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1人在浏览)

异乡飘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9-02-08
帖子
5,476
反馈评分
202
点数
101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优秀学子的发奋努力,理当得到尊重和褒扬,但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座山峰,当社会各方年复一年对其大加热捧时,是否更应关注他们怎样跑好更加漫长的“后半程”?


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忧地表示,负面的“状元效应”已经从揭榜后蔓延到了中学教育中。个别学校为了“搏”状元,频频出现“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高考前两周,往年传统是放假让学生回家自行复习,今年本市部分高中对学生集中“圈养”,加压复习。一位校长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更有甚者,高中里越来越多教改试验班,被异化成为“高考尖刀班”、“竞赛种子班”,原本极有潜力的学生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

  专家指出,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认为,高考状元的头衔只能表明他们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了高校的大门后,他们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转自搜狐,有删节
 
精英教育是制造为党服务的精英人士。

北大的独立精神已经荡然无存,贺卫方及很多独立人士的下岗和被流放都证明了:顺天朝才能得名利。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