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欧美男人怎样善待中国的单亲妈妈? (1人在浏览)

mmdsl5530522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10-02-15
帖子
14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欧美男人怎样善待中国的单亲妈妈?
  举国期待一年一次的本山春晚小品《捐助》,本应该把观众逗乐,却冷不防激怒了一部分国人。小品突显了一个人们本来不特别关注的群体,那就是单身母亲(或单亲妈妈),粗称寡妇。在没有厘清这两个称谓的准确关系之前,笔者依《捐助》的本意,指的是那种离异和丧偶且带着孩子的比较年轻的女子。
  《捐助》中的这类女子是一种需要救助和同情的人,但又是一群比较尴尬的人。这类人群在经济欠发达和贫困阶层客观存在。你接受帮助吧就得感恩,以身相许理所当然成为感恩的一个选项。你不接受捐助吧日子过不下去,孩子养不下去。这反映了中国社会把寡妇或者单身母亲当作弱势的一种传统定位。当我们批评赵本山小品没有尊重寡妇时,扪心自问,我们中国社会的确存在着对单身母亲的歧视。
  多少年以来,中西方人对单身母亲的看法,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的不同,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一些中国中年男人看不上这类女性群体。但在欧美,只要一听说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拉扯了多少年,马上就对这个女人肃然起敬,觉得她们非常坚强和有爱心,为了孩子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当带孩子的中国女性提出不希望再生育孩子,欧美男人即使是未婚男人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说:从今起,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中国单身母亲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于文化差异。
  大多数想找中国妻子的老外表示:中国单亲妈妈普遍温柔善良、勤劳顾家,她们带来的婚姻更稳定,她们受过婚姻的伤害,更珍惜家庭,她们对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好。她们不像白种女人那么独立,轻易要求离婚。对于发达国家的男人来说,离婚的成本实在太高。而对于更年轻的中国未婚女性,他们觉得这样的婚姻不太牢靠。所以,离异和单身的中国女性在西方人眼里简直就是个宝贝。
  在中国,中年离异女性再婚是个难题。前年,贵阳民政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带孩子的中年离异女性再婚成功率远低于男性,仅有5%。武汉欣缘婚介总经理蔡钢告诉记者,最难解决的就是中年离异带孩女性,特别是带男孩的。许多中国男人始终认为,接纳一位带男孩的女性,就是替别的男人养儿子,将来儿子成家买房子,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负担非常重,多数人会退避三舍。
  很多中国单身母亲说:“和我们同龄的优秀男人都有老婆,条件好一点的离异男人更愿意找年轻的,好不容易有个条件相当的,又嫌我带着孩子。我们选择涉外婚姻,并不是更喜欢西方男人,而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她们要想在国内“搭配”出嫁,一般很难找到如意郎君。但对欧美男性而言,一旦女方的小孩获得发达国家的公民身份后,良好的福利教育保障制度,并不会让男方认为这是一个负担。当孩子满18岁后,将完全脱离家庭自己独立,更不会存在买房子结婚的问题。发达国家离婚成本高和抚养孩子的负担轻,这种经济和法律制度,成了中国单身母亲寻求跨国婚姻的重要导向。
  中国男性再婚时,考虑更多的是虚荣心,而不是情感需要。他们宁愿找一个比自己小许多且有代沟的女孩,也不愿意找一个年龄相当,没有沟通障碍的女人,这也导致中国离异女性再婚率低。寻求跨国婚姻也就成了中国许多单身母亲的选择。某省“国际红娘中心”曾提供:在跨国婚姻中,外国男人迎娶中国女人成为绝对主流。一年之内,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的外国男人迎娶中国女人的有近2000对,其中外国“老男人”迎娶中国年轻单身女子又是主流中的主流。这一消息给我国当前高离婚率中处于再婚劣势的单身女子发出一个利好信号。
  当然,嫁给老外并不是想像的都美好。在看上去很美的涉外婚姻里,中西双方因为文化差异走到一起来的,将来最有可能分道扬镳的原因,也恰恰是文化差异。希望再婚时嫁给老外一定要慎重,避免遭遇婚姻欺骗,不要太功利,以防受到更大伤害。并不是每个离异女性都能成功嫁给老外,结了婚也不是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是题外话。
  以上就是赵本山小品“歧视寡妇”的复杂社会基础。小品《捐助》的问题是存在着对单亲妈妈调侃取乐,甚至有丑化之嫌,缺乏对弱者的真正同情和对这种非文明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讽刺。对单亲妈妈进行资助就成了英雄,就当明星被媒体追捧,看似媒体之义男人之誉,实是寡妇之痛社会之哀。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批评赵本山小品《捐助》的编剧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他说,现在凡是考入公立大学的学生通过奖、减、贷、助、免等政策完全可以保证学习。这是教育政策的主流。从这个小品可看出编剧对我国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基本处于无知状态。这种无知滥编的潜在背景,是一幅“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有色眼睛。
  所以,我们在批评赵本山小品对此类社会群体造成伤害的同时,倒是应该审视我们整个社会对单身母亲是否善待,与文明社会有多大的差距,这是《捐助》引起热议后,对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警示。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