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爱笑的石头的最近内容

  1.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第四章 《论语》“八佾”第三 一 这一章,是集中谈第二个基本的“礼”的。 第一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是讲礼的。当时跳舞排着方队,好像打仗一样,天子是八八六十四人的方队,三桓里边的季孙这样的卿,应该是四八三十二人,可是季孙却用八佾在自家院子里跳,好比县委书记做总统级别的公务车,把孔子气得骂道:“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什么事他还不忍心做啊!”...
  2.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二 第十三句: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如果君子在孔子心目中就是一个大象,这次别人问他,什么是大象,他说,就是有个老长的吸尘器的管子似的鼻子,下次别人问他,什么是大象,回答,就是像拖把那样的白牙。这样问的多了,大约就把大象理解成通厕所的什么了。 针对子贡的这次提问,孔子说,君子,就是先做事,随后再照着他做的来说。 这依旧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吧。 孔子希望君子是务实者。 第十四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第三章《论语》“为政”第二 一 “为政”这一章仍然是讲比“仁”低一些的具体的好品德的。 第一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是给自己的理论打广告的。如果你用道德教化(推仁),你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只需要呆在自己的地方,根本不用动,众星就都拱着你了,天下就大治了! 这是在打广告。为什么道德教化――具体来说是用仁来教化,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你想,大家都讲仁,地球能不像天空一样静谧美好吗?呵呵。当然,具体的理由我们后面还要再讲。...
  4.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三 好,现在我们就接着看《论语》这本书,希望你不要因为看了上边的分析,而减少了关注这本书的兴趣。就像晋文公重耳的老师胥臣说的那样,有些古书上的道理,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办得到(或者说它的效用可能并不像写它的人期望的那么大的),但知道知道也是好的。呵呵。 “学而”第八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二 说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了,还是想讲讲儒家的仁(以及仁所驾驭下的孝啊、信啊、爱人啊、慎独啊、好贤不好色啊等等这些低一级的概念),它们到底是怎么一个来路,去求的又是怎样的一个目的呢? 这个时候就要讲讲孟子。孟子是把孔子的“仁”理论,发挥得最为极致的,因此成了“亚圣”。 孟子跑到魏惠王那里,曾经宣传仁。 当时魏惠王已两鬓班白,见到孟子时第一句话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利吾国。”意思是,您老不远千里跑到我们魏国大梁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为我们国家谋利? 不料孟子大怒,他说:“你们天天嚷嚷着利,我却只要谈义!”...
  6.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第二章《论语》“学而”第一 一 孔子善于炒作自己,孟子说他是圣之时者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最时髦的。孔子的仁和礼的思想,也不算多大的独创,在周公以来一贯是讲这个的,只不过孔子把它讲的非常生动饱满,而且他的一生又在悲怆着实践着这一点,所以他的人格征服了我们。 孔子也是要炒作的。整天跟着他的那帮徒弟,就是他的粉丝和炒作者。当然这个队伍后来又扩大到列国的名卿大夫乃至君主。他们把孔子的发言,用跟帖的形式,都记录和传达出去,集结起来,就是这本《论语》了。...
  7.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四 孔子当官不顺利,就打算办学。早期的学校都是官办的,专给世家贵族子弟用,学学《尚书》、御射什么的,这些世家贵族子弟未来也会当官,所以还要学“礼”,就是当官的礼仪,互相递名片什么的,以及说官话。当时诸侯各国各有自己的方言,但是当官必须说统一的官话――即正宗的陕西镐京话。...
  8.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三 阳虎要铲除“三桓”,并按他宣称的,还政于鲁定公。在这一点上,他和孔子想法一至,甚至他还请孔子出山来帮他,并且说出了“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一句极富哲理和忧情美感的话。但是孔子的崇君是用文的,阳虎是用武的来。孔子跟他手段不同,没有谈拢。阳虎找了孔子两次,最终孔子谢绝了他。 当然,孔子也是怀疑阳虎政权的稳定性,最终没有接受。这个时候,孔子48岁,就快“知天命”了。但他此时仍然不过一介平头老百姓而已,只干过“乘田、委吏”这样的仓库Inventory...
  9.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二 阳虎作为季孙氏的一介家臣,是如何发迹成精的,不为人知。 作为一个家臣,阳虎出身不高,只相当于王熙凤,是个能人,泼辣厉害,却不过是贾府里的总管家而已,不是什么千金大小姐。可是你不要小看管家,当一个家族开始老朽坏败,子孙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混在脂粉堆里吟诗做赋、吸食鸦片,那么管家就足以强到一手遮天了。...
  10.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前序 孔子有一句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孔子往往不把自己的用意使民知道,甚至也不怎么使徒弟们知道,表现在《论语》里,就是讲该怎么算礼啊,该怎样算孝啊,但这都是让人照着办的,目的就绝少说。 《论语》里的话很多,都是好话,却显得很割裂,能不能合在一起理解。 努力到了这两个方面,庶几可以算是无咎吧。 第一章 孔子的故事 一 了解一个人,先要了解他的时代,了解他的neibourhood。 众所周知,鲁国的大半股份,是持在了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这三家是二百年前鲁桓公的后人,所以号称“三桓”。 这时候是公元前六世纪。...
  11. [推荐]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文/潇水)(转)

