇文村的农户计划将这片水田改成旱地。不到10米外,就是东方红水库的主圳渠,干涸的渠道内长满了杂草。
去年7月到8月,五华县水务局开展了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查。全县共有水利工程5926宗,其中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存在设施老化的问题。
“已经10多年没有水了。”村民魏仲进说,因为水渠年久失修,水库的水放出来,流经不到一公里,就已全部渗漏光。
修建于1957年的东方红水库的灌渠四通八达,流经横陂镇8个村。经过50多年的运转,东方红灌渠已经显得经脉不畅、老态龙钟。
从红光村沿着东方红水库的主圳道上溯,原本水波荡漾的灌溉渠,变成了一条死气沉沉的阴沟。圳渠随处可见裂缝和老鼠洞,渗漏严重。
除了东方红圳渠,红光村只剩一个灌溉面积百亩左右的山塘,名叫岩公坑,与东方红水库同期修建,到现在也已经干涸了十几年,雨季来了山塘就有水,但很快就漏光了,发挥不了蓄水功能。
“1998年我就打报告向上反映,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2009年水管所派人过来丈量了一下山塘的面积和深度,但后来也没了下文。”红光村副支书魏天容说。
维护失当工程难发挥作用
由于水渠被毁,阳山县七拱镇塘坪村村民夏种时已经无水灌溉,导致近百亩农田遭受旱灾
近年来,我省大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但遍布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带病运行。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然而,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设”、“轻维护”、“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缺乏监管的沟渠等也遭受人为破坏。
“水库原本有几万立方米的储水量,但现在几乎被填埋了1/3了。”望着水库背后1000多亩等待灌溉的农田,村民老林忧心忡忡地说:“再这么下去,农田灌溉迟早会有危机。”
记者在英德市英红镇东边头村虎迳水库采访发现,从水库源头的山上流下的溪水呈红褐色,而山里流失的大量泥土将水库填埋,上面甚至有通车的痕迹。
记者顺着溪水向山上爬行近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隐藏在山顶的秘密采矿点,整个山头近乎被挖平,山上还形成了小堰塞湖,山水夹杂着泥土冲洗而下。
“看了这种情况,我也为老百姓感到很痛心,很同情!”和记者同在英德调查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月梅感慨,国家虽然投入那么多钱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却出现了管理不当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阳山县七拱镇塘坪村田心村民小组村民陈家修也在为春耕发愁。陈家修早就将今年春耕培育秧苗的田地翻整好了,眼下干涸的水圳,让他无可奈何。
在茂名电白县沙琅镇观青村委会学山波、门口岭和尖尾山等村小组,2009年才修筑好的农田引水渠至今已经“罢工”近两年。由于没有灌溉用水,当地农民开始“被逼”改种花生等干旱作物,甚至出现农田大面积丢荒,部分村民得掏钱买米做饭。
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罗西干渠,担负着罗坑、沙琅、黄岭、霞洞四镇2.5万亩农田灌溉和10万人的饮水重任。罗西干渠的水来自茂名市两个大型水库之一的罗坑水库,通过铺设在沙琅江河床上的跨江建筑物“反虹吸”输送到沙琅、黄岭和霞洞等镇。
然而,从2000年之后,偷沙行为越来越严重,导致河床下陷。2007年5月,当时当地发生“5・19”特大洪水,罗西干渠沙琅江“反虹吸”设施被冲毁,造成中下游的黄岭、霞洞两镇2.2万亩农田失灌。
2009年7月,“反虹吸”设施修复仅一年左右,再次被洪水冲毁,中下游的农田再次失灌。当地村民把引水渠“罢工”的矛头指向沙琅江的大华沙场,并称是大华沙场的采砂导致河床下陷,罗西干渠沙琅江“反虹吸”被冲垮。
在当地政府部门看来,“反虹吸”设施被冲毁的主要原因是年久失修,但他们同时承认也存在采沙的因素。
◆水利短板 归村组集体管理的农村末级渠―导渠和毛渠,在农村生产责任制和农业税负取消后“群管”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管理者,造成传统的灌溉区“失灌”,也降低了灌溉效率。农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对水利设施小修小补“见烂补烂”。
管理之痛“最后一公里”肠梗塞
“仅去年一年,我们村的水稻就减收15万斤。”五华县横陂镇红光村村支书魏仲进说
◆水利短板 水源、渠道之间多头管理,重建设、轻管理,基层政府减少甚至不再进行建设和投资;用于维护水道的水费收缴困难,加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经费难。
“如果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步伐缓慢,运河改造的效果也打了折扣。”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局长卜伟说,尽管运河存在老化等问题,但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仍是“支斗毛渠”缺乏修缮。
修建于1966年的茅山渡槽,属于雷州青年运河四联河的末梢。这条是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壳构造的渡槽,距离地面有6米多,承担着吴川、化州多个村庄的灌溉用水任务。如今渡槽内杂草丛生,渡槽连接处漏水,仅能作为历史纪念物矗立在空中。
“已经多年没有水了。”茅山村村长李洪波说,受渡槽无水的影响,茅山村3600亩农田,九成面临灌溉难,其中1000多亩完全无法灌溉。吴川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费难收后,年久失修的漏槽更加难以维护。
2009年大旱让五华县横陂镇红光村村民们记忆尤深:400亩水稻全部枯死绝收。
“仅去年一年,我们村的水稻就减收15万斤。”村支书魏仲进说,村子里有近百亩的农田抛荒,更多的水田改成了旱田。
魏仲进说,东方红水库灌渠供应着9个村的稻田用水,但别的村都有溪流或者小型水库,只有红光村除外,就别无其他灌溉渠道。近几年来,灌渠一旦发生问题,只有红光村的村民前去抢修。
“我们位于圳渠的末尾,我们要修的话,就几乎是要把整个渠都要疏通,每年都需要2000个工。”
按照目前的管理责任划分,水利工程的资金多集中在骨干渠道,其余斗渠、毛渠及田间工程则交由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负责。但与大江大河动辄百万、千万元的投资相比,乡镇政府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财力是极其匮乏。也有专家认为,随着地方财权缩小,已经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任务的县乡两级政府对基本农田水利无暇顾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东国认为,对地方政府而言,GDP至上的观念也使得投入产出较低的农田水利得不到财力支持。
以雷州青年运河为例,管理单位负责将水送到1039公里主干渠道,同时也肩负着维护的责任;但4039公里的支导毛渠由各县水利部门管理。
但在农村税费取消后,用于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提留不复存在,农业水费偏低且收取难度较大,且造成农户与水管部门之间的矛盾。
“灌溉收不到费用是面临的最大问题。”青年运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正常供水量,每年应收水费约200万元,但实际落实的水费不足50万元,“其中大部分是落实后的欠账。”2009年,遂溪县遂城镇白水、陈村、信岭等村因村民拖欠当地运河管理所水费,被停止供水。
雷州青年运河主河道 ,上 世 纪60年代修建的水闸在台风中损毁。
张迪 摄
雷州青年运河到遂溪县遂城镇信岭村的毛渠,年久失修长满杂草。        张迪 摄
五华县横陂镇百亩山塘干裂。        李秀婷 摄
青年运河东运河,频遭城市扩张的侵袭,河面缩小近两倍。
张迪 摄
□南方日报 张迪 赵洪杰
汤凯峰 李秀婷 实习生 胡佳轶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龙飞 冼伟锋
统筹:胡念飞 陈枫
 
欢迎有水利问题的积极提议
人大直通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问题,可见中央对水利的重视,地方如有水利问题应抓住这个机遇。
 
这些人会不会到茂名来?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