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
副教授
- 注册
- 2005-08-15
- 帖子
- 1,916
- 反馈评分
- 69
- 点数
- 7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015335403115938&wfr=spider&for=pc
策划 统筹丨严亮 廖奕文
记者丨刘俊 廖奕文 见习记者丨纪金娜
通讯员丨陈榆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同时强调,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推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内生发展、向海发展、加快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
作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城市,潮州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了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记者:在构建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省委提出打造粤东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潮州市的发力点和思路方向?
刘小涛:省委全会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粤东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李希书记到潮州调研时明确提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为潮州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我们将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东风,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挥区位、文化、产业、侨乡“四个优势”,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统筹推进法治、营商、生态、城乡“四个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潮州贡献。
一是深度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进一步统筹陆海资源,用好岸线、海岛、滩涂资源,规划建设好沿海产业带、滨海城市带和滨海旅游带,形成港、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争创海岸综合示范区,打造融“大产业、大城镇、大花园”于一体的现代版“美丽海湾”。深化闽粤赣十三市合作交流机制,打好原中央苏区县、闽粤经济合作区和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三张牌”,加快建设疏港铁路、高速铁路和滨海旅游公路,着力推进益海嘉里、中天能源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极。
二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粤东西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大湾区创新性体制机制的同时,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能源资源等行业合作,吸引高端经济要素集聚;深化与大湾区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动,加快推进三环先进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电子材料基地;探索优化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互补机制,组织参与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在大湾区建设中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三是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立足潮州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特”字文章,突出产业、资源、文化之特,打造陶瓷、食品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用好民资侨力等独特资源,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做大做强经济块头。做好“精”字文章,把精细文化精品意识注入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中,大力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批城市名师、名家、名牌、名景等,以精细、极致的好口碑,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做好“融”字文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汕潮揭城市群分工合作,对接海西经济区,探索跨省经济合作新机制,形成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新动力。
潮州将努力发挥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图为广济楼前的韩江南北堤纪念碑。资料图片
记者:潮州市如何进一步整合现有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刘小涛:我们着眼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进一步整合现有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化市域地理和经济空间布局,力促“一体两翼三带四平台”协调均衡发展。推进以湘桥区、枫溪区为主体、东起凤泉湖高新区、西抵古巷镇的城市中心区域一体化集聚发展,发挥文化旅游特色优势,擦亮“一城两都”金字招牌,加快产城(金)融融合,坚持扩容提质,提升城市中心区域的首位度和集聚力。加快潮安区、饶平县两翼协同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联外通,做大做强特色民营经济、港口经济,推动陶瓷、食品等特色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临港食品加工、能源等产业大项目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潮州港、韩江(枫江)、厦深高铁线、汕潮揭城市群等为依托,发挥北部生态片区的资源优势,打造沿海产业带、沿江临铁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带,形成集聚发展、联动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四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潮州市一江两岸灯光夜景自今年2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资料图片
记者:众所周知,潮州的文化优势十分突出,那么,在打造沿海经济带特色精品城市这一进程中,潮州如何打好“潮文化”这张牌?
刘小涛: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我们将认真落实李希书记“把潮文化打造成为新时代潮州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的指示精神,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推动潮州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地,实现潮州的特色化发展。一是传承潮文化优秀传统。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潮文化,在传承发扬潮文化积极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文精神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城市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特质,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潮州发展的优势所在。二是保护好发挥好潮文化资源。加强对语言文化、文物古迹、工艺美术、民俗文化等传统潮文化的研究传承,加快重点文物的保护和特色街区改造,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历史文脉延续下去。三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传统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探索发展陶瓷、婚纱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木雕、潮绣、抽纱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集聚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创新创意融合发展,努力使文化产业升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特色文化游为引领,拓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把潮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潮文化旅游体验地。
8月9日至10日,潮州举行各县区互比互学现场会,队伍来到饶平县英粉村观摩学习新农村建设。
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潮州在全市开展“百日攻坚”,如何推动落地见效?
刘小涛:我市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差距更加明显,如果不加快改革发展,就会拖全省后腿。我们必须从长远发展来思考、从肩负的历史责任来把握,集中精力,将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作为落实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巡视广东反馈意见整改的重要举措,部署开展“百日攻坚”大行动。
“百日攻坚”就是从8月中旬起到11月底,利用一百天的时间,从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和巡视整改问题以及上级督查考核工作中筛选出155项重点工作,以抓巡视整改为强大动力,发扬“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胆略,集中力量、聚焦重点,以项目的落地见效,突破局部、带动全面。特别是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及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通过推动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通“痛点”,补齐短板,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新面貌、新希望。
“百日攻坚”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李希书记到潮调研的指示精神,坚持谋划发展从大处着眼、推动工作从小处着手,大力发扬去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积累、行之有效的“钉钉子”工作法、“三定一督办”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百日攻坚”取得实效,开创潮州发展新局,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李梦醒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客户端
策划 统筹丨严亮 廖奕文
记者丨刘俊 廖奕文 见习记者丨纪金娜
通讯员丨陈榆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同时强调,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推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内生发展、向海发展、加快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
作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城市,潮州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了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记者:在构建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省委提出打造粤东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潮州市的发力点和思路方向?