    四 在上一节的混战中,郑庄公斗败卫国一,陈国一,攻取宋城二,战败宋、卫、蔡三国联军一,郑庄公非常满意,想不到自己如此能打仗。他环顾周边列弱,发现只有南边的许国还不知道我老郑的威名,于是再接再厉,矛头指向下一个邻国许国。 许国是个没出息的小国,但国都许昌却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曹操的大本营不就在许昌嘛。) 郑庄公首先进行战前准备,他们做了一只超大号的旌旗,又忙着给车轱辘打气。(对不起,那时的车轱辘是木头的,不用打气。)...
  12. [推荐]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文/潇水)(转)

    三 郑庄公掘地见母以后,它北边卫国却发生了宫延政变。卫国在郑国北面一百公里,卫国公子中的弟弟州吁,骄奢好战,被自己的大哥赶出了国(也是大哥跟弟弟的事儿)。他随后训练了一批特别会杀人的恐怖分子,趁自己的大哥一个不留神,把大哥(卫桓公)宰了,自己跑回去当国君。...
  13. [推荐]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文/潇水)(转)

    二 鉴于郑庄公是东周早期第一号强臣,我们不得不多查查他的简历。 郑庄公的妈妈,是申国人(今河南南端的南阳地区)。申妈妈生产郑庄公的时候,郑庄公应该先把脑袋出来,结果他小人家一时惶急,大腿先迈出来了,特不顺溜,特卡,弄得申妈妈超疼痛,所以打小就不喜欢他,给他起名叫寤生(指倒着生),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 申妈妈第二个儿子生得中规中矩,长大以后红嘴白牙,一表人材,还特善于佩带着美玉走台步。申妈妈就怂恿孩子他爹说:“立二孩子当继承人吧,老二标致!”...
  14. [推荐]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文/潇水)(转)

    第二章 笑傲诸侯 (770 B.C. --700 B.C.) 一 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在犬戎铁蹄下(应该是青铜蹄,炼铁需要1500C高温,那时候还弄不出铁来,其实,青铜蹄也没见考古上有发现,所以那时的马都是露出了马脚来的),西周破灭,历史毫不犹豫地继续延伸,让我们看见大周天子东迁之后江河日下的统治。...
  15. [推荐]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文/潇水)(转)

    二 周宣王(周厉王的儿子太子静)给历史带来了一段“宣王中兴”。在周宣王时期,由于政策得力和天时照顾,周这个大诸侯的经济有所复苏。周宣王一看有钱了,就向东与东夷作战,向西北与猃狁作战,取得一定战果。 周宣王的中兴,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夜其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就是说,周宣王的院子点着蜡烛仿佛不夜之庭――周宣王也够奢侈,夜未央了还点着蜡――周宣王的马车响着清脆的銮铃,从外边开party回来了。銮铃是扁圆形的球,銮内有铜丸,随着车身的摇动而铃声叮当。銮的数量有讲究,周宣王天子八銮。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