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沙琅退休干部热心支持文化设施建设 (1人在浏览)

DBLOV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1-20
帖子
1,918
反馈评分
4
点数
61
歌舞升平共奏和谐新曲

――记沙琅退休干部热心支持文化设施建设事迹

  “百闻不如一见”。笔者近日到沙琅镇文化中心所见所闻,感触颇深:想不到这个投资60多万元的文化中心是一群退休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倡议下,广泛发动群众慷慨解囊,自愿捐资建成的;想不到山区群众办文化事业的热情如此高涨。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沙琅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渴盼文化食粮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2003年初,原沙琅居委会党支书廖华新和杨芝伟、徐树立、黎俭等一批退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将筹资建沙琅文化中心一事向镇反映。镇党政主要领导研究后,决定将旧市场一块约10525平方米的土地无偿划拨作为建设用地。

  土地有了,资金从何来?廖华新等人商议,民主选举出筹建沙琅文化中心委员会,由廖华新任主任,杨芝伟、黎俭任副主任,徐树立、刘剑辉、胡开瑞、余世荣、胡鼎隆、蓝惠斌、蓝方惠、林荣芳等为常务委员。他们率先垂范,带头捐资,廖华新捐资5万元建起一座牌楼,黎俭捐资1.2万元建起供群众乘凉、娱乐的“陶然亭”。杨芝伟捐资2.39万元,蓝惠斌捐资1.7万元,胡开瑞、刘剑辉分别捐资1.58万元,温绍辉、胡鼎隆、蓝方惠、林荣芳、余世荣各捐资5000元,徐树立捐资3000元。接着,廖华新等人兵分几路,上深圳、到珠海,找沙琅籍或热心公益的外地老板募捐。听说是为建文化中心而来,个个都热心支持。在深圳经商的沙琅镇大成街人余德光父子慷慨捐资15万元。建文化中心的消息传开后,邻镇群众也积极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二个月便收到2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捐款42万元。2003年至今,已收到捐款总计130多万元。

  在建设文化中心过程中,沙琅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琅江砖厂送来了价值1800元的红砖1万块、林汝经也送来了1万块红砖。在本镇经营广告公司的温平、阮国辉分别免收宣传费2000元、1380元。不少群众主动到工地帮助运送沙石等。

  2003年10月4日,投资60多万元,楼高三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文化大楼落成了。2004年中旬,建好了能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和健身广场及室内灯光球场。2004年11月,预计投资50万元的冼太夫人纪念馆又破土动工,计划今年10月底前竣工。

  文化中心得以顺利建成,有赖于当地历届镇党委、政府班子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2003年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为了解决文化中心的建设用地问题,该镇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先后拆除了工商所的旧办公大楼、供电所工人宿舍及国药公司一个药店,使得文化中心的用地问题得到解决,面积逐步扩大,各项配套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

歌舞升平乐融融

  文化大楼现由廖华新等10多名退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该楼集文化、娱乐、健美、休闲于一体,设有书画展览长廊、书报阅览室、麻将娱乐室、影视室、科普讲座室、琅江诗社办公室等。

  随着文化中心的建成,当地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又恢复了。近几年来,他们邀请湛江、阳江、惠州、遂溪、化州、高州等地粤剧团,佛山、云浮、茂名、江门及贵州等省市的歌舞团前来献艺。据统计,到目前止,共免费为群众送上古装传统粤剧25场,轻音乐6场,杂技2场。去年,琅江诗社在中秋节和重阳节开展了群众性征联大赛活动。举办11次科普讲座,参加人数5440人。廖华新等人把文化中心作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教育于娱乐中。

  沙琅文化中心辐射了观珠、黄岭、霞洞、那霍、罗坑等周边镇,各地群众纷纷前来参与各项文体活动。(杨华) 

《茂名日报》 (2005-04-22 第二版)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