刘小涛:省委全会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粤东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李希书记到潮州调研时明确提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为潮州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我们将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东风,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挥区位、文化、产业、侨乡“四个优势”,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统筹推进法治、营商、生态、城乡“四个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潮州贡献。
一是深度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进一步统筹陆海资源,用好岸线、海岛、滩涂资源,规划建设好沿海产业带、滨海城市带和滨海旅游带,形成港、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争创海岸综合示范区,打造融“大产业、大城镇、大花园”于一体的现代版“美丽海湾”。深化闽粤赣十三市合作交流机制,打好原中央苏区县、闽粤经济合作区和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三张牌”,加快建设疏港铁路、高速铁路和滨海旅游公路,着力推进益海嘉里、中天能源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极。
二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粤东西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大湾区创新性体制机制的同时,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能源资源等行业合作,吸引高端经济要素集聚;深化与大湾区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动,加快推进三环先进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电子材料基地;探索优化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互补机制,组织参与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在大湾区建设中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三是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立足潮州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特”字文章,突出产业、资源、文化之特,打造陶瓷、食品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用好民资侨力等独特资源,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做大做强经济块头。做好“精”字文章,把精细文化精品意识注入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中,大力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批城市名师、名家、名牌、名景等,以精细、极致的好口碑,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做好“融”字文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汕潮揭城市群分工合作,对接海西经济区,探索跨省经济合作新机制,形成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新动力。
潮州将努力发挥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图为广济楼前的韩江南北堤纪念碑。资料图片
记者:潮州市如何进一步整合现有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刘小涛:我们着眼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进一步整合现有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化市域地理和经济空间布局,力促“一体两翼三带四平台”协调均衡发展。推进以湘桥区、枫溪区为主体、东起凤泉湖高新区、西抵古巷镇的城市中心区域一体化集聚发展,发挥文化旅游特色优势,擦亮“一城两都”金字招牌,加快产城(金)融融合,坚持扩容提质,提升城市中心区域的首位度和集聚力。加快潮安区、饶平县两翼协同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联外通,做大做强特色民营经济、港口经济,推动陶瓷、食品等特色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临港食品加工、能源等产业大项目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潮州港、韩江(枫江)、厦深高铁线、汕潮揭城市群等为依托,发挥北部生态片区的资源优势,打造沿海产业带、沿江临铁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带,形成集聚发展、联动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四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潮州市一江两岸灯光夜景自今年2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资料图片
记者:众所周知,潮州的文化优势十分突出,那么,在打造沿海经济带特色精品城市这一进程中,潮州如何打好“潮文化”这张牌?
刘小涛: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我们将认真落实李希书记“把潮文化打造成为新时代潮州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的指示精神,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推动潮州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地,实现潮州的特色化发展。一是传承潮文化优秀传统。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潮文化,在传承发扬潮文化积极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文精神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城市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特质,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潮州发展的优势所在。二是保护好发挥好潮文化资源。加强对语言文化、文物古迹、工艺美术、民俗文化等传统潮文化的研究传承,加快重点文物的保护和特色街区改造,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历史文脉延续下去。三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传统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探索发展陶瓷、婚纱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木雕、潮绣、抽纱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集聚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创新创意融合发展,努力使文化产业升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特色文化游为引领,拓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把潮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潮文化旅游体验地。
8月9日至10日,潮州举行各县区互比互学现场会,队伍来到饶平县英粉村观摩学习新农村建设。
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潮州在全市开展“百日攻坚”,如何推动落地见效?
刘小涛:我市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差距更加明显,如果不加快改革发展,就会拖全省后腿。我们必须从长远发展来思考、从肩负的历史责任来把握,集中精力,将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作为落实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巡视广东反馈意见整改的重要举措,部署开展“百日攻坚”大行动。
“百日攻坚”就是从8月中旬起到11月底,利用一百天的时间,从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和巡视整改问题以及上级督查考核工作中筛选出155项重点工作,以抓巡视整改为强大动力,发扬“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胆略,集中力量、聚焦重点,以项目的落地见效,突破局部、带动全面。特别是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及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通过推动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通“痛点”,补齐短板,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新面貌、新希望。
“百日攻坚”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李希书记到潮调研的指示精神,坚持谋划发展从大处着眼、推动工作从小处着手,大力发扬去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积累、行之有效的“钉钉子”工作法、“三定一督办”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百日攻坚”取得实效,开创潮州发展新局,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李梦醒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